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程式交易

  • 看Twitter 預測股市上落?

    美股日日創新高,看著道瓊斯指數,超越恆指似乎真的指日可待。本港股市升勢不及美股,但樓價節節上升,中原CCL 指數續創新高,估計不再是M 型而是真突破…  每天關於經濟股市樓價的資訊何其多,到底該如何過濾和分析資訊?木宰羊。湊熱鬧加把口,很多人告誡要提防美股超買兼泡沫,特朗普演說後或出現拋售,公眾不必盲目跟風。當市場仍有這類言論,代表大眾未瘋狂。 至於本地樓市,似乎有「不敗之身」,無人看跌兼且趕入場,就真的要小心。筆者並非看淡樓市,在低利率時代,買樓自住或投資收租,真的較租樓或手持現金保值划算。除了加入搶高價格的戰團,可嘗試細心物色市場上的筍盤,即位置佳(有未來配套發展計劃) 但交投未必活躍 (價格上落相對慢兼波動較細) ,呎價相比市價有折讓的樓盤。 近日《慧眼先機》專欄嘗試以數據分析特首選戰,當中包括計算特首參選人於選戰相關報道的人氣等。其實,大量採集媒體資訊,並加以分析的做法,早已應用在投資圈,外國有專門分析社交平台的金融訊息,再發掘投資機會或估算股價升跌的公司,學術圈亦有專門研究。 理工大學的陳振沖教授於3月中的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研討會,會分享如何分析Twitter 內容並預測股價上落。翻看議程,同場還有來自意大利、荷蘭和美國的學者,專注其它社交平台、新聞公告和文字分析,再對金融市場作預測。互聯網令收集市場資訊變得簡單快捷,似乎只要數據夠多,就能了解市場反應和去向。筆者不知道實質操作和應用的成功率,但程式交易之外,在大數據時代確實值得了解相關做法。因為只要有人根據這類分析作出交易,就代表市場走勢多少會受大數據分析的影響。另外,研討會還邀請了美國聯儲局高級經濟師 Nitish Sinha,講述透過宏觀經濟數據為藍籌股估值。美股越升越有,宏觀經濟指標真的可以說明現況?  (讀者如對研討會有興趣,可參閱本欄Facebook 專頁。) 兩星期前本欄分析過發盈喜的珩灣科技(1523.HK),截至週一收市升幅超過一成。有讀者問及目標價,其實股價細,容易炒起和炒落,波動幅度會較大,不容易說出一個目標價。雖然選擇財務狀況較穩健的細價股,是不想鼓勵短炒, 但細價股有其週期性和特性。現時走勢看來平穩,未來的離場準則可考慮使用trailing stop。 [讀者優惠] 研討會八折門票 (discount code: trendalysis)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情緒分析的金融應用研討會詳情。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電郵主辦方aqeela[at]unicom.co.uk,並註明discout code,即可享門票八折。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系統化助投資組合只留下winners?

    週一畢老林兄《見過鬼怕黑》的鴻文,提到「牛市操作的困難來自部分持股落後大市,甚至逆市下跌…誰不想組合中只有winners 沒有losers?只要閣下自行揀股,倉內總有一些股份表現失色甚至極差…」,又指「若公司出了問題,逆市下跌並非一時運濟,當機立斷自為上策。…今天跑輸的板塊或個股,不知何時卻會從遙遙墮後變成節節領先…因一時火起把『輸家』掃出門外,到頭來可能後悔莫及。」 筆者深有同感,這確是牛市操作的困難,亦顯出timing 的重要性,太早太遲都不及剛好ride the wave。而最佳時機與公司的財務狀況未必有直接關連。觀察所得,單靠人腦作投資決定,組合很難只有winners 沒有losers。即使願意手起刀落止蝕,未來卻又會有「心理陰影」- 股價就算跌至低位並且轉勢,也可能因為曾經在某個股票損手,而未能理性地「吃回頭草」。 若使用系統化交易,便能針對上述弱點改善組合回報。例如早就設定好止蝕位以及再入場條件,便不怕離場太遲虧損太多,或事後錯過再入場機會。早前筆者嘗試在美股市場運用系統化訊號(非自動交易,而是根據系統訊號人手落單交易),組合在大部份日子都只得winners。這並非因為系統揀股厲害,而是losers 都會被剔出場。當然近來美股大升,組合中較多winners 似乎是市場力量,但回頭看losers,絕大多數離場都是「對」的選擇 - 離場後跌幅更大,即使近日稍見回升,回報仍遠不及組合內的winners。此外,系統亦出現過losers 再入場的訊號。翻看先前的止蝕價和後來的入場訊號,雖然差距不大,但大都是更低價入場。對比未套用系統訊號的港股組合,霎時高下立見,真正體會風險管理的力量。 另一個值得研究探討的範疇是資金配置。近日從書中看見將投資利潤全部重投市場,和利潤不再投放的例子。價值投資人聽慣了複利滾存的力量,大多樂意將股息和買賣股票的利潤全部再投入市場,以雪球效應累積財富。真實世界卻是買賣有賺有賠,不可能每個交易都賺錢,所以若將全部利潤重投市場,很容易「嘔突」。可是沒有複利威力,組合價值難以快速增長。一般而言,最佳盈利重投比例並非1或0,而是兩者之間。要計算optimal,可以上網查找數學公式。問題是投資人心雄和心淡時,是否能夠緊守規矩,不論晴天陰天雨天都步操二十里,不增加也不減少。 單靠人腦分析並作投資決定,除了難以同時處理大量資訊(或速度較慢),操作時會經常遇到「心理障礙」。系統化交易則盡量減少障礙,令執行策略時較順利。有實戰經驗的投資者總有個人心得和方法,其實可以嘗試歸納法則,再系統化地處理資訊,然後根據信號操作,比較人腦和系統化後的投資效果。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價值投資人如何解讀程式交易?

