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2318
-
平安理財寶「合法」谷大賬目5-6倍
A股已有超過300間上市公司發盈警,部分更是由賺變蝕,盈喜變盈警,情況令人嘩然,令人質疑過往是否存在假賬。筆者不敢斷言有否假賬,但內地企業想方設法谷大業績也許是常態。
-
創企戶口被停 科學園乏支援
上週五復活節長週末,香港和美國都休市。3月尾業績公佈期,不少藍籌股價似乎未有跟隨業績預期或好壞升跌,反而無乜方向日升日跌,就如平安保險(2318) ,業績未出偷步炒上,公告後數字明明省鏡卻又被沽下來。現代股市資金導向(全球很多強積金、互惠基金、對沖基金、主權基金等等),尤其是相對穩陣和流通的大價股,胃納大更易受影響。投資者只要持續觀察股價和成交量波動,就會心中有數。 兩星期前提到長實(1113) 現價極抵買,適宜長線投資。港股之外,Facebook (FB) 早前受洩漏用戶私隱新聞影響,股價數日間大挫,現價距離52週高位低水約兩成,是去年7月左近的價位。Facebook 的營運收入增長超過47%, 淨利潤增長約兩成,而市盈率不足26倍,相比Alphabet (GOOG) 市盈率超過32倍和騰訊(0700)市盈率接近44倍,顯得異常抵買,長線投資人應考慮吸納。 現代人智能手機不離手,而大數據、人工智能、VR & AR、Internet of Things 等,令個人和企業越來越依賴科技。運動比拼除了傳統的真人作賽,更出現價值巨大的新產業 - 坐定定打機的電競. 既然未來趨勢是科技,長線投資組合應囊括美國的科技龍頭。過往Facebook, Alphabet, AAPL 和MSFT 的市盈率偏高,相比香港上市的科網股頗「離地」, 但現時形勢逆轉,市盈率全都在35倍以下,便宜過騰訊、金山科技(3888)、金蝶(0268)等,價值投資人可考慮轉移部份投放港股的資金到美股。 很多傲視全球的科網巨企來自美國,並非偶然。近年港府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又扶持初創企業,除了數碼港和科學園,更有不少私人企業營運的孵化器和共享工作空間,科創氣氛濃,可惜其它配套跟不上。 上週參加Token 2049 會議認識了Aurelien,他是GateCoin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GateCoin 是比特幣和以太幣交易所,2013年在香港成立,2014年參加科學園和清華大學的孵化器,2016年則加入渣打銀行和百度贊助的金融科技加速器。一般而言,世界各地孵化器的初創公司和支持機構,都有緊密交流和深度了解,但香港就似不懂營運孵化器般 - GateCoin 的本地銀行戶口無緣無故被凍結,就連其渣打銀行的戶口亦被關閉。筆者理解金融機構有防洗黑錢措施,但港府資助的科學園對GateCoin 的來歷和業務清楚不過,卻未有助其一把。身為加密貨幣交易所但銀行戶口被凍結,無法存款或提款即無法做生意,這狀態為期數月,Aurelien 說公司差點執笠。幸好現時找到一家持牌金融機構能作國際匯款,以繼續營運業務。 港府欲扶持創新科技,除了資金和孵化器,其它環節(尤其是最引以為傲的金融領域)也需要配合。否則像GateCoin 這類諷刺事件會一而再出現,然後科創企業都跑往更開放且有法規配合的新加坡,香港的競爭力就日漸下降。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估值後大膽入場安心坐定
