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Glaucus
-
長線投資遇上price shocks 的機率?
週日瑞年國際(2010) 公告已和沽空機構Glaucus 達成和解協議 - 包括 Glaucus 不會收回早前的研究報告,而是將和解協議並列,未來不能直接或間接促使第三方詆毀瑞年和其董事及員工。瑞年則有權聲明所有財務報表「為經審核、真實及正確,而其財務及業務活動乃以誠實適當方法進行」,並就相反指控作回應。筆者估計美國的法律控訴費用非常昂貴,和解協議對雙方都有利 - 至少不需撥備一大筆律師費。Glaucus 向來透過出研究報告唱衰上市公司並同時沽空股票賺錢,瑞年被唱後叫停供股計劃亦即時停牌,去年聖誕前前復牌,但股價陰乾式下跌。和解協議公告令不明朗因素暫時消失,股價單日升超過5成。筆者提及瑞年的公告,除了以往曾為文分析需作跟進,亦想說明單靠分析財務報表和市場前景,難以避免突發事件。 恆指慢慢回升,但實體經濟未見好轉,暫且不選股。早前分析的粵海置地(0124.HK) 和中國民航訊息(0696.HK) 股價持續造好,也算是對讀者有交代,今次分享近日學習所得。 傳統價值投資法是buy & hold,未知讀者有否細心思考過背後原理?Buy & hold 甚至願意持股一世,代表對未來樂觀,預期價格於幾十年間反覆向上走,所以不會因為股價「短期回落」離場。這種長期投資,算是趨勢投資法的一種。「趨勢」是會改變的,例如牛市大部份股價回升,熊市則大部份股價回落。即便內在價值高兼且財務穩健的公司,股價也會跟隨市場走低,難以倖免。捱過熊市總有一天牛市會再臨,只是投資者要有心理準備,對股價上落幾成(可以超過5成)視而不見,真正只看幾十年長期趨勢。而願意持股幾十年,不運用風險管理的唯一理性解讀:不會為了短期效益放棄長遠更大的利潤。 筆者估計讀者對長期投資的定義,未必是持股幾十年間無動作吧。如果有此打算,大概不會 每天閱讀《信報》,因為新聞對市場的影響是短暫性的。長期而言,股價會自行調節並反映公司的真實價值。 另一個值得注意之處 - 市場總會有突如其來的price shocks。Buy & hold 代表 100% 時間在市場,即是必定會遇上無法預測的price shocks (不論升跌)。對比短線買賣或只有15% 時間在市場的投資者,他們遇上price shocks 的機率低長期投資者85%!這個機率差異值得長線投資者深思吧?千里馬令人嚮往,但同時必須承受無可避免的風險。要舉例嗎?也不談2008年的金融海嘯,只說財務穩健的個股。單是過去2年,就有基金愛股四環醫藥(0460)突然停牌、中國安芯(1149) 資產被挪移要清盤、中國生物製藥(1177)公告溢價入股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投資公司,令股價單日大跌超過25%、博耳電力(1685)業績遜預期至股價單日大挫18%,而三個月間的高低位相差70%…! 名單未完,要數是可以繼續數下去。上述例子只是說明price shocks 並非罕見,隨口也能數出不少例子。 另外,筆者嘗試印證「股價長遠會升」是否事實。測試方法是選取2003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期間,所有港股的每日收市價(已調整價格),然後統計2016年3月31日收市價的「位置」。處於13年間最高位70%或以上的港股有553間,而股價只及最高位30%或以下的公司有670間,佔港股的比例分別約32% 和 38%。這個統計未有分辨公司的財務穩健度,所以未能精確說明基礎因素好的公司,是否長遠而言股價一定升。但上述的統計結果顯示,股價長遠而言不見得總是處於高位,而是有週期性兼大幅上落吧。 筆者分享上述所想,並非要否定長線投資。而是每種策略總有優缺點,不時challenge 既有運作模式,應該會有得著。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信唔信 Glaucus ?
