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Fintech

  • 未來亮點:淺談Fintech

    本欄早前提及看業績公告的經驗,並認同誠哥所指 - 經濟前景不佳,現時難以發掘具潛力和亮點的行業。科技日新月異,世界各地都鼓勵創新技術,期望可以製造新需求。這個月是本港IT Fest,當中不少活動和講座都與「金融創新」Fintech 有關。Fintech 是近兩年興起的字,泛指影響任何金融服務的(破壞性)創新技術。 為何科技創新多年後,Fintech 突然引人注目?  根據Business Insider 的報道,過去5年全球在Fintech 的投資達到497億美元,單是2014和2015年就已達到122億和200億。同期”Fintech” 作為搜尋字,在Google 的搜索率升了1300%。由投資活動大升,以及搜尋率可見Fintech 是近兩年才備受矚目。 科技創新對傳統中間人的衝擊也許最大。有見及此,大型金融機構也不甘後人。高盛已經成立自家的網上借貸部門,而JP Morgan 和 ING 則與新創公司OnDeck 和Kabbage 成為合作夥伴。 OnDeck 的軟件比銀行運用更多數據,為潛在貸款人(大多是中小型企業)計算”OnDeck Score”,亦即信用度和可貸銀碼。而Kabbage 則運用數據分析,並實行100% 網上全自動借貸予小企業和客戶。這類的Fintech 公司都運用大量數據,除了快速分析,亦可作實時的借貸合約認證,而且營運成本較低,相比傳統的放貸營運成本約5-7% 有極大的優勢。 除了網上貸款,其它Fintech 服務有機械人理財顧問和保險銷售。雖然嬰兒潮和X 世代仍偏好與理財顧問有面對面的溝通接觸,但新生代已習慣凡事在網上和手機處理。Business Insider 的研究顯示,38% 的調查對象從不到銀行櫃位,26% 則每月到銀行少於1次,絕大多數千禧年後出世的年青人都不會到實體銀行。估計2020年後,機械人理財顧問服務將廣為人接受,並大幅提高銷售利潤。現時美國一年收取約一萬多億的保險費中,約3,640億是中介費用(~35%)。機械人顧問將跳過中介,大大降低銷售成本提升效益,加上大量的數據分析,服務將更貼心更個人化。2014年開始,全球的種子和A輪保險科技項目投資額都大幅上升。未來的保險銷售,將不再依賴經紀,而是以資訊為主,並且在都在網上和手機銷售。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 Fintech 會是未來其中一個高增長行業,值得投資者關注其發展。至於是否投資,估計現時未是獨立投資者參與的最佳時機。 《網上加料版》 Fintech 的發展越來越受矚目,就連傳統的大型銀行都感受到其威脅,並透過投資和合作的方式參與其中,又發展Blockchains 架構等。但部分Fintech 公司的估值很高,卻未有長遠穩健的盈利模式。 Transferwise Ltd 是少數公開財務報告的Fintech 公司。其服務是P2P 手機或網上匯款,匯率勝過銀行,而手續費則大大低於銀行。估值超過10億美元,截至去年3月尾的,全年營運收入約1380萬美元,即估值是超過營運收入(不是盈利)72倍,而全年錄得虧損約1670萬美元(2014則錄得僅200萬美元虧損)。 另一間Powa Technologies 提供手機應用程式讓用戶購物和支付費用。前後三輪募資額達1.77億美元,至2014年收購MPayMe 和ZNAP 後,有指公司價值26億美元。可惜今年初申請破產。 由以上兩個例子可見,Fintech 項目吸引不少投資者,但營運模式並未成熟。儘管現時未必是獨立投資者參與Fintech 的最佳時機,但Fintech…

