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財技

  • 幣安幣猶如財技股貨源歸邊?

    幣安幣猶如財技股貨源歸邊?

    兩星期前本欄提及建滔積層板(1888) 和天鴿互動(1980) 於現市況屬波動較小,相對穩妥,而且估計去年業績佳。週一建滔積層板一度升超過9%,未知讀者入市未?而天鴿互動上上落落,徘徊在$6.8 - $7.2 之間,交投不算活躍,但早前公司不斷在市場回購股份,大概是看好前景。   股市之外,筆者試著多了解加密貨幣。第一步是看白皮書(White Paper),尤其是市值二十大的加密貨幣。其實,不少加密貨幣都大同小異,架構和應用很相似,只是改善比特幣的不同弱點 - 速度慢,耗電太多,難以規模化。其餘非支付應用的加密貨幣中,比較特別的是以太幣 - 無限發行兼有各式智能合約應用,瑞波幣 - 沒有去中心化且有大型金融機構使用,IOTA - IoT (Internet of Things)  互相連結並核實交易,免費解決微交易高昂費用的難處。這些白皮書都簡潔清晰地點出問題所在,並說明技術和解決方法,頗具趣味性和啟發性。   志向遠大的加密貨幣外,筆者還發現像本地殼股細價股,藉貨源歸邊炒賣的加密代幣。早前紅爆媒體,登上福布斯雜誌封面的虛擬貨幣首富趙長鵬,其創辦的幣安網所發行的幣安幣(BNB token),竟是其中之一。根據幣安幣的白皮書,創辦團隊和天使投資者,各持有幣安幣總量的40% 和10% 。據有經驗的加密代幣投資人所言,任何首次代幣發行(ICO),若創辦團隊持有超過20%,都需要特別留神,因為可能是圈錢項目,而非有實質技術或開發藍圖。白皮書中透露幣安網是加密貨幣和加密貨幣的交易所,不存在法定貨幣和加密貨幣的兌換或交易。這定位有助幣安網暫時不受任何法律監管,但假若趨勢是各地政府將監管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網毫不投資未來的法律相關事宜,讓人懷疑長遠而言,能否持續運作。     幣安幣的應用,並非解決任何現存問題,只是提供折扣 - 以幣安幣支付在幣安網產生的交易費用,可以有大幅折扣。幣安幣發行首年,折扣達50%,第二年則是七五折,如此類推逐年遞減,直至第五年將不再有折扣。同時,幣安網會以兩成盈利,在市場回購幣安幣並註銷,直至回購達50% 幣安幣。由此機制可見,創辦團隊高度控制幣安幣的供應和流通情況,好比製造「物以罕為貴」以推高價格。由於幣安網是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而且用戶數量和交易量正在增長,『以幣安幣支付交易費用能獲得50% 折扣』,能讓用戶獲得即時和實質好處(有別於其它ICO 項目,初階段都發展應用場景,代幣難以在市場流通),以圖吸引和提升需求。   筆者看幣安幣的設計和用途,似乎可以人為地控制供應量以抬高價格,不得不懷疑團隊是否只想短期抽水。五年後幣安幣再沒特別用途,是否代表團隊根本不考慮五年後的世界?近日俄羅斯和美國分別公佈未來會監管加密貨幣,並且視之為股票,估計未有持牌的交易所將大受影響。現時不同國家對加密貨幣的取態不一,在亞洲,日本和新加坡都持正面態度,並設立相關法律,日本更發牌予加密貨幣交易所。交易所需像傳統的金融機構般,有全套的KYC 系統。由於受監管兼容許法定貨幣兌換加密貨幣,用戶和交易所多可以輕易開立銀行戶口。其實日本有具遠見和執行力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雖然增長不及幣安網,但勝在穩打穩紮兼有牌照,風險相對小。未來有機會再與讀者分享。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投資需要把握