    黃金週假期完結。週一高天佑君的《新聞短評》提到「山中七日,世上千年」,內地房策由鼓勵去庫存至黃金週出辣招遏抑炒風,當中以深圳的招數最嚴厲:首期比率提升至三成、第二層樓的首期須付七成、非當地戶籍需連續交稅和繳付公積金5年才可置業等…  早前媒體報道,內地資金由去年大時代專注股市至近來轉投樓市,部分城市甚至出現「離婚潮」以便多買一套房。現在辣招一出,加上11月有望正式開通深港通,短期或許會有熱錢流入香港並有小炒作。 早前本欄曾提及復星國際(656),值得讀者考慮和放入觀察名單。另一個曾推薦的碧桂園(2007),全年至今銷售業績超標,兼有大量現金回籠,但股價已錄得超過三成升幅,加上內地房策「神轉身」的辣招,投資者也許要有離場策略。其它的內房股亦需多加注意,畢竟內地房價已有小泡沫。 重陽節看到名blogger 市場先生的文章 - 靠「程式交易」每年獲利30%,你覺得有可能嗎?   內容簡單清晰,值得一讀。「程式交易」總是給人一種神秘感。市場上很多「黑盒系統」- 即只提供訊號,但不明說背後理論和參數的收費服務,讓投資者不知葫蘆裏賣甚麼藥,只能簡單選擇相信與否。市場先生顯淺說明:「程式交易,就是你把自己想的交易方法叫電腦去做。 你想的事情會賺錢,電腦就幫你賺;你想的市場會賠錢,電腦就幫你賠,而且還是穩定的賠。」 人性弱點是飄忽不定,執行上缺乏紀律,以致影響投資的長期效益。若能改以電腦執行,便可大幅改善這缺點。至於回測,是為了驗證某個想法在過去是否成功。雖然過去能賺錢不代表未來也能賺錢,但過去不成功的策略,若套用在未來,成功的機率就更低了。 價值投資者並不屬於頻密買賣的一群,到底是否需要運用程式交易? 其實程式是一種工具 - 可以快速處理大量資訊和數據,並提高統計和分析精準度的工具。現代人找資料由過往看實體報紙、雜誌和郵寄的年報,到現在只要在網上按幾個鍵就能快速獲得資訊;而統計和分析數字,不可能人手處理,甚至計數機都嫌太慢,而是用電腦和Excel;搜尋各種資訊不是去圖書館,而是上網去Google…  科技令辦事過程更有效率。 價值投資人若能善用科技,在研究分析方面應該可以更得心應手。 筆者最初的做法是總結選股條件和分析方法,再套用在所有港股和美股。這不屬於程式交易,只是程式選股。好處是可以納入大量股票並快速進行篩選。後來,則嘗試將某些想法做回測。這也不為發掘交易策略,而是觀察和驗證想法。人始終有盲點,記憶亦有偏頗(往往只記得想記住的),所以若有實質數字統計,會更有說服力。 當數據越來越垂手可得,現代人應該培養的是處理數據的能力。而要短時間内處理大量數據,離不開運用電腦軟件或程式。筆者其實也不太懂得寫程式,而這又當不是一時三刻學得來,一個暫時性的替代工具是Excel。投資人若能善用excel,大概也能大大提升統計和分析的效率。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預測法和機械操盤法

    本週是國慶黃金週長假期,內地資金暫停流入港股市場,除非德銀或深陷危機傳聞屬實,否則港股大概是上落市格局。筆者趁假期短遊台灣,一半為工作,一半為老友聚舊。旅途的其中一個得著,是讀了王力群的《機械操盤法》。尤記得去年在敦化南路的誠品書店遇上大學生力薦多本投資好書,其後在Facebook 保持聯繫。今次再遊台灣,晚飯聊天後大學生又帶筆者到書店選書,並介紹了王力群 - 有往績支持的台灣成功交易人。網上搜尋,王力群唸土木工程,於母親過世後,有感要追求夢想,辭職當純文學作家。可是「寫了幾部文學作品都不賣座,在同學眼中看起來就是個『窮作家』」,後來轉作全職投資人並自修技術分析,由「五十萬起家,至賺到數千萬元身家」。 王力群的經歷確是引人入勝,但吸引筆者的並非其戲劇人生。《機械操盤法》言之有物,而且很有條理地說明預測法和機械法的分別和優缺點,各式離場策略等,值得細讀。其中一段「…預測法的缺點是很難學!…請注意:我說的難學,是『判斷它會漲到3萬點』 的這個判斷方法很難學,而不是說『已經知道會漲到3萬點,所以我使人滾雪球操作法買進』這個投資法難學…  預測法的境界很高,不適合一般群眾。而且,預測法的基礎,是建立在機械法之上…」,他對於「預測法」的描述,值得價值投資人看後深思。 假期不偷懶,繼續每天看上市公司通告,印象最深刻的是:百奧家庭互動(2100.HK) 的CEO,CFO 兼公司秘書辭職!最高管理層同時離職,應該是一大警號吧!過往筆者曾細看此公司,它是中國最大的兒童(6-14歲)網頁遊戲開發商。2012 至 2014年的營運收入都錄得顯著增長,但未能錄得盈利 (很多科技公司在發展階段都有類似情況),2015年營運收入下降約兩成,但全年扭虧為盈,持有現金超過人民幣16億,短期負債僅22萬,而當年的營運現金淨流入大幅下降73%。 過往研究內地科技股,未有投資在百奧,而是選了本欄曾提及的金山軟件(3888.HK) 和科通芯城(0400.HK),並先後離場。百奧的財務數據顯示業務發展不穩定,而且上市歷史短(2014年4月上市),並不似是最具實力增長的公司,但筆者對其針對中國兒童學習的電子遊戲和網上娛樂業務印象深刻,因為聽來似是極待開發並具潛力行業。 讀者若找來公司的歷史股價圖,會發現上市後股價一直往下走。2015年曾有一段大升幅 - 由年初每股$0.63 先至最高的$1.31,即股價翻倍。隨後卻是大幅下滑,現時每股$0.39,市值僅11.3億港元。提及公司的財務、業務和股價圖,因為這公司的走勢,似乎明確顯示沒有風險管理和離場策略的「價值投資型buy and hold」的缺點。雖然要求高的價值投資人,應該都不曾押注(畢竟上市歷史短,營運收入增長率和營運現金流不穩定),但其資產值和身處行業,也許會給部份投資人帶來「具投資價值機會」的錯覺。股價確實是低,但問題在於半年業績公告、CEO 和CFO辭職的新聞,都在價格大幅下挫後再相繼出籠。如果2015年未獲利離場,又或見到股價大挫後入場,等到發現公司的基本因素明顯轉變 - 業務不及預期,CEO 和CFO 「跳船」後才計劃離場,確實是太遲了。 所謂預測法的基礎建立在機械法之上,其中一個要旨:是有明確的入場和離場法則。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系統分析棄千里馬換普遍性 價值投資捨通用化當伯樂

