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投資分析

  • 畢菲特兩大投資規條

    過去兩週,中證監雙降準,以為消息利好A 股市場,結果中證監連番出招,A股卻越救越跌,直至週一「暴力救市」 ,才算免強企穩。至於港股,因為希臘債務的不明朗因素,加上不准基金沽A 股,港股慘變提款機,週一大跌更甚於歐洲股市。事前事後各家評論眾說紛紜…  任何的走勢預測,總有不靈之時。友人曾說離場的難度較入場高很多,不論是止蝕,賺夠或坐等大茶飯。看見市場大幅波動,更令筆者專注風險管理而非選股入場。 畢菲特的兩大投資規條: 第一條:不要蝕錢。 第二條:不要忘記第一條。 這兩句投資天條看似平平無奇,好比「阿媽是女人」般人所共知。畢竟投資為賺錢,難道明知蝕錢會投資?但又有多少人認真對待這兩句話? 上週友欄前輩畢老林和郝承林多番提及投資需要自律,但守紀律往往知易行難。正如夏日已至,男士女士皆嚷著瘦身減肚腩穿泳裝。人性貪快,寧願挑選10日水果餐單、去油丸減肥飲料等,期望短期見效,而不願控制飲食和定期運動(效果慢但持久健康)。投資者若非頻密買賣,不容易自行訓練投資紀律。筆者認識以『學習節制』為目標的減肥人士,衡量成功並不單看體重,而是有否跟足營養師的飲食指引,以及定期做足運動。理念很簡單:只要守紀律,體重會下降。套用在投資,只要虧損率較回報率低,埋單計數就是正回報。兩者皆是重複運用一個pattern 達到目標,所以需要界定規矩方便跟隨。筆者觀察所得,由控制飲食入手訓練自律性,似是不錯的途徑。每個人的體型骨胳不一樣,未必需要減重增磅,卻可以健康飲食為目標,控制每週食用垃圾食物和咖啡酒精的份量。一日三餐再加上零食夜宵時間,每天面對「誘惑」的機會多,可以頻繁地訓練守紀律。有天去到零掙扎的程度,自然有信心在風高浪急的投資市場守紀律。 近月市場多次單日大幅波動,對於未有時刻盯著股價的價值投資者,即使有自律能力遵守風險管理規矩,也可能反應不及。而價值投資的優點,應該是公司內在價值高於股票價格,即便跌市持貨都未會心慌。值得注意的是,風險管理除了股價,亦需注意交投量。同樣是基礎因素好,若股價大挫但成交量低,持貨力強者可較為安心繼續坐。若成交量大,便要認真考慮堅守離場規矩。而不理價量早已守規矩離場並手持現金者,這時就能謹慎吸納便宜貨。昨日友欄高天佑指股市四個戰場,將港股和A股分門別類,對買貨、持貨和離場各有建議,值得一讀。 <網上加料版> 投資最理想是低位買入,高位離場。價值投資者對股票有目標估值,認為股價遲早反映真實價值。只是市場不會一條直線上升至目標價,當中有反覆屬正常。如果投資時能盡量減低股價向下走對組合的影響,投資回報線便能單邊向上升。 筆者嘗試將入市和離場準則輸入電腦程式,並模擬投資效果。從中發現若等待强烈入場訊號,有可觀正回報的機率高。但若等待離場訊號强烈才行動,往往已經遲了。所以入場和離場應該有不同的邏輯和策略。這令筆者想起職業運動員的生涯:由低谷攀升至高峰後走下坡。當中能夠光榮引退,留下輝煌戰績和美好回憶者少,畢竟拿捏時機不容易,很多都待走下坡跡象明確才無奈引退。 入場或可以設定參數等訊號 - 即結合價值投資的估值,和技術分析找合適時機。離場卻可能無關參數 - 創新高後回落的百分比太小未必是合理風險區間,太大訊號又可能出現得太遲。 Exit is more of an art than a science.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業績review:華寶國際

    下週三是公眾假期,《信報》實體版暫停一天,本欄亦休息一日。但華寶國際(336)週二公布業績,週三股價大跌超過17%,週四再挫7%,兩日跌了24%。筆者自去年曾數次分析該公司,所以寫篇bonus 文章,和讀者分享看法。 先看集團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業績: 營運收入:43.26億 (2014: 42.37億,+2.1%) 營運利潤:23.20億 (2014: 23.77億, -2.3%) 淨利潤:    19.95億 (2014: 19.97億,-0.0%)  淨現金:    28.76億 (2014: 26.51億,+8.5%)  單看上述數字,公司營業額與去年大概持平,沒有顯著增長,利潤亦是同一水平。淨現金水平則有顯著提升,而公告表示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達21.4億,較去年增加17.4%。所以,集團業務增長微,但經營活動現金流強勁。而貸款僅7.5億元,財務穩健,可是不派末期股息。 難道因為中期股息率高(接近派足100%),現在沒有末期息令小股東大失所望,所以大幅拋售?     若細看早前的中期業績,就會發現全年業績和投資者的期望有落差。截至去年9月30日的六個月中期業績: 營運收入:+10.8% 營運利潤:+13.2% 淨利潤:     +9.8% 以此估算,投資者期望全年業績有10% 或以上增長。怎料全年營運收入才增長2%,淨利潤則持平。為了確切知道下半年的業務狀況,筆者以全年業績扣去中期業績,比較2015H2 和 2014H2的下半年業績。 營運收入:   -5.23% 營運利潤:  -14.60% 淨利潤:      -3.41% 可見2015財政年度的下半年,業務較稍為倒退,沒有增長。但若與 2015H1 比較,2015H2的業務狀況: 營運收入:   +1.13% 營運利潤:   -3.47% 營運收入較上半年輕微增加1.13%,而營運利潤則下降3.47%,跌幅不大。只是相較2014H2 較2014H1 的營運收入和營運利潤有18% 和28% 增長,集團主營業務的增長動力似乎消失了。 週三股價單日下挫超過17%至~$5.58,市盈率8.7x。週四再挫7%,市盈率僅8.15x。 集團的營運利潤率和淨利潤率分別超過52% 和…

  • 大昌集團 & 新世紀集團

    近日是3月年結的業績公佈期,在內地有業務而在港上市的公司, 筆者至今未看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業績,倒是認同媒體所言 - A股的升勢沒有強勁的經濟增長支撐,屬人為推動的政策市。至於本地薑,筆者屬意小型地產發展商大昌集團(88)。早前本欄以資產大折讓的角度分析,集團上週公佈業績,今次會以利潤角度分析。截至2015年3月31日: 營運收入:4.54億 (2014: 1.00億,+353%) 營業溢利:5.10億 (2014: 10.41億, -51%) 淨利潤:    5.54億 (2014: 10.13億, -45%) 集團的營運收入大增3.5倍,但營業溢利下降5成。何解?主要是2014年有~9.64億的物業公允值收益。若撇除此非實質兼一次性的因素, 營業溢利:1.40億(2014:0.33億,+324%) 淨利潤:    1.84億(2014:0.05億,+4089%) 可見收入和利潤於2015年都有大幅增長,營業利潤率不俗,超過30%。 一般分析地產發展商都以土地儲備和資產值估算每股價值,但看過最新的財務報表,筆者認為值得為文估算未來1年的潛在現金流入及利潤。   集團的流動資產超過70億,銀行存款佔約23.2億,短期貸款僅約1億,可見財務穩健。而2014年列為非流動資產的投資物業(價值約17.79億),於2015年已轉為流動資產項下的待售物業,連同其它物業合共約28億。該待售物業項目,是位於沙田的工業大廈 - 新都廣場,樓面面積約43萬平方呎,並獲特別豁免書由工業轉為辦公室及商舖用途,毋須補地價。新都廣場距離石門港鐵站約5分鐘路程,今年5月媒體報導沽出三層,作價共3.47億,平均呎價$6,088。以此推算,若整幢物業全部出售,可為集團帶來26.18億。筆者翻查資料,新都廣場共有20層,大昌以分層形式拆售。假若今年銷售5-7成,營運收入已達13.1億至18.3億。以3成利潤率估算,集團可獲3.9億至5.5億淨利潤。另外,集團聯營的尖沙咀喜來登酒店,2015年為集團帶來1.39億利潤,估計未來繼續為集團帶來穩定收入。筆者估計集團今年會套現大量現金,而營運收入和淨利潤將增長分別可達8倍和3倍以上。 大昌現價每股約$7.10,資產值折讓達56%,市盈率11倍,預測市盈率7.2倍。集團市值僅約44億,而沙田新都廣場估值(~26.18億)和集團持有現金(23.2億) 已達49.38億。倘若今年能銷售5-7成新都廣場,則每股現價約8-9成有現金支撐,集團其餘的發展中項目接近「免費贈送」。即使計及小型地產商應有的規模折讓,筆者認為財務如此穩健,且未來1-2年的前景清晰,現價屬很抵買。 《網上加料版》 新世紀集團(234) 於5月27日發盈喜,本欄曾簡短分析。雖然主營業務增長有限,盈利增長主要由投資收益帶動。由於這並非經常性業務收入,而且波動性大,這類業務不屬於筆者最喜愛的類別。但集團的財務穩健,負債率低,而且股價細(~每股~$0.22),值得投資者注意和考慮買入。 上週五集團再發「正面盈利預告更新」 : - 預計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淨利潤增加至9800萬元,較去年增長230% - 早前的盈喜來自:(1)出售Batam Resort 酒店業務的一次性收益 和(2)證券買賣業績由虧轉盈 - 今次的盈喜更新來自: - 匯兌儲備回撥,令該酒店出售項目的一次性收益增加700萬港元。該匯兌回撥亦影響去年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中期業績,該項調整將會在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中期報告顯示 -解散若干不重要的附屬公司,並錄得一次性非現金收益約1900萬,同樣有匯兌儲備回撥引致 此項更新屬匯兌儲備回撥,全是一次性收益,不代表公司業務有大增長。但由於增長的百分比誇張(230%),而且證券買賣收入也是實際收入(只是比較波動兼難以預測),集團持有的證券又都升值,加上股價細,值得投資者留意。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入場或離場更重要?

    過去兩星期市況波動,6月至今的股市單日轉向比例為過去10年最高。這幾天又有政改表決和希臘債務危機兩個不明朗因素。既然市況反覆,未必適宜入貨多動作,筆者今次暫且不選股。 自4月的港股大時代,財經版瀏覽量大幅飆升,又有迎著熱鬧氣氛誕生的財經雜誌。霎時股票冧巴滿天飛,上市公司又動作多(供股配股發債等),相信不少投資者都有斬獲。內地近日卻有一齣悲劇 - 一位股民以170萬本金和4倍場外槓桿,全押在南北車合併後的中國中車(1766),全虧之後自殺。其實,中國中車曾升逾3倍,但過去個多月回落了一半。大牛市竟然出現這種悲劇,可見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而6月份的大幅波動,尤其是單日的V 形轉向,突顯離場策略的重要性。 大眾喜歡看冧巴和簡短分析,以及市場和環球大勢預測股市去向。這很合理 - 入場時機和價格,對回報有一定影響,而且這是參與市場的第一個步。入場之後,投資者無法干擾股價升跌和走勢,決定賺錢與否的第二個動作是 - 離場時機。所以,離場重要性絕不亞於入場,甚至更為重要。偏偏坊間的財經資訊,絕少提及離場守則(往往只輕描淡寫一句:止蝕位/ 止賺位,而兩個價位可以相差不足10%。現今市況,單日波動就已經超過15%…)大部份人不將離場策略宣之於口,因為吃力不討好 - 人們都喜歡尋寶,願意付錢買希望,所以冧巴受歡迎兼實際。離場策略除了沉悶,是容易被指罵-無論股價有否經歷波動,只要有朝一日高於離場價,就會被指分析有誤令人賺少了錢。相反,預測型的分析和建議就無法短期驗證,無法得知準確度,但求附合期望就去馬,畢竟「預測100%完全失效」的機率很低。 入場需要竅門,離場亦一樣。 坊間已有很多入場資訊,投資者在本週股市不明朗的時期,或可騰出時間思考風險管理,並閱讀有關離場策略的書籍。由於每個人對風險的敏感度不同,難有千篇一律的守則。 《網上加料版》 筆者看過最簡單基本的三條風險管理及離場守則: (1) 資金分散投資 (例如不同時全押在中國中車) (2) 每個交易的損失不超過整體組合的某個%,這是為了保留資金和實力 (例如中國中車虧本至某個水平必定離場,那便還有機會扭虧為盈) (3) 股價創新高後回落某個% 也離場,以免見財化水。 價值投資者注重股票的內在價值,願意懷著耐心並長時間持貨。現代資訊流通,資金流動速度快(看見6月頭10個交易日,有7個單日轉向就知道了。)若果股價較預期更早顯示內在價值,投資者可以考慮部份提早收割。每項投資除了分析財務穩健度和增長潛力,也應該計算「投資值博率」。以R 代表願意承受的損失,投資者若預期估值達 2R,3R 甚至5R,那代表值博率高。若果低於1R,那麼風險大於潛在回報,未必化算。 好書推介:Trade Your Way to Financial Freedom by Dr. Van Tharp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風險管理和離場策略

    兩週前本欄提及投資時以機率思考潛在回報,當日以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挑選財務穩健而股價未被炒起的中國賽特(153)。公司於上週公告有意以溢價配售15%股本予北京城建道橋,每股作價不低於$1.03。另外,亦會和北京城道橋及宜興鴻瑞成立合營企業。公告翌日股價大漲,希望讀者都有賺錢。既然選股有交代,這星期不選股。 價值投資者重視公司的財務狀況,業務前景和管理層誠信,並願意等待內在價值隨時間顯現。除了耐心,風險管理和離場策略同樣重要。筆者將舉兩個例子說明。 去年醫藥股當道,四環醫藥(460)公佈全年業績後更每股送1紅股,其後股價上升令股東錄得超過1倍回報。集團亦吸引機構投資者 - 摩根士丹利的私募基金持有7.5%,並與集團附屬公司合作收購江北醫院。不論從財務角度或行業前景觀之,集團都具有持續發展的潛力。筆者早於2013年10 月為文分析推介,至去年8月底建議考慮離場。當時股價約$5.5, 未到全年最高位$6.39。10月後股價反覆回落,至今年3月27日更突然停牌,原因是未能於3月31日或以前公佈2014全年業績。至4月中公告,指審計師認為部分銷售收入和支出入賬方式不恰當,董事會認同需要調整賬目,但不會影響淨利潤。按公告說明,過往的銷售收入需要和部分支出抵銷,代表實際的營運收入並非如過往報表所述般高增長。集團又表示不會提供管理賬目予小股東參考,亦未預計何時能刊發2014年業績。 筆者認為四環醫藥毫無先兆地突然停牌,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小股東的資金都被鎖死,錯過了「大時代」 為資本創造高回報的機會,實在太可惜。這例子顯示,投資者需要考慮資金分配,並於賺錢後套現部份現金離場。即使未見任何不利消息,但攬著股票或會遇上突發事件致錯失其它黃金機會,例如中國賽特。 中國安芯(1149)同樣因為未能及時刊發2014年業績而停牌,但集團早於3月18日發出預警,至4月1日才停牌,讓投資者有充足時間和機會套現離場,屬於負責任的做法。筆者曾於去年6月為文分析推介,無奈即使財務穩健,但城市安防業務嚴重受政策影響。去年中央打貪令很多省市暫緩工程項目,致集團的營運收入大跌。 網上加料版 即便管理層似乎審慎理財(例如取消合約省回一大筆顧問費用),又嘗試拓展業務收購其它業務,但股價從去年一直往下走。上週五收市後的公告,跟進先前的內部調查結果,指有員工曾私自轉移公司存款超過900萬,並於短時間轉回,損失只是寥寥數百元。另外,公告指現役核數師將辭任。理由是核數師要求集團聘請法證會計調查員進行獨立調查,核實集團持有的現金,銀行存款和資金流向,但董事會認為內部調查結果已足,事後已實行有效的內部監制,例如網上轉移款項設定為一百萬元,所以拒絕其要求,令核數師認為審計的專業風險高而請辭。 不論損失金額大小,集團的賬目和資金流於2014年曾出現不正常情況是事實。即便賬目顯示現金水平穩健,管理層的行為似乎對小股東負責,但員工擅自動用公司款項,內部監控不足是事實。而核數師請辭是紅旗(red flag),筆者會解讀成董事會的內部調查結果不足,損失未必只是區區數百元,甚至現時的資金狀況亦可能存在問題。 若果投資者買入後沒有嚴格遵守風險管理的止蝕規則,甚至停牌預警出現後未能狠心止蝕,就會錯失套現時機和大時代的投資機會。 希望上述兩例能啟示選股之外,風險管理和離場策略的重要性。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投資心理學&聯合能源

    近日參加投資心理學講座,令筆者想起從事程式交易的朋友。全自動交易的優勢是避免個人情緒或市場氣氛影響執行力,因為只要定好規矩就自動執行。友人曾強調投資獲利的重點不是工具、速度或揀number,性格和心理狀態才是決定性因素。若果個性不適合,即使有必勝貼士,都可能虧本。 講座提及首要條件是有trading edge,即一套具優勢的策略,例如更迅速交易,更有耐性等待,又或捕捉未廣為人知的投資角度。建立trading edge 後再談投資心理才有意義。人性是每觸及『錢財』這題目,焦慮(anxiety)水平便升高,致使容易犯錯。此時,能否克服個性弱點,就直接影響回報。 價值投資不需要頻密買賣,而筆者開發的 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是分析系統,不作程式交易,所以只佔trading edge的小部分。策略需要準則供重覆操作,所以選股分析之外,值得花時間設立和修訂規矩,以便投資時遵守。每個人的優勢和準則都不一樣,尤其是風險管理環節。講者指人的行為可透過訓練不斷改善,只要有trading edge又能遵守規則,累積回報是肯定的。 上週媒體報導市場認為油價已見底回升,石油類相關股份全線大起。筆者向來沒有買賣商品期貨,不了解石油價格的波動週期,但運用VIS 系統物色財務穩健而且股價落後的公司時,注意到聯合能源(467),其VIS 達75分,屬同業最佳。集團的主營業務是開採、斟探和生產原油及天然氣。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全年業績: 營運收入:61.2億 (2013:47.8億,+27.8%) 經營利潤:23.6億 (2013:14.5億,+62.7%) 淨利潤:   18.1億 (2013:11.7億,+54.7%) 經營利潤率:38.5% (2013:  30.3%,+8.2%) 淨利潤率:    29.6% (2013:  24.5%,+5.1%) 營運收入增長接近28%,經營利潤和淨利潤更增長超過50%,而利潤率又大幅提升。集團持有現金約25億,短期借款僅7億,現金流穩健。雖然長期借款達43億,但以其營運收入和利潤規模觀之,具備還款能力。 而位於巴基斯坦的上游石油及天然氣平均淨日產量(桶油當量: 2015Q1:59,737 (+26.9%) 2014:      47,091 (+39.3%) 2013:      33,809 另一位於中國遼河項目平均淨日產量(桶油) 2015Q1: 1,497 (-17%) 2014:       1,820 (+11.4%) 2013:       1,634 由於集團的營運收入超過9成來自巴基斯坦的能源生產,第一季的產量大幅上升,有利於今年全年業績,亦顯示業務保持增長動力。 <網上加料版>…

  • 投資需要把握

    投資需要做功課,看通告是少不免的,尤其是近來鬧哄哄的細價股殼股。本欄開宗明義談價值投資,但人在市場發現某類公司升幅幾倍甚至十倍以上,毫不心動欲參與投機實有違人性。只是每人各有專長,花時間看資料不代表有把握真金白銀押注。靚女阿盈建議抱著「蝕清光」的態度,小注押在細價股殼股,務求追逐市場大升幅。筆者未敢苟同 - 以風險管理的角度看,任何有機會血本無歸的投資都不應參與,而每一次投入資金需要有清晰明確的理由,這才有信心(不論升跌)持貨,不會蝕或賺少少便離場錯失往後的大升幅。 筆者認識精於挑選細價股殼股的渾水,他曾花一年時間弄懂上市條例、各式財技的來龍去脈、圈中人的關係和作風等,從四方八面衡量分析,再選出有把握的股票押注。這些功夫需要時日學習累積,絕非看幾個專欄或圖表、查看歷史股權變動等幾個簡單動作就能代替。若然投資者把握不足,又唯恐執輸衝入市,就要認清面對的波動和風險,並嚴守風險管理的規矩。 近日不乏「合股再供股」的通告,最誇張的是「10股合1股,合股後再1股供10股」。這對持貨的投資者不公平,「逼使」他們拋售股票套現令股價下滑。沒做功課的投資者若以為股票抵買入場,之後無端端被10股合1股,那就損失慘重。 (圖片來源:信報) 筆者並非老頑固要讀者遠離細價股殼股。投資投機有多種方法,正如「不理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不犯法不立心損人利己就行。筆者強調的是弄清楚每一筆投資的風險和潛在回報,以提升贏的機率。(關於機率思維,早前的文章談過了,在此不驁。)因為股價細波幅大,該類股票可出現數倍甚至十倍以上回報。波幅大風險自然不低。其實欲提升回報,除了挑選高風險高回報的股票,也可考慮提升資金周轉次數或加入槓桿元素。每種方法都自有風險,投資者宜衡量後再選擇適合個性和專長的方法。 上週三的文章分析大昌集團(88)。集團持有約20億現金,而物業若以市價估值,每股資產值超過$16,所以現價~$7 屬大折讓。而上週五集團發盈警,預計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投資物業估值收益較去年減少,全年溢利大幅下降。「投資物業估值收益」屬於非現金收益,又不是營運收入,所以不影響集團的實質業務,只是賬面利潤。 版面所限,午後貼出的《網上加料版》將繼續探討大昌集團的盈警、新世紀集團(234)的盈喜,並列出近期令人側目的通告。 ××× 《網上加料版》 (1) 大昌集團  通告指「若撇除投資物業估值收益和相關的遞延稅項,則溢利較去年有顯著增幅。」這顯示集團的業務收益有增長,屬正面消息。另外,上週的分析主要從資產價值計算每股折讓,所以該盈警通告的內容,並未影響分析的邏輯和內容。筆者仍然認為大昌抵買,只是集團向來作風穩健保守,股價未必能短期爆升。若有充裕資金,可考慮慢慢收集。 (2) 新世紀集團 主營業務是郵輪租賃、物業投資和證券買賣。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半年業績,證券買賣和郵輪租賃各佔總收入約50% 和40%。可是,郵輪租賃的業務虧本,因為需定期維修,減少了租賃日數。本來以證券買賣(投資組合主要包括香港和新加坡的藍籌股)為主營業務和盈利收入的公司,並非筆者那杯茶 - 因為支線投資並非穩定發展的業務,波動性大而且跟隨大市上落。但集團持有約6億現金,銀行貸款僅3300萬,而且現金流不俗(~1.6億),財務穩健。加上去週發盈喜,全年盈利較去年增長超過100%,由(1)出售Batam Resort 酒店業務的一次性收益和 (2) 部分證券買賣由虧轉盈帶動。盈喜翌日,股價裂口高開升超過兩成。現價每股~$0.23,市盈率46倍(若以2015年的盈喜計算,市盈率將大降至~23倍)。股價細加上財務穩健又會派息,值得讀者留意。 (3) 近期令筆者為之側目的通告。(至於令人側目的理由,讀者可自行探討。) 藍鼎國際(582) - 建議每10股合1股;然後每1股合併股份供10股  博華太平洋(1076) - 建議每1股獲15股紅股 錦興集團(275) - 建議每2股合1股;然後每1股合併股份供6股 集成傘業(1027) - 建議每1股拆細為25股 金寶寶控股(1239) -建議每1股拆10股,然後每1股拆細股份,獲發4股紅股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中國賽特配股一問 &大昌集團的資產大折讓

