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smart contract
-
加密貨幣勝過博彩?
近日最熱的新聞,除了迷網50,應該是比特幣吧!就連David Webb 也湊熱鬧,來一個諷刺式玩笑,撰文發行 Webbcoin. (一笑) 筆者對加密貨幣的認識有限,但為支持好友的Pre-ICO,11月初買入少量以太幣。沒想到不足兩個月升值超過160%,確實是意料之外。筆者向來不支持跟風炒作,而且市面上的加密貨幣據說超過200款,不熟悉的投資人確實容易押錯兼損手。以往聽好友解讀,區塊鏈的好處是每一筆交易、每一個動作,都會被仔細紀錄,不得造假而且無法刪除。 至於相關應用,好友的項目是創作平台 - 不論是原創、二創甚至幾十創,又或一段短片的製作團隊(包含劇本、配樂和插圖等創作人),以往在社交平台瘋傳作品,最多只是呃過百萬Like,沒有兌現回報的方式。而經過二三四五創之後,廣告收入都由最後一層獲得,無人知道誰是原創者,整個過程都極不公平。如果可以置於區塊鏈,就能逐層追溯至原創者,甚至每個細微部分的製作人,再制定機制,將Like 變Coin,真金白銀支持創作,分配給每位創作人。 選擇加密貨幣原因,除了區塊鏈技術,是交易可以「微單位」。法定貨幣如港元、美元等,最小的單位是一仙,但電子交易有成本,信用卡公司往往抽取交易額2%-3% ,甚至少於某個銀碼,則收取特定金額作手續費。加密貨幣的交易單位卻非常靈活 - 可以是0.0000xx 比特幣或以太幣,而且手續費極低,有助普及小額支付的應用(畢竟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在中國以外未通行)。 到底近來加密貨幣價格大幅上揚,是否泡沫呢? 筆者是不敢碰比特幣了!當媒體大肆報導,公眾不了解相關應用也加入炒賣時,大概並非最佳參與時機。以太幣相對比特幣「低調」(未夠通行),而且價格較低-11月初每枚以太幣作價約USD298,昨日每枚以太幣作價超過USD800,而比特幣則是每枚USD18,907。而且以太幣背後的技術,特別適合smart contract - 只要合約一經成立,往後都能自動執行並更新記錄。 早前天窗出版社舉辦講座,請來專注區塊鏈項目的風險投資人- 百樂。筆者除學會不少新知識,也聽說內地已開始將醫療數據和法律程序置於區塊鏈。即是未來若要追尋如SARS 的傳染病源,就能瞬間找到。至於法律文件和程序則難以被刪改,即任何人若想偷工減料或貪污賄賂,都較現時困難很多 - 每筆交易和資訊都是公開帳簿,而且記錄不能被清除。在未做足研究的情況下,筆者估計未來以太幣的應用會持續增加。 買賣加密貨幣的風險,除了價格大幅波動之外,大概是保存方式吧。據說不少加密貨幣交易所關門大吉,而且從某個交易所轉賬至另一交易所,總是容易被攔途截劫損失貨幣。由於加密貨幣只是一串數字(key),並非登記在某人名下,所以亦難以追尋或追究。好友搜尋良久後,告知日本有相關規管,所以當地的加密貨幣交易所較為可靠,本地的交易所則千萬別碰。保存方式嘛,網上的加密貨幣錢包,再穩妥還是怕被hack,實體錢包則必須妥善保管,不能遺失。倒是如果買賣不頻密兼且量不多,好些網上錢包是不俗選擇。 其實面對加密貨幣,若是以少量的錢(有限風險)博取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回報,當作參與最潮盛事(就像當年大家未知道互聯網是乜東東),也未嘗不可。只要不是頻密炒賣,不必每天面對大幅波動,押注新技術新應用,應該勝過參與馬會的各式博彩吧。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