    上週本欄的標題有誤,系統化分析並不是為了挑選千里馬(價值投資才需要相中千里馬),恰恰相反,系統化分析適用於大量股票。由於目標回報只是單位數,而且持有股票的時間較短,交易較頻密,所以投資人不必是伯樂,而是靠「密食當三番」累積投資回報。 投資時間短加上期望回報低,即預期波幅有限,能減低投資市場回報的不可測性。這與價值投資是兩種完全迴異的風格! 世上並非人人畢菲特,有能耐總是找出價值被低估,或增長率高企的公司。有時並非投資人的眼光不佳,而是即便眼光一流,也敵不過市場的週期波動性質。股價有上有落是正常不過的事,讀者看股價長線上升的圖表,也許認為升幅隨時間擴大,投資人只要夠耐心,就可輕而易舉蹺起雙手等升值。其實,只要細心zoom in,就會發現短期的波動性頗大(往往超過25%)。當這情況出現,投資人就容易懷疑自身的估價方法和結論是對或錯。而這未必關乎眼光,可能只是時機問題,也可能是政策或公司有突如其來的轉變。 至於系統化分析,則具有普遍性。即同一套技巧、邏輯和心法,一般都能應用在大多數股票。投資人犧牲高回報率,藉以換取可測性(certainty)和資金周轉率。為甚麼要犧牲回報?因為普遍性和可測性容許交易重覆操作,即是能夠程式化,進而scale up 擴大規模,甚至套用在其它產品和市場。 價值投資人的預期回報率至少雙位數(很多時甚至以倍或幾十倍計算)、加上持股年期長,是透過犧牲資金週轉率和時間值換取高回報。可是該套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要求 - 耐心等待股價上升至反映真實價值,並非普遍適用於大部份股票。市場很多公司的股價隨時間往下走,又或一沉之後難以翻身。若都耐心等待,覆沒的機率也許較大。 兩種作風的另一相異之處,是投放時間研究的範疇不一樣。價值投資人刨財務報表、行業發展、前景分析、管理層背景作風等,並且與其它競爭對手互為比較。市場上千里馬的數目有限,所以真正能夠帶來數倍以至數十倍回報的公司,寥寥可數。其餘的可能回報不高、甚至部份虧損,但只要當中有千里馬,就能彌補虧損有餘且錄得正回報。系統化分析則是放棄千里馬,每個交易的回報率差不多,不期望有outliner。投資人的時間投放在研究新策略、風險管理、資金配置、時間控制等,藉此彌補沒有高回報率的弱點。 凡事有取捨。系統化分析的下一步是程式自動交易,所以投資邏輯必須具備普遍性,而且要相對簡單(難以應對多種複雜情況),犧牲的的眼前手動化的較高回報,以圖換取未來較大規模地應用。價值投資人則是深入分析和專注投資幾個具潛力的公司或行業,資金週轉率低,且需要承受較大的股價波動,捨棄普遍性以求覓得千里馬。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經濟冷股市熱 趁勢交易時機?

    美國三大指數破頂,加上深港通於今年內開通傳聞,恆指持續造好。早前本欄曾提及不少內房股錄得不錯的半年業績,值得投資者注意。過去一個多星期,內房、證券和銀行股錄得較大升幅,但市場鬧哄哄的日子,未必適宜談價值投資,尤其實體經濟未見復甦,內地官媒《人民日報》估計「經濟增速很大可能在今後一兩年成功觸底」- 即內地經濟在未來12-24個月仍舊放緩。而前聯儲局主席貝南奇上週撰文,指數據顯示經濟不確定性高,美國今年加息的機會微。當經濟前景未明朗樂觀,但市場滿佈造好聲音,樓市又大幅反彈,要發掘真正具備投資價值的股票實不容易。 週六方立祺兄《我還是已經心滿意足》一文,說到「active trader 炒一年隨時比得上低頻交易者的10年…每一次交易都牽涉到特定的過程…積累到經驗有其價值…不講得笑。」,又說「低頻交易是王道,但無經過相對高頻的交易洗禮,部分交易員需要的killer instinct 不容易訓練出來。」 筆者認同低頻交易是王道,而價值投資者向來都願意持有股票較長時間。但當經濟未見景氣,股市卻興旺之際,也許是曹Sir 教落的趁勢好時機。投資組合要分散風險,除了買入不同股票和產品如債券、物業等,也可以結合不同策略(如長短線投資)。筆者並不鼓勵盲目炒賣,對短線的頻密交易,風險管理必需做好。另外每次交易 - 由篩選股票、定入場價、資金配置、離場策略,需要一套規矩(特定過程)。 筆者多年來都不喜歡短線炒賣,除了認為好比賭博,也因為短炒的兩大成本:高交易費用和高出錯機率,埋單計數未必值得花費精力心神。隨著網絡興起,交易費用越來越低(早前甚至出現終身零佣證券買賣戶口),電腦運算能力日見強大兼價格廉宜,令系統化分析平民化。若果兩大成本因為科技進步而大幅下降,短線交易就值得重新評估,甚至投入資源。筆者看過系統化篩選配合風險管理的回測和實際應用效果,似乎真的能降低出錯機率,當中有技術要求並非賭博。 投資者若不懂寫程式,可嘗試使用Excel 或者Google Spreadsheet,兩者都有自動更新股價功能,亦有自動獲取歷史價格功能,是方便簡易的統計和分析工具。另外坊間亦有不少免費篩選器,投資者可自行設定篩選條件。當然,不是所有篩選後的股票都值得投資,但若能以同一標準審視市場所有股票,再加以觀察,大概能發掘出錯機率較低的趁勢交易點子。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淺談投資分析系統