    本欄曾於三星期前推介中國賽特(153),上週四集團公告已和北京城建道橋和Native Land 訂立配股協議,每股$1.426 並配售2.78億股份。這星期稍作跟進計計數,之後再分析傳統型價值投資股。 集團於2014年的淨利潤為3.09億人民幣(~3.87億港元) ,已發行股份為17.6億股,加上這次配售的1.78億新股,合共19.38億股。即攤薄後的每股盈利$0.1997,以配股價計算市盈率為 7.14倍。而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淨資產值為13.75億人民幣(~17.18億港元),加上配售新股所得的 3.96億元, 合共21.14億,即每股淨資產值約$1.09。有讀者在Facebook 專頁問及「短期內股價是否會以$1.426 為基礎繼續上?」,理論上應該是。但筆者翻查公告,注意到已發行的17.6億股當中,有1.12億股和4800萬股分別於3月30日和5月13日以認股權換購,每股作價$0.67。這批股票合共1.6億股,佔未配售新股前總股數的10% (現時約8.25%),不能說不significant。所以,投資者亦要留意未來市場是否出現沽壓跡象。此次配售,有部份安排是筆者想不明白的。一般而言,溢價配售對現有股東較公平合理,亦顯示集團的價值。而其中一位認購人士北京城建道橋的總認購價$2.54億,而所得款項淨額將用於(1) 向合營企業出資的資金 (2)作任何新收購或創業 (3)一般營運資金。早前有公告指集團會與北京城建道橋及宜興鴻瑞成立合營公司,而各自持有51%,40%和 9%股份。筆者不明白之處:北京城建道橋並非大股東,卻願意以大幅溢價真金白銀認購新股,中國賽特配售新股所得將成為合營企業的資金…  整個安排似乎一面倒地對集團有利,而未能看出北京城建道橋的利益所在。現拋磚引玉,期望各路英雄指教。 上週漢能薄膜發電(566),高銀金融(530)和高銀地產(283) 股價單日大跌40%,可見瘋狂式炒股(股價大幅波動) 並不限於市值細的公司。有見及此,筆者今次以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找來傳統型價值投資股 - 大昌集團(88)。股息率達4.35% 而股價長遠有升值潛力,但短期爆升的機會低,畢竟2010年至今股價累計只升了58%,跑輸很多其它實力股,但股價波幅小相對穩健。 《網上加料版》 大昌集團(88) 的主營業務是地產發展,開發和持有物業包括屯門柏麗廣場、沙田新都廣場和港島山頂賓吉道3號,以及35% 喜來登酒店權益。現時發展項目包括(1)淺水灣地盤,預計上蓋工程於今年上半年展開 (2) 沙田新都廣場樓面面積約43萬平方呎,已鑊政府批准免補地價轉為辦公室及商舖用途 (3)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French Valley Airport Center 發展物業亦於今年初動工。 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資產狀況: 投資物業(非流動資產):20.91億 發展中物業:18.91億 待售物業:7.15億 持有現金:20.38億 貸款:1.04億 集團的物業價值和現金共67.36億,而銀行貸款額極低(只1.04億),即淨資產超過66億。然而,喜來登酒店的權益只是以成本價扣除折舊入賬,未以市價估算。去年的中期報告,集團列出酒店物業按市價估值約100億。若果所有資產加上以市價計算的酒店,每股淨資產值為$16.2。現時股價約$7,有56% 折讓。以資產值計算,大昌集團屬穩健抵買的股票,但投資者需要留意集團作風保守,多年來穩健發展。股價很抵不代表短期有機會大升。這屬於傳統型價值投資股 - 內在價值大落後兼長遠有潛力的悶股。現價處於上升通道較頂位置,股價有機會稍為回落。可以考慮將部分不急於投資回籠的資金,慢慢收集作長遠投資。 (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增長型業務的華寶國際

    上週五恩利(1048) 罕見地同日佔據十大升幅和跌幅榜首位, 媒體報導指翻查CCASS可見貨源歸邊,屬莊家股。這類極短時間内大漲大瀉的股份,可能涉及人為操控價格。傳統價值投資並不篩選莊家股,而是著重基本因素,強調buy and hold 透過時間讓股價反映內在價值。儘管金融海嘯之後,我不相信與股票談戀愛,但頻密交易除了增加交易費用蠶食利潤,亦會提升出錯的機率。情況好比羽毛球比賽,專業球員懂得防守,並透過進攻扣球得分。但業餘球員難以奢望單憑進攻取勝,反而是減少失誤才不會輸掉球賽。 選財技股最好是貨源歸邊,而價值投資則是看公司的業務和財務狀況,股東和管理層的能力亦是考慮之列。華寶國際(336) 的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達84分,財務穩健。大股東朱林瑤持有39.33%,Lazard Asset Management LLC (簡稱LAM) 於去年10月持有14.07%,並於去年12月,今年2月和3月中稍作減持,最少持有11.99%,而3月下筍又增持至12.51%。LAM 提供專業的資產管理服務,AUM達1800億美元,其母公司Lazard Ltd在紐約上市。而翻查CCASS,存貨最多的三大券商是渣打銀行(19.54%),匯豐銀行(17.69%)和花旗銀行(7.87%)。由於渣打和匯豐較多散戶使用,所以估計流通的股票真正是「街貨」,難以被莊家舞高弄低。其實翻查這些資料,是想了解大股東的持股量(間接反映大股東對公司的信心),而國際資產管理公司持貨比例不低,亦顯示投了信心一票。     過往我曾數次在網上版分析華寶國際,其主營業務是生產和銷售食用香精香料(佔總營運收入~74%),另外亦經營日用香精香料、煙草薄片和煙草行業的新材料產品,各佔營運收入2%,22%和2%。以下是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半年財務狀況。: 營運收入:   21.5億 (2013H1:19.4億,+10.8%) 經營利潤:   11.8億 (2013H1:10.4億,+13.2%) 淨利潤:         9.8億 (2013H1:  8.9億,+10.2%) 經營利潤率:54.9% (2013H1: 53.7%,+1.2%) 淨利潤率:    45.7% (2013H1: 46.0%,-0.3%) 上述數字顯示業務和利潤都有雙位數增長,而且利潤率高(超過40%)!半年間經營現金淨流入11.1億,較2013年同期增長約30%。持有現金達41.3億,而銀行貸款僅5.3億,財務穩健。2014年中期股息分派率更達100%! 不論業務增長、淨利潤率、現金流入、負債比率、股息分派率,甚至持貨的機構投資者等,都顯示華寶國際具潛力的優質公司。而附屬公司可能掛牌將令投資者有更多資訊衡量公司的內在價值,現價每股約$7.51,市盈率~11.8倍,較早前最高價位$9.31回調約20%。即使股價處於上升通道上半部,以技術觀之股價仍有往下調整空間,但筆者認為現價抵買。 《網上加料版》 (1)華寶國際(366) 華寶國際建議附屬公司廈門琥珀(主營日用香精香料)於6月30日前,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申請掛牌。這個系統類似上交所和深交所,但只服務非上市股份公司,為它們提供股份公開轉讓和融資的渠道。截至4月共有2347間中小企業掛牌。現時,華寶國際間接持有廈門琥珀51% 股份,公告表示掛牌後沒有增持或減持計劃,而是為廈門琥珀擴展獨立集資的平台,並讓管理層獨立負責財務,使華寶國際更專注食用香精香料業務。 根據百度百科,截至2012年,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平均融資市盈率為22倍,較現時華寶國際的市盈率高。筆者認為廈門琥珀在全國中小企股份轉讓系統掛牌,除了不必動用母公司華寶國際的儲備和多一個渠道融資,亦多一個平台顯示子公司的價值,或能提升投資者對母公司的估值。 (2)金山軟件(3888)  於2018年到期的可換股債劵總值$13.56億港元,當中3.27億元於4月和5月,以每股$16.9363 兌換合共1930.8萬股份,佔擴大後的股本約1.6%。  集團公告:…

  • 投資與機率

    價值投資分析公司的基本因素並估值,然後對比股價找出具上升潛力的股票,這方法需要耐性等待內在價值隨時間顯現。技術分析則根據不同的走勢和形態,估算股價升跌的機率。由於以市場動態作指標,較適合短線運用,時間長了反而提升風險。至於牽涉財技的細價股和殼股,影響股價的人為因素成份高,難以套用統計學的機率概念。 人腦不習慣思考機率,傾向簡單地問是非題,例如得定唔得?賺錢蝕錢? 可是,投資抱著「提升正回報機率」這理念是重要的。筆者嘗試用輕鬆的比喻說明。 緣份天注定,不少宅男中女都隨遇而安。不過,世間大部份事情(包括投資),若期望長遠有回報,都需要付出努力,運氣只是短期因素。美滿姻緣的首要條件是兩情相悅真心相愛,而這元素無法人為製造或控制,正如股價可升可跌,投資者無法操控。尋覓對象的理想進程是由朋友開始,先了解個性志趣是否相投。這就如投資之先要了解市場、業務和財政狀況。但芸芸眾生(上市公司超過二千家),為提升遇見合適對象(高質股票)的機率,需要一個篩選機制。除了最基本正路的準則:找終身伴侶不會去夜店(挑選千里馬不會著眼夕陽行業),亦宜加入個人重視的特質(股息、市值、盈利率、技術走勢和管理層質素等)。 以「提升找到合適對象(股票)的機率」為目標,絕對有別於直接相親(投資必定要賺錢)。 兩種是完全不同的套路。 提升機率只代表機率較高,但不一定會發生。直接相親則是以「要件事發生」為前提,容易急於求成而無視某些因素,致出現盲點。套入投資,就是未清晰思考便跳入股海瞓身一博。如果成功因素能全部由人掌握,目標為本屬無可厚非,偏偏姻緣和投資都存在極大的「非人控制」因素,所以極其量只能提升機率,不可以強迫件事發生。否則,盲點會影響情緒和理智分析,減低執行風險管理和策略的能力,譬如難以抽身鎖定部分利潤後轉倉或止蝕離場。若抱持平常心,便較容易衡量不同因素(內在價值,市場消息,近期走勢)影響投資回報的機率。 網上加料版 近日細價股當炒,到底市場有否財務穩健兼未被大幅炒高的細價股? 正如文中提及,要提高把握(回報機率),需要一個篩選機制。筆者由股價開始,再從中尋找 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高分的股票。中國賽特(0153)  VIS 達69分 現價每股$0.83 市值約$14.55億 市盈率不足3.5倍 主營業務為銷售鋼結構(用於公共建築、橋樑和廠房) 2014年營業額超過16.6億人民幣,淨利潤約3億人民幣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持有現金6.25億人民幣(~7.81億港元) 沒有長期或短期負債,財務穩健 這公司如2013年底上市,至今未足3年。但以其業務、市盈率、財務穩健度等,值得投資者注意並細看。筆者認為現價抵買。 (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投資投機 兩種套路

    股市繼續熱鬧。除了H股銀行股細價股殼股,這星期連藍籌大笨象都價量齊升。早前內地財經資訊網站格隆匯推出<港A 股40指數>,包括了40家本港上市但業務在內地的公司;而微信多個投資群組則由先前推薦細價股變為推介大價股匯豐。這時勢雞犬齊鳴,近日很多配股集資、發行可換股債劵或貸款票據的公告,直接在市場抽水;又有不少細價股殼股單日升幾成,一兩個星期就翻幾倍,不少投資者都希望搭順風車賺一筆。 (圖片來源:格隆匯) 趁勢是合情合理的想法,只是參與之先,需要了解不同的business models。本業賺錢的公司,管理層多數會專注經營業務以賺取利潤。而本業不多賺錢或潛質受限的公司, 管理層要為大股東賺錢,才會絞盡腦汁另覓它途,例如財技。  本欄開宗明義談價值投資,但投資策略各施各法,好比武功有不同派別和招式。價值投資依賴公司的穩健財務,而殼股細價股則全仗背後大股東的實力和舉動。基礎分析是了解財務狀況,再對主營業務投信心一票。財技分析則是另一種套路,需要明白背後動機和效果。 我的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系統著重基礎分析, 為每間香港和美國的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評分。除了財務數據,系統亦會跟進股份分拆、合股、配股等情況。這些都是公開資訊,港交所的披露易會張貼公告。系統掃描後,我發現近月有活躍財技動作的首10 間公司,它們的 VIS 都不值一提,即財務狀況極其普通。 細價股殼股能於短期內上升數倍,拆股之後甚至升超過10倍,波幅和回報高自然風險大(世間沒有那麼大的蛤乸隨街跳吧~)  ,未來同樣有機會剎那間暴跌。每天看20大升幅榜,容易被飆升的殼股細價股吸引,然後高追。這種投資方式同樣能賺錢,但投資者必需金睛火眼,拿捏好入場和離場時機。否則,整個business model 走完一圈,大部分人已離場,獨剩不知情的投資者留守股票,就可能損手兼斯人獨憔悴。 無論是短炒或長揸、著重基本因素或高風險的細價股殼股,透過投資賺取回報都是件美事。只是押上真金白銀之前,宜先弄清狀況和理據,尤其是不同business models。否則,投資變賭博,毫不踏實,更甚者是成為羊牯。坊間書店有幾本財技分析書,若讀者在價值投資以外,希望在組合中加入少量殼股細價股搭順風車,最好是先做功課並將財技書看完,了解這類性質完全不同於價值投資的 business models, 再作投資決定。 網上加料版: 除了AH 股折讓,內地盛行「港A 股」 - 即香港上市但業務都在內地的公司。格隆匯於4月中建立<港A 股40指數> ,以下為指數名單。為了方便讀者參考其財務穩健度,我將 VIS 高於65分的公司以綠色標示。 請注意:綠色標示只代表財務屬穩健,但不一定代表現價抵買,或者是大落後(其實,不少已率先炒起)。讀者宜再自行搜集資料和分析,才作投資決定。 1639.HK 安捷利實業 0085.HK 中國電子 0354.HK 中國軟件國際 0402.HK 天下圖控股 0696.HK 中國民航信息 0777.HK 網龍 0818.HK 高陽科技 1297.HK 中國擎天軟件 1385.HK 上海復旦 1980.HK 天鴿互動 3888.HK 金山軟件 8002.HK…

  • 淺談風險管理和盛京銀行

    昨日高天佑的專欄談到神級基金經理曾呼風喚雨,都有黯然神傷的時候。而工作性質需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要贏人也要贏自己,所以要培養良好的心理質素。過去幾日市場訊息混亂,收緊兩融、重播《大時代》、夜期急跌、人行降準、金管局放水,週一開市先升後跌…  未知讀者有否感到無所適從?  若要冷靜理智作投資決定,需要一套風險管理準則,以控制投資組合的波幅落入預期區間。沒有意料之外的「驚」喜,就容易免受市場氣氛影響。風險管理關乎資金分配、入場時機和離場策略。過往股價創新高後回調接近10%,會考慮局部離場,但近日時勢有變,單日波幅大,投資者或需靈活修訂可接受的波幅程度。傳統價值投資的buy &hold 理念, 是以時間換取回報,面對短期的波動市況較能處之泰然。我認同基礎分析的重要性,但不贊成buy&hold。畢菲特可以,除了身處的年代不同,也因為他是大股東,對投資的公司有全盤了解,但一般投資者沒有這重優勢。 篇幅所限,我會將近日所見的例子(基礎因素很好也絕對需要離場策略的股票) 貼於網上加料版。讀者可參看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上週內銀股被炒起,週末人行降準。市場還有哪些具潛質的銀行股? 盛京銀行(2066) 上市不足半年,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城市商業銀行,前身是瀋陽市商業銀行。截至去年12月31日(以下為人民幣) 淨利息收入:            99.0億 (2013:78.4億,+26%) 手續費及佣金收入: 13.7億 (2013:  7.7億,+77%) 營業利潤:               70.6億 (2013: 62.9億,+12%) 淨利潤:                   54.2億 (2013:48.9億,+11%) 總資產約5,034億,貸款餘額1,586億,存款餘額3,159億,分別增長41.6%,18.9%和20.2%。而不良貸款率僅0.44%。這些數字顯示銀行業務增長快。當中最吸引我目光的是資金業務於2011至2013年的複合增長率達158%,資金業務包括貨幣市場交易、證券及其他金融資產投資,債券承銷,票據貼現等。而 資本率約12.65% 屬穩健。3月尾集團建議發行合共人民幣115億元的債券,未來獲中銀監批准發行後獲得資金,將有利擴充業務。 現時國內四大銀行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的市賬率約1.15 - 1.28倍,而盛京銀行約1.04倍,我認為有潛質。 網上加料版: 傳統價值投資注重buy &hold,冷對短時間(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波動。由於準備持貨10年以上,投資者不必理會市況。我估金融海嘯之後,大眾對buy & hold 心存懷疑。畢竟,年代不一樣。過往買賣股票需要透過經紀,再由身穿號碼背心的交易員在場中叫喊。現在則任何人在何時何地都能透過手機參與買賣。世界變動得快,很多傳統生意的營運模式,被近年興起的『破壞性創新企業』(disruptive innovation)衝擊。別說證券分析員,就是大企業的管理層都未必能準確地預測3年後的業務狀況。而各國量化寬鬆令市場有更多流動資金,投資市場的行為和價格未必時常理性合理。投資者與期buy & hold 將所有希望寄託在企業,不如自設一套風險管理準則和離場策略。 以下舉一些近期例子,說明離場策略的重要性。 (1)四環醫藥 去年醫藥股看俏。四環醫藥(460)去年公佈業績後1送1紅股,股價至今的52週高位是$6.68,早陣子停牌前是$4.43,與高位相差超過3成。股價從高位回落時,集團不斷有業務發展公告,包括自主研發的抗腫瘤藥成功申報美國FDA 專利,與Morgan Stanley Private Equity Asia 成立合營公司投資和收購醫院等,都是正面消息,顯示公司擴張業務。若果投資者只著眼未來,於股價高位回落後沒有離場,則今年3月27日集團停牌 (因為2014年的核數報告未能如期完成),會鎖死了投資者的資金,錯過了近日的熱鬧市況,影響投資組合的回報! 集團沒有預警突然停牌的做法,完全不顧及小股東。中國安芯(1149)以同一理由停牌,但預先發公告通知投資者可能停牌,以便他們有充足時間考慮是否放售離場。這才是負責任的做法。 (2)金山軟件 金山軟件(3888)去年股價最高升至超過$33,其後反覆回落至約$15,近日股價再次升穿$30大關。集團與2013年曾發行可換股債劵,行使價約$16。可換股債劵持有人並未於去年初換股,以致由市況大好獲1倍利潤,後來變為以成本價入賬。日前集團公告指部份債券已轉換為股票。我相信債券持有人經過去年的股價大上大落,近日股價再次被炒高,當然不會錯過換股套現賺1倍利潤的機會。去年或今年換股,同樣是獲利1倍,但計及持貨的1年時間,IRR 相差很遠。而有否套現,亦影響資金與過去1年的運用。 以上例子顯示,即使公司的基礎因素好,投資人面對股價上落,若能制定合適的離場策略,或可提升投資回報。 (此文同見於《信報》逢週三刊出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中國創意家居PE 低具增長潛力

    上週港股通額度用爆,復活節長假期後首日開市,成交量有異動的股票達226個,恆指一星期上漲2000多點…  這時候談價值投資,大概會被譏為不識時務,有專欄更指即使友人問都不要講冧巴 - 賺錢無人道謝,但升幅不夠大反會被嫌棄。又有報導指銀行現人龍排隊買賣股票,大眾要注意狂潮泡沫。真的已經是狂潮? 十年一個循環 – 1997年樓股暢旺,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2007年股市大升,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元氣大傷後需要時間爬起身,所以尾段的升市才會時間短幅度大。現時恆指市盈率僅11.9倍,仍然屬便宜。因為有資金流入支持,過去一星期股市暢旺。PE 低加上資金流入,跡象似是升市初段,未見泡沫。若投資者因為害怕熾熱氣氛而錯過未來的升幅,回頭看或感到太可惜。其實,要累積財富避開泡沫,重點未必是應否進場投資,而是風險管理(離場策略)。過往正常市況,股價創新高後回調~10%,可考慮將部分資金先離場。但現在市況熱鬧,單日波幅可達40%-70%,需要修訂離場策略。如果投資的公司財務穩健、業務具增長潛力、估值未全面反映實力,就繼續持貨。畢竟升市莫估頂。 近日有哪些未被炒起,又可考慮投資的公司?   中國創意家居(1678) 於2013年尾上市。上市歷史少於3年,不屬於傳統的價值投資股。吸引我目光的,是公佈2014年業績後,VIS(Value Investment Score) 達75分。 先看中國創意家居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財務狀況(以下為人民幣): 營運收入:14.09億 (2013:11.96億,+17.9%) 經營利潤:  4.47億 (2013:  3.93億,+13.6%) 淨利潤:     3.55億 (2013:  3.03億,+17.0%) 經營利潤率:31.7%(2013:32.9%,-1.2%) 淨利潤率:    25.1%(2013:25.3%,-0.2%) 雖然2014年的利潤率輕微下降,但營運收入和淨利潤上升超過17%。這顯示管理層沒有薄利多銷,保持高利潤率(經營利潤和淨利潤率分別達32% 和25%),持有現金超過7億,銀行貸款僅5400萬,財務穩健。 集團於去年11月13日發售1.8億份非上市的認股權證,每份發行價$0.105,而行使價為每股$2.2,即總成本為每股$2.305,有效期為發行日起計12個月。 過去一星期市道暢旺,股價僅升了約3成。現價每股約$1.67,市盈率僅6.7倍,市值約28億。對於有增長動力兼利潤率高的業務,我認為抵買。  網上加料版: (1)銷售狀況 公告顯示,集團的主營業務是銷售電壁爐和家居裝飾產品,各佔營運收入60% 和34%,去年更開拓銷售空氣淨化器和空氣加濕器市場。中國是主要市場,佔總收入超過85%。而歐洲和美國市場去年的銷售額分別上升3.5% 和12.6%。 (2)產能擴張 集團正積極擴充產能,預計年產能約10萬台電壁爐的第二期工程於上半年竣工,而同樣產能的第三期工程則於明年上半年竣工。完成所有工程後,產能將提升約47%。除了中國沿海地區和西南部,集團將發掘西北部的新客戶。以此觀之,集團可以保持增長動力。     (3)認股權證計價 集團去年每股盈利$0.247,以每股$2.2的行使價計算,市盈率為8.9倍。若認股權證悉數行使,計及發行新股攤薄每股盈利,市盈率約9.8倍。投資者願意花費$1890萬認購權證,應該十分看好公司的前景。 特別加料: 上週三推介的瑞年國際(2010) ,於上週五公告配售最多1.3億新股,配售價每股$2.36。完成配售之後,每股盈利攤薄至HK$0.55。現價約$2.88,市盈率約4.5倍,攤薄後的市盈率約5.2倍。 (此文同見於《信報》 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瑞年國際PE 低具增長潛力