    投資需要做功課,看通告是少不免的,尤其是近來鬧哄哄的細價股殼股。本欄開宗明義談價值投資,但人在市場發現某類公司升幅幾倍甚至十倍以上,毫不心動欲參與投機實有違人性。只是每人各有專長,花時間看資料不代表有把握真金白銀押注。靚女阿盈建議抱著「蝕清光」的態度,小注押在細價股殼股,務求追逐市場大升幅。筆者未敢苟同 - 以風險管理的角度看,任何有機會血本無歸的投資都不應參與,而每一次投入資金需要有清晰明確的理由,這才有信心(不論升跌)持貨,不會蝕或賺少少便離場錯失往後的大升幅。 筆者認識精於挑選細價股殼股的渾水,他曾花一年時間弄懂上市條例、各式財技的來龍去脈、圈中人的關係和作風等,從四方八面衡量分析,再選出有把握的股票押注。這些功夫需要時日學習累積,絕非看幾個專欄或圖表、查看歷史股權變動等幾個簡單動作就能代替。若然投資者把握不足,又唯恐執輸衝入市,就要認清面對的波動和風險,並嚴守風險管理的規矩。 近日不乏「合股再供股」的通告,最誇張的是「10股合1股,合股後再1股供10股」。這對持貨的投資者不公平,「逼使」他們拋售股票套現令股價下滑。沒做功課的投資者若以為股票抵買入場,之後無端端被10股合1股,那就損失慘重。 (圖片來源:信報) 筆者並非老頑固要讀者遠離細價股殼股。投資投機有多種方法,正如「不理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不犯法不立心損人利己就行。筆者強調的是弄清楚每一筆投資的風險和潛在回報,以提升贏的機率。(關於機率思維,早前的文章談過了,在此不驁。)因為股價細波幅大,該類股票可出現數倍甚至十倍以上回報。波幅大風險自然不低。其實欲提升回報,除了挑選高風險高回報的股票,也可考慮提升資金周轉次數或加入槓桿元素。每種方法都自有風險,投資者宜衡量後再選擇適合個性和專長的方法。 上週三的文章分析大昌集團(88)。集團持有約20億現金,而物業若以市價估值,每股資產值超過$16,所以現價~$7 屬大折讓。而上週五集團發盈警,預計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投資物業估值收益較去年減少,全年溢利大幅下降。「投資物業估值收益」屬於非現金收益,又不是營運收入,所以不影響集團的實質業務,只是賬面利潤。 版面所限,午後貼出的《網上加料版》將繼續探討大昌集團的盈警、新世紀集團(234)的盈喜,並列出近期令人側目的通告。 ××× 《網上加料版》 (1) 大昌集團  通告指「若撇除投資物業估值收益和相關的遞延稅項,則溢利較去年有顯著增幅。」這顯示集團的業務收益有增長,屬正面消息。另外,上週的分析主要從資產價值計算每股折讓,所以該盈警通告的內容,並未影響分析的邏輯和內容。筆者仍然認為大昌抵買,只是集團向來作風穩健保守,股價未必能短期爆升。若有充裕資金,可考慮慢慢收集。 (2) 新世紀集團 主營業務是郵輪租賃、物業投資和證券買賣。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半年業績,證券買賣和郵輪租賃各佔總收入約50% 和40%。可是,郵輪租賃的業務虧本,因為需定期維修,減少了租賃日數。本來以證券買賣(投資組合主要包括香港和新加坡的藍籌股)為主營業務和盈利收入的公司,並非筆者那杯茶 - 因為支線投資並非穩定發展的業務,波動性大而且跟隨大市上落。但集團持有約6億現金,銀行貸款僅3300萬,而且現金流不俗(~1.6億),財務穩健。加上去週發盈喜,全年盈利較去年增長超過100%,由(1)出售Batam Resort 酒店業務的一次性收益和 (2) 部分證券買賣由虧轉盈帶動。盈喜翌日,股價裂口高開升超過兩成。現價每股~$0.23,市盈率46倍(若以2015年的盈喜計算,市盈率將大降至~23倍)。股價細加上財務穩健又會派息,值得讀者留意。 (3) 近期令筆者為之側目的通告。(至於令人側目的理由,讀者可自行探討。) 藍鼎國際(582) - 建議每10股合1股;然後每1股合併股份供10股  博華太平洋(1076) - 建議每1股獲15股紅股 錦興集團(275) - 建議每2股合1股;然後每1股合併股份供6股 集成傘業(1027) - 建議每1股拆細為25股 金寶寶控股(1239) -建議每1股拆10股,然後每1股拆細股份,獲發4股紅股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淺談搶錢財技