    早前看過《操作的藝術》,書中訪問了13位成功投資人,其中一位是來自香港並在台灣起家的王章佑。2008年金融海嘯,他以年績效63%拿到Asian Investor Magazine 的「最佳亞洲避險基金」獎。他有經濟學和資訊科技的背景,雖然最初不太了解股票和期貨,但會寫程式研究和測試,後來由散戶投資人轉型為自設基金,其管理的基金更是亞洲少數專注系統交易策略的避險基金,而且績效奇佳。本欄雖然開宗明義談價值投資,但筆者向來相信市場容許投資人各施各法,而很多其它派別的技術和心法,都值得參考學習。 數星期前,畢老林兄的《智能投資「打真軍」一樣勁?》一文,提及本地證券商推出自行研發的智能投資系統。畢兄認為投資不同於圍棋,沒有清晰的規矩,變數不斷湧現,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具備學習能力和大數據分析力的程式「難保不會『思覺失調』,電腦變『豬腦』」。筆者尚未有幸接觸過人工智能的投資系統,早前向專職程式交易的友人提及,他指暫時應該未有本地券商真正運用人工智能交易,估計是以AI 包裝的程式交易系統。 一般而言,除非投資人確切了解投資系統設計的來龍去脈,否則絕大部份都會虧本離場 - 不知道策略的優缺點和限制,便無法從頭到尾一致地跟從(不一致性是人腦分析的變數和弱點之一),半途轉換甚至放棄策略,都會影響實質回報。雖然筆者不贊成盲目跟從任何證券行的智能投資系統,但鼓勵將分析方法理出個所以然,以便衡量效果和進行統計。 近年筆者嘗試將分析思路系統化,然後使用電腦運算,個人認為這能提供較全面的統計結果。人腦畢竟有其限制,除了未能短時間處理所有數據,亦容易出現偏頗的記憶和判斷,難以看到客觀完整的分析結果。此外,人腦似乎較擅長作出深度分析,同時間只可專注某一兩個或最多三個因素,再多已經不勝負荷。系統化的優勢,是可以同時處理大量資訊,並提供相對準確的關連系數。而將數據視覺化呈現於一個畫面,能讓投資人更了解資訊的互動,驗證假設和分析,甚至發掘新角度。 至於模擬戰績,也許很多人認為不可靠,紙上談兵根本未考慮投資人的心理狀態和市場的變化多端。回測結果的確並非十足可靠,但可用作參考。假如回測結果都是虧本,整個策略即不被考慮,或者應嘗試相反操作。若回測績效佳,也要對真實效果打折扣,因為實戰總會遇上時間差、滑價(未能在指定價位交易)等難以避免或控制,甚至是突發的情況。其實除了預期績效,系統化地回測讓投資人對策略的限制(limit)有較深的認識,可以預期波幅和盈利百分比,有助設定風險管理機制,或事先制定應對方法。 世間大概沒有系統可以百分百預測未來,所有的方向分析都是「一味靠估」,但完整的數據統計結果,讓投資人更全面地考量不同因素的互動,並且作出較符合現實的風險評估和回報預期,大概亦有其存在價值。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價值投資和程式交易的相異風格