    (每週文章改為週三優先在《信報》實體報刊登,午後張貼網上加料版。) 過去一年逢週末在《信網》的《價值投資》專欄分析個股。今年曾列表統計成績-正回報的命中率達86%,而且相對風險低,詳細內容可到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查看。當日貼出成績表,是為了讓讀者自行比較實質回報和潛在最高回報的差距。我信奉價值投資,但金融海嘯之後,學會不必和股票同生共死。世間萬物都會經歷高低起跌的循環,而基礎分析是重要的選股第一步。之後入場需要參考技術指標,了解市場動態避免摸頂。而最重要的第三步是風險管理(離場策略),這是傳統價值投資甚少提及的範疇。三步之中,這一步最重要。因為不論公司狀況或市場走勢,投資人都無法直接干預影響,只有投資組合的風險可以100% 由投資人控制,讓回報在預期中的波動區間上落。 復活節假期有一則新聞:馬化騰私人入股在上海上市的健康元藥業集團,其主要業務是生產和銷售太太口服液。這令我思考香港有否類似的醫藥保健品公司。 瑞年國際(2010) 在內地銷售保健品氨基酸,並於上週一公佈業績,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為65分。截至2014年12月31日(以下為人民幣): 營業收入:20.6億(2013:19.0億,+8.3%) 淨利潤:      5.8億(2013: 4.9億,+17.9%) 淨利潤率: 28.1%(2013:25 .9%,+2.2%) 淨利潤大幅上升18%,超越營運收入的增幅,顯示管理層有效控制銷售和營運成本。而淨利潤率達28% 屬於潤高的行業。全年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約6.5億,持有19億現金,銀行貸款約8.84億,可換股票據約1.6億。現價市值不足28億港元,約45% 的市值有現金支持(不計及可換股票據),財務穩健。 集團的營養保健品、保健飲品和藥品,各佔總銷售收入69.7%,21.9% 和8.4%。而去年三項產品的銷售升幅,分別達5.0%,10.3%和37.8%。藥品銷售的增加主要來自去年收購的安徽雙科,其核心業務是製造和銷售高端滴眼液產品。而集團於去年下半年推出全新鋁罐裝『優勁』濃縮氨基酸精華飲料。此外,塑料瓶裝的氨基酸運動飲料的全年銷售額大幅增長202.1%。今年一月初,集團更發出公告,指已經委託保薦人,探討分拆飲品業務上市的可能性,可見飲料產品有強勁增長動力。 每股現價$2.38,市盈率僅3.73倍,屬抵買。 網上加料版: (1)洽談中的收購目標 今年一月,集團簽訂諒解備忘錄收購深圳市艾利爾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並有6個月的獨家期進行盡職審查。艾利爾在中國經營~600間綜合零售連鎖藥店,網絡遍佈廣東省、湖北省、福建省、貴州省、和海南省。若成功收購,集團將迅速提升在華南地區的知名度,並運用其零售網絡執行『瑞年健康店』的會員銷售模式,提升銷售額。這項收購將協助保持銷售增長動力。 (2)年中到期的可換股債劵 財務報表列出的可換股票據將於今年7月到期,票據面值港元2億,年息6%,每6個月分期支付。債權人可以債務換股,每股作價$3。若悉數行駛,集團將發行6,666萬股。一般而言,債權人都不會滿足於6% 的利息回報,而是看重到期日換股價和市價的差距,再在市場賺取股價回報。而集團亦多數不希望真金白銀償還債務,發股的成本接近零。只要股價超過$3,讓市場代集團付清債務最好。所以,我認為股價很有機會在6、7月升穿$3。 (3)比較健康元藥業 馬化騰間接入股的健康元藥業在上海上市。4月1日收市價¥15.51,2014年市盈率約73倍。根據新聞報導,馬化騰的入股價約¥12.99,2014年市盈率約57倍。儘管A股市場的市盈率都偏高,而健康元藥業和瑞年國際的產品、目標客戶以及市場定位不同,兩者不能直接比較。但到底同業的市盈率,在不同市場上市,市盈率是否應該相差10多20倍,值得思考。 健康元藥業的規模較大,2014年的營運收入約74.2億,增長19.3%,較瑞年國際全年收入20.6億,增長8.3% 優勝。可是,健康元藥業的淨利潤僅約6.8億,即淨利潤率約9.1%,遠低於瑞年國際的28.1%。所以健康元藥業的營業額多瑞年國際的2.6倍,但淨利潤只是多17%。相較兩者,我認為瑞年國際營運得更有效率。另外,健康元藥業的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入約9.8億元,約營業額的13.2%;而瑞年國際經營活動淨現金流是6.5億,約營業額的31.5%,明顯更為優勝。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後補文章) 中國民航訊息

    (請注意:本篇文章於3月31日完成,內裡的現價、 市值和市盈率都以當日為準。此文原定於4月1日在報章優先刊登,但由於突發事件和版面調動,未有在4月1日或2日刊登,所以亦延遲了博客貼文的時間,致令長期讀者白白錯失賺錢機會。 此股於4月1日&2日,兩天內合共升了接近~23%。未能及時刊登文章,的確太可惜。我會汲取經驗,為免再受時差影響,下次會在Facebook 專頁簡短點評,之後再貼出分析全文。希望讀者理解,不會認為現下貼文屬馬後炮。假日貼出文章,純粹讓讀者作參考之用。 實際一問:升了23% 的股價是否仍抵買?  我認為此公司的前景具潛質,而現價距離目標價仍有一大段距離。但股價短期內急升,若然先前未曾吸納,現時進場的防守性會大幅降低。一般而言,成交量大升會創新高,但由於錯過了先前的升幅作為safety net,讀者需自行考慮清楚。) 3月是業績公佈期,加上內地撤銷基金的港股通限制,市場近日交投旺盛,不少股票大升特升。究竟市場還有哪些公司的股價未完全反映其價值,擁有較高的潛在回報? 去年10月尾我曾為文分析中國民航信息網絡(696),11月中股價升了18% 至52週高位,其後股價回落。先看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全年業績(以下為人民幣) 營運收入:53.4億(2013:45.1億,+18.3%) 經營利潤:12.6億(2013:12.3億,+1.7%) 淨利潤:   16.9億(2013:12.4億,+36.5%) 經營利潤率:23.5%(2013:27.4%,-3.9%) 淨利潤率:    31.7%(2013:27.5%,+4.2%) 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航空信息技術服務,營業額增加了~10%,達28.5億。國內所有航空公司(春秋航空除外)和300多家國外航空公司,都是它的客戶。公司更積極拓展其它業務,包括系統集成服務和數據網絡等,收入分別超過10億,去年增長達49% 和 27%,可見業務充滿增長動力。而拓展業務階段,人工費用和硬件成本大幅提升接近2-4成,導致經營利潤率下降~4%,屬合情合理。至於淨利潤率的增加,主要來自政府補貼的5億元 (該補貼鼓勵集團在北京順義區後沙峪經營信息服務)。 航空信息技術服務的一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電子旅遊分銷和機場旅客處理系統服務。去年處理的訂座量約4.25億人次,較2013年增長約10.7%。而全資附屬的中國航空結算公司,是中國航空運輸業最大的結算清算外包服務和系統產品供應商,2014年處理了約6.7億宗交易,並代客戶結算約72億美元。這些數字體驗市場的增長和大規模。現代人凡事透過網絡和手機完成,無論訂座、check in 以及最新的航班資訊等,估計公司的結算和分銷業務仍處於高增長期,極具潛力。 另外,公司的航空信息業務自成立之時,就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能享受優惠所得稅率15% (一般公司的所得稅率為25%)。而2014年1月更取得『重點軟件企業』證書,於2013和2014年度享受優惠所得稅率10%,為業務發展帶來優勢。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現金和金融資產約46億(~57.4億港元),沒有任何銀行貸款。而經營淨現金流入約18.8億,較2013年增加約7.7%,財政非常穩健。現價市值約84億,即~68% 的市值有現金和金融資產支持。  現價市盈率約12倍,距離52週高位約9%,處於上升通道中游位置。即使未必是最抵價格,但以其業務高增長動力、穩健財務狀況和獨家業務,我認為物有所值。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淺談搶錢財技

    這星期超多業績公佈。早前為文推介的公司, 包括智美集團(1661) 和中國民航訊息(696),業績對小股東有交代。科通芯城(400) 和擎天軟件(1297) 與整個科技板塊被熱炒,尤其是科通芯城已經貨源歸邊,值得投資者注意。我相信本欄的長期讀者都有賺少少錢吧~  上週一口氣寫了幾間公司的業績Review, 這星期繼續看業績、分析和計數,加上要出短trip,難以分神,所以今次不點評選股,改為拆局。有讀者問可否詳細說明首都創投(2324)的財技動作和計數。首都創投是21章投資公司。若單純以財務角度觀之,穩健有餘。數月前市值僅約2.2億,持有現金1.5億。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半年業績每股盈利$0.133,估算全年市盈率僅1倍。截至2015年2月的每股資產淨值達$0.9642,而2月27日的收市價價~$0.22,每股資產淨值有大幅折讓77%。相比其它同業,股價有第二最高折讓。 以下為截至2月28日的股價和主板上市投資公司的每股資產值:             股價       每股資產淨值     折讓 0080:$0.3              $0.78              – 0133:$13.9          $30.97           55% 0170:$4.05       US$2.54    …

  • 業績Review:科通芯城、騰訊、香港小輪、首都創投

    這星期新聞多。我曾為文分析的股票,包括騰訊(700.HK),科通芯城(400.HK)和香港小輪(14.HK)都公佈業績,另外首都創投 (2324.HK)公告合股再供股,集資超過3億。 (1)科通芯城(400) 我於1月30日為文分析科通芯城,當日收市價$4.31,其後股價曾回落至$4 左近,並於3月17日公佈業績前最高曾升至$4.73。另外,上週亦自願公告被納入恒生指數系列成份股。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全年業績。(以下為人民幣) 營運收入:68.5億 (2013:24.2億,+183%) 經營利潤:  2.7億 (2013:  1.2億,+119%) 淨利潤:      2.2億 (2013:0.95億,+133%) 經營利潤率:3.9%(2013:5.1%,-1.2%) 淨利潤率:    3.2%(2013:3.9%,-0.7%) 過往的文章已提及業務的利潤率低,因為貿易平台以佣金為主要收入。亮點是業務增長驚人 - 營運收入和利潤的增長超過100%。未來發展除了著眼營運收入的增長,管理層指公司會開拓供應鏈融資、保險和雲端計算服務。這些方向很合理,而且有潛質,但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的現金流狀況。截至去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現金和等價物約20億元,而短期銀行貸款14億,沒有長期負債。而第4季的經營淨現金流入僅390萬元。現金流狀況,以及負債比率都不屬於最理想。 (2)騰訊(700) 我向來較少分析熱門大價股,因為市場很多這些研究報告。但2月初我曾為文指騰訊的未必能維持增長動力,而近日有人問及甚麼業績才足以維持數十倍的市盈率,那我也湊熱鬧加把口。 騰訊2014年的業績亮麗,收入,經營利潤和淨利潤分別上升31%,47%和59%。然而,市盈率高應該著眼增長動力。二月初我曾在文章列出每個季度的營運收入和經營利潤如下,現加上最新的2014年第四季。 營運收入: 2013Q1: 135.4億 (+11.5%) 2013Q2: 143.8億 (  +6.2%) 2013Q3: 155.3億 (  +8.0%) 2013Q4: 169.7億 (  +9.2%) 2014Q1: 184.0億 (  +8.4%) 2014Q2: 197.4億 (  +7.3%) 2014Q3: 198.0億 (  +0.3%) 2014Q4: 209.8億 (  +5.9%) 經營盈利:…

  • 投資3階段&業績Review:先進半導體

    上星期貼出本欄過去的個股分析潛在回報和風險統計後,不少讀者問及方法。我有一套電腦系統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分析所有港股和美股的基本因素,以便大規模和快速初步篩選。之後,需要細閱財務報告和市場狀況,並且估值。然而,選股只是第一步,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更值得花時間學習和實際應用。事實上,大部分股票都會經歷上落週期,若果能捕捉時機便能獲利。可是,大部分人無法時刻對著股價螢幕。即使可以日夜盯著股價,也不代表能成功拿捏時機。投資以外,人生大部分的時機都難以完美掌握,何況需要不斷重複捕捉時機的股票投資? 就因為時機不容易掌握,所以投資需要結合基礎分析、技術指標和風險管理。基礎分析關乎公司實力,技術指標代表市場動態,而風險管理則是投資作風。三個因素應用在不同的投資階段 - 基礎分析用以選股,技術指標釐定入市(和離場)時機,風險管理則是守尾門 - 若果第一步或第二步的分析估算出錯,風險管理做得好便能全身而退。值得注意的是,三個因素中,唯一能夠完全由自己控制的是:風險管理。 近來是業績公佈期,至今有亮麗業績的公司,真的兩隻手數得晒。去年11月曾為文分析的先進半導體(3355)公佈2014年全年業績(以下為人民幣): 營業額:    7.97億(2013:7.22億,+10.4%) 毛利:       1.37億(2013:7.22億,+31.2%) 淨利潤:    0.49億(2013:0.13億,+288%) 毛利率:    17.1%(2013:14.4%,+2.7%) 淨利潤率:  6.1%(2013:1.7%,+4.3%) 從上述數字可見,公司的營業額上升超過10%,而毛利率提升至17%。這是因為機器的使用率提升,拉低總生產成本。業績報告中顯示『其它收入』項下的『政府補助』,大幅從2013年的9,630萬下降至4,622萬(下降超過50%)。即便如此,公司的淨利潤較去年高出3倍。儘管淨利潤率只得單位數,但相較去年有顯著改善。這些都顯示管理層有效控制成本,而且業務真正有增長。 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銷售矽片晶圓,主要用於通訊、電腦和消費品。客戶市場分佈美國(51%),亞洲(30%)和歐洲(18%),尤以亞洲的銷售增長最強勁,達18.8%。由於第四季是傳統淡季,產能利用率由第三季的81%下降至68%,但相比2013年第四季的51%有顯著上升。公告指出未來將繼續開拓內地市場,並已在2014年下半年與國內兩間主要積體電路製造企業簽署了戰略協議,共同設計和製造核心產品。而受惠全球經濟復甦,展望2015年的業績會有溫和增長(非高增長率)。 公司2014年全年的經營業務現金流淨額約1.63億,較2013年增長83%。截至去年12月31日,持有的現金約4.8億(~5.9億港元),沒有任何銀行貸款。而存貨和應收賬等,足以繳付應付賬款,財務穩健。公司現市值約7.6億港元,即78%市值有現金支持。現價每股約$0.66,市盈率~16.8倍,屬合理價格,現時股價較接近上升通道底部,值得投資者注意。 其實,2014年業績更亮麗的公司是惠理基金(806)。總收入較去年上升53%,而淨利潤上升超過110%。截至去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現金和出售投資應收款項合共約20億元,而短期貸款僅6200萬,財務穩健。細看公告,去年惠理持有的上市證券只佔基金約32%,其餘皆為非上市證券。過往我認為大規模的基金,業績容易隨市場波動。但惠理基金的投資分佈,受市場影響波動的機會較低。篇幅所限,未能詳細分析。公司現市值約120億,市盈率約14.6倍,屬合理價格。股價位處上升通道中間位置,同樣值得投資者留意。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價值選股:命中率達86% 之後…

    我信奉務實派,相信用心將事情做好,自然會有人看到。2013年中我開始不定期在博客貼出股票分析文章,因緣際會下,2014年1月開始每星期在《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與讀者分享個股分析。既滿1週歲,我回顧過往推介並衡量成績:選股命中率高達86%,而相對風險低,絕對算向讀者有交代。 本來,農曆新年前統計成績只供內部參考,但我有感選股投資只是第一步,風險管理和捕捉時機入場離場同樣重要,加上友人勸說,所以在此公開統計結果。 下表按時間顯示2013年至今,博客分析文章推介的個股。由於不是每星期都有推介,部份文章是業績Review,所以合共37個股票推介(當中有重複)。讀者可點擊公司名稱和備註文字,參看當日的文章分析。(完整2013 – 2015年的統計成績,請scroll down 至最後,下方為截圖,以說明統計方法) 為了客觀公平,統計方法如下: 成本價:以為文推介股票當日的收市價為準 回報率:以股價創出的新高點為準,而這是該項投資可能的最大回報 計算投資回報期分別以「日」和「月」為單位,方便讀者了解 風險度(risk exposure):以整段投資期間的股價最低點,量度風險程度 備註:列明文章日期和清晰訂下相關目標價或離場價格訊號 37個股份推介中,32個有正回報: 22個的回報超過15%,當中有12個超過30%,更有7個超過50% 其餘有5個介乎10%-15% 另有4個介乎5% -10% 只有1個低於5% 這個成績也許較細價股和財技股遜色,但相對風險低,32個正回報的個股推介當中 20個的風險少於4% 5個的風險介乎5-10% 5個風險介乎10%-15% 只有2個風險介乎15%-20% 不知道有多少讀者真正實踐並有類似回報呢?我實行之時,也不是每次都捕捉到最佳時機。 我貼出統計成績表,不是為了show off,而是要說明選股只是第一步,風險管理以及離場策略同樣重要。我運用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分析和篩選所有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然後選出內在價值未完全反映和具增長潛力的公司。傳統價值投資法十分著重估值和基礎因素,這些固然重要。但傳統價值投資法極少提及持貨時間性,股價波動的風險管理,以及交易離場策略,在科技一日千里的世代,絕對是同樣重要。正如人與人的溝通渠道,由攀山涉水會面,到使用電話傳真機手機短訊電子郵件Facebook message…  即使著重價值分析,也未必需要持貨數十載,與公司同經歷高低起跌。我以創新高的股價計算回報,因為每逢股價出現新高後,stop price 應該相應提升,嚴守stop 不讓利潤流失,是風險管理的策略。懂得知所進退,並非投機取巧,而是與時並進。如何令股價波幅不大大影響自身的投資組合,讓資金面對的風險在預期和掌握之中,並長期實踐其實極考功夫。曾聽說價值投資的弱點,是很少提及風險管理。這是事實。我貼出過去1年多點評個股的成績表,除了向讀者交代,是希望注重分析選股的同時,能透過對比『可能最高回報』,改善風險管理和離場策略的守則。 股票編號 公司名稱 文章刊登日 成本價 股價高位日 股價高位 回報率 投資期(日) 投資期(月) 股價低位日 股價低位 風險度 備註 2013年 1112 合生元 7/19 $38.21…

  • 具增長動力的友邦保險

    農曆新年後第一次和讀者見面。恭祝羊年身體健康,得心應手,財源滾滾,喜氣洋洋。今年初加國減息,翌日歐羅量寬,然後澳洲緊隨減息。美元(和與美金掛鈎的港元)頓時變強勢貨幣,港人外遊花錢有著數。而人民幣不屬於市場流通貨幣,過去幾年不停升值。外幣貶值令國內設廠的企業成本大增,匯價之外又面對不斷提升的工資,近日新聞報導不少外資關閉內地廠房。今年若投資國企民企,真的要看清楚其業務組成,本地和國際市場比例,以及公司的貨幣對沖策略。 每年2-3月都是業績公佈期,企業派成績表總令人期待。可是,至今已公佈業績的公司,沒多少間有亮麗業績。最吸引我目光的是友邦保險AIA(1299),金風科技(2208),以及曾為文分析的首都創投(2324)。金風科技2014年的營運收入和淨利潤分別較去年上升44% 和 317%。業務和盈利的大幅增長來自增加收入和控制成本,以及轉讓附屬公司的部分資產和負債。由於業績公佈只是三頁紙的簡短快報,未有核數報告和註釋,所以未能詳盡分析和了解其業務狀況。金風科技是國內的大型風電機組研發、生產和銷售商。我向來不偏好新能源,因為整體行業需要政府補貼或優惠政策才有盈利模式。加上石油價格過去數月大幅下調,競爭力大大提高,直接衝擊新能源的發展。 首都創投的半年業績顯示,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50%。而截至2014年12月31日持有現金$1.48億,應收聯營公司款項~$9,200萬,合共約$2.39億,而公司現市值僅$2.28億。半年業績的每股盈利$0.1355,以此估算全年盈利,現價每股$0.227,市盈率低於1倍。而截至2015年1月31日的每股資產淨值為$0.9097,顯示股價有大幅折讓。篇幅所限,詳細分析可參看舊文,今日我將細談友邦保險。 友邦保險的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只得58分,屬中規中矩,但我不會單看VIS 衡量財務狀況。保險公司的業務性質有別於一般生意,不是單靠貨如輪轉,利潤率亦不如其它行業相對穩定。客戶購買保險,每月或每年繳交保費,有意外能獲得賠償。而保險的類別林林總總,難以劃一平均賠償率估算利潤。另外,保費能收取數十年,但服務已經開始提供。為了估算保單的價值,精算師有一系列的模組和方程式,計算保單的未來盈利並折現成現值(present value)。這令整個財務報告較複雜。內涵價值(Embedded Value)是指 (1) 保單預估未來收益的現值(present value),加上(2)淨資產值(已賺取的收益)。而新業務價值(VNOB)是指新保單的預估未來收益現值。 我並非精算師,不會在這暢談這類方程式。作為潛在投資者,知道這類公式在業界通用,而且有認受性就好 - 保單可作為借貸抵押品。例如賠償幾百萬的保單,可抵押給銀行借款超過100萬。 先看友邦保險的截至2014年11月30日的業績: 新業務價值:18.45億美元   (2013:14.90億美元,+24%) 新業務價值利潤率:49.1%  (2013:44.1%,+5%) 內涵價值營運溢利:45.35億美元   (2013:39.77億美元,+14%) 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計算的營運溢利:29.1億美元 (2013:25.06億美元,+16%) 保險公司的收入,除了保費,是靠投資賺取回報。投資收入(利息、股息和租金收入)較去年增加8%,當中利息收入達48億美元,股息收入~4.3億美元。而保費收入的增長前景,新業務價值就能反映。公告顯示貢獻最多新業務價值的分部,依次為: 分部                年變動          利潤率 香港                +32%        …

  • 業績Review:新意網 &金界控股

    這星期一連氣貼兩篇文。上一篇談騰訊(700),這篇是關於我曾為文詳細分析的新意網(8008) 和金界控股(3918),兩間公司近日都公佈業績,盡量簡短到point。 (1) 新意網(8008) 新意網於週二公佈半年業績,收入和盈利都有高單位數增長,但之後幾日股價下挫。我未知原因,但先看基本因素。其VIS 半年勢頭指數達8分(10分滿分),顯示增長勢頭依舊。以下是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半年業績: 營運收入:  4.48億  (2013H1: 4.15億,  +7.7%) 經營利潤:  2.91億  (2013H1: 2.63億,+10.4%) 淨利潤:      2.45億  (2013H1: 2.23億,+9.9%) 經營利潤率:64.9% (2013H1:  63.2%,+1.7%) 淨利潤率:    54.8% (2013H1:  53.7%,+1.1%) 營運收入的增長率約8%, 相對2013年同期的增長率約12%的確較低。當然,基數大了要保持同樣的增長率不容易,而公司管理層似乎亦著力提升經營利潤率和淨利潤率,兩者期內的增長有所提高。我相信市場中很少淨利潤率超過50% 的業務。若細看過往幾年的數據,財政年度的下半年收入,一般都較上半年優勝。既然增長勢頭未減,加上公司正擴充營運,業務未來仍將保持增長。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現金6.3億元,沒有負債,財務穩健。 新意網的業務是營運數據中心,現正擴充沙田的數據中心,以確保短期至中期能滿足顧客需求。另外,公司亦正在將軍澳興建數據中心,工程進展順利,預計2017年落成。現代人依賴互聯網,兼且手機不離手;企業又逐漸搬遷使用雲端服務;網上看電視電影越加流行,數據用量只會越來越多。營運數據中心,食正凡事講求數據分析,樣樣要上網的未來發展方向。加上公司財務穩健、利潤率高、保持增長,又正在擴張,縱使股價短期下跌,我認為新意網是值得長期持有的優質股。 (2) 金界控股(3918) 金界控股在柬埔寨的首都金邊營運賭場,並擁有200公里範圍內的的獨家經營權直至2035年。週三公佈2014年的全年業績。由於未有完整的核數報告,我未能計算準確的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初步估算超過80分,財務穩健。以下是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業績(以下是美元) 營運收入:  4.04億 (2013:3.45億,+17%) 經營利潤:  1.42億 (2013:1.45億,-2.4%) 淨利潤:      1.36億 (2013:1.40億,-3.0%) 經營利潤率:35%(2013:42%,-7%) 淨利潤率:    34%(2013:41%,-7%) 營運收入增長17%,可是利潤稍為倒退。主要是聘請更多員工,令薪酬支出大增40%,而非現金支出的折舊和攤銷亦增加了32%,影響淨利潤。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以及債券投資,合共約2億美元,沒有借款,財務穩健。擬派末期息每股16.35港仙,連同已派的中期息,全年每股派息32.4港仙,即純利的70%。可見公司財務和現金流健康。現價每股~$5.96,股息率達5.4%。 業績報告指2014年首11個月的訪客約400萬人次,較2013年同期增加6%。而集團已購入兩架空中巴士A320,並出租予獨立營運的百善航空,未來取得批文後,將會與中國的旅行社合作,增加往返金邊市的航班,務求在澳門賭業倒退時打入和滲透中國市場。另外,2014年7月,集團擴建了貴賓博彩區,未來會簽約新賭團經紀,擴展博彩業務。至於非博彩業務,NagaCity Walk…

  • 騰訊 - 消失增長動力嗎?