近日港股節節上升,手上有持倉的讀者心情大好吧。價值投資者向來只long 不short,在股市暢旺的日子,其實「無事可做」。曹Sir 教落要趁勢,而且let the profit runs, 所以不必多手套現袋利潤。持股不必理,那麼可以繼續入場嗎? 移居澳洲多年的Aunt Diana 是專業人士,入息優厚生活富裕。以往不沾手股票,但過去一兩年開始注意港股,希望投資派息高的股票。筆者和aunt Diana 間中交流心得,她鍾情內銀股和電力股,主要看派息率和股價波動。筆者曾詳述內房股、內險股和綜合企業等。Aunt Diana 大多採取觀望態度,股價升了後不願意追入,錯過了回報以倍計的碧桂園(2007)、中國奧園(3883)和平保(2318),也錯過了升幅逾倍的復星(656) 和中國民航信息(696),轉而發掘升幅落後的股份。 其實尋找落後股,是非常聰明和合理的策略,尤其當恆指單靠幾隻股份帶動,升勢不全面時,當然是發掘潛力股。不過,如大市暢旺,大部份股票都升,這時買升勢大幅落後或股價微波動,甚或反其道而行的,則未必是好時機。所謂趁勢,是順勢而行。假如股價處於上升通道,升幅已達某個水平,順勢之外的另一考慮因素,是估值!若能根據財務數據估算出公司的價值,入場和持貨時,會較易下決定和坐得定。 至於估值如何做,坊間有各種財務比率,最普遍使用的是市盈率和市賬率,適用於大部份做生意的公司。市賬率則多用於地產股、內房股和內銀股,因為資產是這類型企業的核心。一個簡易的方法,是對比同一行業不同公司的市盈率和市賬率,以得知現股價是便宜或偏貴。此外,投資看將來,所以公司業務和利潤的增長也很重要。假設A公司和B公司的市盈率和市賬率相近,但B公司的增長較佳,股價自然值更高價。 股價已升了幾成甚至一倍,如何知道是否仍有升值潛力?這就真的要計算估值,而不是單單比較同一行業的財務比率,發掘落後股價。估值怎麼做,不容易講清楚。但最簡單直接的算法,是估計未來一年的營業額和淨利潤,然後再以目標市盈率和市賬率,反過來計算目標價。的確,目標只是目標,未來股價是否真的達到估值無人知。而目標價應定得高或低,確實因人而異。但如果每件產品或業務都有市場合理價,那麼可以參考其它財務狀況類近的公司,翻查歷史最高點,再打個折扣,大概可以估算出價值。 其實,估值之所以重要,是讓投資人安心入場和坐定。若認為仍然有水位,或者公司業務增長佳,現金流又穩健,即時股價升了還是可以考慮買入。過往散戶接火棒,也許是股價初升階段,投資者想等股價回調下挫再入市,不甘心高價追入。一而再錯過之後,見到市場氣勢如虹,那時入場就往往是水尾。 早兩天和aunt Diana 問及筆者的持股狀況,除了兩週前為文分析的海爾電器(1169),是長實集團(1113)和復星(656)。 本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加倉離場有法 保累積回報
過去兩三星期恆指大上大落,再一次驗證當媒體大字標題唱好和唱淡的日子,都應該反其道而行。 本欄過去多次提及平安保險(2318) 和復星國際(656),兩股升得急也回得快。平保最高曾見$87.1,近日回落至最低$74.25。而復星國際最高曾見$19.96,近日回調至最低$16.2,跌幅分別超過15% 和17%。對長期投資而言,上下15% 屬於合理波動範圍,但若果短線操作,則應該有勝過「置之不理」的管理方法。 以下純屬經驗分享,而且絕不適合長線投資,只適用於會離場再入場的短線買賣。 早前平保和復星的動力十足,短短兩個月和一個月升幅接近33% 和20%,適合短線交易。筆者曾分階段入場,股價一路升一路建倉。一般而言,後加的股數不宜多於初段成本低的股數,否則會大大削弱安全網,提升風險。入場很簡單,倒是如何管理和拿捏離場時機,十分具挑戰性。 第一天條:不要讓原本賺錢的交易成為蝕錢的交易。 因此股價若跌至平均買入價,必須全部離場。可是,由不俗回報變成零然後離場,顯然絕非最佳操作。所以,筆者建議不看平均買入價,而是將後加的交易,視為獨立交易。只要後加的部份跌穿其買入價某個百分比,隨即離場。 