每逢聖誕新年假期,市場步伐放慢,基金經理放大假。佳節當前除了吃喝玩樂,看瑞年國際(2010.HK)和沽空機構Glaucus 隔空駁火,就如看電影般刺激緊湊。事緣10月22日Glaucus 出報告質疑瑞年2011-2013年的真實銷售收入。瑞年當日即停牌,直至上週四發通告逐點反駁,並於本週一復牌。開市前Glaucus 再次發炮,當日收市股價下挫16%。 談及指控理據和澄清內容前,究竟Glaucus 過往是否次次狙擊上市公司都大條道理,沽空都成功得米賺大錢? 今年2月Glaucus 狙擊當時上市未足一年的浩澤淨水(2014.HK) ,指其誇大財務數據,帳目顯示2011和2012年錄得盈利,但實際應該錄得虧損,而Glaucus 認為每股只值$0.27 至 $0.85,並予以「強烈沽售」評級。當日股價由$3.29 下挫20%至$2.63,之後停牌。3月尾集團發澄清公告後復牌,股價裂口低開18%,之後曾一度倒升17%。全日的股價波動介乎$2.15 至$3.19。當日澄清內容最重要的部份,是Glaucus 不了解集團的銷售成本計算方式,假設第三方承包商的生產成本為集團全部的銷售成本。及後 Glaucus 不理會澄清公告,繼續發炮指控集團誤導投資者 (可見Glaucus 不理會詳細澄清兼再度狙擊屬慣用伎倆)。 4月初集團的股價最高升至$3.97。7月大時代後,股價輾轉回落。過去半年,大股東多次在市場增持。週一收市價為$2.1,與Glaucus 的「目標價」(每股$0.27- $0.85)相比,有一大段距離。 回頭說瑞年國際,筆者週一早晨前往中環怡和大廈Norton Rose Fullbright 律師樓,細看集團在澄清公告提及,讓公眾查閱的賬目,並且第一時間將眼見的蓋章和內容記錄在《Glaucus 的狙擊和回應不專業》一文。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Glaucus 10月的研究報告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Ministry of Commerce) 找到兩間瑞年附屬機構的賬目,銷售收入較上呈港交所的賬目少84% - 99%。「報大數做假賬」是非常嚴重的指控,而瑞年的澄清公告指Glaucus 看的賬目並不屬於集團子公司,並已確認商務部的記錄和集團的賬目一致。 週一開市前 Glaucus 未有查閲律師樓的相關文件,便又發出跟進報告。內容避而不談在商務部找到的財務報告,筆者認為這態度非常不專業 - 至少該派人查閱置於律師樓的賬目吧!報告內其它的質疑包括誇大門市數目、廣告支出比例過高、銷售隱含關連交易、以及已繳稅款太少(側面反映銷售額低)等。 瑞年置於律師樓的文件,是商務部持有瑞年子公司的財務報告記錄,賬目和工商管理局檔案以及集團年報相符。另外,又有一份文件列出2014年的納稅總額(約3.78億人民幣),包括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數字與預期需繳交的稅項接近。這顯示集團沒有報大數,直接回應了Glaucus 「做假賬」的指控。 Glaucus 10月的報告有數十頁,跟進報告也有~30頁,質疑和指控當然不止一項。由於內容太長,難以全部列出探討,本文只談及最重要的指控 - 賬目誇大失實。有興趣了解機構如何隔空駁火的讀者,可參看Glaucus 的研究報告和瑞年逐點反駁澄清長達29頁的公告。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關於瑞年】Glaucus 的狙擊和回應不專業
瑞年國際(2010.HK) 於平安夜發通告,逐點反駁沽空機構Glaucus 10月指控賬目造假,並將三間附屬機構的賬目,置於Norton Rose Fullbright 律師樓(中環怡和大廈38樓)14日內讓公眾查閱。公告說明Glaucus 從一開始就攪錯了 – Glaucus 看的兩間公司,都不是瑞年的附屬機構。所以,賬目做假的指控根本不成立。 眼見為真。即便年尾聖誕新年人人holiday mood,筆者都於聖誕假期後開市第一日,晨早去到律師樓看一看賬目。File 裏有3間公司的資訊,最重要的賬目(數字最大)的是無錫瑞年實業有限公司。每間公司有兩份來源不同的複印本,封面印有以下文字: 第一份報告: 外商投資企業聯合年檢報告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制 無錫市工商行政管理局(1號機) 另外,亦有蓋章: 「以上材料複印我局…登記檔案… 無錫市工商局檔案室調查材料」 日期為2015年10月23日 以上文字和蓋章,證明賬目來自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即是瑞年上呈政府部門的檔案)。 第二份報告顯然是經由電腦系統的彩色打印,並有下列文字: 全國外商投資企業年度營運情況網上聯合申報及共享系統 版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外資司 地址:中國北京東長安街2號 該份報告有「無錫市行政服務中心 無錫市商務部行政審批專用章」的蓋印。 從第一和第二份報告可見該公司的賬目如下: 銷售收入(人民幣) 2011:17.1億 2012:16.4億 2013:16.5億 利潤總額(人民幣) 2011: 7.2億 2012: 6.5億 2013: 6.7億 持有現金: 2011:13.2億 2012:12.7億 2013:15.0億 瑞年國際亦有在公告列出上述數字。另外兩間附屬公司:無錫生物科技和安徽雙科的數字,亦與公告相符。由於數字偏小(無錫生物科技2011-2013年營業額合共約1.8億,並錄得輕微虧損),在此不謷。 Glaucus 於開市前再出研究報告狙擊瑞年。老實講,筆者認為Glaucus 的手法毫不專業 - 未看瑞年置於律師樓讓公眾查閱的財務報告,就再出報告指罵。要知道,Glaucus 10月份報告中最嚴重的指控:瑞年的賬目與事實不附,呈交內地部門的賬目列出的收益和經營溢利,較年報顯示的分別少84%和99%。現下瑞年將工商局和商務部存有的無錫瑞年實業有限公司賬目拿出來,以證明沒有造假,並放置在律師樓讓公眾查閱。而Glaucus 竟然對此置若罔聞,一眼都不看就再出第二份報告,從其它角度狙擊瑞年,完全不專業也不負責任,令研究報告可信性即時大打折扣! 現代社會講證據。既然早前憑公開資訊狙擊瑞年,逼得集團停牌兼公開更多資訊後,現在Glaucus 反而避而不談? 這是甚麼邏輯? Glaucus 今早的研究報告,質疑瑞年交稅少(側面反映營運收入較年報列出的收入少)。如果Glau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