    十多日後便是農曆新年,下週未提早出遊,每週文章會暫停一次,羊年再和讀者拜年。既然提早『收爐』,近日又開始多業績公告,這星期一連出兩篇文章補番數。第一篇是關於騰訊(700),第二篇是新意網(8008.HK)和金界控股(3918.HK)的業績review。 騰訊是增長強勁的公司,而且現金流強勁。過往我未曾為文分析,並非基礎因素不足,而是股價不曾便宜過。現價每股~$136,距離52週高位$138 不足2%。估頂摸底從來都是高難度動作,年近歲晚我亦無謂為難自己。週一騰訊公告發行50億美元(~人民幣313億元) 全球中期票據的計劃建議。該建議在去年4月出台,並且已於去年發行兩批價值25億美元的票據,分別是(1) 2017年到期的5億美元票據,利率是2%,和(2) 2019年到期的20億美元票據,利率3.375%。另外,還包括2020年到期的20億港元(~2.6億美元)票據,利率是3.2%。 本週四騰訊公佈為計劃的20億美元(~人民幣125億元) 中期票據定價,並且已和各大投行訂立認購和包銷協議。當中11億美元的5年期票據,利率為2.875%;而9億美元的10年期票據,利率為3.800%。5年期票據於2020年到期,但利率相對去年發行的5年期票據利率(3.375%)低1.09%,而10年期的票據也僅是3.8%。雖然利率偏低,但對於喜歡購買債券收息的謹慎投資者,應該是穩健的選擇。而對騰訊而言,絕對是便宜資本。 股票的投資者又怎樣看?騰訊為什麼發債? 50億美元不是小數目。 先看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九個月業績(以下為人民幣) 營業額:    579.5億 (2013Q1-Q3: 434.7億,+33%) 經營利潤:231.2億 (2013Q1-Q3: 144.4億,+48%)  淨利潤:    179.3億 (2013Q1-Q3: 116.3億,+54%)  經營利潤率:  39.9% (2013Q1-Q3:  33.2%, +6.7%) 淨利潤率:   30.9% (2013Q1-Q3:  26.8%, +4.1%) 截至9月30日,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定期存款約555.8億,長期借款和票據約297億,短期借款和票據約45.5億。而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220億 (2013H1: 119.5億,+15.6%)。可見公司的營業額保持高增長,而利潤率維持約30% 水平,而且現金流穩健。按此估算,平均每季盈利60億人民幣,半年的盈利約120億,與新發行的20億美元債券額,相差無幾。 再細看現金流量表:融資活動的淨現金流入約169億元,而投資活動的現金淨流出約256億元,即融資的錢都用於投資,而且遠遠不夠。近年經常在媒體看到未有盈利的startup 被大型科網公司天價收購,而科網公司為搶佔市場而採用銀彈攻勢補貼用戶。騰訊達到一定規模,為保持增長而收購細公司和派錢吸納用戶,都是合情合理的做法。 那麼增長勢頭真的能保持嗎? 這正是令我擔心之處。若單看2014年的9個月業績,相比2013年的確有顯著增長,而且令人滿意。可是,若將2014年第三季的相比第二季的數據: 營運收入:無變動 經營利潤:增長4% 期內盈利:倒退4% 也許投資者認為不能以一個季度定輸贏,況且騰訊的規模大,增長百分比較前縮減屬合理。那請看2013年至今每個季度的營業額,經營利潤和盈利的變動: 營運收入: 2013Q1: 135.4億 (+11.5%) 2013Q2: 143.8億 (  +6.2%) 2013Q3: 155.3億 (  +8.0%) 2013Q4: 169.7億 (  +9.2%)…

  • 電子元件交易平台:科通芯城

    兩星期前曾為文分析智美控股(1661),當日收市價$4.02,隔天最低跌至$3.86,之後走勢向好。昨天最高升至$4.75,較貼文日升了超過18%。不知讀者有否賺少少? 過了年底又未到公佈業績期,近日不少盈喜盈警的公告,值得投資者留意。高陽科技(818)發盈喜翌日,股價升超過18%,然後稍微回落。2013年每股盈利僅$0.011。按公告披露的數字估算,2014年每股盈利~$0.15,升幅超過13倍。而現價2014年市盈率約14倍。細看內容,盈利大升主要由出售聯營公司股權和金融資產錄得,並非來自經常性業務。其經常性業務為『支付交易處理解決方案』和『金融解決方案』,而收入分別錄得15%-20% 及40%-50%增長,未知是否錄得經營利潤(去年主營業務虧本)。既然主要盈利來自一次性收益,而我又對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存疑,加上股價已經單日大升超過8%,現價超越趨勢通道頂部,短期未必會投資,但其支付業務的性質有趣,會將其加入觀察名單。 這星期吸引我注意的是科通芯城(400)。公司的上市時間短,僅超過半年。股價曾由首日$4 於短短兩個月升至最高$6.07 (+50%), 然後輾轉回落至去年12月的最低點$3.23,之後爬升至近日的~$4.4 水平。去年12月尾至今年1月,大股東多次回購合共超過1620萬股份,而買入價約$4.2 – $4.5。當然,大股東回購不代表股價有力上升,而現價亦的確達致上升通道頂部,未必是最佳投資時機,但其業務有增長潛力。先看財務狀況,其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半年勢頭指數達9分(10分滿分),截至2014年6月30日(以下為人民幣): 營業額:    $29.93億(2013H1: 8.54億,+250%) 經營利潤:$8010萬 (2013H1: 2900萬,+176%) 淨利潤:    $6240萬 (2013H1: 2260萬,+176%) 經營利潤率:2.7% (2013H1: 3.4%,-0.7%) 淨利潤率:    2.1%(2013H1:  2.6%,-0.5%) 上述數字可見,營業額和淨利潤都大幅增長,但業務並非高利潤行業,經營利潤率和淨利潤率僅2-3%。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約1.54億,而持有現金約6.87億,而短期銀行貸款約9.74億。 究竟甚麼類型的業務可以增進咁快,但利潤率又咁低?而公司的現金不足以償還短期的銀行貸款,會否是強行谷大業績造成?的確,單看上述數字,而且上市年期短,會感到不穩妥。那再看其主營業務 - 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及其它電子元件交易型電商平台,即是專攻商用電子元件的網上交易平台。類似淘寶,但主攻商業貿易(中小企業),尤其是電子元件類產品。網上交易是大勢所趨,而錄得驚人的營業額增長,但利潤率僅2-3% 屬合理(一般網上交易抽佣大概2%)。 那麼業務增長勢頭能否保持?我們再看截至2014年9月的第3季業績。 營業額達$22.24億,較2013年同期增加132%。而第3季是上半年6個月營業額的75%! 而非公認會計原則計量(Non-GAAP) 的股東應佔溢利達7280萬元(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6610萬,+10%),而相比2013年同期,更增加了132%  線上交易客戶數目達4,219名,較2013年同期增加75.4%。儘管線上客戶數目看似很少,但營業總額驚人。而交易客戶中,僅3% 屬大型藍籌客戶,基於97% 均為中小企業。以客戶數目和組成紅,仍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持有現金和已抵押款項,合共18.46億 公告更指2014年9月起,集團為客戶提供融資服務(營運資金和展期融資),並收取服務費。這種網上融資是新興行業,亦是大勢所趨,滿有潛力。然而,集團同時公佈未來將不會再公佈3個月和9個月的未審核業績。即是投資者難以再像現在般及時掌握公司的增長速度。我不知公司是怕麻煩,或者沒信心未來的季度增長率能媲美去年。這是值得投資者注意的。在互聯網的世界,半年已經可以天翻地覆。投資前最好先了解內地對電子元件的需求,或者每年採購量是否穩定,以及入行門欖的高低。 若只計算2014年首3季,每股盈利約HK$0.1375,估計2014年全年的每股盈利超過HK$0.183。每股現價約$4.4,估計2014市盈率約24倍,屬合理價,不是特別便宜。 科通芯城的業務有高增長潛力,然而利潤率低,加上未知其截至2014年9月底的銀行貸款狀況(其大幅提升的現金水平,可能來自銀行貸款),現價未必是最抵買。但業務具備潛質,加上大股東持續在低位回購,絕對值得加入觀察名單,未來再謀定而後動。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沉悶但現金充沛的香港小輪

    這星期滬指創7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翌日反彈。不知讀者是損手或入市小炒一轉?我看不通內地股市,沒有沾手。 時機向來很難捉摸。投資除了看基本財務狀況,我也試著配合技術分析,例如『寧買當頭起』,盡量選擇股價處於上升通道但又未觸及頂部。老實講,每星期選擇一間值得投資的公司作分析,並不容易。雖說上市公司有~2000間,但要財務底子厚,又要業務有潛質,再加上便宜抵買…  這類公司真的不多。而且,現在的股市經常被舞高弄低,股價未必就真的反映公司價值(或者需要比較長時間才能反映)。所以,需要看表達市場狀況的技術指標。講了咁多,想說搜尋『有把握兼有回報潛力』的公司,要附合不少criteria。而市場上附合criteria 又值得和讀者分享的公司,真的不多。在投資領域,選股只是其中一步,風險管理和退出時機,亦決定回報率高低。 近日,我結合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和趨勢線篩選股票,得出的結果寥寥可數。有些公司的股價大落後,真的有原因。有些需要有水位,但safety net 的空間不足,未必是最好選擇。今次看中了一間穩陣但沉悶的公司 - 香港小輪(0050.HK)。我注意到香港小輪,不是因為其業務。先看一些基本數字: 股價: $8.5 每股資產淨值:$14.56 2013年市盈率:~10.2x 現價市值:~$30億 單看資產淨值,股價有很大折讓,但這也不是吸引我目光的理由。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半年業績,營業額和淨利潤大幅提升。 營業額:$33億 (2013H1: $2.45億) 淨利潤:$10億 (2013H1: $1.47億) 每股盈利:$2.94 (2013H1: $0.37) 營業額和淨利潤大幅提升,因為出售粉嶺『逸峯』的住宅單位,總銷售額超過$31.5億。而商舖出租率達41%,估計下半年的出租率會有增長。中期報告內亦提及去年7月預售城中匯60個單位,所以全年每股盈利會有所提升,我估計可達$3.5 – $4.0,即現價的預測市盈率不足3倍。沒錯,對於售樓這類一次性業務,市盈率並非最好的指標。若看其資產淨值,截至2014年6月30日,持有現金~$22億,沒有任何負債。再加上2014年下半年預售城中匯60個單位,會提升公司的現金水平。 現價市值~30億,而公司截至去年底持有現金可能達$25億。儘管並非高增長業務,甚至今明兩年的亮點也未看到,但公司現金水平高,加上去年盈利大幅躍升,股價有上升潛力以反映實際價值。至於年底公佈業績後會否派高息,我不敢猜測。因為中期報告裏,管理層表示公司現金充沛,將物色未來發展項目,並未提及派息。但我個人估計,派特別息是合理動作吧~ 香港小輪不是我最喜歡的公司類型,因為未來發展計劃模糊,不屬於穩健高增長型,但我知道這類公司適合部份價值投資者。過往我曾為文分析推介的公司,我依然喜愛新意網(8008.HK) 和港通控股(0032.HK),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我的博客《投資之旅》,參考過去的文章。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中國體育賽事營運商:智美集團

    上週五收市,長實和黃公佈世紀重組,這星期又有施政報告。媒體和專欄的分析,讀者應該看不少。今早新聞指很多細價樓業主在施政報告後反價,新盤貨尾又大幅提高售價。為甚麼?市場真的認為遠水不能救近火?過去大半年,細價樓的呎價越升越有,除了銀碼細和需求大,是供應少 - 雙倍印花税大大提升炒家的成本,樓宇買賣不再像從前般『貨如輪轉』,供不應求自然搶高價格。本來銀碼細,加上低息(不足2厘) 兼7成以上按揭,絕對是值得考慮的投資。但看完施政報告,未來3年會預售4,700 個居屋單位,又會出售資助單位1,600個,而私人發展商在未來4年有74,000個單位落成,平均每年14,600個(過去5年平均每年11,400個),增幅達3成。過往新落成的單位未必是細單位,但未來的新發展物業多數是細單位,細單位未必會再供不應求。投資角度看,我認為細價樓不會再有過去1年的大升幅,潛在回報有限,未必需要現價衝入樓市。 去年9月和10月我曾為文分析首都創投(2324.HK),短期有超過3成升幅,之後反覆回落。昨日公司發盈喜,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半年盈利有重大升幅(聯營公司扭虧為盈)。首都創投是21章投資公司,雖然投資回報和盈利的business model 難以預計,但現價折讓高。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每股資產淨值超過$0.83,現價每股才$0.23。加上市盈率極低,值得投資者注意。 近日,我留意2013年7月上市的智美集團(1661)。2013年全年業績的 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達82分,F score 也達8分。 而2014年的半年業績勢頭指數亦有8分。其實,公司上市不足2年,未有足夠業績顯示管理層的能力和業務穩健度,但看完財務數據和公司公告,我會將它加入觀察名單。先看財務狀況(以下為人民幣) 截至2013年12月: 營業額:       6.94億 經營利潤:   3.11億 淨利潤:       2.31億 經營利潤率:44.8% 淨利潤率:   33.3% 持有現金:   8.20億 (沒有短期或長期銀行負債) 截至2014年6月: 營業額:       3.21億 (+21.6%) 經營利潤:    1.34億 (+38.6%) 淨利潤:       1.02億 (+43.6%) 經營利潤率:42.0% 淨利潤率:  …

  • 數碼香港:股份拆細是利是弊?

    12月初曾為文分析瑞年國際(2010),過去一星期連續兩天大升超過20%。未知讀者有否賺少少錢?如果只是關注未入市,現價脫離趨勢軌道高位,而且短期大升或出現獲利回吐,也許等股價稍稍回落,再考慮是否投資。 近日嘗試做back test 並分析outliners,發現很多有趣和驚人的例子。過去兩年跑贏大市的都是細價股和殼股,縱使我不熟悉財技又少投資那類股票,但相關的基本知識,還是需要了解的,這有助明白市場運作。即使自身未必有本事趁勢,至少懂得避開地雷,免做水魚被搵笨。 曾聽說股票分拆是股價上升先兆,因為銀碼細容易炒。真的嗎? 數碼香港(8007) 的股票於下星期一分拆(1拆20),公司未來會改名為『環球戰略』。我嘗試了解來龍去脈後,沒全盤弄懂,但一定不敢買。 先看基本數字: 股價:由去年末10月29日的低位$1.8,短短兩個多月股價升至1月5日高位 $9.9,足550% 市值:由2.7億升至現價的16.72億 沒有市盈率(業務錄得虧損) 全年營業額:HK$379萬 全年虧損:HK$205萬 持有現金:HK$286萬 經營現金流:錄得淨流出363萬 單看上述數字,股價大升顯然不是靠舊有業務支撐。翻查公告,去年9月公司已『賣殼』,環球戰略以現金~HK$1.7億,向冠軍科技(92)收購數碼香港(8007)已發行股本的70.7%,每股作價$1.6。10月27日完成現金款項轉移,翌日即公佈配售3,000萬新股,每股作價HK$1.5,籌集資金$4,400萬(已扣除配售佣金和相關費用)。所募得資金的 $2,800萬將用於新商品貿易業務 - 購買產品包括但不限於銅和鎳,然後賣給國內客戶,預期新業務於去年12月開展。而12月中的公告建議拆細股份,每股拆20股… 看完上述資訊,不知讀者會否覺得很複雜。以我的理解,公司舊有業務虧本兼淡出,而新業務只是剛開展不足1個月。公司本來持有現金$286萬,加上為新業務籌得資金約$4,400萬,現在實質持有約$4,700萬現金。 我的疑惑: 一間未有實質營運業務的公司,而持有現金僅4,700萬,為甚麼可以市值$16.7億? 環球戰略去年10月以$1.7億收購公司7成股份,成為最大股東。為甚麼新業務未正式開展,短短兩個月公司市值能升至超過16億元,達收購價的10倍? 現時每股股價不足$10。為甚麼股份拆細不是1拆2、1拆5 或1拆10,而是1拆20?(比例上有點誇張吧~?) 股價短短兩個月升了超過5倍,而公司市值對大股東而言是收購價的10倍,這對以每股$1.5 – $1.6 買入的投資者而言,是極大誘因散貨獲利。若以現價計算,1拆20之後,每股$0.45,而配股時買入的投資者,每股成本僅$0.075,可以獲利6倍。 儘管一般理念是股份拆細有利股價上升,但這次我不夠膽相信該理念。縱使去年細價股和殼股領風騷,有些機會和風險,是獨立散戶應該避開的。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2014 回報:恆指、F Score、VIS 半年勢頭指數

    新年小預測:請在下圖中找出3個英文字,代表你的2015年境況。 除夕新年期間,媒體少不免回顧一年大事,並前瞻來年經濟和股市,我卻不敢班門弄斧 - 施老闆熟悉地產兼具數十年經驗,貼近社會時事又了解民情,客觀事實亦證明他是成功生意人。但他早前大方承認去年初看錯樓市,以為樓價會下跌,結果樓價急升;就連施老闆都可能看錯市,我也不作預測了。 1月2日《信報》畢老林的《投資者日記》,羅列2014年的大事:『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烽火連天、伊斯蘭國攻城略地、中國經濟加速放緩、油價崩潰、盧布一瀉如注、伊波拉病毒肆虐…  十居其九測無可測。』若果有『先見之明』,還敢入市投資?畢老林由是說:『由此可見,好多嘢唔知好過知。關鍵是,無法預見之事天天皆有可能發生,市場歲歲俱在動盪中前進。』我認同。既然如此,我就不作預測了(因為多數唔準)。 回顧2014年的投資策略,我認為選股效果不俗。真正影績效的,其實不是選股眼光,而是組合的風險管理。2015年我會將組合分為長線、中短線和短線投資。我不用『投機』二字,並非怕違反欄目名《價值投資》的原意,而是即便短線投資,都會注重公司的財務狀況,以及風險管理。長線、中短線和短線組合的分別,除了投資的時間長短,是股價的波幅。 去年我運用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選股並與眾分享,當中最大的lesson learnt,是除了注意財務健康以及技術指標(如上升或下降通道,股價處於通道頂或底,成交量或異動),需要細緻分析和測試股價波幅。我留意到適合長線投資的穩陣股票,股價波幅較細(一般在20%左近或以下)。沒錯,的確非常沉悶,但如果讀者無時間監察市場,這類股價波動小,兼且隨時間慢慢升的股票,是最適合投資的股票。而股價波幅超過30%的股票,就值得花心神捕捉股價cycle。即便投資者不稀罕賺幾個% 的差價,股價波幅大,應該會觸及風險管理界線,並有買賣singals。若能跟足自訂的投資規矩行事,埋單計數也許較『單靠時間顯現價值』的回報率較高。 VIS 依據財務報告,為上市公司的全年和半年業績評分,滿分為100分和10分。由於注重基礎分析,性質類似The Piotroski F Score(9分滿分),去年《信報》 曾為文詳細介紹F score 的準則。回顧去年,為檢視運用VIS 和F score 選股的效果,我試著找出(1)F Score 8分以上的港股 和 (2) VIS 半年勢頭指數9分以上的港股。假設價值投資者願意持有1年,並平均購買(1)和(2)的股票,若以2014年1月2日和12月31日的收市價,分別計算整年的回報。數據充足(不曾於1月2日或12月31日停牌或零成交)兼F score 8分以上的股票共115間公司,全年平均回報率達22.43%,而VIS 半年勢頭指數9分以上的港股( 共68間公司),全年的平均回報率達32.16%,兩者皆遠遠跑贏恒指的1.08%。 縱然回報未能媲美去年領先的細價股殼股,但數據顯示基礎分析和價值投資,依然有其優勢。當然無論是F score 的115間公司或VIS 的68間公司,對獨立投資者而言,數目太多。如何從中篩選,並在合適時機買賣,就需要技術分析和交易守則輔助了。 年尾股市交投淡靜,加上這星期只有3日半股市,未有足夠數據顯示時勢,今次不選股。 恭祝讀者 2015年身體健康 龍馬精神 財源廣進 生活愉快~   (本文同見於《信報》網站《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越秀交通:新收購大大提高負債率

    年尾本應寫2015年展望,但越秀交通基建(1052)週三公告,以人民幣19.49億元收購湖北省隨岳南高速公路。我曾於10月10日為文分析越秀交通,既然有新消息,為向讀者負責,今次先跟進通告。 高速公路股屬於傳統型價值投資。因為基建成本高,獨家經營權年期長(以數十年計算)。由於車流量和公路費的波動幅度不大,債務雖重但攤還時間表清晰,加上營運年期長,行業的變動因素少,所以較其它行業容易估算未來收入和盈利。增長一般保持中單位至低雙位數,而且定期派股息,適合長線的價值投資者。這類公用股向來可以合上眼長線持有,然而這次我卻要『唱反調』- 才兩個月時間,新資訊令我認為暫時不適宜長線持有越秀交通。我於10月初推介該股後,11月中股價曾升至$5.2 (+9%),未知讀者有否獲利回吐?如果未持有,可先採觀望態度。 細談收購交易前,先看全年至今的營運數據。10月初的分析文章,營運數據截至8月份: (每年1-8月)             2012          2013          2014 日均收費車流量 +10.7% +15.8% +10.7% 路費收入 +7.4% +15.8% +9.9% 數據顯示2014年的車流量和路費收入截至8月都有~10% 增長。若果計及 9 月和10月呢? (每年1-10月)             2012          2013          2014 日均收費車流量 +9.0% +16.6% +7.7%…

  • 面對大幅波動市…

    過去一星期滬市和港股都波幅很大,不知讀者有否被嚇倒?在波動性高,投機者不看財務數據的日子,基礎分析無用武之地,這星期我不選股了。雖然不選股,我鼓勵讀者留意這幾天公佈已回購或準備回購股票的公司,例如金界控股(3918) 和安踏(2020) ,兩者都認為股價較實質價值便宜,所以會在市場回購股票。這顯示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有信心,值得將它們加入關注名單。 這星期不選股,並分享波幅市的投資心情。過往我多次提及投資個股,需在買入前設定止蝕位,而股價高升後則設定回吐價位,避免見財化水。這是重要的風險管理守則。過去兩星期,A 股市場瘋狂上升,港股則受壓。市場突如其來的波動,可能令投資組合內的多個股票,先後跌穿止賺或止蝕位。若果投資者屬頻密交易型,可以考慮離場等低位再進場,炒波幅。 如果是不活躍的價值投資者,需要思考的是:市場突然逆轉的環境,會否影響公司基本因素?若果沒有持有公司股票,現價是否抵買? 價值投資者買入股票前,都會進行詳盡的財務分析。只要短期因素不影響公司主營業務和其市場,近日的短線波動,未必需要驚慌。即使大部份公司的股價大跌,但A股和港股的交投量都創新高。估計投資者在香港套現資金,再湧到A 股市場炒作。此外,中廣核IPO 凍結了部分市場資金,以致資金短期流出股市。這些因素,都不會影響個股的營運前境。 只要每個投資決定的理據越是清晰,越容易拿出數據理性思考,不受市場情緒和波動影響。老實說,股市大幅波動的情況,始終會遇上。要維持理性分析,心理質素很重要,而這是靠實在的數字和分析支撐。 我11月份曾為文分析的上海先進半導體(3355)和華寶國際(336),依然管用。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舊文。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營養保健品生產商:瑞年國際