這做法的麻煩之處,是需要自行保留買賣紀錄和持續檢視價格,但優勝之處是避免安全網被快速蠶食 -後加的部位約錄得虧損,會抵消早期累積的回報,且速度和幅度並非線性,而是加速型 - 股價回落除了減少早期持貨的回報,後加部位的虧損又同時蠶食累積回報。所以,必須注意後加部位遇上價格波動,對整個交易和組合的影響。而最直接簡便的做法,是跌穿某個百分比即離場。至於早前的部位,可以根據最高位回落某個百分比全部離場。 價值投資的傳統操作,是只要股價低於內在價值,長遠看好甚至願意持有股份幾十年,便只買貨不沽售,寧願承受股價波動的風險。但網上買賣方便輕鬆,加上交易費用低,懂得短線操作的投資人,沒理由不賺取回報套現離場。反正往後再入場的機會多的是,離場價和再入場價的差額,是鎖定了袋袋平安的回報。就算再入場價較離場價高,能避過往下跌的風險,對投資組合算是一種保護策略。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長線投資據動能換馬
兩週前本欄提到資金配置就如汽車摩打,提升效果的重點是用盡性能,而非利潤最大化或風險最小化,否則一注獨贏或低息國債便是最佳投資組合。若能預測每筆交易的時限長短,自能計算和提升資金週轉率。除此之外,另一值得思考的是資產升值(技術分析用語是「動能」 momentum) 的速度和幅度。 價值投資人向來擅長發掘價值被大幅低估的股票,並且具備十足耐性,願意撇除時間因素,等待股價逐漸顯現潛在價值。整個過程,最主要的指標是價格。的確,這是最客觀簡單兼容易量度的指標。那麼時間的價值應如何量度? 3個月升30% 和1年升30% 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價值投資法卻不曾著墨。難道時間對價值投資人接近零價值?相信人人都認同時間就是金錢,所以長線投資人也需考慮資金週轉率的問題。 本欄讀者大概注意到筆者一直偏愛平保(2318),長實(1113) 和復星(656),認為三者都具潛力兼穩妥,適宜長線持有。 本欄曾於平保作價約$35、$45 和$62、長實約$58 和復星約 $12 和$13.7 左近為文分析和推介;。提及過往文章,不是要自吹自擂,畢竟恒指今年升幅不俗,牛市賺錢相對容易,而是嘗試討論資金分配。翻看舊文,有段時間平保和長實每股股價很接近,約$60上下。假如資金平均分配,過去幾個月的回報相差頗大,長實現價不過$65,平保則不斷創新高(最高是每股$87.1),回報是約10% 和 45%。儘管兩者的估值和潛在回報接近,但近來顯然是平保更受追捧。 那麼投資人應否考慮將部分投入長實的資金,轉移至平保,以便對資金作更好的運用? 投資組合需要不同類別的股份,以便分散風險。長實的投資很多外地業務,平保的業務則集中在內地。投資兩者等同看好內地金融業務和歐洲及加拿大的能源和基建發展等。為提升資金週轉率和回報,投放更多資金在有強勢動能的股票,或會帶來更佳回報,但組合過於集中,均價被拉高的風險亦相應提升。如何從中取個平衡,是值得思考的事。另一個風險是動能消失(昨天平保曾跌穿$80),後加的資金又應如何處理? 價格和估值接近的股票相對容易比較,而復星股價銀碼較小,一般估計賺取幾成升幅相對大價股容易,是否值得考慮若動能出現,又從股價不上不落的穩妥投資短期抽調資金,順勢而行?世上無人有水晶球預測市場走勢,追求更佳資金運轉和回報率的同時,必定面對額外風險。 筆者相信資深投資人都自有一套分配資金的方法,卻未必能簡單清晰地列出規矩。這確實不容易,但若能定下一套標準,將有助提升未來投資的效率 - 有數據分析不同配置的效果,然後改善資金週轉率。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茂宸集團高寶明動作多值得關注
