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跌市

  • 一名80後看與別不同的跌市

    一名80後看與別不同的跌市

    全球股市債市俱跌,加密貨幣崩盤,樓市交投顯著放緩,初創和生技公司融資難度大大提高…  到底資金都流向哪裡了?不見得都只是湧向天然資源和糧食的期貨合約,部份市場資金確是憑空蒸發,包括美股踏入熊市,部份股份價格下挫超過一半;債券價格受聯儲局加息影響而下跌;幣圈由UST 和Luna 崩盤引發連鎖效應,比特幣和以太幣遭拋售,機構和借貸槓桿的投資人需要斬倉補倉等。但總有資金套現離場,然後資金都往哪裡去? 思考良久,未有答案。倒是發現這次大跌市和過往的相異之處 -全球性,跨行業,而且成因具持續性(不是爆破)。 身為80後,以往見識過的經濟不景氣和市場暴跌,似乎都是行業性或地區性的。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主要影響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韓國。2000年dot.com 泡沫主要影響科網界,尤其美國的科網企業。2003年SARS 主要影響中國,台灣和香港的經濟,亞洲部份國家受波及,但西方國家都還好。2008年金融海嘯,震央是西方國家的銀行體系,雖然波及全球,但亞洲復甦快,而中國經濟仍處於高增長,受影響最深是歐洲。美國聯儲局當時推行量化寬鬆,提供資金流動性,算是成功穩住美國市場。2015年則有『港股大時代』,股市大升後,因為希臘再次引發歐債危機,中國和香港股市俱大挫。2018年中國房地產非常熾熱,政府推出去槓桿化政策,降低系統性風險,以防泡沫爆破。 2020年全球疫情,各國推出量寬紓困措施,尤其美國的量寬規模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3倍,結果成功穩住民生和經濟,貧富懸殊差距沒被拉闊,人民儲蓄多了。世界各地雖然都曾封城,但科技發達讓不少企業員工能遙距工作,影響最大的行業是航空,旅遊,和餐飲等服務業。隨著疫苗研發成功,多國開放門戶與病毒共存,回復過往的經濟模式。其實2020至2021年,多國政府的量寬政策令市場資金多了,股市債市樓市幣市都活躍,初創和生技公司輕易融資上市。2021年尾各國開始步出疫情陰霾,聯儲局已計劃逐步暫停量寬政策,甚至收緊銀根,以免經濟過熱通脹太快。 本以為世界慢慢回復正常運作。怎知道2月24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事至今未完。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包括停用SWIFT,棄買該國的天然資源等,天然資源價格頓時大幅上漲,多間國際企業撤出俄羅斯並且為當地投資和資產撇帳。烏克蘭向有歐洲糧倉之稱,戰爭影響糧食出口,亦導致物價上漲。歐洲首當其衝,最受影響。美國的天然資源足夠,但升息和高通脹大幅提高企業的營運成本,導致盈利率下降,影響業務前景。 本來亞洲受的影響較低,但中國身為世界工廠,兩年疫情間的封城和清零政策,產能大幅下降經濟變差,影響全球供應鏈和物流,不同行業皆受影響。 至此,全球服務業,零售業,工業皆受影響。聯儲局加息兼收緊銀根,市場游資大大減少,投資者變得保守謹慎(初創和生技屬高風險項目,融資較以往困難)。本來升息有利銀行界,但生意人未必認為現時是借貸擴張或投資的好時機。除了借貸成本高了,主要是高通脹令整體營運成本上升,盈利率下降。即是多做事未必多收穫,可能白做甚至賠錢。就算計得掂數願意借貸擴張,但供應鏈不穩定,時間計不準,這種不穩定性並非借貸計數能擺平。所以,企業短期最合理的做法,是減低成本,暫停擴張,持盈保泰。那麼,銀行業不見得能因為加息而大大受惠。 科技界的業務應該相對穩定(不太受天然資源和物流影響),但過去兩年疫情大大刺激全球對科技產品的需求。現在多國與病毒共存,短期內大眾對科技產品和服務需求,不會像過去般高增長。但高通脹包括薪酬升幅等,增加影響企業成本,影響盈利前景。所以年初至今,科技股由高位回落。(過往的高估值來自高增長,以及量寬低息環境資金尋求出路)。 生技界屬高風險行業,研發需要經年累月,難以一夕看到成果,今年不少生技公司大幅裁員減省成本。 疫情未竭止,各國政策不一,旅遊業未復甦。航運業因為石油價格大漲和薪資升高,成本增加。 本來加密貨幣市場就似平行時空,不受疫情,通脹和供應鏈影響。無奈算法穩定幣UST 和雙生幣Luna 一夕崩盤,影響多個DeFi 平台,帶來連鎖效應,有投資人和平台要拋售比特幣和以太幣補倉斬倉,投資人撤資擠提,Celsius 和BaBel Finance 暫停所有提幣和轉賬服務,再續發其它使用槓桿的投資人爆倉… 想來想去,較平穩的市場應該是澳洲。澳洲有充沛的天然資源,加上畜牧業和農業繁盛,位處南半球遠離歐洲,受俄烏戰爭影響較小,今年3月的通脹率5.1%,創過去20年新高。但同期歐洲通脹率7.8%,美國更高達8.5%,而台灣,香港和中國則分別是3.27%,1.7% 和1.5%。三地較西方國家有效控制疫情,而兩岸農業和畜牧業產量高,又位處亞洲,但台幣和人民幣有不同程度的外匯管制,而且台股和A股市場並非全開放型,流動性受限。港幣自由兌換,又與美元掛鈎,股市夠自由,但2020年7月後出現人口淨流出,加上嚴厲抗疫措施,不少外資企業帶同人才和資金撤出香港。短期未重現過往的繁榮景象。日本同樣有農業和畜牧業,外滙和股市都自由,但日圓近日貶值至25年來低點。 那麼,具潛力的市場可能是新興國家如越南,印尼和印度?我對這三國的認識相當有限,只知道經濟發展還不錯,但匯率波動屬主要風險,尤其今年以來美元大幅升值,也未必是理想的穩妥投資地區。  以往大跌市的成因清晰,影響的地區,行業,時間和規模,相對容易估算 - 因為泡沫爆破就破了,沒有持續性,不會沒完沒了。可是,現時的不確定因素,包括俄烏戰事未知何日停戰終結,中國的抗疫清零(封城)政策未知影響供應鏈多久,天然資源短缺未知何時能完全補回…  既然想不通哪個地區經濟最平穩,就猜想哪個行業前景較明朗。農業和畜牧業產品有剛性需求,可以關注。另外,任何能為企業減低成本的創新技術(例如循環再生等),也會受青睞吧~ 然後,要關注哪些行業的供應鏈回復暢順,不再短缺。加密貨幣的槓桿泡沫爆破,只要完成去槓桿和汰弱留強,前景反而相對明朗,整個界別能再次慢慢發展。 想了一堆,這陣子既然各項因素未清晰,前景不明朗,看不清資金流向,就先抱著美元吧~ 美元強勢兼升值,算是持盈保泰。同時以小博大,持指數認沽期權,兼耐著性子等待下一波投資機會。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