    滬港通實施後,A股市場終於有外來資金流入,價量齊升,熱鬧非常。反觀香港股市,抽走資金投放A 股,加上中廣核凍資,恆指又上又落。我不熟悉 A 股市場,難以選股。如果不懂得選 A股,又想參與,可以考慮南方A50 (2822)。過去一個月已經升了30%。現在是否好時機,我不知道,但可以多留意。 今日繼續在香港選悶股。瑞年國際(2010) 的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達75分,而截至2014年上半年的勢頭指數達7分,基礎因素不俗。截至2014年6月30日(以下為人民幣): 營運收入:10.53億(2013H1:10.00億,+5.3%) 經營利潤:  4.78億(2013H1:3.99億,+19.8%) 淨利潤:      3.56億(2013H1:2.85億,+24.9%) 經營利潤率:45.4%(2013H1:39.9%,+5.5%) 淨利潤率:    33.8%(2013H1:28.5%,+5.3%) 從上述數字可見,營業額雖然增長有限(僅5.3%),但公司有限降低銷售成本、分銷成本和行政支出(分別下降3.45%,1.32%,10.06%),改善毛利率和利潤率。截至今年6月,公司持有現金17.7億,而短期銀行貸款5.2億,沒有長期負債,但有約1.56億元的可換股債劵。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達3.65億,較去年同期的1.13億上升超過3倍。而應收款6.77億元,75% 的帳齡為90日內,而90-180日帳齡的佔~23%,比例與去年相若,未見任何撇帳或壞賬跡象。而貿易應付款僅7700萬,~79% 屬90日內到期。以此觀之,公司的財務穩健,現金流充足。即使營業額增長不算強勁,但高利潤率和穩健現金流,吸引了我的目光。 銷售營養保健品和保健飲品佔營運收入的75% 和20%。保健飲品減少外判生產,令毛利率上升。而保健營養品的銷售點,由去年71000個,增加至75000個,期內開拓了大型連鎖超市和藥店,包括上海世紀華聯連鎖超市,雲南白藥連鎖藥房,敬一堂連鎖大藥房等。同時,亦開拓獨立的瑞年康健店和製作20集微電影宣傳品牌,推互聯網銷售。旗艦產品是氨基酸片(Amino Acid),年報詳列集團的推廣和宣傳策略,包括多場展銷會、商場和超市免費試飲等。另外,今年7月,公司作價2億收購安徽省雙科藥業。該公司有食藥監局頒發的高端眼藥水生產設施,銷售超過10種高端藥品,供各類眼疾和眼部手術治療後使用,並透過100家分銷商銷往超過200家眼科醫院。雖然瑞年集團的醫藥品銷售只佔總銷售收入5%,但收購雙科能瞬即擴大營銷網絡。雙科藥業2013年的除稅和非經常性盈利約1640萬, 收購協議訂明2014年和2015年的稅後純利,需要達到3500萬和4000萬人民幣,否則需要補償瑞年國際。 從財務數據和業務策略,瑞年國際正值擴充增長期。有機會前往內地,讀者可嘗試實地考察,了解保健品的市場。現價市盈率僅4倍,我認為抵買。至於時機,公司的股價自7月份約$1.7 上升至9月中高位$2.95,兩個多月上升74%,然後回落至今約$2.24。現在正值年末,加上資金都走到A 股市場,我不肯定是否買入的最好時機,倒是值得留意。只要確定轉勢,就可考慮買入投資。 (本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看業績公告的樂趣

    上週港視開台。雖然我向來少看電視,但都湊熱鬧看《警界線》和《選戰》。兩套劇集都附合港情,而且拍攝手法似電影,極力推介。我一直尊重警察,但他們近日以法治為名,實則使用不必要暴力清場,並對記者拳打腳踢,著實可恥~!  而行政長官和政務司長偏偏選這些日子往外地參加會議…  到底香港市民在政府眼中、在警察跟前算甚麼? 對時事看不過眼仍然要繼續為投資做功課。近日是公佈半年業績的高峰期,而看公告是有趣的事。今次不選某間公司,分享從公告學習到的事。  1.  原來主板上市的公司可以零收入。同樣是虧損,零收入較營運虧本更差 - 零收入說明公司沒有營運主要業務 蒙古能源(276) 市值~10億。截至今年9月30日的半年業績,是零收入,虧損4.5億(當中包括約2.9億的減值虧損)。持有現金僅4433萬,可換股票據及其它財務負債34.5億,董事墊款9633萬。 2.  扭虧為盈是利好消息,但股價未必即時反映,甚至反方向走。 金寶通(320) 的營運收入升12%,並扭虧為盈 - 由去年虧損3209萬至今年有盈利1830萬元。持有現金超過6億,若扣除短期貸款,現金超過3億。本來股價一直處於上升通道,但業績公佈後,股價突然大跌,全日最高和最低位分別是$1.11 和 $0.81,收市回升至$1.06。若能低位買高位沽,即日賺超過35% 3.  證券行業務趨勢: 證券經紀業務上升,但期權和期貨的交易下跌。股票和期貨經紀收入的升跌,與港交所早前公佈業績的分類數字趨勢一致。而從兩間證券公司的業績看,今年股市較熱鬧。而金利豐的半年業績,更反映上半年細價股和殼股的交易買賣活躍情況。 金利豐(1031) 的營運收入大升38%,達11.8億元。而淨利潤達5.8億,利潤率達49.4% 證券經紀、包銷及配售業務的收入,升了103%,達1.48億 保證金和首次公開發售融資的收入,升了62%,達4.93億 金融服務業務的收入,升了66%,達6.57億 博彩收入輕微上升15%,達3.79億 耀才證券(1428)的營運收入升16%,達2.2億元,淨利潤9399萬,利潤率達43.5% (未扣除其它收益) 證券經紀的收入,升32%,達1.92億 商品及期貨經紀收入,下跌25%,只有4470萬 4. 奢侈品零售業不景氣 迪生創建(113)的營業額升5%,達20.4億,當中65% 來自香港,18% 來自台灣。可是銷售成本上升了21%,致半年業績錄得虧損約1.26億 (去年同期賺4398萬),而且同店銷售下降3%。 5. 快餐連鎖店的業務保持增長,但利潤升幅不及營業額,顯示邊際利潤下降。利潤率介乎6.6% - 9.9%。 大快活(52)、大家樂(341)、和翠華(1314)同日公佈業績 大快活:營業額 +11.4%,達11.3億;淨利潤 +12.1%;利潤率:6.6% 大家樂:營業額 +8.4%,達37億;淨利潤無升跌;利潤率:6.5% 翠華:營業額 +28.5%,達8.9億;淨利潤 +3.6%;利潤率:9.9% 可見大快活的業務增長最佳,現價市盈率更是3間中最低。業績公佈後,股價創52週新高,並處上升通道頂部,未必是最佳買入時機。 上述分享未必能帶給讀者即時或實質益處。我想表達的是:投資者無論有否購買某公司的股票,都值得花時間看公告,並從中了解不同行業的最新情況。媒體大字標題的報導,未必真實。很多時只簡單報道淨利潤升跌,但未有說明是否經常性盈利或物業重估值影響。當然,股價可能早已反映市場對業績的預期,半年業績公告或許只是印證市場預測,未必能即時左右股價。但多看公告能提升市場觸覺,了解不同的業務週期,甚至印證股價和財務狀況的關係。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中期業績Review:華寶國際 & 莎莎

    上週以 VIS 嚴選穩健港股通公司,點名華寶國際(336) 和四環醫藥(460),截至昨天分別升13.8% 和跌2.3%。過去幾天北水南調的額度用不足,交投量沒顯著提升,滬港通未能帶旺香港。而率先炒起的概念股更全線回落,令市場大跌眼鏡。我慶幸股市未充滿鑊氣,基礎分析仍然管用。觀乎華寶國際以及兩週前推介的上海先進半導體股價(升了~14%),用價值投資法找出潛力股仍然湊效,我亦對讀者有交代。 今日不選股,而是看業績 – 華寶國際和莎莎國際(178)。 (1) 華寶國際的半年VIS 勢頭指數達7分,顯示業務和財務皆增長中。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中期業績: 營業額較去年同期 +10.8% 毛利率較去年同期升0.7%,達69.3% 營運利潤較去年同期 +13.2% 淨利潤較去年同期 +10.2% 營運正現金流較去年同期 +30.5% 持有現金~36億元 每股中期股息和特別股息合共 $0.3172 股息分派率達100% 營業額、營運利潤、淨利潤、現金流等,全部有雙位數增長,顯示公司保持增長勢頭。而股息分派率達100%,顯示公司財務穩健。單是中期股息回報率已達4.85% (以現價計算)。以其財務穩健度,以及增進勢頭,現價市盈率~10倍,我認為抵。 (2) 莎莎的VIS 半年VIS 勢頭指數達6分,保持平穩。有媒體大字標題說『莎莎盈利倒退,計劃關分店』,給人營運不善的印象,直至在披露易看公告原文,才知道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半年業績: 營業額較去年同期 +8.4% 港澳地區銷售額較去年同期 + 10.2% 毛利率由47% 下降至44.6% 盈利下跌 4.9% 持有現金 ~9.8億元,借貸僅8000萬元 派息率由去年的 71% 提升至75% 整合零售網絡和店舖數目:由280間減至279間 (增加 2間『莎莎』店舖和減少3個單一品牌專櫃) 即是生意做多咗,但毛利下降稍微下降,影響盈利。管理層為了更有效運用資源,整合零售網絡提升效率(不過是少了一個零售點而已),這是負責任的做法。再細看內容,期內的同店銷售和端點交易宗數分別上升6.9% 和7.2%,本地顧客的平均消費金額增加 5.7%,而內地顧客的平均消費金額下跌6.7%,整體消費金額持平,未來的策略是薄利多銷。 公告內對市場的分析以及統計數字,顯示管理層熟悉營運,能掌握市況並調整對應策略。我認為莎莎的管理層對對股東負責,業務保持增長、謹慎控制營運成本,財務穩健又增加派息率。再怎麼看,都連結不了媒體「莎莎盈利倒退,計劃關分店」的負面印象。 我以此例子提醒自己,投資分析和決定,都需要看raw data。單靠看媒體標題和報道,容易得出偏頗印象或不完整資訊,難以客觀分析。網絡新聞又快又簡短,能讓人瞬間抓著重點,但既然要投入資金,投資者無得偷懶,需要認真了解營運狀況。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 <價值投資> 專欄) Facebook…

  • VIS 滬港通名單

    週一滬港通將正式通車。早前延誤賴佔中,實則應是細節未妥當。今次宣佈1星期就通車,顯然內地急需互聯互通,將人民幣國際化。要來的始終會來。儘管滬港通的主要受惠者是內地股市,但預計港股市場的交投量會上升,有利股價。200 多間可供內地買賣的本港上市公司,不少早已被炒起。價值投資不在乎短炒,但我都湊熱鬧,試著在266間公司中挑選基本因素穩健,可以考慮短期投資的股票。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根據年報的財務資料,計算公司的盈利、資產和現金流狀況,以100分為滿分。80分以上屬於非常穩健,70以上屬穩健,55分以上屬中規中矩,而40分以下就不必看基本因素了,而是從其它角度(例如新項目和財技)分析。 266間港股通公司的 VIS 分佈: VIS 港股通公司數目 80 分以上 8 71 – 80 分 29 61 – 70 分 54 41 – 60 分 122 40 分以下 53 VIS 80分以上,而股價處於上升通道的,有6間: 合和實業(54.HK) 華寶國際(336.HK) 港交所(388.HK) 四環醫藥(460.HK) 騰訊控股(700.HK) 瑞聲科技(2018.HK) 而現價靠近上升通道底部的,只有四環醫藥、華寶國際和瑞聲科技。然而,瑞聲科技的半年業績普通,VIS 勢頭指數只有2分 (10分滿分),所以我不會關注。四環醫藥和華寶國際,現價距離52週高位有~10% 差距,相比近日為滬港通率先炒起創新高的股份,暫時不屬於高追。 以下是港股通VIS 獲71-80分的公司名單 匯豐(5) 電能實業(6) 希慎興業(14) 崑崙能源(135) 中國旺旺(151) 深圳國際控股(152) 中國光大(165) 莎莎國際(178) 粵海投資(270) 電視廣播(511)…

  • 12倍盈利增長股:上海先進半導體

    最近是季度業績公佈期,看上市公司公告是有趣的事 - 港交所詳盡列出各渠道的收入走勢,Giordano 則列出各國地區的銷售情況和分店數目。看這類公告,不單止了解上市公司的營運狀況,更可以提升對不同行業和市場的了解。此外,還有機會發現價值被低估的公司。 兩間國內的半導體製造商,中芯國際(981)和上海先進半導體(3355)同日公佈季度業績,市值分別是265億和7億,規模差天共地。第三季業績: 中芯國際的銷售額約人民幣32億,較去年同期下降2.4%。毛利率25.9%,較去年同期增加4.9%,卻較第二季下降~2.1%。公司預計第四季的收入減少5-9%,毛利率更進一步下降至19.5% - 22.5% 上海先進半導體的銷售額約人民幣2.3億,較去年同期上升26%。 毛利率21.3%,較去年同期增加8.24% 上海先進半導體吸引我的眼光。 翻查Value Investment Score,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芯國際的 VIS勢頭指數只有3分,而上海先進半導體則有10分。截至9月30日為止的9個月業績(以下為人民幣): 營業額:6.12億 (2013Q1-Q3:5.46億, +12.0%) 毛利:    1.10億 (2013Q1-Q3:0.74億, +41.0%) 盈利:  4,568萬 (2013Q1-Q3: 379萬, +1200%) 毛利率: 21.3% (2013Q1-Q3:13.6%, +8.1%) 盈利率:   7.5% (2013Q1-Q3:0.69%, +6.81%) 公司的毛利和盈利的增長率很驚人。再細看資產負債表,持有現金4.47億人民幣(~5.67億港元),沒有短期或長期銀行貸款。現價市值約7.01億,即~80%市值有現金支持。而公司9個月的經營業務淨現金流達1.06億元。這些都顯示公司業務增長中,財務穩健,資金充裕。 公司業務是晶圓代工廠,主要製造5英寸、6英寸和8英寸晶圓,銷售比率分別是8%,47%和44%。第二和第三季的總產能利用率81%,未用盡產能。而客戶類型主要是無生產線半導體公司,佔銷售額73% (第二季為66%),和集成器件製造商。晶圓產品用於通訊、電腦和消費品,而美國是最大市場,佔第三季的銷售額57%。第三季的銷售額上升,由5英寸和6英寸晶圓的需求帶動,加上第四季傳統假日送禮習慣,刺激第三季度的銷售量。公司預計第四季的銷售量較第三歸下降。 第1-3季每股盈利HK$0.0378, 估計2014全年每股盈利計約 $0.045,預測市盈率~15倍。儘管毛利率和盈利率不算高,不屬於我最喜歡的比例,但其強勁的增長勢頭,且現金佔市值~80%,加上現金流健康且毫無負債,我覺得抵買。寫文當日(即業績公佈翌日)交投量顯著上升,股價單日升9.6%,短期值得投資者注意。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 <價值投資> 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傳統行業+跨國收購:匯星印刷

    2014年只剩兩個月,一般是市場淡季。Halloween 之後,預備 Thanksgiving 感恩節,之後是聖誕節和除夕夜,人人 holiday mood 無心投資或炒作。早前一直留意匯星印刷(1127.HK),其VIS (Value Investment) 不是最理想,但過去3年基本因素有顯著改善。2011,2012和2013年的VIS,分別是56,60和67。而2014上半年的業績佳。集團規模小,市值僅~8.2億元。集團約80% 的印刷收入,來自歐美和澳洲,主要印刷消閒刊物、兒童圖書和教科書。本來單看印刷業務,就認為是夕陽行業,但財務數字顯示業務正增長。 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全年業績: (港元) 營運收入:11.6億 (2012:7.0億,+66.2%) 經營利潤:  1.5億 (2012:0.8億,+79.7%) 淨利潤:     1.2億 (2012:0.7億,+77.8%) 經營利潤率:12.6% (2012:11.7%,+0.9%) 淨利潤率:    10.4% (2012: 9.8%,+0.6%) 去年的營運收入和淨利潤大幅增加6至7成,而經營利潤率和淨利潤率輕微上升不足1%,表示集團在提升營業額時,沒有犧牲盈利,生意增長實在。 再看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半年業績: (港元) 營運收入:  5.6億 (2013H1:5.4億,+3.2%) 經營利潤:  0.7億 (2013H1:0.6億,+8.7%) 淨利潤:      0.6億 (2013H1:0.5億,+9.1%) 經營利潤率:12.4%  淨利潤率:    10.1% 2014上半年的營運收入,較去年輕微增加3%,但經營利潤和淨利潤增加了~9%。雖然營運收入的數據,未能顯示高增長,但集團保持業務量,並有效控制成本,提升利潤率。截至2014年6月30日,持有現金約1.34億元,沒有長期負債,短期貸款約9000萬。而半年的營運業務淨現金流入約7100萬,財政穩健。 7月31日集團以2088萬澳元(~1.42億港元),收購澳洲Commonwealth Bank Australia Group (簡稱CBA) 予OPUS 集團價值5400萬澳元(~3.67億港元) 的貸款,成為OPUS 的債權人。OPUS 為澳洲的上市公司,主要業務是出版服務(~80% 營運收入) 和戶外廣告印刷,截至2014年6月30日年度營運收入約7.9億港元。OPUS 資不抵債,業務錄得虧損。CBA 作為債權人,認為OPUS 難以償還款項,便以折讓價將貸款債權出售予匯星印刷。完成債權收購後,匯星印刷需要向OPUS…

  • 增長型獨家業務 :中國民航信息網絡

    10月23日,恒指牛熊證的街貨比例是1.01,市場真正無方向。(數據來源:《分析之師》牛熊證街貨量分析)我選股向來不多理會恆指走勢,因為兩者的關連系數低,但想借『牛熊對峙』說明市場走向難以預測。投資選股作基礎分析固然重要,但由於時機不容易捉摸,重點不是選對或選錯股,而是風險管理(例如止蝕)。別說投資,就是有得溫書的考試,都不可能次次100分。所以,選股投資短期有失誤,屬預期之內的風險。要保留甚至提升回報,需要合適的機制。我理解止蝕離場或股價高峰回落後放手,都是不容易的事,要越過心理關口。可是,若無法控制風險,則難以預計勝出率並持盈保泰。學懂風險管理,是必經階段吧。 舉個簡單例子:你手中有一張10元紙幣,可以交換我口袋中的錢。你看不到口袋內有多少錢,但知道有50%的機率是20元紙幣,50%的機率是5元硬幣。請問,你會選擇交換嗎?這例子不是要賭大細,而是計數 - 機率和風險。賺和蝕的機率都是50%。風險:最多蝕5元,回報:最多是10元。即是同等機率下,回報是風險的2倍,當然值博。個股的基礎分析,是為了估值,找出可能的回報。而分散投資和止蝕位等策略,則屬於風險管理機制。 回歸每週主題,運用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選股。我一直留意中國民航信息網絡(696.HK),其2013年的VIS 為78分,財務穩健。而上半年的業績好,勢頭指數達9分,發展趨勢良好。截至2014年6月30日(以下為人民幣), 營運收入:   25.4億 (2013H1: 19.8億,+28.6%) 經營利潤:     7.3億 (2013H1:   7.1億,+2.4%) 淨利潤:       11.3億 (2013H1:   6.3億,+78.5%)   經營利潤率:28.8% (2013H1:   36.2%,-7.4%)  淨利潤率:    44.6% (2013H1:   32.1%,+12.5%) 從上述數字可見,公司於今年上半年業績大好。營業額和淨利潤都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營運收入的增長,主要由數據網絡和其他收入帶動,較去年同期增加約80%。而主要業務 - 航空訊息技術服務收入,則較去年同期上升約10%。經營利潤的增長相對低,只有2.4%,這是因為(1) 技術支持和維護費大幅提升73% 和 (2)IT 集成類業務快速發展,致其他營業成本增加了140%。在高速發展的業務,成本較收入增加快,或兩者的增長有時間差,可以理解。而被成本增加抵銷的營運收入增長,則有政府補貼達5億元(鼓勵集團在北京順義區後沙峪經營信息服務), 致淨利潤較去年同期提升12.5%。 除了上半年的數字,也看一看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全年業績數字: 營運收入:   45.1億 (2012: 40.1億,+11%) 經營利潤:   12.3億 (2012: 12.2億,+1.3%)…

  • 價值與抗逆力:零售業&博彩業二例

    多事之秋,日日有大單新聞。上星期林鄭無端擱置對話,這星期有689 收UGL 回佣涉利益衝突和逃稅、警察對無攻擊性市民行私刑等。之後,希臘金融危機又到…  在這紛亂的日子,真的要做好風險管理。投資不用心急,面對每天難以預測的事態發展,寧願賺少一點,先看定情況。價值投資的優勢,是短期政治因素不影響公司生意基礎,即使不是順風順水的日子,都心感踏實。 今次不選股,談談如何比較基本因素,以及看公告的重要性。 1.  零售業 - 莎莎(178.HK) vs 卓悅(653.HK) 這兩個連鎖零售店售賣美容和化妝產品,卓悅更兼賣零食。我們經常在旺區見到,很有熟悉感。現價市盈率,莎莎約15.9倍,卓悅約12.2倍。為甚麼莎莎的股價比較貴?合理嗎?還是卓悅屬落後股,要追?一齊看看基礎因素。 莎莎和卓悅的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分別是70分和61分 莎莎市值大約150億,卓悅大約34億。莎莎規模大很多,股價有行業龍頭premium 莎莎和卓悅的經營利潤率分別是14.2% 和10.8%  營業額的增長率,莎莎有雙位數,卓悅則是單位數。 以上顯示卓悅的增長和盈利能力,都遜於莎莎。 佔領運動9月底開始至今,橫跨十一黃金週。零售股曾受沽壓,因為市場智慧相信佔領運動阻街,直接影響零售商戶的生意。 10月8日和9日,莎莎和卓悅自願發公告,公佈黃金週期間香港和澳門未經審核的零售業務資料。 零售銷售同比增長 - 莎莎:-1%,卓悅:  -8% 同店銷售同比增長 - 莎莎:-3%,卓悅:-16% 以上數字可見,佔領運動對莎莎影響微,對卓悅卻是明顯的。到底,佔領運動是否嚴重影響零售業?還是每間公司的管理層策略更影響業績?上述例子,值得讀者思考。自願性公告黃金週的銷售情況,能掃除不確定性,而對比同業更優劣立見。基礎因素好的公司,抗逆力高。股價較同業貴,合理。 2.  博彩業 – 金沙中國 (1928.HK) 市場在6-7月時就看到澳門博彩業的收入逐漸下降,維持不了上半年的高增長趨勢。過去3個月,博彩收入相比去年,更錄得跌幅。 (下表以澳門元為單位,每1.03澳門元 = 1港元。資料來源: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 (億元)    2014           2013       變動率 7月  …