近來港股似乎都是上落市,早前曾說短線投資已全部撤離,之後見股價企穩,又逐步買入和增持部分股份,包括本欄曾分析的平保(02318)、長實(01113)和復星(00656)。 過去一星期,有一宗收購特別吸引筆者眼球──茂宸集團(00273)以5860萬瑞士法郎(約4.63億港元),收購瑞士的私人銀行Raiffeisen Privatbank Liechtenstein AG。 該私人銀行於2016全年錄得約147萬瑞士法郎盈利,淨資產約4091萬瑞士法郎,即收購價的市賬率約1.42倍,不是特別便宜,但亦非天價。香港上市公司收購瑞士的小型私人銀行,這公告確實讓人打個問號──到底未來有什麼計劃? 茂宸集團前稱民信金控,現價市值約51億元,每股作價0.115元,集團聯席主席和行政總裁是高寶明。上網搜尋,不難發現去年獲集團委任的高主席,是與「紅籌之父」梁伯韜同期的資深銀行家,又曾是法國巴黎百富勤高層,創立過金榜融資,並曾擔任中國民生銀行分行顧問。除了高主席響噹噹的名聲和的亮麗經驗外,在Google搜尋也發現部分討論區稱集團前身民信金控為妖股,害小股民虧大本。而集團年初曾以每股作價0.13元,讓每5股的股民供6股,現價相比供股價下挫15%。雖說股價未返家鄉,但現價低於大量供股的作價,以另一角度看,似乎又顯示現價算抵。 看集團歷史,加上股價很細(即輕微股價跳動,都會有大幅波動),難免讓人有戒心。筆者繼續翻查公告,發現集團過去有不少收購交易──包括去年11月以2.8億元收購於本地從事輔助生育技術服務公司的部分股權;去年12月收購分子診斷業務,即從事RNA和DNA分析的各種產品和服務。今年9月初則以1.16億元收購晉裕集團,該集團擁有保險銷售業務,並持有證監會發出的1、4、9號牌照,可以從事證券交易、證券顧問和資產管理服務。同月以8000萬澳元收購澳洲Blend and Pack Pty Ltd的75%股權,該公司是CNCA認證的八家嬰幼兒配方奶粉製造商之一,可以生產出口至中國市場的嬰幼兒配方奶粉。 上述被收購的公司,在前一個財政年度全部錄得盈利。而每宗交易條款亦在公告中列出,部分更有2018年的盈利和資產淨值要求,以及收購價格調整機制。以此觀之,這些都屬於認真做生意的收購,而非「假大空」業務。 去年集團前身民信金控錄得淨虧損約4.7億元,估計2017年或可扭虧為盈(收購的公司將貢獻盈利)。另外,集團於去年10月在上海成立合資公司──申港證券,並且已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開業,從事證券相關事務。 現價雖然較配股價低,但一來集團歷史多少令人卻步,二來時機難以算準,又非全盤知道集團運作,加上股價細,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翻查並細閱公告,再嘗試為公司進行估值。畢竟集團過去一年動作兼搞作多,值得投資者注意。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平保業績和未來數據
去年一月和三月,本欄曾為文分析平安保險(2318),指其規模超越中國人壽,而且業務增長佳,淨現金流入跑贏中國人壽幾條街。上週平保公佈半年業績,增長勢頭不減。雖然股價相較52週低位升了超過六者,但觀其業績增長動力,以及未來發展潛力,現價依舊抵買。 先看截至6月30日的半年未審計業績,總收入 5,031億 (+23.4%),淨利潤: 434億 (+6.5%)。若扣除2016年上半年普惠重組利潤的一次性影響,實則增長約39%。集團的個人客戶數1.43億 (+9.3%),平均每名客戶有2.28個合同,而客均利潤為人民幣242 元(+18.5%)。 當中壽險和健康險業務,上半年的新業務價值約386億(+46.2%),人均首年規模保費增長18.2%。