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量化交易

  • 量化世代 傳統投資搵掟企

    上星期摩根大通量化交易頭號人物Marko Kolanovic,指出約60% 的股票資產由被動型基金和量化投資人持有,10年間數字增加一倍!而網媒估計美股交易量中,只有約10% 屬於基礎分析交易。簡而言之,市場已經變成量化世代。 瑞銀報告指出美國量化投資和基礎分析投資的資金,於5月12日錄得最大差距 - 資金當然是流入量化投資,而不是基礎分析基金。根據Hedge Fund Research 的估算,今年首季度非量化基金錄得超過100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出,同期約46億美元流入量化基金。 以此趨勢觀之,量化基金應該賺到盤滿缽滿。可是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Two Sigma Investment 管理450億美元的旗艦基金,截至5月底錄得負2.5%回報(2015 和2016 分別錄得15% 和10.33% 回報)。AHL Dimension 的52億美元基金,截至6月9日只是錄得2.2% 回報 (去年錄得負1.9% 回報)。Winton Group 105億美元的期貨基金,截至6月7日只是輕微上升1.4%(2015和2016分別錄得少於1% 和負3% 回報)。同期標普指數上升8.7%,可見不少名氣量化基金跑輸大市。 以往本欄曾多次提及Renaissance Technologies,作為行內佼佼者確是技勝一籌 - 截至5月錄得13.5% 回報,跑贏大市。據聞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不只運用數字數據,也投入自然語言分析技術,從多途徑了解宏觀經濟和上市公司狀況。 處於科技世代,數據量與日俱增,甚至垂手可得。誰懂得營運數據和解讀數據,就獲得優勢。被動型基金和量化基金大行其道,再加上新近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傳統基礎分析的主動型基金若再固步自封,日子大概會越來越難過。現下仍有時間追趕,據友人智兄所述,純AI技術公司走入金融市場,業績都普普通通,倒是傳統量化基金加入少量 AI 或機器學習元素後成效顯著。他認為AI 基金不能單靠高新科技,需要有具備領域知識的專才參與,兼且各方面配合,包括人脈、策略優勢 、風險管理、實際交易執行力等,才能成功。 所謂傳統量化基金的優勢,應該是較懂得市場運作原理。而基礎分析投資人,除了運用數據估值,亦從經驗中了解人性。若希望學會更有系統地運用數據,筆者推介車品覺兄的新書《覺悟。大數據》。品覺兄曾主管阿里巴巴數據部門達6年,現為紅杉資本中國專家合夥人。儘管內文的數據看似只關乎電商或企業日常營運數據,實則他對待和處理數據的心法,會啟發讀者思維。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人民幣各種出路 量化交易近飽和

    深港通週初通車,股市未見熱鬧,其實踏入年尾市場一般較靜局,現市況顯示深港通未有影響投資人的部署。筆者認為深港通對港股市場的中長線影響是正面的,估計內地資金未來會逐步流入。 近月人民幣急貶值,內地即嚴打走資,由去年限制境外提款每年不超出十萬元、10月底全面暫停以銀聯卡繳交香港壽險保費、加強中國企業收購外國企業審查(超過500萬美元必須提前與當局面談)等,從多個途徑打擊大小額人民幣外流,未來更會有異地戶口通報防逃稅措施…  private bankers 慨嘆未來生意難做 - 除了走資渠道,是客戶不想將錢存放在香港。 那麼內地資金的出路是甚麼?人民幣貶值又未能兌換外幣,大概會買資產保值。物業本是最佳資金出路,無奈樓市熾熱,繼早前一二線城市收緊房貸,12月限購政策加辣 - 例如武漢主城區禁止家庭購買第三套房;浙江省嘉興市暫停向擁有一套以上住房的非本藉家庭出售市區住房等。無法買住宅,剩下的出路有高息債券、比特幣、A股市場等,港股當然亦是出路之一,尤其滬港通和深港通毋須內地投資者將人民幣匯出境外。儘管買股總有股價升值的期望,但即使港股升幅有限,只要港元和美元掛鈎,就能對抗人民幣的貶值預期了。 復星國際(0656.HK) 日前公佈出售海外保險公司Ironshore,並將錄得約3億美元盈利,也許受利好消息刺激,股價昨日升幅超過4.6%。本欄過往曾分析推介此股,其上半年業績不俗,尤其是營運現金流入增加了91%。雖然截至6月份,持有現金和短期負債總額相約,但出售Ironshore 後,集團在海外持有超過約30億美元現金,供未來業務發展。在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受嚴厲規管的情況下,這交易會為集團帶來優勢。筆者認為此股值得投資者注意並持有。 上週與擁有超過10年系統交易的友人 happy hour,據說量化交易出現約20年,數據分析和處理技術走前10年(就是未興起講大數據時,量化交易人已經處理和分析大數據),現時的行業技術很成熟,甚至接近飽和。TEZA Hedge Fund 曾經年賺2.5億美元,2015年據說盈利下降至8000萬美元,今年接近無錢賺…  由此可見量化交易的利潤已大幅萎縮。另外又提到投資者(包括獨立投資人)都應了解自己在整個產業鏈的位置,和投資圈的生態(如最大戶是主觀基金,其次是退休金等),再從中觀察各種參與者的作風。交易說到底是供求關係,若能較大戶搶先一步行動便有優勢。要搶先並不一定鬥速度,而是透過了解自身投資策略的優缺點。獨立投資人相對大戶的持貨量細,所以動作較靈活;而且由於成本高,較少追求短期高回報,較有耐性坐穩。 若能了解投資策略的entry barrier 和優缺點,並加以運用,就能提升整體效果。筆者以往極少從生態角度思考市場和投資的位置,但這似乎是重要和值得探討的問題。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