  • 傳統價值投資股:越秀交通基建

    原本期望週五學聯和林鄭的對話,怎知道政府言而無信 - 林鄭放飛機,學生佔領運動要繼續。在這風雨飄搖的日子,我運用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選價值投資股 - 即基本因素強,有增長前景,兼現價抵買的股票。附合以上條件的,有越秀交通基建(1052.HK)。 越秀交通基建的主要業務,是投資和營運廣東省及其他經濟發展區的高速公路和大橋。附屬公司項目有7個,包括廣州北二環高速,陜西西南高速,天津津保高速,廣西蒼郁高速,湖北漢孝高速,湖南長株高速,河南尉許高速。另有5個聯營公司項目,包括虎門大橋,廣州北環高速,廣州西二環高速,汕頭海灣大橋和清連高速。其2013年的VIS 達77分,而2014上半年的勢頭指標達6分,顯示財務和發展皆穩健。截至2014年6月30日(以下為人民幣): 營運收入:8.77億 (2013H1:8.24億,+6.4%) 經營利潤:4.93億 (2013H1:4.69億,+5.3%) 淨利潤:   2.91億 (2013H1:2.55億,+13.8%)  經營利潤率:56.2%  (2013H1:56.8%,-0.6%) 淨利潤率:    33.1% (2013H1:31.0%,+3.1%) 從上述數字可見,營運收入和經營利潤的增長溫和,只有5-7%。而淨利潤的增長率接近14%,主要因為(1)財務費用支出較2013H1大幅下降18.5%,以及(2)合營和聯營公司業績上升13.5%。持有的現金等值物約11.6億元,短期貸款約5.5億元,長期貸款約48.4億。單看數字,負債不輕,但持有現金是短期借款的兩倍,加上全年盈利(2.91億 x 2 = 5.82億)超過短期貸款總額,似乎不會出資金周轉不靈的情況,所以短期財務穩健。至於長期貸款,中期報告顯示~20% 屬於1-2年內到期,其餘的70%,2-5年和5年以上貸款各佔一半。以公司持有的現金、盈利模式和現有貸款額估算,未來2-3年都不屬於負債過高的情況。而高速公路和大橋的經營利潤率和淨利潤率高,分別超過56%和33%,屬於高回報率的行業。 我認為越秀交通基建屬於穩陣的價值投資股,除了財務穩健,亦因為其營運數據夠透明,每個月更新,讓投資者能及時掌握業務狀況。 單看上半年的營運收入和經營利潤,只有5-7% 增長。究竟公司能否保持增長勢頭?為此,我特地找來2011年1月至今,每個月的營運數據。若單看過去3年,1- 8月的營運數據, (每年1-8月)             2012          2013          2014 日均收費車流量 +10.7% +15.8% +10.7% 路費收入 +7.4%…

  • 公佈業績之後:首都創投

    週日警方向和平理性集會的市民投擲催淚彈,震驚全港。平日,我習慣工作期間用靜音模式,甚至關掉手機,避免思緒受notifications 干擾。但週一週二,我的電腦屏幕始終播放『佔鐘』的新聞直播,而手機的Facebook notifications 震個不停。我如常盯著股市,希望尋找出貨或危中有機的signal,卻難以集中精神。最終,我選擇按兵不動 - 因為狀態不佳時做決定,錯的機率大大提高。 過去一個月,恆指從9月4日的25,362點,下跌了接近2800點至今日最低位的22,565點,這種接近直線向下走的圖表,夠嚇人的。幸好,我的投資組合和恆生指數的關聯系數低,波幅有限。這次,價值投資策略體現了其『優勢』- 不必時刻回應市場波動,容許『喘息機會』。 「羅馬非一日建成」- 價值投資著重時間:基礎因素強的公司抵得住時間考驗,其價值終會體現。短暫的『佔鐘』,(加上兩天假期,這星期只有三個工作天)對大部分公司的實質營運影響有限。『佔鐘』阻塞道路影響交通、學生罷課影響學業進度、商店做不了生意等,是事實,但都是暫時性的。「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政府多年以來對真普選的訴求不予理睬,更強行推出有篩選的倒退機制,甚至向和平理性的人民投擲催淚彈,令數以萬計的市民忍無可忍,走上街頭和平抗爭。事件始末,可參考Q&A 《香港發生甚麼事了?》,精簡易明。雖然『佔鐘』帶來短暫性的不方便,但我會以『真普選能帶來長遠回報』的眼光看待。 這星期只得三個工作天,加上市況波動,續談上週分析的首都創投(2324)。它公佈了全年業績,亮麗非常,VIS(value investment score) 超過70分。截至2014年6月30日: 每股盈利$0.20 持有現金超過$1.47億 出售可供出售投資的應收款超過9468萬 持有的可供出售投資和財務資產,接近3億 首都創投現市值約$2.63億,每股~$0.26,市盈率僅約1.3倍,而市賬率有超過6成折讓。沒有短期或長期負債,財務健康。首都創投是21章的投資公司,主營業務和控股比例皆受限制,只能從事投資,所以殼價不及一般的主板和創業板公司,大概只有1.2億。但撇除殼價單看業績,即使對其持有的名不見經傳公司股票作50% 折讓,估計約7-8成市值有現金支持。而營業額從去年的2110萬大幅上升至1.36億,淨利潤更扭虧為盈,從去年虧本782萬至全年獲利7256萬。 投資公司的性質,的確較難預測下一年度的營運狀況,市值會隨大環境上落。但現價無論市盈率和市賬率都屬於極低水平,加上現金水平高和沒有負債,風險相對低,值得投資者注意。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試談細價股:首都創投

    過去幾天 iPhone 6 炒燶,報紙專欄提醒散戶小心細價股殼股,全城炒味濃。其實,當一個產品或炒賣方法街知巷聞(如 iPhone 6),邊際利潤定必下降,投資者便要注意相對風險了。 中國天然氣個多月大升3倍,昨日曾一度大跌70+%,及後反彈,單日跌幅仍達37%,真是心血少啲都頂唔順。我心血少沒有買,亦從來不鼓勵炒賣。真正成功的公司,應該是大小股東和員工齊齊賺錢。如果投機成分重,則時機難捉摸。有經驗人士能從中賺大錢,散戶卻往往成為大鱷點心。 雖然我不熱衷亦不會主動發掘細價股或殼股,但上週到花旗國前如常看港交所公告,首都創投(2324.HK) 引起我的關注。這間細價主板公司,當時市值僅超過2億,沒有淨負債。股價相對淨資產值(~$0.7)有大幅度折讓。 翻查年報,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投資香港和內地的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再細看截至去年末持有的股票,大多是名不見經傳的創業板股票。所以,股價相對淨資產值有大幅度折讓,非常合理。除了資產值折讓,吸引我注意的,是公司於9月中終止其與投資經理中國天使的合約,公告指未來會尋覓聘請合適的投資經理;至於殼價,雖然是主板上市,但因為是21章投資公司,不能有自身的主營業務,注資亦不能超過30%,所以殼價較主板甚至創業板的公司低,大概~1.2億。(註:感謝專欄作家渾水飛鴿傳書,提點首都創投屬 21章公司,並提供此類公司的殼價範圍。)  計及殼價和資產值折讓,我當時認為每股$0.215 是合理價。 我向來不喜歡亦不願意向公眾介紹細價股,因為風險高,而且時機難捉摸。無論是上次舉例的中播控股(471.HK),還是今次關注的首都創投(2324.HK),短時間顯現效果都是運氣。中播控股是淨負債公司,VIS 不足50分,不適宜用基礎分析估值,需要另類角度解讀。獨立投資者沒有內幕消息又經驗不足,面對這類公司就似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心中毫不踏實。首都創投的股價相對淨資產值有大幅度折讓,VIS 超過60分,同樣是細價(殼)股,基礎因素相對踏實。但由於是21章投資公司,業務受限制,市值需要打折扣。 殼股和細價股的風險很高,因為財技手法形形色色,往往以為到尾聲卻原來仍有後著。翻查首都創投的歷史,合股、供股、拆股、可換股債劵、送紅股權證等全部用齊。真正看到頭暈都未計清楚每股幾錢。去年初發行的可換股債劵,換股價$1。到期日債券全數換成股份,公司更宣布每股送 4股。即是原本以為每股至少值$1 的投資者,會發現原來每股平均價是$0.2。而年初公司送給股東的紅股權證行使價為$0.25。(所以,我認為股價自6月初低位$0.122回升後,$0.215左近應該有支持。) 儘管向所有股東送股和紅股權證似是公平舉動,但已發行股本由1.7億多股擴大至9.56億股,股票流通比例大大降低吧~  我不夠膽批評財技手法,畢竟某些時候,例如去除現有業務或注入新業務,真的需要運用財技,否則難以清理乾淨。但讀者看到上述的財技手段,了解時機難以捉摸的意思吧。 首都創投現價~$0.30,較個多星期前升值了30-50%,我不知道現價是否值得投資。讀者可先關注,並等今日(9/26) 收市後公布全年業績,了解公司未來發展路向,再計數分析每股價值是否值得投資。(註:渾水的見解是:抵,但很難炒,因為需要有大炒家。) ××× (以下一段文字和上述分析沒有關聯,純粹表達我對投資殼股和細價股的一般看法。) 我強調短期炒賣細價股是高風險行為,時機難捉摸之餘,有些錢是不應該賺的。賺錢的方法和門路很多,不需要參與『損人利己』的手段(例如大戶散貨時借媒體大力唱好讓散戶接火棒;或者吸貨時極力唱淡震倉;又或製造股價爆升現象同時發佈利好消息引人進場等。)當然獨立投資人難以製造上述效果,而且沒有不懷好意,只想ride the wave,但參與其中可能會累及自身走唔切。既然賺錢途徑多的是,何必要『損人利己』呢?所以,考慮投資基礎不及藍籌或基金股穩固的公司,要選擇安全網較充足的,並十分清楚買賣的理由。 ××× 【代郵】上週推介的《分析之師》網站,每天更新恆生指數的市盈率(P/E ratio)。有讀者閱讀後,詢問哪裡能獲得恆生指數的市賬率(P/B ratio)。如果其它讀者知道,希望能與眾分享。謝謝~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一週推介:免費+好用的股票資訊和分析網站

    人在花旗國,遇上熱鬧盛事 - 阿里巴巴IPO 和 iPhone 6 於蘋果零售店開售同日進行。過去幾天除了時差,就是跑來跑去,未能寫分析文章。 今次就簡短介紹日常使用的免費網站吧~ 1. 香港交易所的披露易 - http://www.hkexnews.hk/index_c.htm 開市之前和黃昏之後,我都會快速瀏覽上市公司的最新公告,有時更能在此中尋寶。日積月累,希望對市場多一點點的了解。 2. Google Finance - finance.google.com 我向來是Google Fans。雖然Google Finance 的股票撮要和圖表看似極簡單(陋),最好用的功能是可以自選最多4個股票比較。不同時段投資的回報,一目了然。 3. 分析之師 - http://analystz.hk/ 很多免費股票技術分析圖,更有即市的黃金交叉和移動平均線異動篩選功能。我較少使用技術指標分析,較常用的是蟹貨區圖表和個股沽空比率。這些圖表配合基礎分析,能多角度估值。據聞此網站是全港首個以圖表表達沽空和股價的關係。另外,其收費工具AZOption 亦是全港獨有(我沒有投資期權,所以未有使用。) 4. 港股360 - http://stock360.hkej.com 《信報》旗下的免費產品。雖然我不是技術分析人,但股價圖表有很多技術指標,資訊性充足兼及時,是很有用的工具。個股即時報價外,還有資金流入流出、52週新高新低、即日強勢弱勢等的標籤,簡單清楚。 週末愉快~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業績公佈之後:穩步增長的新意網

    上星期點名殼股中播控股(471)。中秋之後停牌有公告,復牌後股價兩日內飆升兩倍。不知讀者有無順勢賺少少錢呢?如果錯過了,請別期望下一次。我向來不鼓勵炒殼股,所以不夠膽推介。公司市值~4.4億,但一日的成交額超過2.7億,超過市值的50%。市場何來咁多貨呢?這類炒作無論時機和價格,散戶都難以捉摸。別說沒有內幕消息,就算有可靠消息並八成時間贏錢,但只要一次失誤,可能已難以翻身。散戶面對這類投機,抱著『小賭怡情』的玩樂心態可以,若果沉迷其中,會變成賭徒兼難以過正常生活。炒殼股運氣的成分高,自己沒控制權。既然無法掌控運氣,專注有根基的價值投資較實際。 新意網(8008) 昨天公佈全年業績。不是超級亮麗,但業務和盈利都穩定增長。最新的VIS 依然超過80分,截至2014年6月30日: 營業額:    8.46億 (2013:7.64億,+10.7%) 毛利:        5.47億 (2013:4.63億,+18.4%) 經營利潤:5.46億 (2013:4.76億,+14.7%) 淨利潤:    5.85億 (2013:5.30億,+10.4%) 毛利率:    64.7% (2013:60.5%,+4.2%) 淨利潤率:68.1% (2013:69.4%,-1.3%) 新意網無論營業額、毛利、經營利潤和淨利潤,都有雙位數增長。雖然只是一成多而不是三成多的高增長,但勝在業務穩定,而且毛利率高。我真的想不到哪些行業的毛利率和淨利潤率可以達到6成以上。而今年的毛利率較去年提升了4.2%,顯示管理層有效管理。至於淨利潤,因為投資物業的公平值增加不及去年,所以淨利潤的增長較經營利潤的14.7%低。以往曾分析過新意網,雖然是創業板,但公司財務穩健,持有8.85億現金,沒有短期或長期負債,派息率高達70%。若只計基礎盈利,不計算投資物業公平值增加,則派息率達100%。可見公司財務穩健,現金流強勁。 公司的主業是營運數據中心,全年整體租用率達86%。去年10月獲批准在沙田數據中心的剩餘樓面,由工業用途改作數據中心。同月亦投得一幅將軍澳地皮(至今唯一一幅政府指定作高端數據中心用途的地皮,並可作分租用途。)公司將興建數據中心,估計2017年落成。現今世代越來越多人用智能手機和板腦等,而雲端服務越來越普及,加上更多行業運用數據分析,市場對數據中心的需求會不斷增加。營運數據中心是『當頭起』的業務,回報未必一時三刻看到,但市場需求增加是大趨勢,公司應能從中分一杯羹。 新意網現價$2.72,市盈率約18.7倍。相比早前推介的港通控股(32),市盈率只有單位數,似乎貴很多。但新意網的利潤增長和經營利潤率,都遠勝港通,加上市場需求增加的大趨勢明顯,以及公司正在擴張,數據中心一旦落成,增長率將不止一成多。我認為現價屬抵買,兼值得長期持有。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不適合基礎分析:中播控股

    這星期恆指一日大升超過500點,週四晚歐洲減息放水,股市熱烘烘。多數人會趁勢投資,這時候談基礎分析,應該無人理兼嘥氣。跟市場趨勢無唔妥,這是最大路的方向。只是投資者需保持頭腦清醒,提醒自己理智。如果早已設定買入和離場計劃,股價升越目標價,選擇留守市場便要提升『止賺位』,免得因貪心或不自律而見財化水。若果高位趁熱鬧,止蝕位要定清楚,量力而為,免得接火棒。在投資市場長期作戰,我認為心理質素和執行力很重要。不能期望每次都是最低位入,最高位沽。我會試著提高精準度,但追求準確度的同時,可能應多花精神時間定計劃,並如實執行。長遠而言,這會有較優勝的效果。 今次不談用價值投資角度選股,反過來談無法用基礎分析作投資決定的公司。讀者都知道我有一套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系統,針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計分。過往的文章多分析分數高,或持續有改善的公司。那是否分數低就不值得投資?我不知道。我的做法是,VIS 低於40分的公司,不應該以其財務狀況決定應否投資。它們的市場價值,並不是透過財務報表反映,可能是殼股或財技股。這方面不是我的專長。以下純粹舉例,讓讀者了解為甚麼看報表可能是浪費時間,應該從其他角度探討。 上星期看在披露易看公告,中播控股(471) 的中期業績,令我傻了眼。我強調以下只是舉例,因為不能從財務報表分析,不知道到底是否值得投資。中播控股現市值4.3 億。據說主板殼價約4至5億元,創業板大概2億。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中期業績: (以下是美元) 營業額:  39.3萬(2013:55.5萬) 毛損:      22.1萬(2013:34.7萬) 淨虧損:243.5萬(2013:95.3萬) 自身業務不賺錢,縮減規模減低毛損。但因為其它支出和行政支出增加,所以淨虧損升了1.5倍。 再看其資產狀況。 非流動資產:3,631萬,當中 無形資產:2,369萬 收購無形資產的按金:1,102萬 現金結餘:352萬 應收款項:186萬 再看負債 應付款項:663萬 即是收回所有應收款項再加現金,都不夠還應付款項,公司淨流動負債126萬美元。另外,已發行的可換股票股及衍生金融工具,合共730萬美元。 看完以上數字,即是一間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半年只做320萬港元的生意,蝕錢之餘還要凈流動負債,算是無錢在手。而最大的資產是無形的,有形的非流動負債(可換股票據)就有730萬美元。對於業務蝕本兼無資產淨負債的公司,真的不能以基礎因素分析吧。 最近3個多月,經常在單日20大升幅上榜: 5月26日,股價單日升超過73% 稍為回落,5月30日單日升16% 之後回落,7月4日又單日升20% 再次回落,7月31日單日升15% 顯然,這間無法用基礎分析的公司,市場上有人追捧。我不知道經常留意20大升幅的投資者,會否因為短期內多次見到其名字,而建立了熟悉感。我再看過去10年的歷史股價圖,最高位是2006年的$12.7, 2012年9月曾經在~$0.46 水平1股拆10股,近日每股約$0.117。公司現價市值4.3億,加上淨流動負債約1,000萬港元,屬合理的殼價範圍。 我不知道沒有實質資產和其它負債,是否等同容易處理的靚殼。5月份中播控股公佈以6800萬美元,收購主席私人持有的Chi Vision 78%股權。Chi Vision 持有美國6個都會城市的UHF 頻譜電視台的使用和經營權。當中3000萬美元以現金支付,另外3800萬美元透過發行可換股票據支付,有效期6年。換股價$0.15,若計及所送的紅股供股權,每股平均價約$0.10。 上市公司掏盡自身現金,再加發可換股票據收購主席的私人公司。我不熟悉財技運作,但單從錢銀的流轉看,公司付了現金給主席,同時透過供股權和可換股票據,令股權集中並保留其控股地位。 我再次強調,不懂得分析這類型的公司,未知是否值得投資,也沒有任何內幕消息,不知道未來是否有搞作。這次純粹在披露易見到未能用VIS 系統作基礎分析的公司,和讀者分享而已。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中期Review: 四環醫藥、港通、上海復旦、中國安芯

    近來有個『不尋常的喜好』-清早起床到披露易看上市公司公告,除了追看心水股的中期業績,也會八卦向來不關注的公司,覺得供股或重大交易披露的公告,蠻有趣的。這個另類新興趣,純粹好奇,不為分析。我估這是好現象吧!面對選股投資,不會『做嗰行厭嗰行』,而是越來越投入,並從中發掘有趣之處。 回歸正題。我曾分析的四環醫藥、港通控股、上海復旦和中國安芯,都在這星期公佈中期業績。我試著簡短撮要和分享睇法。 1.  四環醫藥(460.HK) 四環醫藥(460.HK) 的中期業績,VIS 只有4分(10分滿分),代表公司營運狀況平穩,但不是處於高增長狀態。截至2014年6月30日(以下為人民幣) 營運收入:~20億 (2013:23.24億,-14%) 經營利潤:9.47億(2013:6.45億,+48.5%) 淨利潤:    8.33億(2013:6.20億,+34.4%) 四環醫藥主要銷售心腦血管產品,佔總銷售額的94%。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收入下降了14%,因為調低了部分藥物的出廠價,而且某些藥物的銷售量下跌。公告詳細列出各種藥物的銷售情況,讀者可自行查閱。可是,經營利潤和淨利潤顯著上升,除了獲得的政府補助有所增加(從1.47億增加至2.26億),亦因為分銷成本大幅下降。公司持有的現金和可出售金融資產,合共約23億元,沒有銀行貸款。財務健康。不派中期息,資金會用於未來收購。 管理層指下半年會開拓新市場,兼且部分藥物的銷售應該更為出色,但我縱觀不同藥物的銷售情況,認為難以估算增長率,加上未披露未來的收購對象,我認為預期中的高增長步伐會稍為放緩。既然我的目標價$5.5 已到,會選擇先離場。未來有機會了解更多其藥物和內地銷售情況,再考慮投資。 2.  港通控股 (32.HK) 港通控股 (32.HK) 的中期業績亮麗,VIS 達8分,顯示營運增長迅速。截至2014年6月30日,(以下為港幣) 營運收入:1.67億(2013:1.21億,+38%) 經營利潤:3600萬(2013:-245萬,扭虧為盈) 隧道收入:2.23億(2013:2.03億,+10%) 淨利潤:    2.61億 (2013:2.05億,+27%) 先前看中港通控股,完全是看中西區海底隧道的收入。除了隧道的貸款已還清,車流量和隧道費都錄得穩健增長,而且現金流強勁。港通屬於傳統穩健的公用股。中期業績最驚喜的,不是西隧收入的增長,而是駕駛學院和電子隧道付費系統的38%營運收入增長,以及錄得經營利潤。公司財務穩健,持有現金15億,沒有銀行貸款。現價市值不足25億,市盈率僅5.6倍,值得投資。 3.  上海復旦(1385.HK) 上海復旦(1385.HK) 的中期業績普通,VIS 為5分,顯示營運狀況平均。截至2014年6月30日,(以下為人民幣) 營運收入:3.70億(2013:3.86億,-4%) 經營利潤:1.83億(2013:2.01億,-9%) 淨利潤:    6,649萬 (2013:8039萬,-17%) 營運收入和利潤令人失望,亦讓我跌眼鏡。本以為中央加快全中國專用金融IC卡,上海復旦會受惠,怎知道彼長此消,金融IC卡的芯片銷售,沒錯是錄得增長,但整體收入卻被舊有的安全和識別芯片拖累,亞太區這塊高銷量高毛利的市場放緩,導致整體業務錄得倒退。持有現金約3.2億,沒有負債,而上半年經營現金流入約3.7億,財務穩健。 由於金融IC卡的銷售增長,被其它業務抵銷,難以估算下半年的業績或增長潛力。現價只屬合理,不貴亦不便宜。 4. 中國安芯(1149.HK) 中國安芯(1149.HK) 的中期業績相比去年上半年大倒退,屬意料之內。這情況計算VIS 並不管用。2014年上半年公司似乎沒做過甚麼生意,營業收入倒退超過9成。很驚人的數字,較我預期稍差,但相比去年下半年,沒有嚴重惡化。公司『持盈保泰』,持有現金約21億,沒有不務正業拿錢去投資。早前簽署的顧問服務,由於顧問未能履行,公司不需要付費,減低了支出。若以持有的現金和零負債看,公司財務穩健。可是早前奪標的政府項目,未知是否能如期開展。既然做生意,當然要『貨如輪轉』才能創造價值。這大概需要時間顯現。另外,公告指年初洽談的收購有變數。若收購不成功,則我先前估算的全年盈利數字會有改動,這的確帶來不確定性。 業績公佈後,股價未有大幅下跌,估計半年業績和去年下半年相差不遠,市場早已消化了。技術角度看,先前是$0.88 應已經是低位。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中期Review:金沙、合生元、金山軟件