而內含價值營運回報率(未年度化) 達21.8% (+4.2%),淨利潤約238億 (+36.3%)。至於財產保險的淨利潤則僅增長0.4%。銀行業務、信託業務和證券業務的淨利潤增長分別為 2.1%,151.9% 和 -2.6%。上述數字可見集團業務的主要動力,來自壽險和健康險業務,另外信託業務亦具備相當潛力。 整個集團的淨利潤,接近8成來自個人業務,而客均利潤有接近兩成升幅。細看個人客戶組成,最多是人壽保險約4956萬人(+7.2%),其次是銀行零售約4503萬人(+11.3%)。 若只計算半年間的新增客戶數,則分別增加471萬人(+37%) 和 497萬人(+62%),可見銀行零售業務增長迅速。 其實筆者看中平安保險,並非單看業務和利潤增長,更是因為平保是傳統金融集團其中一家最早投放資源融入互聯網的公司。現時集團的互聯網用戶約4億人(+16.4%),而APP 用戶2.88億 (+23.5%) 。平均每個互聯網用戶持有2.04項服務(+5.2%)。每月活躍用戶約6531萬(+76.1%),當中高活躍用戶佔22%,顯示用戶黏性有所提升。 據半年業績報告所指,平安自主研發建成金融行業最大規模的專有雲平台,又有「平安好醫生」健康管理平台加線下「平安萬家醫療」,全面連接醫院、診所、醫生、藥店、體檢中心等機構。集團有超過大數據科學家和超過兩萬名科研人員… 雖然這些科技成效並非報告文字可以表達,筆者亦未曾使用過集團的app,但未來肯定是科技掛帥。金融機構都需轉型融入互聯網和移動網絡,而數據很值錢 - 平保將擁有個人的財務和醫療數據,屆時平保應該會是其中一個最早跑出的傳統金融機構。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平保績優跑贏國壽
接近3月尾,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已派了成績表。上週最矚目是長和及騰訊的業績發佈。李超人看淡經濟前景,又指香港是黃台之瓜,值得讀者深思。騰訊規模巨大,收入仍保持高增長(+30%),成為年收入超過千億元的企業,而經營利潤和淨利潤分別錄得33% 和 22% 增長。高增長企業確實該有較高估值,市盈率長期高企是常態,除了增長率跑贏其它行業,財務穩健兼且規模越大越有壟斷優勢(Winner takes all)。國泰航空的業績亦令人眼前一亮,管理層對冲石油的策略以及節流措施,效果明顯地反映在賬目上。 早前曾為文分析中國平安保險(2318),上週亦公佈了亮麗業績。 保險業務收入:3,860億 (2014:3,264億,+18%) 總營運收入: 6,932億 (2014:5,300億,+31%) 淨利潤: ~652億(2014:479億,+36%) 利潤中佔比最高是銀行業務(~33%),其次是人壽保險業務(29%)和財產保險業務(19%)。 年收入數千億規模的企業,礙於基數大,要保持雙位數增長並不容易。保費收入作為核心業務錄得18%增長,而總收入和淨利潤的增長率均超過三成,這顯示機構仍處於增長期,未來的業務趨勢線會往上升。沒有比較,也許不懂這些數字的意義。 中國人壽保險(2628)向來是中國最大的保險集團,雖然未公佈2015年度的業績,但早前的盈喜通告表示,2015年淨利潤錄得5% – 10%增長。若回看其2014年的保費收入(3,310億,2013年:3,262億),增長率僅1%。即使計及其它收益,2014年的總收入只增長約 5.5%。以增長速度看,就似業務已飽和。再對比中國平保的保費收入錄得18%增長,以及總收入和淨利潤達31%和36%增長,就知道同是保險行業,未來發展卻高下立見。高增長率之外,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平保的保費收入首次超越中國最大的中國人壽。 