  • 誠哥都buy 的程式交易

    近日信報有個《慧眼先機》的新專欄,結合數據顯示個股被推薦次數和排名變動。現世代電腦運算的速度快兼成本低,筆者知道外國有初創企業,以搜羅新聞甚至Twitter 內容以分析股票的熱度(popularity) ,亦透過電腦程式自動解讀內容並預測股價走勢。雖然筆者的投資理念是注重基礎因素,尤其是公司的業務前景和財務狀況,但了解最新的交易工具亦有助明白市場運作。 前陣子和一位已退休的前外資投行CTO 碰面,閒聊間提及程式交易。大行為降低大手交易買賣的均價,以及聘請交易員的開支,都以程式自動落盤,輔以數位交易員監察系統。很多時股價短時間内迅速炒上,就是程式交易追價的結果。去到某個價位,當交易員按停系統,股價就突然失支持回落。而短時間內推低沽售,是相同的理念。這種自動落盤程式,不會統計交易是否賺錢,亦沒有買賣策略,純粹希望降低規模較大的買賣單均價,據說亦真的做到。 這位退而不休的前CTO 剛到訪矽谷的 sentient.ai 。這間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最初的應用就是程式交易。據知以150萬粒CPU 運算4兆 (trillion) 個投資策略可能性,並且成功獲利,而未來計劃將人工智能的應用擴展至電子商貿。雖說是初創公司,其實已有8年歷史,成立至今募資超過1.43億美元。而去年11月Series C 募資,誠哥旗下的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 亦有參與。今年10月尾,前JP Morgan 的首席風險官(Chief Risk Officer) 亦加盟Sentient.ai。 講了咁多,Sentient 的大規模測試,並不適合一般散戶,尤其是著重基礎因素兼且不會頻密交易的投資者。但世界不斷進步,由過往只有大機構可使用電腦,至現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每個人都與科技脫不了關係,若果堅守舊有投資理念和模式,拒絕了解新型的投資方法,以及程式交易如何影響股價走勢甚至市場循環,最終會落後於人。 要求每一位投資者懂得程式交易,是不切實際的事,亦沒有這個需要。畢竟自律能力、風險管理和心理質素才是累積投資回報的要素。只是既然科技已融入生活,至少嘗試了解,並運用spreadsheet 系統化地選股分析和管理組合。花時間將個人投資理念系統化地呈現,並提升效率,是值得思考的事。 香港雖然是國際金融中心,但Fintech 確實是大落後。除了矽谷Sentient.ai 的大規模程式交易,美國東岸有一間初創公司 Quantopian,專攻獨立程式交易人的市場。而它被喻為其中一間最具潛力的Fintech 公司,甚至是下一個Bloomberg。 《網上加料版》 向來機構投資者和獨立投資人在同一個金融市場,都可以各自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式和門路。除了大規模的人工智能程式交易如Sentient,位於波士頓的Quantopian,同是專注程式交易的初創公司,而針對的客戶的獨立投資人。 Quantopian 建立完整的金融產品數據庫(包括外匯和股票),免費讓用戶輕易駁通,並編寫程式和作回測(back test)。它的數據庫大大降低編寫交易程式的門欖 - 做回測的第一步需要有完整的數據庫,而且最好是經過調整的數據庫(例如除淨、拆股、合股等,都會影響股價)。若每個投資人都要自行建立,是一件極花時間力氣和低效率的事,所以 Quantopian 將金融數據庫統一處理。 一般而言,投資者都不願意公開自身策略,因為「秘技」一多人知便即告無效,所以它不會記錄用戶的程式和參數。Quantopian 成立至今短短4年籌募了約2400萬美元,是其中一個最受矚目的Fintech startup,明年更會在紐約舉行conference 聚集程式交易人互相交流。 筆者並沒有使用Quantopian,但有自行儲數據作分析。其實,除了認真建立一個系統,excel spreadsheet 是很powerful 的工具,值得投資者考慮運用並作系統化分析。程式交易相關的資訊,網上有不少,台灣尤其多,但大部分都比較低調。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網上搜尋。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