    近兩星期是業績公佈期,單是等看公告已經目不暇接。儘管我很想逐間詳細分析,礙於篇幅和時間所限,我試著只提重點,但一次過討論 3間:金沙(1928)、合生元(1112) 和金山軟件(3888),它們半年業績的 VIS (10分滿分) 是8分、 4分和4分。8分代表勢頭強勁,有利未來發展。4分則是營運狀況持平,未見增長潛力,亦不至於倒退。 1.  金沙中國(1928) 先談金沙中國的博彩業。最近媒體紛說賭業增長放緩、成本上升、中國打貪、收緊過境簽證,所有濠賭股都被唱淡。根據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的數據,今年1-6月的累計博彩收入,較去年同期上升共15.8%,但最近兩個月(6月和7月)的博彩收入,連續兩個月則較去年同期下跌3.7% 和3.6%。 澳門博彩收入的增長與下半年有顯著放緩跡象是事實,但市場仍舊巨大(8月18日紀曉風專欄提及我們去年的博彩收入達450億美元,是拉斯維加斯的7倍多)。而若果將金沙的中期業績和大市況相比,更突顯管理層的出色管理。 截至2014年6月30日: 總收益淨額達50.75億美元(+24.7%),當中包括 娛樂場收入:           45.72億美元(+25.2%) 購物中心收入:         1.48億美元(+23.7%) 客房收入:                 1.65億美元(+21.2%) 餐飲收入:                 0.84億美元(+21.5%) 會議、渡輪&其它: 1.07億美元(+12.9%) 經營利潤:     14.20億美元 (+44.8%) 淨利潤:      …

  • 盈警之後:再談中國安芯

    任何界別搵錢想長賺長有,都要花心神。若單靠一篇文章的論據,或財經評論員的貼士,買賣決定都容易被動搖,而且整天心慌慌。早幾日有專欄作家指一注獨贏『不問價追彩星(869)』,翌日《信報》高天佑的文章指現時入貨回報水位有限,而熟悉財技分析的友人則在Facebook 專頁 指現價是第三輪派貨,散戶應避免入場。過去數天觀察股價,在專欄作家說『不問價追』後,股價數小時內升了約10%,之後幾天都回落。如果散戶看完專欄後入貨,即時坐艇。第二天看見其它評論,可能即刻出貨止蝕…  我不夠膽評論專欄作家『不問價追』的建議有否『跣親』散戶,因為觀察的時間不夠長,單看短期股價波動並不公平。6月初我曾為文分析彩星的基本因素,它的業務和盈利確實有顯著增長,但當日彩星屬異動股,飆升了20%,未必是最佳時機,所以忍手。現價既然可能是派貨位,我選擇花少少時間觀察。 我舉上述例子,想說明投資者需要做功課。無論買或賣,都要有清晰的理由,而且最好有一套『交易守則』,例如嚴守止蝕位,股票和現金佔投資組合的比例等等。每個人的投資風格和持貨能力都不一樣,但都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操作時跟足交易守則,需要極高的自律性。我自問未能100% 跟足早已定下的規矩,尤其是止蝕位。而 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以公司過去3年的財務數據計算,分數有根有據。對於我這類未能100% 自律的投資者,藉著VIS 都可以『即使坐艇都安眠』。 6月中我曾為文分析中國安芯(1149)。 中國安芯是中國最大的ISD系統方案提供商及運營服務商。ISD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政府對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品和有毒物質、煤礦等生產企業,進行實時的遠程監控和應急救援指揮調度。ISD 業務佔公司去年總營運收入和盈利超過90%。中國安芯亦積極開發ISS 系統,即包括智能軟件和攝像鏡頭等視頻監察。集團的主要客戶是中國政府部門。去年下半年,因為受內地反貪腐政策影響,部分與政府部門的合約暫停和延期,影響全年業績。 撰文當日股價~$1.04,前幾天最低見$0.87,有讀者問怎處理。之後,股價在週四單日升超過10% 至$1.01。老實講,我不懂回應這類問題。投資決定很私人,加上每個人的財政狀況和交易守則都不同,我無法就單一問題回應。而重點是,無論我持貨與否,不應該影響其它投資者的買賣決定。雖然我不敢給予建議,倒是樂於分享個人看法。過去數星期,公司或相關行業,沒有大新聞。股價過去1個半月下挫接近兩成,我不理解原因,也看不透。今年8月7日,公告指2012年7月收購達嘉有限公司,以股票代現金分5期繳付,至今已全數發行。翻查2012年的公告,收購價3億,每股作價$1.477。若以2013年的利潤(不少於7800萬元)估算,收購價市盈率約3.83倍。 既然每股作價$1.477,現股價只等同 ~70% 的作價,怎麼辦?2012年的公告列明達嘉需要保證利潤,但沒說明股價若低於收購作價,中國安芯會否作出現金或股份補償。沒列明就當作沒有。去年9月,股價曾高見$3.07。近日股價於0.88 - 1.02 之間徘徊。我不知道世上有否那麼『著數』的事,容許股價較收購價低三成。達嘉的管理層遲早要套現,估計股價有機會回升至$1.477。 此外,2013年年報披露董事、顧問和員工持有的購股權證,行使價均為$1.5,而最後行使期是2015年4月15日。 本週四(8/14)股價單日飆升超過10%,從$0.88 升至$1.01。當晚公司發盈警,指2014年上半年的營業額和利潤,均不及2013年上半年。主要原因是2013下半年的市場環境惡劣,持續至2014上半年。公告沒有提及利潤的差距,中期業績會於8月25日公佈。發出盈警之後,沒有被大幅拋售,股價無乜起跌。另外,有財經專欄指公司的壞消息盡出,股價見底。 我於文章開首說投資賺錢需要做功課,不可輕率單看一篇報道或貼士便下決定。 究竟盈警之後,現在應否支持中國安芯? 現價市盈率不足8倍,市值約30億。估計公司持有現金約16.6億(已扣除2014年收購兆誼科技的首期),沒有銀行貸款,即超過50%的市值有現金支持。以資產和債務角度看,公司財務健康。那麼剩下該做的是盈利預測。 兩間子公司的盈利估算: 已收購的達嘉,2012年和2013年全年盈利不少於6000萬和7800萬,去年盈利增長~30%。保守估計,2014年的盈利增長15%,即全年盈利不少於8970萬 今年2月收購兆誼科技,2014和2015年的盈利不少於1.2億。保守估算2014年盈利不少於5000萬(即2015年盈利有40%增長,達7000萬) 合共貢獻:~1.6億元 主要業務ISD 系統盈利估算: 去年約83% 的ISD營運收入來自首次安裝。由於未知暫停或延遲的項目進度,保守假設2014年的ISD 系統的營運收入和盈利只及去年3成,則盈利貢獻約$1.7億 估計子公司和主營業務的全年盈利約$3.3億元以上。現市值約31億元,預測市盈率~9.4倍。以上預測並未計及潛在增長。年報指截至2013年12月31日:  「中國安芯已與湖北省大悟縣、湖北省洪湖市、貴州省福泉市、江蘇省睢寧縣及吉林省敦化市等五個市╱縣分別簽訂「平安城市」項目建設合同或獲得「平安城市」項目建設中標通知書,中國安芯將會為該市╱縣提供ISS系統之整體解決方案。…ISS系統業務在二零一三年內取得超預計發展,惟其具體收益將在二零一四年得到體現,因此本集團相信ISS業務在未來幾年將得到長遠發展。」 ISS 系統屬視頻監控,我不知道每個合約的規模。為了解市場潛力,我在百度百科搜尋。 「2011年3月,《中國安防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正式獲批。根據規劃,2015年行業總產值將達5000億元。按照全行業20%年複合增長率估算,其中涉案監控系統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佔安防電子系統的份額超過50%,成為其規模最大且最具增長潛力的細分領域。」 以此觀之,中國安芯2012年透過收購美特控股,引進以色列的智能視頻分析技術,發展ISS 系統業務,於未來數年應具備高增長潛力。 公司的盈警是指今年1-6月的狀況。中國安芯並非工業股,現金充沛兼沒有銀行貸款,財務健康,現價市盈率只是單位數,並不算貴。至於是否具備高投資回報潛力,則要等管理層8月25日公布中期業績,預測 2014下半年ISD 業務,以及ISS 系統的未來發展。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中期Review:派息率達70%的金界控股

    過去兩三星期,股市很熱鬧。恆指從23500 開始,連升兩星期,本週初卻拾級而下。這種過山車走勢,不知你有否在合適時間上落車呢?時機向來都很難捕捉,不單只投資買賣的時機,人生中的各種機遇,同樣不容易掌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很老土,但若果平日的行事和態度,能夠令『時間成為自己的朋友』(即時間越長,越能體現所作之事的效果),也不怕錯失了今次的恒指升幅。上週末,我在博客寫了一篇書介:《窮人一出世就是輸家?從唐樓劏房找到投資銀行》,沒想到”Like” 的數量是幾倍甚至十倍於股票分析文章。我不認識作者,書介並不是為他賣廣告。文中指:『很多時候,眼界被局限才是貧窮『遺傳』的原因…  』,我真心相信送贈此書給基層子女,可能是最快捷有效的脫貧方法。 5月尾我曾分析金界控股(3918)。公司在柬埔寨的首都金邊營運賭場,並擁有200公里範圍內獨家經營權直至2035年,而賭枱數量沒有限制。 本週三公佈了中期業績。VIS 勢頭指數(以中期業績計算) 達7分以上(10分滿分),顯示業務穩定發展。以下是中期業績數據,單位是千元美金(US$’000): 大眾市場-大廳賭桌收入:    53,117  (2013H1: 44,346  +19.8%) 大眾市場-電子博彩收入:    41,196  (2013H1: 44,030     -6.4%) 貴賓博彩收入:                      86,024  (2013H1: 53,342  +61.3%) 非博彩收入:                         10,663  (2013H1:   9,926    +7.4%)…

  • 淺談個股基礎分析 – 華寶國際

    我很少買六合彩,因為中獎機率極低。即使幸運中獎,也沒有方程式可複製,提高未來的中獎機率。我較喜歡從經驗中學習,有改善空間代表能越做越好。人人投資都期望回報,所以必需做功課 -了解公司和市場。否則股海風高浪急,容易虧本受傷。 VIS (Value Investment System) 運用年度財務數據,計算公司的穩健程度和發展潛力。為方便比較和計算估值,統一以100分為滿分。另外,亦會根據季度和半年業績計算勢頭指數(10分為滿分),了解公司的營運和發展狀況。 現世代資訊的流通速度高,網上買賣股票簡單快捷,市場效率奇高。單看公開的財務數據,就能發掘優質潛力股嗎? 今次找來有趣的實例- 華寶國際(336)。華寶從事香精香料(包括煙用、食用和日化)和煙草薄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6月18日公佈業績後,股價裂口高開,而且交投活躍。股價從6月18日的$3.95 升至今日收市的$5.73,一個半月升幅達45%。 現價市盈率約8.8倍。 股價短期飆升45%,我不知現在是否仍是合適的投資時機。先看看截至2014年3月31日全年業績,其VIS 高達83分,: 營業額:      $42.4億元 (2013: $36.5億,+16.2%) 經營利潤:  $24.2億元 (2013: $20.5億,+18.2%) 淨利潤:      $19.8億元 (2013: $17.2億,+15.2%) 經營利潤率:57.1% (2012: 56.1%) 淨利潤率:   46.7% (2012: 47.1%) 持有現金約31.8億元,短期貸款約5.3億,沒有長期負債,財務穩健。 (圖表來源:《信報》網站港股360)究竟單看財務報告,甚至過去兩年的財務報告和中期業績,能否發現此為有潛質的公司?今年3、4月份,我從VIS 系統發掘優質公司時,曾注意華寶國際,因為運用去年(2013年3月)的財務數據計算,VIS 高達83分,而截至2013年9月的半年業績,則顯示勢頭指數達8分。  我們先看截至去年(截至2013年3月)的全年業績: 營業額:    $36.5億元 (2012: $33.1億,+10.1%) 經營利潤:$20.5億元 (2012: $20.8億,-1.6%) 淨利潤:    $17.2億元 (2012: $17.5億,-1.9%) 經營利潤率:56.1%…

  • 又談科技網遊:市賬率低但增長存疑的網龍

    近日航空事故不斷,真正感到人生無常。希望罹難者安息,其家人能撐過悲傷黑暗的日子。我闊別兩星期一家旅遊抖暑,能平安回港繼續投資分析,當真感恩。除了空難新聞,我也看讓人輕鬆的大新聞 - Facebook 在港成立辦公室,擴展亞洲業務。Facebook 公佈第二季業績,亮麗非常 -營業額達29.1億美元(~227億港元),淨利潤達7.91億美元(~62億港元)。營業額和淨利潤分別按年增長超過60% 和130%,淨利潤率達27.1%。 Facebook 業績勝預期,阿里巴巴又快將在美國上市,估計科技股會再受市場注目。我運用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從160間本地上市的科技股,篩選財務穩健兼具增長潛力的公司。3大分類中(軟件及互聯網服務、資訊科技器材、半導體製造及分銷),第一類最多 VIS 達80分以上的潛質優厚公司(共6間),而第二和第三類則只有2間和 0間 VIS 超過80分。(請看下圖的統計數據)。 下星期四晚上(7月31日),我會聯同股票和期權工具網站《分析之師》,舉辦《VIS科技股全攻略》的講座,由金曹Sir 主講。講座將解釋 VIS 的原理和應用,深入分析 VIS 高分兼具投資價值的科技股,並會有國內網民活動和網上遊戲的市場研究。部分研究數據和圖表,現時更供免費查閱。有興趣的讀者,可到這裡參考。 近半年本地tech startup (科技初創公司) 熱鬧非常,經常在媒體看到成功集資,甚至被收購的新聞。早前有被雲遊入股的神魔之塔Mad Head,近期則有被Google 收購的Enterpoid (未披露收購條款),還有被網龍(0777.HK) 以~2.4億港元策略性收購移動方案部門的Cherrypicks。網龍以網絡遊戲發跡,市場遍及國內和海外。分析網龍之前,先看看全球的電子遊戲市場。 每年全球的電子遊戲消費超過650億美元(~5,070億港元) , 當中PC 遊戲、網頁遊戲和移動遊戲佔超過46%。去年被認為是中國內地的移動遊戲元年,因為市場規模增長超過108%。估計今年的移動遊戲市場規模達200億人民幣。 網龍的VIS 達86分。去年分拆91無線售予百度,作價19億美元(~148億港元)。若不計算出售91無綫的非經常性收益,VIS仍達81分,財務穩健。截至今年3月31日,持有現金~44.3億人民幣(~55.5億港元)。早前公布2014年首季業績,扭虧為盈: (以下為人民幣) 營業額:          2.17億 (2013Q4:2.29億,-5%) 經營利潤:      1.14億 (2013Q4:-0.02億,增長>100%) 淨利潤:        …

  • 傳統價值投資行業:西區海底隧道

    近來有人問我,為甚麼信奉價值投資卻都推介科技股?其實科技股之外,我也推介過醫藥股、賭場股和零售股。雖然它們不是傳統價值投資者喜愛的行業,但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分析系統注重基本因素,根據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計算。我運用VIS 選擇實實在在做生意的上市公司,再分析行業前景。新世代網民越來越多,再加上智能手機的普及,科技股不再像過往般沒有盈利,而是一門現金流強勁的生意。國內的醫藥股經過多年的研發和推廣,加上取得外地藥廠的代理權,市場發展潛力大…  其實,風水輪流轉,價值投資的重點不在於行業,而是分析和投資方法。 7月31日我將與財經網站《分析之師》合辦《VIS 科技股全攻略》講座,仔細分析市場環境和具前景的科技股,有興趣可到Facebook 專頁查詢。既然有讀者希望我運用VIS 在傳統行業中尋寶,今次找來港通控股(0032),其VIS 達71分,不屬於最具增長潛質的公司,但財務穩健。2013年全年業績: 營運收入:       $2.9億  (2012:2.84億,+2.3%) 經營利潤:       $0.4億  (2012:0.2 3億,+77%) 經營利潤率:    13.9%  (2012: 8%) 淨利潤:         $4.76億  (2012:4.45億,+7.1%) 若不了解公司的業務性質,單看營運收入、經營利潤和經營利潤率,會被誤導以為業務增長慢(年增長僅2.3%),經營利潤率低,又會以為淨利潤遠高於經營利潤並大幅超過營運收入,是非經常性利潤。其實,這種表達格式只是受集團架構和會計準則影響。 港通控股擁有3間駕駛學校的70% 股權,另外聯營西區海底隧道(持有50%權益)、大老山隧道(持有39.5%權益) 和快易通電子道路收費系統(持有50%權益)。由於隧道和快易通屬聯營性質,不是附屬公司,所以不會在營運收入和經營利潤顯示。為了解港通控股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先看聯營公司所佔溢利: 西區海底隧道: ~3.84億  大老山隧道:     ~0.58億 快易通:            ~0.15億 從上述數字可見,西區海底隧道才是公司的主要盈利來源,佔總盈利的81%。其次是大老山隧道,駕駛學院和快易通。既然營運隧道才是主業,我翻查西區海底隧道營運狀況。 HKD’000    隧道費收入…

  • 從百度搜尋指數看內地乳業市場

    7月1日遊行後,首個交易日因資金流入,股市大升,之後市場依然交投淡靜。俗語有云『五窮六絕七翻身』,股市淡靜了幾個月,都是時候尋寶,尤其是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高分,但股價在過去幾個月拾級而下的。 3月28日我曾撰文<公佈業績之後:合生元Review> 。當時,由於業績公佈沒有現金流數據,只以估計現金流估算VIS。之後公佈的年報,合生元2013年營業額:$45.6億 (年增長率:  34.9%),經營利潤: $29.8億 (年增長達33.5%),淨利潤:$8.2億 (年增長僅10.4%)。淨利潤的增長率較經營利潤增長率低,主要是一次性的政府罰款(1.63億元)支出,若不計算之因素,淨利潤增長率達32.4%。雖然生意做多了,但經營業務現金流入卻少了接近兩億元。除了罰款支出,估計與營運資金周期由2012年的79日增加至100日有關。現金周轉期的延長,令VIS 下降至只有75分。 雖然合生元的VIS 不再維持在80分以上,但我仍舊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 先說公司的基本因素: 內地整頓乳業汰弱留強,市場未來會由數大生產商霸佔。2013年合生元的市佔率約9%,規模不是最大,但增長強勁,其媽媽100會的活躍會員人數達181萬,按年增加約30%。今年1月,合生元收購了嬰兒配方奶粉商長沙營可,其年產量達3-5萬噸,並計劃運用入口奶源,透過長沙營可製造素加牌奶粉,主攻4-5線城市的高端客戶。過往公司主攻一二線城市的高端市場,我曾在深圳超市看到一罐奶粉售價達$480元。合生元建立新品牌,開拓新市場,估計能帶來增長動力。此外,合生元於年初合資成立公司,發展紙尿片業務。2013年嬰幼兒護理用品銷售,僅佔全年營業額3.3%,但年增長達43.6%,奶粉之外,嬰兒用品未來會為集團帶來增長。 市場大環境: 內地的嬰幼兒市場仍在增長,具發展潛力。今次我運用網上大數據的授索概念,估計市場發展。 1.『初生嬰兒用品清單』字詞的搜尋指數 過去4年不斷上升 2011年:介乎 0- 70 2012年:介乎 60 - 180 2013年:介乎 60 - 240 2014年至今:介乎180 – 370 越來越多人搜尋和關注『初生嬰兒用品清單』,除了更多使用互聯網的年輕父母,我相信內地越來越多初生嬰兒,而初生嬰兒用品市場正在擴張。 2. 『懷孕』字詞的搜尋指數 2014年連續4個月(2-5月)超過13,000,而去年只有2-3月超過13,000 有週期性 - 2013年和2014年都第一二季大升,指數高達15,600 估計每年第一季是夫婦準備或已經懷孕的高峯期。而2014年高度授索期維持更長,估計今年下半年會有更多初生嬰兒。 3. 『合生元孕婦奶粉怎麼樣』字詞的搜尋指數 2013年:介乎 110 - 200 2014年至今:介乎 140 - 290 這顯示越來越多人認識合生元的孕婦奶粉。另外,從圖表可見,今年2-5月明顯有更多人搜尋相關字,這除了附合『懷孕』字詞的搜尋指數增長,也顯示孕婦對合生元的奶粉有興趣。 我估計打入初生嬰兒奶粉市場,再不是在醫院爭嬰兒出生的『第一口奶粉』,而是打準媽媽的市場。越來越多人認識合生元的孕婦奶粉,令更多懷孕的準媽媽飲用合生元。只要這批準媽媽生出健康的小寶寶,他們大概願意繼續支持合生元,購買其初生嬰兒配方的奶粉給嬰兒。 觀乎合生元媽媽100的會員人數強勁增長,加上內地對初生嬰兒、懷孕和合生元孕婦奶粉怎麼樣等字的搜尋指數上升,我認為內地初生嬰兒的用品市場仍在增長,惠及合生元。所以,即使合生元過去10個月的股價大上大落,似乎得人驚,但其營業額和經營利潤年增長超過30%,現價$41.4,…

  • 手中有錢,你想醫肚還是扮靚?