    基本的統計學題目:擲硬幣的次數越多,出現全部是花或全部是字的機率越低。第一次是花的機率是0.5,連續兩次是花的機率:0.5 × 0.5 = 0.25,連續三次是花的機率:0.5 x 0.5 x 0.5 = 0.125,如此類推。套用在投資,儘管每次賺蝕的機率並非50-50,即便高達90-10,只要不是100%保證必賺或必賠,錄得全勝或全負的機率一定越來越低。所以,投資過程中有賺有蝕屬無可避免。錄得正回報固然可喜,若是虧損應如何處理?要改變研究方法和投資策略嗎? 早前本欄《進入Quants 世代》一文,提及現今的電腦具備高速運算能力,加上網上交易成本低,機構投資者以外,獨立投資人也可以參與,而程式交易的風氣似乎已吹到亞洲。所謂程式化,是將個人分析和投資策略標準化(standardized),例如向來只研究某些板塊、市盈率低於某水平或市賬率高於某水平的公司,便設立篩選器,程式自動過濾計算,並納入觀察名單。過往伊馬仕專欄,曾多次展示不同的選股條件、排列名次方式、甚至回溯測試的投資效果。將條件編寫為程式,除了簡便快捷和容易測試,是因為假設人手操作難以長期保持一致性。所以,無論是人手或自動化,若可以清晰列出篩選、入場和離場守則,並且如實執行,大概已勝過沒有原則的投資策略。又,正如文首所講,只要投資買賣的次數增加,遇上虧損的機率便會提升(全勝機率會下降),但這不代表投資守則不管用,而是再優秀的投資策略都必然會遇上這情況(以統計學角度看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如何應對虧損和堅持策略一致性,亦是一門學問。 一般而言,價值投資不鼓勵頻密買賣,除了交易費用的小數怕長計,也因為內在&潛在價值需要時間反映。其實,價值投資與創投基金的性質有類似之處。創投基金若投資10個項目,可能只有1-3個項目錄得正回報,但因為回報極高,可以蓋過其餘7-9個失敗項目的投資成本。所以,雖然成功率只有10%-30%,但回報率是數以十倍甚至百倍計算。價值投資同樣貴精不貴多 - 內在價值被嚴重低估,或者潛力極厚的優質上市公司從來都屬於少數,另外是投資期相對較長。縱然並非全部都是千里馬,甚至有些公司或因為突發事件或政策而影響發展前景,但總體而言只要有幾個投資項目帶來豐厚回報,甚至只得一匹千里馬,都足以抵銷其它的失誤或損失。價值投資不是追求高勝率的策略,而是追求高回報率。 至於程式交易,大概予人一個頻密交易的印象。所謂頻密,不一定是高頻,可以是day trade或持貨以日計算。但重點未必是持貨時間,而是交易量。運用統計學和機率估算期望回報(expected return)、再進行回溯測試觀察效果。這種方法若要達到或非常接近期望值,需要較大量的交易。情況就如擲硬幣,出現花和字的機率大概各一半。若果只是擲十次,花和字碰巧各出現5次的機率較低,而擲一百次,花和字碰巧各出現50次的機率較高。所以交易量越多,越接近期望值。 市場遼闊無邊,投資者自然是各施各法。雖然策略和風格有異,但只要優勢能蓋過弱點就好。長線價值投資和短線程式交易屬於不同類別的操作方法,兩者都有其理論和優勢。投資人最怕處於中間兩頭不到岸,那就難以享受各自的優點,又或其優勢未能全面覆蓋弱點。所以實踐需要一致性,而不是於中段慌忙改弦易轍。 《網上加料版》 這星期的城中科技界盛事是RISE Conference 重臨香港,昨天開始一連三日。官方說今年更多人參與,但目測是去年比較多人。台上演講和訪問因為時間短,難以深入探討。但對於不熟悉最新科技的人,基本說明狀況可以初步了解,都是好事。 部份 Highlights: 講者中給予人最深刻印象的是Blippar - 一個visual discovery app。實時demo 能辨別很多眼前情景和物體,驚喜! 本地薑WeLend 提及內地的高速發展 - 每個月以30% 幅度增長。但依他看,P2P lending 的破壞性創新大概已到達頂峰,下一個可以被disrupt 的是保險產品。 Fiscal Note 運用大數據分析美國上庭個案,並預測官司的勝算,準確度達94%! (下週文章會分享更多RISE Conference 的所見所聞)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進入Quants 世代

    車品覺兄 (《全民大數據》專欄作者) 早前在訪問中說:「在將來,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比較的是機器的能力而非個人的IQ。以人工智能的重要原材料也是數據。就像在原始社會,人與動物最關鍵的差別之一是:人類懂得使用工具。而從現代社會進化到data 時代,和現在的區別在於,未來人類不僅懂得用工具,還要懂得用數據。」 上週金融雜誌Institutional Investor 公佈了2016年度頂級對沖基金經理排行榜。前八位中有六位都是量化分析專家(Quants),包括Renaissance Technology 創辦人James Simon 和Citadel 創辦人Kenneth Griffin。Renaissance Technology 被譽為全球最賺錢和最隱蔽的對沖基金,辦公室不是位於紐約華爾街,而是在長島。該基金不聘請具金融經驗者,只招聘物理、數學和計算機等理博士。它的旗艦Medallion Fund 自1988年成立以來,年均回報超過34%。彭博報道2001年至2013年期間,該基金的年回報率最高達+98.2%,最低是+21%, 同期標普500指數錄得負38.5% 回報。一般對沖基金的收費模式是2+20,而James Simon 曾在TED Talk 表示其基金收費是 5+44!Medallion 的規模越滾越大,現時已不接受外來資金,只為員工投資。 高新科技和複雜運算的程式交易是大機構的專利嗎?本欄曾介紹美國的初創公司Quantopian - 為獨立投資者提供完整的美國股票歷史數據和回溯測試的平台。筆者一直以為散戶的程式交易在美國比較盛行,而這股風氣還未吹到香港,怎知道Quantopian 近日宣佈秋季會來亞洲舉行Quant Conference,並為選址香港或新加坡進行問卷調查。既然決定跨越半個地區來亞洲舉辦論壇,估計區內有一定數量的獨立程式交易人。 未來,投資人一定不能忽視程式交易。 程式交易有不同派別,最常聽見的是高頻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e),這的確需要資本雄厚,只有大機構才有條件做。除此之外,平常見到的即日鮮、短線當沖 、長線投資等都可以程式建立模型,利用電腦的高速運算能力選股和大規模測試,並自動執行交易。上週伊瑪士的《擊敗大市亦僅慘勝》一文,就展示了如何套用基礎因素分析選股,且列出回溯測試結果(很不幸過去兩年基礎分析策略錄得負回報,即便加入止蝕規矩能大大提升回報,卻仍是錄得負回報)。 程式交易 (不論全自動或半自動) 是投資人的輔助工具。懂得運用,並能結合數據分析和資金控管,就具備相對優勢。現時這界別仍充滿神秘感,大機構固然不會公開其策略和做法,獨立投資人的入行門欖亦不低 - 很少人同時具備投資知識經驗、數據分析技術和編寫程式能力。這不是簡單湊合投資人、數據人和編程人就能輕易成事。單是思維模式不同已需要花費一番唇舌溝通和時間磨合,另外是很多人未必願意分享 (自以為是)「秘技」,再者程式交易並非必定賺錢。市場有上落循環是常態,人手交易會遇到的事,程式交易同樣會遇到,只是撇除情緒或可減低犯錯機會。總之由人肉分析進化至程式交易,不是一時三刻能做到,就如價值投資需要耐性、時間和堅持,並且不斷學習與時並進,免得落後。據友人說,現時內地和台灣的獨立程式交易人較香港熱鬧和超前太多。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再談程式交易

