2022 如何趁勢?

美國股市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經歷了14年牛市。2020年3月因為COVID-19 全球疫情,股市一度大挫,但隨著聯儲局大規模量寬放水和減息,市場市場資金充盈,股市很快收復失地,更創新高。下圖是標普500指數自2008年1月至今的走勢。

投資股票有林林總總的方式,其中一種最多專業投資人推介,兼相對容易操作的策略是「趁勢」(trend following)。顧名思義,趨勢投資要先發現趨勢,然後「隨波逐流」ride the wave,隨著時間股價就會增長。趨勢很少是極短期的,一般都是中長期,所以投資人不必頻密買賣股票,也不必密切注意股價。判斷趨勢後,可以安樂放心的讓時間和市場為投資增值。

今年1月美股遭遇大跌市。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西方多國制裁俄羅斯,包括拒絕進口俄羅斯的能源(例如天然氣)。而烏克蘭向來有歐洲糧倉之稱,戰事令其出口量大減。全球通脹本已因為疫情大流行期間的救市政策而飆升至7.5%,俄烏戰爭更是火上加油,導致天然氣、 石油、大麥和肥料等資源價格上揚。而中國面對疫情堅持清零封城對策,工廠停工進一步打擊供應,供不應求下物價上漲。聯儲局為了壓抑通脹,已開始加息週期,並停止買債。

說了那麼多,到底未來趨勢是甚麼?現時是否轉勢,未來1年是否會持續形成下降趨勢?投資人的策略如何因應市場轉變?

全球最大型的科技技公司多數在美國,受疫情負面影響有限,反而因為疫情期間work from home 受惠,過去1年多股價都大漲。去年9月《從「稀有資源」看國力》一文,提到科技股『若單純對比業績和股價,現時估值並沒有高於以往。』過去兩年,市場接近零利率,傳統行業不濟,所以具增長潛力的科技股及疫苗股,成為大眾追逐的投資機會,所以對科技和疫苗公司的合理估值會提升。如果以往認為23倍市盈率是合理價,過去兩年會認為27倍市盈率是合理價。

談及估值,因為股市未來走勢也與此有關。

今年西方多國進入疫情後時期,美國、英國、歐洲、日本、新加坡等都「與病毒共存」。2月尾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西方多國制裁俄羅斯,嚴重影響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等資源供應。同時,少了烏克蘭的糧食及肥料,導致全球通脹。再加上中國封城清零政策,各類供應鏈皆受影響。為遏止通脹,美國聯儲局加息收水,美元強勢。另外,美國也銷售天然氣給歐洲,紓緩因為制裁俄羅斯導致的資源供應緊張。

講了一堆,即是未來怎麼估值?

1. 美元利息高(超過3%),接近債券和物業租值回報。即是資金多了出路(選擇),未必急於投入其它市場。

2. 疫情後開放,不再只是WFH 或雲端,多間科網企業的業績增長會放緩,加上股價過去兩年大漲不少,不再像過去兩年般,是大眾追逐的稀有潛力增長股。

3. 既然市場多了投資選擇,公司增長放緩,估值會下降(如果疫情前認為市盈率23倍是合理,疫情期間合理估值是27倍,現在疫情後估值又回到23倍左右)

所以,投資人千萬不要以最高點作為「錨」,認為股價從高位下降20% - 50% 就必然超值,並急於入市。除了考量過去有否overpriced,最重要是現時估值下降 - 零風險利息回報都有3%,而高通脹率令公司營運成本上漲,利潤率下降,加上增長放緩。衡量風險和回報,美股整體估值下降,短期不會再達到過去高位了。

那麼美股是必然向下走嗎?

剛才提及美元加息兼強勢,即是會引來資金流入(其它外幣兌換為美元,獲取高息和貨幣升值回報),對美股市場是利好因素。而美國有能力出口天然氣給歐洲,代表俄烏戰爭期間,美國能開闢新的貿易往來途徑賺錢。還有,全球最大的科網企業和創新公司,多數在美國,受戰爭和實質產品供應鏈的影響相對小,所以整個美國市場體質不差。

好壞因素拉鋸,我不知道美股會走低或橫行,只知道短期不會向上了。

另一個值得看的數據,是美國、歐洲、俄羅斯、烏克蘭以及中國的貿易額。歐洲貿易較依賴中國,而俄羅斯和中國就依賴歐洲。現在歐洲制裁俄羅斯,兼且少了烏克蘭這糧倉,歐元兌美元又貶值,在俄烏戰爭去向未明、中國封城的情況下,最受負面影響的應該是歐洲。

歐洲市場體質不及美國,短期受高通脹、供應短缺、少資金流入(甚至流出至美元市場)、戰爭陰霾等影響,歐洲股市的趨勢應該是向下走。

投資人可以思考如何捕捉歐洲股市趨勢。美國有歐股指數ETF,也有相關的遠期認沽期權,而且波動小於美股恐慌指數VIX和相關產品,可能是不錯的以小博大,兼風險相對小的趁勢投資工具。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Posted

in

by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