    這星期恆指乍暖還寒,週一上午升超過200點,下午大跌令全日收市跌超過380點,而週四全日收市升超過330點。 在這走勢飄忽的日子,我想吃一頓美食鎮定心神,卻因氣管炎要戒口,惟有『望梅止渴』-找來餐飲集團的年報分析。這星期 3間本地餐飲集團:大家樂(341.HK),大快活(52.HK),翠華(1314.HK) ,和同樣主攻本地零售市場的莎莎(178.HK),都公佈了全年業績。我用最新一年的財務數據計算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前稱「健康指數」): 翠華:    72 大快活:55 大家樂:66 莎莎:    70 下表是最新公佈的業績撮要。雖然莎莎售賣護膚品和化妝品,並不是飲食集團,但兩者同樣從事零售業,主攻大眾化市場,主要收入來源地是香港。而且莎莎和大家樂的規模接近,我認為值得一同對比。 HKD’000 翠華 大快活 大家樂 莎莎 營業額 1,473,691 2,037,719 6,990,463 8,756,105 按年變動 35.9% 5.6% 9.3% 14.2% 毛利 276,295 1,019,097 4,072,987 按年變動 4.8% 12.2% 14.5% 經營利潤 165,844 154,569 679,513 1,113,506 按年變動 17.04% -4.14% 6.09% 12.80% 淨利潤 156,043 107,611 581,196 935,235 按年變動 20.41%…

  • 智能監測預警ISD:中國安芯

    世界盃開鑼,全城捱更抵夜睇波。這星期股市交投淡靜,恆指每天僅上落數十點。我病得合時,可在悶局中休養生息,並繼續在股市中尋寶。7月尾我和分析之師合作,舉辦《VIS科技股全攻略》,今次選股也是準備講座內容時發掘的。有興趣的讀者可到我的Facebook 專頁查閱詳情。 中國安芯(1149) 自主研發和銷售ISD 系統,即Intelligent Surveillance Disaster alert and rescue coordiation (智能監測預警及應急救援指揮調度系統)。很長的名稱,細加說明業務性質前,讓我先列出吸引的數字: 市值~$32.45億 (6月20日週五收市) 截至去年12月31日 持有現金$22.5億 沒有銀行貸款 短期債務只有承兌票據8751萬 淨利潤約$3.7億 營業額~6.7億 經營業務的淨現金流入~6.6億 一間正正經經營運業務的公司,持有現金(扣除承兌票據後) 約$21.6億,即市值的66% 有現金支持。單是這個數字已經很吸引。加上經營現金流充裕,沒有大額貸款,財務穩健。其VIS 達83分,現價市盈率8.36倍。 市場會否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今年2月初公司公佈以現金$13億元收購兆誼科技。兆誼科技主要從事開發、生產和分銷安全監察及保安系統,主要用於中國樓宇內的升降機。它擁有以互聯網為基礎並即時收集、分類和分析數據,兼且進行面部識別的技術。另外,亦會從升降機的廣告產生收入。13億元現金收購價分四期支付: 首期為5億,將在中國安芯信納兆誼科技的技術後支付 第二期為2億,將在2015年收到2014年的核數報告後支付 第三期為4億,將在2016年收到2015年的核數報告後支付 第四期則是2016年實現安裝20萬個中國樓宇電梯監察器後支付 此收購協議有利潤保證 - 兆誼科技於2014和2015年的淨利潤合共超過1.2億元,否則需賠償差價的5倍金額予中國安芯。若扣除首期該付的5億元,公司持有現金16.6億,即市值50%有現金支持。 再看過往3年的股價圖,蠻嚇人的。2011年中至2013年中,股價橫行上上落落。但去年7月股價從$2.06飆升至$3.07,之後卻急速往下滑。股價下挫主因是2013年的全年業績倒退。 營業額 2010:3.4億 2011:6.0億 (+78%) 2012:8.5億 (+42%) 2013:6.7億 (-21%) 淨利潤 2010:2.4億 2011:4.0億 (+65%) 2012:5.5億 (+35%) 2013:3.7億 (-33%) 儘管公司截至2013年上半年的業績,營業額和淨利潤都較2012年同期增長約30%和42%,令市場對其業務的高增長保持信心。可是,2013年的全年業績卻嚴重倒退(見上述數字)。為甚麼? 中國安芯主要稍售ISD(智慧檢測預警應急救援指揮調度系統),對多個類別的危險源進行監管,包括煤礦、儲罐區、加油站、建築工地等,銷售對象主要是政府部門。2013年下半年受政府的反貪腐政策影響,部分與政府部門的合約暫停和延期,以致下半年的營業額大落後。翻查年報,截至2013年12月,公司已與5個市/縣分別簽訂『平安城市』項目建設合同或中標通知書,涉及湖北、貴州、江蘇,和吉林省等,管理層預計具體收益在2014年顯現。 2013年下半年的倒退業績是否真的屬暫時性?公司是否真的擁有高技術?整個市場是否正發展中? 先說市場,中國家將安全生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明確指出將於「十二五」期間投資近人民幣6250億元,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等九大工程。而中國安芯是中國最大的ISD系統方案提供商及運營服務商。現時已建設的監控點分佈於十一個省份,四十個市縣。而2012年中國安芯收購了以色列高新智能視頻分析技術,今年又收購兆誼科技,公司似乎蠻重視兼願意發展高新技術。至於業績倒退,我傾向相信這屬於暫時性,否則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業績不應該差距那麼遠。 現價$1.07…

  • 手機聲學和光學硬件生產商:瑞聲科技

    近日為準備7月份和《分析之師》合作的《VIS 科技股全攻略》講座,我注意到瑞聲科技(2018)。我向來偏愛互聯網和移動平台業務,認為未來一定走往『雲端』(cloud service),硬件製造似乎過氣。而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系統的計算結果,亦顯示互聯網和軟件類別,有較多的高增長股。至於硬件公司,我過往只推介過新意網(8008),其VIS 達84分,顯示財務穩健。新意網主營數據中心,並已在將軍澳買地擴建,現代人無論辦公和娛樂都需要上網,數據傳輸量越來越龐大,業務具發展前景。 瑞聲科技的 VIS 由2012年的73分升至2013年的81分,顯示2013年全年業績有顯著改善,而且財務穩健。 2013年業績(以下為人民幣) 營運收入:    81.0億 (2012: 62.8億,+29%) 經營利潤:    25.0億 (2012: 19.5億,+29%) 淨利潤:        25.7億 (2012: 17.6億,+46%) 經營利潤率:30.8% (2012: 31.1%) 淨利潤率:    31.8% (2012: 28.1%) 營運收入和經營利潤都較2012年上升29%,而經營利潤率~31%。除了做多了生意,穩定的經營利潤率顯示公司在提升營業額的同時,沒有犧牲利潤,屬有效管理。而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加46%,主要是因為出售聯營公司權益。若扣除非經常性盈利,則淨利潤率~27.8%,與2012年相近。持有現金23.5億,短期銀行貸款9.1億,沒有長期借貸,現金充裕兼財務穩健。 究竟銷售甚麼硬件的淨利潤能達到30%? 瑞聲科技的主營業務是設計、開發和製做移動電子產品(如手機、掌上電腦、筆記本電腦)的部件,包括麥克風、揚聲器、傳聲器、天線、光學鏡片、震動器等。集團在中國和新加坡設有研發中心,測試實驗室則設在新加坡和韓國。過去幾年智能手機大賣,對相關零件的需求大增。截至2013年3月底,主要客戶是蘋果和三星,估計各佔營業額的~45% 和~10%,而國內客戶的訂單估計約佔14%。 今年瑞聲科技能維持高增長嗎? 去年8月,集團的執行董事接受訪問,指2014至2016年不再單賣零件,期望發展光學和無線技術設備生產,並從現時佔銷售額的5% 增加至40%。我不知道該策略的執行情況,嘗試從實質數字推測。2014年第一季的業績,營運收入約18.5億,較去年第一季輕微下降約 3%。暫時未見到持續性高增長,或主打產品的銷售效果,但至少保持營業額水平。 翻查公告,集團曾披露已簽訂的生產物料協議,包括向紅光沖件購買包裝及沖件物料、常州友晟購買耳墊和絕緣墊等零件、常州模具購買加工補充物料、常州中科購買電解質隔膜物、和成都茵地樂購買水性粘合劑等。2011至2013年,集團都曾與他們簽訂購買協議。公告更披露新簽訂的協議內容,供貨期為2014至2016年。 從下表可見,只有和紅光沖件簽訂購買包裝物料的協議,它的實質購買量貼近預期,而2012年的實質購買額增長率,亦與預期和業績一致。從集團預計的2014年包裝物料購買量看,今年的營業額應該有顯著增長,而2015和2016 年的增長則維持在30%。至於其它的物料購買協議,由於過去3年,集團對加工補充物料、電解質隔膜物和水性粘合劑的實質購買量,並沒有預期般高,那幾份協議對估計未來銷售額的參考性不高。 物料供應商 人民幣(千元)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紅光沖件…

  • 扭虧為盈兼持續增長的彩星玩具

    近日和奉行價值投資的友人飯聚,談到自家建立的 Value Investment Score (簡稱VIS,中文前稱「健康指數」),根據上市公司的年報,以電腦系統計算和分析財務數據,了解公司的營運狀況。另外,VIS 系統亦會以季度業績和半年業績,分析業務走勢。過往,我都傾向選擇VIS 高分的公司。友人對『進步中』的公司感興趣,我試著憑半年業績和過去兩年的VIS,篩選股票,結果發現彩星玩具(869)。這次發現也許稍微遲了一點,因為它是週五(今日)的異動股,單日升了~22%。 彩星玩具的異動有沒有基礎因素支持? 先看看彩星玩具過去3年的VIS: 2011:39 2012:56 2013:74 VIS 有明顯的改進,表示財務狀況越來越健康。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財政年度, 2011          2012           2013 營業額          4500萬          3.7億       16.6億 按年增長       (-70%)          826%      +446% 經營利潤    (-8700萬)   …

  • 柬埔寨的賭場Naga World

    上週末推介的利信達(738),於週一晚公佈業績,最新的健康指數~72分。營業額+15.7%,經營利潤+19.9%,淨利潤+60.3%。經營利潤率從去年的13.5% 增加至17.3%,顯示營運不俗。而淨利潤的大幅增長,主要是售賣投資物業的非經常性利潤。每股盈利$0.4492,派息$0.2。週三股價較上週升16%,而且交投活躍。 終於走過『五窮』到六月,今個月會是『絕』還是投資好時機? 我看不透大市,但有好些曾留意的公司, 礙於種種原因, 並未投資。而過去兩個月,股價回落至抵買水平。其中一個是金界控股,它的健康指數高達95分。公司市值約160億,市盈率約14.5倍。截至2013年12月的全年財務數據: 營業額:~3.45億美元 (+23.7%) 經營利潤:~1.45億美元(+23.6%) 經營利潤率:42. 2% (2012: 42.2%) 淨利潤:~1.40億美元(+24.0%) 淨利潤率:40.7% (2012: 40.6%) 以上數據顯示,公司的業務保持高增長。而公司的現金充裕,持有約2.52億美元,沒有短期或長期的銀行借款,財務穩健。 究竟甚麼生意能有這麽高的利潤率? 金界控股在柬埔寨的首都金邊經營賭場Naga World。公司擁有金邊200公里範圍內的賭場獨家經營權,而且賭枱數量沒有任何限制。此獨家經營權直至2035年,之後公司仍可繼續經營賭場至2065年。現時,公司正擴張Naga World,預計在2015年底或2016年初竣工。此外,公司亦會到俄羅斯的海參崴開設賭場,預計2018年開張。賭場是旅遊景點。過去數年,前往柬埔寨的國際旅客人不斷增長,從2010年約250萬人次,至2013年達421萬人次,上升約70%。以統計數據看,暫時未見遊客增長的放緩跡象。 單看數字,包括遊客的增長、營業額和利潤率等,金界控股具有增長潛力,而且公司在金邊有獨家經營權直至2035年,不怕有正面競爭(非法賭場難以媲美)。看圖表,股價處於上升軌道,現價$7.09 接近上升軌道底部。 過往我沒有投資金界控股,除了公司規模小,也因為不熟悉柬埔寨和俄羅斯的政局和經濟,而且相比賭博業務,我較喜愛其它行業。所以只是間中觀察該股走勢。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雙位增長的實體零售店:Le Saunda

    我信奉價值投資,認為耐性和時機很重要。整個5月市場成交量偏低,我未有在水靜鵝飛時趕入場,繼續做系統研究和發掘有潛質的公司。 近日,內地的網上商店聚美優品和京東商城,在美國的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全城注意到淘寶之外,專業網購在中國逢勃興旺,顯示零售的內需強勁。網購的確對實體零售店帶來極大衝擊,而且影響實體店的發展前景。那麼,是否專注內地業務的大型連鎖店,銷售增長和盈利都大受影響?我發現實體零售店中,利信達 Le Saunda (0738.HK) 的營業額和淨利潤都保持雙位數增長。 利信達上一個財政年度的健康指數達74分,早前宣布盈喜,週一將(5月26日)公佈截至2014年2月的全年業績。 集團的業務是一條龍設計、生產和零售男女裝鞋履,主要市場是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上一個財政年度截至2013年2月: 營業額:         ~17.6億港元 (+14%) 經營利潤:      ~2.4億港元  (- 3.6%) 經營利潤率:  13.6% (2012:16.1%) 淨利潤:          1.8億元 (-7.8%) 淨利潤率:      10.2% (2012:12.6%) 雖然營業額上升,但經營利潤和淨利潤都稍為倒退。再看截至2013年8月的半年業績: 營業額:         ~8.7億港元 (+17.6%) 經營利潤:      ~1.1億港元  (+26.5%) 經營利潤率:  12.0% (2012:11.1) 淨利潤:          0.7億元…

  • 中國擎天軟件

    近日大市低迷,交投量低,這星期騰訊1拆5,才又稍為熱鬧一點。於『五窮』期間選股不容易,即便是價值投資信徒,注重基本因素,也會審時度勢,不必硬在股價向下走的時候加碼,最理想的做法是確認轉勢之後再進入市場。健康指數能為股票估值,性質與市盈率接近。而健康指數的優點,是將公司的整體財務狀況,以淺顯易懂的形式表達 (100分為滿分),讓我為投資做功課時,能更有效地篩選、比較和解讀財務數據,並更仔細地估算價值。而健康指數的不足之處,是捕捉時機需要其它工具輔助。過去我曾在博客分析的股票,我依然喜歡。現在,由於需要先確認轉勢,且為免翻炒舊文,所以選一隻新股。我向來極少投資上市歷史短(少於兩年) 的公司,因為上市前的高增長業績,上市後未必能維持,只有時間能證明公司的實力。今次亦不例外,中國擎天軟件(1297) 去年中才上市,我挑選這公司只代表會多加注意,暫時未會買入,讀者亦可以先觀察。 中國擎天軟件有超過14年的歷史,主要業務在江蘇省,開發及推廣出口退稅軟件、電子政務解決方案等。健康指數達89分。公司規模小,市值約24億,2013年全年營業額約2.8億元,淨利潤約1億元,即淨利潤率達35.7%。上市前(2010-2012年) 營業額每年以20%+ 增長,淨利潤則以26%-32% 增長。持有現金約3.6億元,沒有短期或長期貸款。現金流穩健,2013年的經營業務淨現金流入約1.2億元。中國擎天軟件的規模小,增長潛力較高。其附屬公司南京擎天軟件獲認定為『2013-2014年度國家規劃佈局內重點軟件企業』,所得稅率僅10%,有利公司發展擴張。此外,阿里巴巴是策略性股東,持有約13.75%,或有助公司將軟件和服務,推廣給潛在用戶。現在市盈率約16倍。對於高增長兼且有盈利的科技股,市盈率屬低。去年中上市之後,股價曾高見$4,3但月尾開始回落至上周約$2.03,接近上升軌道底部。礙於上市歷史短,不屬於最穩健的高增長股,我暫時未會買入,但會密切關注公司的發展。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關於強積金,我以前不知道的事…

    5月份股市淡靜向下走,未見轉勢。我趁機停一停、想一想,今期不選股,談選基金。基金資訊與香港所有打工仔和老闆息息相關 - 你我都有強積金戶口。身邊很多朋友(包括從前的我),對強積金根本不屑一顧。一來銀碼細,二來短期提不出來,與其花心思在強積金,倒不如專注管理手中錢財,更快看到效果。可是,強積金必需滾存數十年,能彰顯複利率的巨大回報。最初的五年十年,也許分別不大。若以本金$10,000計算,每年5% 和15%回報,三十年後的實質金額,相差約16倍。 強積金是其中一個最能夠體現價值投資回報的產品,值得花時間管理。 業界朋友說,獅子銀行的強積金計劃,市場佔有率約30% – 40%。而全港有19間強積金管理公司,合共38個計劃。儘管獅子銀行是龍頭,但其強積金計劃的回報只是一般。 為甚麼獅子銀行的強積金計劃回報不高,依然獨霸三、四成市場? 強積金的受益人是僱員,其回報與僱主完全無關。實施強積金半自由行前,都是由僱主選擇強積金管理公司,僱員只能選擇旗下計劃。推出半自由行後,僱員可以選擇將自己的供款,轉往另一間強積金管理公司。而僱主的供款,則繼續留在僱主選擇的強積金管理公司。 既然僱主只是負責供款,不會從強積金的回報得益,當選擇管理公司時,強積金的回報率便不是主要的篩選條件。企業(僱主)大多需要營運貸款,而獅子銀行是主要金主。企業和貸款銀行保持良好關係,選擇該銀行為強積金管理公司,一來為業務方便,也為商談貸款時能獲得更優惠利率。除了貸款關係的考量,另一個篩選條件是行政費用。若果企業選用獅子銀行作出糧戶口,選用一條龍服務(包括強積金),會方便人事部工作,而且有機會商談減低行政費。 上述只是試圖了解僱主的考量。 那麼強積金的受益人呢?以甚麼作考量基準? 強積金的原意,是為僱員提供保障,希望透過每月供款的儲蓄和投資,僱員數十年後退休,能獲得一筆財富。所以,用強積金的長期回報率判斷優劣,是更合理的選擇標準。其它如基金管理費或品牌等,相比長期回報,並非最重要因素。 Morning Star (http://www.hk.morningstar.com/ap/mpf/default.aspx) 詳列38個強積金計劃下,共521個基金的回報。若以最近5年的回報計算,排名最高的基金,平均每年回報達20.39%,而排名最低的基金,平均每年回報是 -0.14%,不單跑輸通脹,更連年虧本。若以最近10年的回報計算,排名最高的平均年回報達14.29%,而排名最低的平均年回報則是 -0.84%,同樣是連年虧本。 上述數據顯示,優質的強積金基金管理,能帶來雙位數的可觀年回報率,真正為僱員的血汗錢投資生財。如果以簡單複利率計算,年回報率14.29% 和 -0.84% 30年後的差別是764倍! 我挑選強積金基金時,除了參考1年、3年、5年和10年的年均回報率外,會特別注意回報率的穩定性。過往年回報率的波動幅度越小,基金經理的管理技巧應該越好,讓人較安心。此外,我也關注基金投資的地區。某些地區過去3-5 年的投資回報高,並不代表未來能維持這種趨勢。所以,我沒有選擇5年或10年平均年回報最高的強積金,而是選了排名第三第四,專注投資本地股票的基金。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又談金山軟件

    近日有讀者來信,問近期金山軟件的下滑走勢,是否與債券換股後被沽售有關。我不知道…到披露易搜尋,暫時未見有公告顯示部分債券已換成股票,但沽售方法有多種,未必一定要先換股再放售。另外,4月份大環境不利科技股 – 納斯達克指數曾經從~4,300點向下跌穿4,000點。科技龍頭股騰訊,4月份亦曾從 ~$580 至近日跌穿$500。既然大環境兼同業的走勢類同,難以斷定股價下跌理由,真的只能靠估。另一讀者問,金山軟件下跌至甚麼價位值得買? 本欄過往曾數次推介金山軟件,公佈2013年業績後,計算其健康指數,從81分升至87分,是高增長兼財務穩健的公司。 (以下為人民幣) 營運收入:~21.7億(+54%) 經營利潤:~6.81億(+65%) 淨利潤:~7.54億(+62%) 金山軟件的增長較騰訊更高(騰訊的淨利潤增長僅得22%),而網絡遊戲和應用軟件的營運收入,分別上升約29%和94%,各佔總收入約50%和48%,顯示業務並不單一。 然而,可換股債劵,除了攤薄每股盈利,亦可能帶來沽售壓力。去年發行的可換股債劵,可隨時以 ~$16.8 換股,半年回報曾高達100% (現價約50%),推測部分債券持有人會鎖定利潤離場。今年4月11日,公司公佈完成發行另一批面值$23.27億元可換股債劵,票息1.25厘,行使價$42.95,2019年到期。按行使價估算,公司股價長遠(未來數年) 會繼續上升,因為債券持有人不會白白低息貸款的。而從基本分析的角度,如果兩批可換股債劵都換成股票,被攤薄後的每股盈利~$0.67,現價~$24.4,市盈率約36.6倍,對高增長的公司而言,屬合理價,但不是最抵。 金山軟件除了穩健的財務,近期動作頗多。除了一年間兩度發行可換股債劵,早前更宣布分拆旗下獵豹到美國上市,更引入百度和小米作基石投資者。獵豹的業務包括營銷廣告,遊戲增值服務,和互聯網安全服務。而營銷廣告暫時佔總收入超過80%。我不知道分拆獵豹上市對金山軟件的影響。公司達到一定規模,營業額和盈利不斷增長,即使有足夠的現金,仍發行可換股債劵,換取低息現金,這是聰明的做法。至於分拆業務上市,亦屬合情合理,但我不偏愛財技動作多的公司。除非股價下跌至抵買價格(~$20,市盈率(被攤薄後) ~30倍),否則我短期未必會再投資金山軟件。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從健指看恆指

    近兩星期股市無方向,少買賣的日子,我運用過去4年的財務數據,計算恆生指數成分股歷年的健康指數。 我向來側重現況和未來,分析和投資決定建基於最新的健康指數和半年業績勢頭。近日的數據回溯,給予我新體會。 恆生指數由50間公司組成,當中有10間銀行,10間地產商和2間保險公司,佔了恆指近半席位。而恒生指數成份股市值大,流通量高,而且有往績支持。它們經歷過高增長期,曾為股東創造財富,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匯豐銀行。可是,公司達到某個規模後,要維持財務的高度健康,非常不容易。 當初,我為全港上市公司計算健康指數後,發現某些行業不附合健康指數的投資風格,例如銀行股,地產股和珠寶股等。所以,我逐漸減持銀行股,包括匯豐銀行。香港人對匯豐有獨特的感情,2008年金融海嘯後,即使$33 供股,仍舊支持。而滙豐在亞洲的業務,亦以香港領先。可是,匯豐的高增長期已成為歷史,改變了就是改變了,我學習不將過去的經驗和現今的期望混為一談。 恆生指數成分股中,連續4年健康指數超過80分的,只有騰訊(700)一家;而有顯著改善的,則有華潤置地(1109)和金沙中國(1928);穩定兼維持不俗水平的,則有中國旺旺(151);而健康指數在70+和80+之間波動的,則有崑崙能源(135)和港交所(388)。其餘的恆生指數成份股,也許礙於業務性質、規模太大,或是受經濟大勢影響,健康指數較波動。 為了解健康指數的指標性,我比較過去4年恒生指數和上述股份的回報。2010年4月9日至今的回報率: 恆生指數:+5.7% 金沙中國:+421.9% 騰訊控股:+235.4% 中國旺旺:+112.28% 崑崙能源:+22.2% 港交所   :+4.9% 華潤置地:-3.95% (圖表來源:Google) 除了港交所和華潤置地,全部跑贏恒指。為甚麼華潤置地的健康指數有顯著進步,回報率卻跑輸恒指? 其實,華潤置地的回報率於2013年4月曾高見45%,可是去年7月,集團董事長宋林被實名舉報貪腐,影響整個華潤集團的股價向下走。儘管我認為華潤置地現價抵買,但礙於不明朗因素,暫不考慮投資。 若要從恆生指數成份股中選股,我會選騰訊和金沙中國。它們的健康指數於各財政年度                騰訊                          金沙中國 2010年:84                            …

  • 網購之外 - 莎莎國際

    近日最hit 話題,非『滬港直通車』(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 莫屬,消息更刺激H股國企股等大幅上升,個別股票更一天之內升幾成。若能逮著機會,短時間内所賺取回報,的確令人羨慕。不過,這類型的機會,我大概不會捕捉到吧~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投資策略亦有異,我還是用基本因素分析選股好了。 時興網購。早陣子內地零售和百貨公佈業績,很多評論指淘寶、天貓、京東等網上商城,直接影響實體店的銷售。不少零售店更計劃和網商合作,以維持競爭力和未來銷售增長。網購的出現,改變了很多人的消費模式,對零售商是極大的挑戰。此外,百貨公司的淨利潤率偏低(大多少於10%),所以,我向來不熱衷百貨或零售業。 莎莎國際(178)卻是例外,數年前我已關注它了。莎莎的財務穩健,健康指數達71分,而且派息率高。早陣子,媒體揭發零售店擅自更改產品有效日期,銷售過期產品,致股價從高位(~$9.10) 一直回落至近日的~$6.3。又,去年上半年公司曾發公告指同店業務增長放緩…   那麼,現價值得投資嗎? 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半年業績: 營業額:     +15% (2012H1:+21%) 毛利率:     47%   (2012H1:  46%) 淨利率:     9%      (2012H1:8%) 經營利潤: +22% (2012H1:   +28%) 淨利潤:     +27% (2012H1:+26%) 數據顯示,儘管營業額的增長放緩,毛利率和淨利潤率都有輕微提升,而且,淨利潤的增長率,大大高於營業額的增長。這顯示管理層有效控制成本。 再看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第三季業績: 營業額: +14.8% (2013H1:+15.4%) 零售及批發增長:+17.4% (2013H1: +19.9%) 同店銷售增長:   +15.8% (2013H1:+13.0%) 儘管第三季的營業額,以及零售和批發的增長,略低於上半年,但同店銷售增長卻上升了2.8%。我不知道這是否與旗艦店有關,但公司管理層經營不俗,令投資者對其有信心。我認為股價至少值$7.5,若現價投資,潛在回報達15% 以上。現時10天平均線仍舊低於20天和50天移動平均線,未能確認升勢。可是,若單看10天移動平均線,似乎開始轉勢回升。而過去12個月,交投量最密集的大約是$7.1 – $7.3 區間,這可能會是未來股價上升的阻力位。讀者可多加觀察,再自行考慮是否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