看過保費收入規模和增長率,再看淨現金流:去年中人壽和平保分別錄得約782億和1,857億淨現金流,雖然平保今年錄得的淨現金流較去年低(約1,590億),但相比中人壽仍跑贏幾條街。 除此之外,平保的淨投資收益率亦有顯著升幅-由數年前的4.5% 升至5.7%,而償付能力充足率超過200%。這些數字代表企業有效運用資金,而且財務穩健。平保不單止增長率遠遠跑贏同業龍頭,就連業務規模亦超越,而且內部的資源運用以及現金流的控制等,都顯示企業穩健具潛力。現價約$37.5,市盈率僅10.5x,值得投資者考慮是否買入並長期持有(所謂長期是以年計算,但也需要定期review 並設定風險管理機制)。 補白:早前和本報《全民大數據》作者 -算者閒聊,其看待、處理和應用大數據的方式令筆者深受啟發,且獲得人生智慧 - 累積的效果。算者熟悉紫微斗數 ,但應用大數據後,越發認為術數只代表人生的小部分數據,未能反映整幅圖畫,很難作出準確預測。除了受年代和統計量所限,最主要的原因是:財富、朋友(人脈)、知識&經驗都是累積而來。星盤中的「星」只反映當刻,無法顯示上一個運帶來的影響,亦沒有任何星代表人生中累積的成果。筆者是基督徒,不相信術數,卻認為這種演繹極具人生智慧,值得深思緊記。凡事並非一時三刻看到效果,但時間久了就會看到分別。 《網上加料版》 除了中國平安保險,筆者早前也為文分析粵海置地(124),因為收購了廣州的如英居地產項目,預計2015年業績大好。上週公佈截至2015年12月31日: 收入: 8.57億 (2014年:342萬,+24971%) 淨利潤:1.72億 (2014年:8177萬, +111%) 持有現金36.8億,沒有任何銀行貸款,另有以竣工待售物業價值12.9億。 雖然集團的股票交投量偏低,市值小(僅約35億元),但市值100% 有現金支持,而且很快會將竣工待售物業出售套現。筆者認為現時的股價被低估了。 投資向來都是向前看,集團位於深圳的布心項目,其城市更新單元規劃方案於去年11月獲得審批,開發建設用地面積約67,903平方米,容積率6.4倍,建築面積約436,100平方米。而補地價的細節和金額,仍在和政府有關部門磋商中。雖然未知確實時間,但值得投資者留意。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分門別類價值股
上週五恆指重回二萬點以上,週一友報指兩會未見成果,估計恆指於20,800 點有阻力, 昨早開市恆指跌穿二萬點… 本欄名為《價值投資》,不應在乎股市的短期波動,但過去一年,恆指單日上落幾百點(超過500點) 的頻率不低。而農曆新年至今不足一個月,恆指從低位攀升約10%。傳統價值投資每年目標回報率僅15%,,按比例計算,即便是短期波動,價值投資者都應該關注指數起跌。此外,3月份是公佈全年業績高峰期,除了已發佈的盈喜盈警,財務報告的實質數字如銷售及盈利組成,資產負債水平等,都是投資者再度審視公司的時機。 價值投資注重的基礎因素包括公司財務和行業前景等,當中亦可分門別類,例如高增長業務,資產大折讓,具壟斷特質,低增長高現金流,正處於扭虧為盈或業務轉捩點,規模大盈利股息穩定等。本欄曾分析過的平安保險(2318)相較同業屬高增長類型,而粵海置地(124) 和大昌(88) 則屬資產折讓,中國民航訊息(696) 具備壟斷特質,港通控股(32)則是低增長高現金流,而且盈利和股息穩定。至於扭虧為盈的佼佼者則要數美國Amazon(AMZN),去年首兩季持續錄得盈利,而雲端服務AWS 成為新增長勢頭,利潤率和增長率都超過30%,遠遠超過網上百貨的薄利多銷模式。去年股價大幅上揚,現價市盈率超過450倍。 上述舉例的資產折讓型公司,2015年透過收購公司和出售已建物業,估計錄得不俗盈利。這代表過往的資產賬面值,部分已獲得收成,轉化為利潤和現金。