    兩週前本欄提及誠哥旗下的維港投資入股美國Sentient.ai,這公司將人工智能應用在程式交易並錄得正回報,該文引來不少迴響。週末筆者參與港大中大科大和史丹福大學聯辦的計量金融會議(Conference in Quantatitive Finance),部份講者的題目與程式交易相關,今週續談。 連續兩天的會議,參與人數只寥寥三數十人。筆者向來認為計量金融高深兼範疇較窄 -就是將一堆數學和統計學方程式,套用在金融領域,並以股價推算衍生產品的合理價格。本來價值投資和計量金融屬完全不同的門派,不論理念,分析和操作,都大相逕庭,但一脈相承的是:兩者都是估算合理價格後,找出價值未充份反映的作投資,圖賺取未來差價。 會議中有充滿符號的方程式。儘管筆者唸碩士時曾修讀,至今卻依舊看不懂。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業務越簡單,投資者越容易理解,從而推算企業的價值,所以價值投資用不上複雜的數學公式。繁複的推算多用於衍生工具 ,而筆者甚少接觸這類產品。但每種投資方法都有其優勝和不足之處,多了解其它派別的發展和理念,也許能得到啟發並取長補短,而且現實情況是 - 投資者不能再漠視程式交易。 一位來自美國柏克萊大學的講者,指 2010年高頻交易公司只佔美國約20,000 間投資公司的2%,但交易量佔所有股票交易70% (至今交易量佔比仍保持這水平)!而講者的一位學生,更將從美國搬到香港,成立程式交易的初創公司。另一位本地講者則指從事高頻交易的Virtu Financials,在2014年的IPO 招股書中,披露5年來1,278個交易日中,1,277日都是賺錢,只有一天虧本。這記錄值得任何投資者認真看待吧! 筆者其實難以理解學術界何以熱衷用數學為金融產品定價,而社會和公眾則對這方面的發展、認知和關注不足。套用來自柏克萊講者的話:貿易的原理向來是低買高賣賺取差價。為甚麼過往以這種手法賺錢的人,公眾不介意亦覺得正當合理。現在因為電腦運算速度高,部分具智商(intelligent) 的人利用同樣方法賺錢,公眾則視之為破壞者?難道只接受平庸的人卻否定具智力者?還是純粹因為買賣的速度快了很多,所以無法接受? 筆者認同價值投資者的眼光都看長線,不需要亦不習慣活躍買賣。而程式交易值得認真看待,除了海量的運算能力,還因為對風險的嚴格管理。這兩類的分析力和執行力,電腦肯定較人力技高一籌。 美國學術界越來越多人研究程式交易,而不是採排斥態度,甚至將研究成果帶入真實戰場。筆者都提醒自己要學習新事物與時並進。 《網上加料版》 週一《信報》的投資分析部於《A 股尋寶》專欄,推介宏圖高科(600122.SH),指企業已形成了IT 連鎖零售、工業製造和房地產三大主營業務,公司具錢途。 其實,宏圖高科今年2月已經落戶港股,以2億5000萬現金收購萬威國際(0167.HK) 45% 的股權。4月間行駛認購期權,持有股權增至50.4%。 當日的收購指兩家公司的價值鏈、分銷網絡及品牌定位整合會有協同效益。而截至9月30日的半年業績,萬威國際的營業額下跌超過46%,並錄得6100萬元虧損,因為行政和銷售開支大增。 暫時未知宏圖高科未來會注入甚麼業務,或兩者如何產生協同效益,但正如《A 股尋寶》專欄所述,宏圖高科的1-9月的淨利潤,在扣除非經常性盈利後仍增長37%,而集團積極尋求外部合作,包括8月宣布收購國采支付100%,9月宣佈與樂事控股簽訂全面戰略協議等,多少令人憧憬集團會注入IT 業務入萬威國際。 萬威國際現價每股$0.325,市值8億。截至9月30日,公司持有超過2億元現金。由於業務錄得虧損,現時又未知集團未來的發展藍圖,未必是最穩妥或值得投資的時機,投資者可以先將之加入觀察名單。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trendalysis.facebook.com