    這星期超多業績公佈。早前為文推介的公司, 包括智美集團(1661) 和中國民航訊息(696),業績對小股東有交代。科通芯城(400) 和擎天軟件(1297) 與整個科技板塊被熱炒,尤其是科通芯城已經貨源歸邊,值得投資者注意。我相信本欄的長期讀者都有賺少少錢吧~  上週一口氣寫了幾間公司的業績Review, 這星期繼續看業績、分析和計數,加上要出短trip,難以分神,所以今次不點評選股,改為拆局。有讀者問可否詳細說明首都創投(2324)的財技動作和計數。首都創投是21章投資公司。若單純以財務角度觀之,穩健有餘。數月前市值僅約2.2億,持有現金1.5億。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半年業績每股盈利$0.133,估算全年市盈率僅1倍。截至2015年2月的每股資產淨值達$0.9642,而2月27日的收市價價~$0.22,每股資產淨值有大幅折讓77%。相比其它同業,股價有第二最高折讓。 以下為截至2月28日的股價和主板上市投資公司的每股資產值:             股價       每股資產淨值     折讓 0080:$0.3              $0.78              – 0133:$13.9          $30.97           55% 0170:$4.05       US$2.54    …

  • 數碼香港:股份拆細是利是弊?

    12月初曾為文分析瑞年國際(2010),過去一星期連續兩天大升超過20%。未知讀者有否賺少少錢?如果只是關注未入市,現價脫離趨勢軌道高位,而且短期大升或出現獲利回吐,也許等股價稍稍回落,再考慮是否投資。 近日嘗試做back test 並分析outliners,發現很多有趣和驚人的例子。過去兩年跑贏大市的都是細價股和殼股,縱使我不熟悉財技又少投資那類股票,但相關的基本知識,還是需要了解的,這有助明白市場運作。即使自身未必有本事趁勢,至少懂得避開地雷,免做水魚被搵笨。 曾聽說股票分拆是股價上升先兆,因為銀碼細容易炒。真的嗎? 數碼香港(8007) 的股票於下星期一分拆(1拆20),公司未來會改名為『環球戰略』。我嘗試了解來龍去脈後,沒全盤弄懂,但一定不敢買。 先看基本數字: 股價:由去年末10月29日的低位$1.8,短短兩個多月股價升至1月5日高位 $9.9,足550% 市值:由2.7億升至現價的16.72億 沒有市盈率(業務錄得虧損) 全年營業額:HK$379萬 全年虧損:HK$205萬 持有現金:HK$286萬 經營現金流:錄得淨流出363萬 單看上述數字,股價大升顯然不是靠舊有業務支撐。翻查公告,去年9月公司已『賣殼』,環球戰略以現金~HK$1.7億,向冠軍科技(92)收購數碼香港(8007)已發行股本的70.7%,每股作價$1.6。10月27日完成現金款項轉移,翌日即公佈配售3,000萬新股,每股作價HK$1.5,籌集資金$4,400萬(已扣除配售佣金和相關費用)。所募得資金的 $2,800萬將用於新商品貿易業務 - 購買產品包括但不限於銅和鎳,然後賣給國內客戶,預期新業務於去年12月開展。而12月中的公告建議拆細股份,每股拆20股… 看完上述資訊,不知讀者會否覺得很複雜。以我的理解,公司舊有業務虧本兼淡出,而新業務只是剛開展不足1個月。公司本來持有現金$286萬,加上為新業務籌得資金約$4,400萬,現在實質持有約$4,700萬現金。 我的疑惑: 一間未有實質營運業務的公司,而持有現金僅4,700萬,為甚麼可以市值$16.7億? 環球戰略去年10月以$1.7億收購公司7成股份,成為最大股東。為甚麼新業務未正式開展,短短兩個月公司市值能升至超過16億元,達收購價的10倍? 現時每股股價不足$10。為甚麼股份拆細不是1拆2、1拆5 或1拆10,而是1拆20?(比例上有點誇張吧~?) 股價短短兩個月升了超過5倍,而公司市值對大股東而言是收購價的10倍,這對以每股$1.5 – $1.6 買入的投資者而言,是極大誘因散貨獲利。若以現價計算,1拆20之後,每股$0.45,而配股時買入的投資者,每股成本僅$0.075,可以獲利6倍。 儘管一般理念是股份拆細有利股價上升,但這次我不夠膽相信該理念。縱使去年細價股和殼股領風騷,有些機會和風險,是獨立散戶應該避開的。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不適合基礎分析:中播控股