其它過往曾分析的公司,待業績公佈後,會再重新審視行業潛力和業務發展。 投資者買入股票前,若能清楚知道每間公司的賣點,便能較坦然面對短期波動,甚至奉行越跌越買的策略。其它門派衡量股價,未必看公司的內在價值,而是著眼股票買賣是否能帶來利潤(低買高賣)。即使公司質素高,若股價波動讓投資人虧損某個百分比,便會離場。這種投資理念是:做對投資決定時讓利潤持續增長;決定錯誤時不嚴重影響投資組合的價值。 股價反映投資人對公司未來的期望,所以是向前看的。財務報表是歷史,反映過去的穩健程度。一般而言,「爛船都有三分釘」,基礎因素好的公司,抗逆力較強,所以財務報表很重要。可是,既然股價是向前看,單看財務報表並不足夠,最好可以預測業績。大部份人難以精通各行各業,所以除了將「當股東營運生意」的理念代入投資,若能抱持「透過股票升值和買賣帶來利潤」的想法,風險管理會處理得較好。 價值投資人很多時會排斥其它派別 (因為投資時期長短、公司價值估算方法不一樣),但每個派別都有其優勝之處和盲點,最好可以取長補短。筆者一直強調風險管理,是因為價值投資長久以來,都傾向著重公司基礎因素和內在價值,極少談及小股東賺錢套現離場,也便沒甚麼風險管理概念。單單以時間換取回報,也許是盲點之一。 《網上加料版》 早前聽說一個長期投資策略,目標回報是每季度增長3%。策略很簡單,每季度review,每逢回報超過3%便賣出,若少於3% 回報則投入更多資金,直至價值達到每季3% 增長。原理是不貪心 - 賺錢變離場,回報不達標便投入更多金錢,減低平均買入價。若將這策略套入美股或標普500,只要捱得過2008年海嘯,自然苦盡甘來,10年間回報超過650%。 這顯示長線投資必賺兼穩健嗎?讀者可以嘗試自行測試。Yahoo 免費提供股市的歷史數據,讀者可嘗試以excel 計算模擬結果。 若細看每週期的現金流入和流出,金融海嘯期間約20個月,是一段頗難捱的日子,讓人質疑策略成效,甚至美國經濟前景。即使對個別公司有十足信心,又或長遠看好美股,當年的跌市急速且幅度大,令投入的資金瞬間蒸發。到底投資人是否真的對美國經濟前景信心十足,到一個資金瞬間蒸發都不在乎的程度? 舉這一例子,並非認為策略無效。事實上,策略有效,只是不是每個人都跟得到。 筆者向有記錄買賣的習慣,而且版面可輕易看到若持貨至今的盈利或虧損。觀察所得,絕大部分的離場決定都做對了,很少走得太早喊走寶(如果認為走寶,大可重新買入),感慨的都是未守規矩或未按原定計劃的投資。曾在書本看過統計,投資利潤的80%,主要來自top 20% 的交易,而bottom 20% 交易帶來的虧損,會大大影響利潤。所以,只要管理好bottom 20% 的投資,整個投資組合的回報會大幅提升。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跌市中尋寶:粵海置地 & 平安保險
環球股市輪住跌。上週五道指跌390點。週一港股開市曾下挫近360點,下午跌幅收窄至277點,報19244點,尤幸成交不活躍(僅750億元),未見搶著沽貨的情況。這種市況除了避險,亦是時候思考未來的投資策略。週初的亞洲金融論壇,每個環節都有問題供聽眾即席投票,當中預計2016年有最好投資回報的地區,依次為中國(30%)、美國(23%) 和東南亞(17%)。而東南亞國家中,最多人選擇投資越南(20%),其次是新加坡(15%) 和印尼(15%)。 而最具潛力推動環球增長的行業分別為綠色行業&環保產品(23%)、電子商貿(20%)、電訊、媒體和科技(20%),以及醫療(19%)。這排名和2014年有顯著分別 - 當年排名第一的是電訊媒體和科技(25%)、其次是醫療(24%)和金融服務(15%),綠色環保行業未受重視,更沒有電子商貿作獨立選擇。