  • 誠哥都buy 的程式交易

    近日信報有個《慧眼先機》的新專欄,結合數據顯示個股被推薦次數和排名變動。現世代電腦運算的速度快兼成本低,筆者知道外國有初創企業,以搜羅新聞甚至Twitter 內容以分析股票的熱度(popularity) ,亦透過電腦程式自動解讀內容並預測股價走勢。雖然筆者的投資理念是注重基礎因素,尤其是公司的業務前景和財務狀況,但了解最新的交易工具亦有助明白市場運作。 前陣子和一位已退休的前外資投行CTO 碰面,閒聊間提及程式交易。大行為降低大手交易買賣的均價,以及聘請交易員的開支,都以程式自動落盤,輔以數位交易員監察系統。很多時股價短時間内迅速炒上,就是程式交易追價的結果。去到某個價位,當交易員按停系統,股價就突然失支持回落。而短時間內推低沽售,是相同的理念。這種自動落盤程式,不會統計交易是否賺錢,亦沒有買賣策略,純粹希望降低規模較大的買賣單均價,據說亦真的做到。 這位退而不休的前CTO 剛到訪矽谷的 sentient.ai 。這間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最初的應用就是程式交易。據知以150萬粒CPU 運算4兆 (trillion) 個投資策略可能性,並且成功獲利,而未來計劃將人工智能的應用擴展至電子商貿。雖說是初創公司,其實已有8年歷史,成立至今募資超過1.43億美元。而去年11月Series C 募資,誠哥旗下的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 亦有參與。今年10月尾,前JP Morgan 的首席風險官(Chief Risk Officer) 亦加盟Sentient.ai。 講了咁多,Sentient 的大規模測試,並不適合一般散戶,尤其是著重基礎因素兼且不會頻密交易的投資者。但世界不斷進步,由過往只有大機構可使用電腦,至現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每個人都與科技脫不了關係,若果堅守舊有投資理念和模式,拒絕了解新型的投資方法,以及程式交易如何影響股價走勢甚至市場循環,最終會落後於人。 要求每一位投資者懂得程式交易,是不切實際的事,亦沒有這個需要。畢竟自律能力、風險管理和心理質素才是累積投資回報的要素。只是既然科技已融入生活,至少嘗試了解,並運用spreadsheet 系統化地選股分析和管理組合。花時間將個人投資理念系統化地呈現,並提升效率,是值得思考的事。 香港雖然是國際金融中心,但Fintech 確實是大落後。除了矽谷Sentient.ai 的大規模程式交易,美國東岸有一間初創公司 Quantopian,專攻獨立程式交易人的市場。而它被喻為其中一間最具潛力的Fintech 公司,甚至是下一個Bloomberg。 《網上加料版》 向來機構投資者和獨立投資人在同一個金融市場,都可以各自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式和門路。除了大規模的人工智能程式交易如Sentient,位於波士頓的Quantopian,同是專注程式交易的初創公司,而針對的客戶的獨立投資人。 Quantopian 建立完整的金融產品數據庫(包括外匯和股票),免費讓用戶輕易駁通,並編寫程式和作回測(back test)。它的數據庫大大降低編寫交易程式的門欖 - 做回測的第一步需要有完整的數據庫,而且最好是經過調整的數據庫(例如除淨、拆股、合股等,都會影響股價)。若每個投資人都要自行建立,是一件極花時間力氣和低效率的事,所以 Quantopian 將金融數據庫統一處理。 一般而言,投資者都不願意公開自身策略,因為「秘技」一多人知便即告無效,所以它不會記錄用戶的程式和參數。Quantopian 成立至今短短4年籌募了約2400萬美元,是其中一個最受矚目的Fintech startup,明年更會在紐約舉行conference 聚集程式交易人互相交流。 筆者並沒有使用Quantopian,但有自行儲數據作分析。其實,除了認真建立一個系統,excel spreadsheet 是很powerful 的工具,值得投資者考慮運用並作系統化分析。程式交易相關的資訊,網上有不少,台灣尤其多,但大部分都比較低調。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網上搜尋。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篩選潛力股:Cash is King

    環球股市自上週四輪流跌兼且零反彈,直至週一晚上美國開市,道指裂口低開曾瀉約1100點,中午時分跌幅收窄,部分股價更倒升。無奈收市回落跌500多點。道指、納指和標普期貨跌幅超過5%,觸及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一度令美國三間交易所暫停交易。美國週一清晨的崩盤,幅度大速度急,每秒上落100點,估計當中大部分屬程式交易。 由港股大時代至A 股引致單日笨豬跳,至近期的陰乾式跌市,何止大時代的升幅全部歸零,更倒跌創下今年新低(亦低於去年4月低點)。手持現金準備shopping 的,宜等待並確認轉勢再入場。手持蟹貨的,這時候談風險管理大概嘥氣 - 先前沒守規矩,現在可能遲了。如果投資者清楚知道當初買入的理由,兼且有持貨能力未滿倉又不是孖展,又認為現價屬抵買(即如果未持貨會考慮買入),那就未必要急於沽貨套現。 近日是公佈中期業績高峯期,上週四有不少業績亮麗的公司,值得投資者注意。無奈處於大跌市,不論業績好壞,股價難免往下走。既是如此,筆者也不點名了,免得讀者以為是推介股票。若認為跌市中可做之事有限,正好翻查業績,花時間做功課,為未來做準備。過往篩選公司,著重盈利能力,以及未來前景。這階段選股,筆者屬意持有大量現金的公司。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環球又大跌市。不管任何行業,在低迷市道持有現金,就具備抗跌力,捱過不景氣的機率大幅提高。而且,在整體經濟不佳時,現金充裕的企業,有資源執平貨並低成本擴張業務,有利未來發展。要估算企業的現金水平,除了看中期業績,也可翻閱過去半年的公告,找出曾配股集資的公司。過往曾分析財務穩健的公司包括大昌集團(88),港通控股(32)和盛京銀行(2066),至今股價硬淨。 另外,曾為文分析的瑞年國際(2010), 今年3次配股後坐擁超過31億現金,(即便扣除約10億負債,淨現金仍超過20億),現價市值僅約24億。至於股價過去數月大上大落,筆者未知原因也想不明白。有風險管理機制的,也許早已賺錢離場。未能遵守規矩的,未必要現價賤賣。除非有管理層夾帶私逃,否則坐擁20億淨現金而市值僅24億,市盈率又僅約2倍,不論內地零售市道怎麼不濟,都是太便宜了。至於中國創意家居(1678),現金比例不及瑞年國際,淨現金超過10億,現價市值約22億,市盈率約4倍。上週三有一奇怪的「2014年報補充公告」,公開認購非上市認股權證的投資機構名稱(Kingwin Capital Group Limited)。網上搜尋,Kingwin Capital 由王平持有,而且似乎大有來頭。王平並非每次都點石成金,但集團無端作出這種「補充公告」,而認股權證於11月到期(每股認購價$1.8),未知甚麼葫蘆賣甚麼藥,值得投資者關注。瑞年和中國創意家居都將在週五公佈中期業績,由於先前沒有盈喜或盈警,估計業績平穩無驚喜。 年代真的不一樣,崩盤觸發熔斷機制至追回失地不過短短數小時,循環越走越快,即便不熱衷短炒又不介意短期波動,都需要知道市場狀況。 《網上加料版》 短期經歷三種體會(大時代、笨豬跳、陰乾跌),也算適逢其會。重點是經一事,長一智。無論是持有現金或蟹貨,又或兩者皆有,都要誠實面對並總結經驗,知道以往決定是對或錯,以便未來能系統地做對決定和避免重複犯錯。 自律很重要,風險管理也很重要。到底是否只要有風險管理規矩,並自律地每次入場前定下離場價格和策略就可以? 現實是很多時並非沒有規矩,而是難以執行 -「笨豬跳」是速度太快,「陰乾跌」則是零反彈,投資者若非時刻看著螢幕,大概無法捕捉離場價位。其實,單有規矩並不足夠,情況就如減重 - 人人都知道均衡飲食,少吃醬汁煎炸零食甜品,定時做帶氧運動,體重自然會下降。理論人所共知兼認同,問題在於大部份人執行不了,或者持久力不足半途而廢。所以,真正需要一個機制ensure 可以執行到底。投資者可考慮設計一個系統(未必是電腦程式,總之是一套方法或alerts),協助自身嚴格執行風險管理 - 包括資金投放比例、買賣的投資時機、止賺止蝕的離場策略等。Excel spreadsheet 可能是最基本簡單,輸入計算程式之外,又可連接網上報價。儘管不進行自動交易,但就如手機新聞app 有notifications,有alerts 能協助執行交易守則。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談《交易的數學》 - 賺回的幾何級遞增系數