    這星期恆指一日大升超過500點,週四晚歐洲減息放水,股市熱烘烘。多數人會趁勢投資,這時候談基礎分析,應該無人理兼嘥氣。跟市場趨勢無唔妥,這是最大路的方向。只是投資者需保持頭腦清醒,提醒自己理智。如果早已設定買入和離場計劃,股價升越目標價,選擇留守市場便要提升『止賺位』,免得因貪心或不自律而見財化水。若果高位趁熱鬧,止蝕位要定清楚,量力而為,免得接火棒。在投資市場長期作戰,我認為心理質素和執行力很重要。不能期望每次都是最低位入,最高位沽。我會試著提高精準度,但追求準確度的同時,可能應多花精神時間定計劃,並如實執行。長遠而言,這會有較優勝的效果。 今次不談用價值投資角度選股,反過來談無法用基礎分析作投資決定的公司。讀者都知道我有一套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系統,針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計分。過往的文章多分析分數高,或持續有改善的公司。那是否分數低就不值得投資?我不知道。我的做法是,VIS 低於40分的公司,不應該以其財務狀況決定應否投資。它們的市場價值,並不是透過財務報表反映,可能是殼股或財技股。這方面不是我的專長。以下純粹舉例,讓讀者了解為甚麼看報表可能是浪費時間,應該從其他角度探討。 上星期看在披露易看公告,中播控股(471) 的中期業績,令我傻了眼。我強調以下只是舉例,因為不能從財務報表分析,不知道到底是否值得投資。中播控股現市值4.3 億。據說主板殼價約4至5億元,創業板大概2億。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中期業績: (以下是美元) 營業額:  39.3萬(2013:55.5萬) 毛損:      22.1萬(2013:34.7萬) 淨虧損:243.5萬(2013:95.3萬) 自身業務不賺錢,縮減規模減低毛損。但因為其它支出和行政支出增加,所以淨虧損升了1.5倍。 再看其資產狀況。 非流動資產:3,631萬,當中 無形資產:2,369萬 收購無形資產的按金:1,102萬 現金結餘:352萬 應收款項:186萬 再看負債 應付款項:663萬 即是收回所有應收款項再加現金,都不夠還應付款項,公司淨流動負債126萬美元。另外,已發行的可換股票股及衍生金融工具,合共730萬美元。 看完以上數字,即是一間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半年只做320萬港元的生意,蝕錢之餘還要凈流動負債,算是無錢在手。而最大的資產是無形的,有形的非流動負債(可換股票據)就有730萬美元。對於業務蝕本兼無資產淨負債的公司,真的不能以基礎因素分析吧。 最近3個多月,經常在單日20大升幅上榜: 5月26日,股價單日升超過73% 稍為回落,5月30日單日升16% 之後回落,7月4日又單日升20% 再次回落,7月31日單日升15% 顯然,這間無法用基礎分析的公司,市場上有人追捧。我不知道經常留意20大升幅的投資者,會否因為短期內多次見到其名字,而建立了熟悉感。我再看過去10年的歷史股價圖,最高位是2006年的$12.7, 2012年9月曾經在~$0.46 水平1股拆10股,近日每股約$0.117。公司現價市值4.3億,加上淨流動負債約1,000萬港元,屬合理的殼價範圍。 我不知道沒有實質資產和其它負債,是否等同容易處理的靚殼。5月份中播控股公佈以6800萬美元,收購主席私人持有的Chi Vision 78%股權。Chi Vision 持有美國6個都會城市的UHF 頻譜電視台的使用和經營權。當中3000萬美元以現金支付,另外3800萬美元透過發行可換股票據支付,有效期6年。換股價$0.15,若計及所送的紅股供股權,每股平均價約$0.10。 上市公司掏盡自身現金,再加發可換股票據收購主席的私人公司。我不熟悉財技運作,但單從錢銀的流轉看,公司付了現金給主席,同時透過供股權和可換股票據,令股權集中並保留其控股地位。 我再次強調,不懂得分析這類型的公司,未知是否值得投資,也沒有任何內幕消息,不知道未來是否有搞作。這次純粹在披露易見到未能用VIS 系統作基礎分析的公司,和讀者分享而已。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