雖然筆者認為油價大幅下挫,會嚴重打擊新能源的市場發展,但上述的非正式統計,顯示了過去兩年增長最強勁的行業,也許值得讀者參考。 剛出爐的施政報告環繞一帶一路,論壇也有不少相關的討論。首日的專題午餐會,恒隆董事長陳啟宗和貿發局主席羅康瑞認為,絲路的歷史和地理位置,斷定了或遲或早發展一帶一路,這是自然不過的事。儘管二人都曾爲CY 站台又被指梁粉,但羅康瑞強調香港的定位是將專業規範的商業條款帶給絲路。另外,由於投資年期較長 - 「若非以世紀亦以10年計算」,最重要是計算和確保回報。簡單而言:有錢賺商界自然支持,否則難以吸引資金投資。這是事實亦合理。 談完非正式統計的投資趨勢,以及亞洲金融論壇的觀察,講番港股。股市未跌定,若果安全第一可稍為忍耐,先研究觀察,以便未來確認轉勢後入市。 筆者留意粵海置地(124) 一段日子。以地產股而言市值很小,僅約35億。股票長期交投不活躍。截至去年6月30日的半年業績,表面看沒特別,營運收入只是約24萬元。但細看賬目和內容,就會發現其潛力。 集團的前身是金威啤酒集團,並於2013年全部出售啤酒的生產和銷售業務,但保留布心廠房地皮,轉為經營房地產發展。該深圳羅湖區布心項目是旗艦,佔地總面積約87,075平方米,是以珠寶為主體的產業商貿綜合體,分兩期建造,項目將興建專業市場、商業、公寓、酒店、會展和辦公樓。由於位處深圳,與布心和太安地站屬於步行距離,具一定商業價值。估計2015下半年完成城市更新單元規劃方案審批,預售和租賃程序會在2017年展開。 本來要等到2017年才開始預售和租賃,這幾年屬於收入和盈利真空期,也未必急於現時投資。但集團去年收購了勝旺,持有廣州如英居項目。該地產項目位於廣州番禺區,總建築面積127,597平方米,有917個住宅單位和 651車位。住宅於去年5月開始預售,截至6月30日,已成功預售195個單位,合共20,201平方米,預售價約每平方米人民幣18,215元。半年業績公告內說明會項目於2015年竣工和交付。以預售價推算,若所有單位於2015下半年成功出售,收入將達到23.2億人民幣。 《網上加料版》 截至去年6月底,粵海置地持有等值35.8億港元,短期貸款僅約8,900萬,長期銀行貸款約1.8億。由於現金皆為人民幣,計算近月的貨幣貶值後,仍有33.4億港元。加上如英居的項目預售,估計2015下半年末,集團持有等值60億港元的現金。另外,相比2014年僅不足3億元的收入,估計全年的銷售收入有大幅增長。2014年全年溢利僅8,177萬元,估計2015年的溢利會錄得大升幅,當中包括上半年的利息收入超過1億元、收購收益約2.3億;下半年售樓收益(以10% 利潤推算)約2.78億以及利息收入,即利潤超過6億。即使不計算無實質現金流入的收購收益,亦有3.7億元。 估計截至2015年底,持有現金和銷售住宅帶來的現金合共約60億港元,遠超過現價市值35億元。而且集團財務穩健,發展項目都在一線城市(深圳和廣州),筆者認為現價抵買,讀者可以觀察其走勢。 尋寶期間,市場有甚麼市值較大,流通量較高的選擇? 平安保險(2318)上週公佈2015全年的保費收入,達人民幣3,857億,已超越中國人壽(2628) 2015年的保費收入(人民幣3,641億)。而平保的收入較2014年增長18%,亦遠高於中國人壽的10%增長率。 平保的收入增長附合預期。截至去年9月份的三季度業績,保費收入同樣增長18%,而淨利潤增長達45.8%。若以當時每股盈利RMB2.64 估算,2015全年每股盈利約RMB3.52,計及近日的人民幣貶值,即HK$4.15。週一股價跌穿$35,預測2015年的市盈率約8.43倍。 儘管中國人壽的預測市盈率同是單位數,水平接近,但平保的收入規模已超越中國人壽。筆者認為這類高增長的公司,現時單位數的市盈率屬抵買。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