    近日A股企穩,希債危機解除,投資者即使未在最低點入市,現時仍有不少價值被低估的股票。讀者可參看舊文,若基本因素沒改變,對比股價後可發掘值得考慮吸納的股票。過去一星期,港股交投量低,悶局不選股。今日續談早前提及畢菲特的兩大投資規條 - 1. 不要蝕錢  2.  不要忘記第一條。 價值投資著重基本因素和財務分析,只要管理層有誠信,行業有前景,業務營運佳等,投資者便願意用真金白銀,加上耐性和時間,等待股價未來高增長。這種投資風格,當中的重要假設包括:投資者眼光準繩、集團業務持續穩定發展、所有管理層都具備誠信、市場沒有黑天鵝事件等等。世上無人可以預知未來,而且很多突發情況與眼光無關,並非分析對了或錯了,汲取經驗後可以改進,例如美國的911 事件影響航空業、旅遊業和保險業;雷曼迷債爆煲前曾多年帶來高增長盈利,卻一下子讓公司清盤;能源行業甚具前景,但華潤燃氣高層曾捲入貪污案被受調查…   這些事件,小股東難以事前從財務報表看出端倪,也根本無法控制。市場環境、業務發展、個人投資三個元素,當中唯有自身投資組合的風險管理,可完全由投資者掌握,所以極其重要。 未知讀者曾否將畢菲特的投資規條視覺化呈現? 風險管理的概念不需要任何投資知識,用最基本的數學就能解釋。早前在Facebook 看到 Yuen Cheng 的《交易的數學!?》一文,提及某篇學生哥研究程式交易並計劃用500倍槓桿炒外匯的媒體報道。筆者不懂程式交易,也未聞香港可以500倍槓桿。(友人飛鴿傳書,指本地成立買賣外滙的公司,最多只可以30倍槓桿。只有在外地成立不受本地監管的公司,才可以500倍槓桿。這種投資服務在台灣很普遍,亦已有同類機構來港落地生根。)   筆者不打算比較價值投資和程式交易。武林門派五花八門,爭論正宗名門排除別家學說,是沒有意義的事。向來最理想的狀況,都是不斷學習兼且取長補短。《交易的數學!?》 一文沒提及半點策略,最重要的部分 -解釋虧損和回補的概念,並且視覺化呈現!這幅圖十分重要,每位投資者都應該一看並緊記在心。 簡單而言,虧損和賺回的比例並非線性,而是幾何級數遞增。假如$100,000 虧損10% ($10,000) 至$90,000,要回復$100,000 便需要賺回11.11%。若虧損50%,需賺回100%。若虧損90%,需賺回900%!虧損越大,賺回的難度越高,並且是幾何級數遞增,圖中的曲線就清楚表明了。投資者若只著眼虧損%,未必能切實體會嚴重性。若著眼於賺回%,就會感到波動越來越大,越難駕馭控制。投資者大都希望這類曲線圖,代表企業盈利或投資組合回報的增長,而絕對不是虧損後賺回的難度! 《網上加料版》 關於風險管理,除了以百分比設定stop loss 和 protective stop,即創新高後回調某個百分比即考慮離場,另一種處理手法是簡單直接地以「值博率」計算。每筆交易的風險以R 代表,即stop loss 設定在-1R。價值投資者往往根據企業的營運狀況為其估值,這可以由R 代表。假設每股$100,stop loss 設定在$85,估值是$145。那麼R 是($100-$85) = $15,而預期的投資回報是($145 -$100) = $45,亦即是3R,所以值博率是1賠3。假若值博率低於1,投資者就要考慮是否必需當刻入場,還是可以等待。 以「值博率」說明風險管理的概念,並非認為投資是賭博。只是凡事有機率,再深入細緻的行業研究和個股分析,都可能出現非預期的情況。若能預先定下stop loss & protective stop,心中有數便能較坦然面對市場波動和突發情況,並從容作出決定。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