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transparency

  • 美國startup:Buffer 的『終極透明』

    我自問是開明的人,支持高透明度,也願意接受新事物。可是,看見『終極透明』的佼佼者 -美國tech startup Buffer,真是傻了眼。 先介紹Buffer -讓用戶輕易管理多個社交平台的帳戶。例如你需要在Facebook,Twitter,Linkedin,Google+ 等多個地方法發佈訊息,但又不想進進出出login logout 貼同一則訊息,或是希望預設時間張貼訊息,那麼Buffer 幫到你。 最近美國傳媒報導,Buffer 的共同創辦人Joel 在Blog 中貫徹實踐公司的核心價值-高透明度。團隊認為只有高透明度,才會有信任。而我稱之為『終極透明』的舉動, 是Joel 在博客公開: 計算團隊薪酬的方程式 每位員工的名字、職位和薪酬(位處世界各地) 公司每月的上客量、總用戶人數、付費用戶量、Conversion Rate(由免費使用轉為付費)等 公司每月的營業額、不同產品&類別收入,12個月的預估營業額 公司每月的銀行戶口結存 每小時回覆用戶的電郵總數 對比(3) 至 (6) 各項指標與前1-2個月的業績 團隊電郵新措施:任何兩名或以上的團隊人員對話,都必需CC 某個團隊group (例如技術問題,需要CC engineering group email)  這些數據,絕對是敏感資訊。例如(1) & (2),我不明白為甚麼每一位員工都樂於讓全世界知道自己的薪酬,估計到稅後的收入和未來的薪酬(若繼續留在Buffer)。 為甚麼要讓全世界知道呢?為什麼要對每位員工的potential 設一個『上限』?公開這些資料對公司和員工有何益處?我曾看過研究,自從美國上市公司按規定公開CEO 的年薪之後,CEO的薪酬一下子飆升(誰都不想讓競爭對手看扁,要CEO 熱心留下,就需要提高薪酬待遇,免得公司和CEO 都面目無光。然而,CEO 薪酬的增長,與上市公司的業績,似乎沒有positive correlation) 第(3) 至(7) 項,屬於敏感的商業資料。誰看懂得數據,就能了解公司、計算估值,也能預估和比較同行的業績。我認為這些數據是金礦。 驚訝過後,我嘗試計計數: 17名員工中,有14名寧選現金回報,不選公司股票。 要麼對公司的信心不足,要麼不考慮長期逗留…  單從『牌面』看,不似一間充滿熱誠衝勁的startup 單是員工薪酬,就佔全年營業額的70% 營業利潤率應該介乎0% - 30% 11月銀行戶口的現金較10月增加約US$7000,即營運收入的3% 估計應收款是所增加現金的 5倍,那麼淨利潤率~15% 總共有~119萬個人用戶,當中66,000是新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