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聖經

  • 為神作個有錢人

    如果一位牧師根據聖經原則教導財務知識,你會相信嗎? 本欄舊文《遠古時代的洛克菲勒 向創世理財第一人學習》,曾講及聖經中的約瑟除了積穀防飢,更會低買高賣,收納資產並出租,「收聚了埃及地和迦南地的所有銀子,為法老買了埃及全地」。聖經的第一部書就已記錄理財智慧。 筆者早前在書展買了《Money Won’t Make You Rick》(中譯:為神作個有錢人),作者是歐洲三大教會之一 The Embassy of God 的創辦人兼牧師 Sunday Adelaja。他教導會眾金錢法則,令教會出現了超過200位擁有百萬美元的富翁。 Sunday Adelaja 是一位傳奇人物。他是生於非洲的尼日利亞裔,在十分貧窮的環境成長。後來到俄羅斯,再去烏克蘭,於1994年在當地建立教會,初時只有七人,及後會眾超過三萬人,更曾是歐洲最大的教會,有很多白人信徒。當年仍存在種族歧視,黑人牧師在歐洲創立兼領導一間大教會是絕不簡單的事!近年Sunday Adelaja 有不少桃色新聞,他一一否認…  筆者未知新聞真假,但書中的理財智慧和金錢法則,值得一讀 - 尤其烏克蘭教會不少貧窮信徒受教後,生財和理財能力大幅提升。 書中強調金錢只是財富的一部分,用於滿足需要,而不是奢侈揮霍。若要有富足的人生,物質之外還要心靈富足。牧師指能夠長期作十一奉獻的教徒,理財成功的機率較高…  讀者先別嗤笑,以為牧師要求會眾不斷奉獻。他說「給予」只是財富法則的一半,很多教徒捐獻幾十年卻依舊貧窮,因為不了解金錢法則。 簡單而言,法則包括減少花費、持續儲蓄、承擔風險、以錢賺錢,保留資本和只提取部份利潤…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但重點未必是法則本身,而是如何持之以恆地遵守。所謂會奉獻的人理財成功率較高,是指懂得自律兼可以控制欲望。不會大花筒,自能按計劃儲蓄。 學習理財是否需要搬出聖經呢? 個人經驗是改變動機確實有助長年累月地堅持。例如減肥,焦點不在體重下降,而是學習節制。至於長期保持飲食清淡和運動習慣,則嘗試與投資掛鈎 — 若日常生活未能自律,交易時也難以按原定計劃買賣,並控制風險和保存利潤。 心態改變後,行爲自能跟隨。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馬太福音 25章29節) Sunday Adelaja 說神將財富託付給懂得理財的人,這是金錢的流向法則。教會中有幾位不貪婪的信徒,自認已準備好接受神的託付。牧師問:如果現時給你五十萬美元,你會如何運用?有的答為教會建立大樓、有的說投入慈善項目幫助小孩、有的說買入物業收租再以租金行善…  牧師說 神不會將錢託付給只會將錢花在日常需要和慈善工作的人,「唯有拿錢投資獲利後,可以花掉獲利,但絕不要花掉本錢。這就是金錢管理的智慧。」 牧師教導保本,當中智慧就如畢菲特的兩大投資法則:(1) 不要虧本 (2) 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 除此之外,書中教導避開迅速致富的機會、未徹底了解項目就別冒風險、善用時間終身學習(尤其是已精通的技術或有興趣的範疇),了解別人的需要並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讓金錢為人工作而不是人為了金錢而工作。更多具體實踐內容,可參看書本。 不論是否基督教徒,擁有財務知識是重要的。若果書中所言讓人物質豐盛,又能駕馭金錢進行有意義的事,同時知足常樂達致身心富足的境地,應是值得了解和學習的法則。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遠古時代的洛克菲勒 向創世理財第一人學習

    踏入12月,媒體紛紛總結全年股市,並預測明年市況。筆者向來不湊這熱鬧 - 要在云云預測中選一個靠譜的,機率很低。若自行預測指數走勢,則自問見識淺薄未看不透。既然聖誕將至,《聖經》又是最普及的預言書,姑且嘗試從中抽取「創世理財第一人」的故事解讀一番,希望有助讀者為來年投資作計劃。 《創世記》中提到埃及法老王造了兩個夢,約瑟解夢指將有7個豐收年,然後緊接7個饑荒年,並建議豐收期間在各城市建倉庫儲糧,以便往後度過饑荒。法老委派約瑟掌管此事,然後果如夢所啟示,隨豐收年而來的是饑荒年。因為早已積聚糧食,農作物失收仍舊穀倉有餘,連鄰近地區的人都要前往埃及買糧。 故事很簡單,到底對理財投資有甚麼啟發? 7年豐收和7年失收代表經濟循環周期,豐收期間儲糧正是「好天斬埋落雨柴」,屬慣常聽見的生活智慧,投行中人尤其明白此道理。凡事要懂得持盈保泰,人人都會說,但真正做到的很少。週一習廣思專欄提及和投資人士飯聚:「與往年年尾篤定收重量級花紅截然不同,面口不再寬容,皆因由投資銀行到對沖基金,整個行頭今年都難『搵食』。上半年所謂的「大時代」,近幾個月便完全變臉…」由此可見,歷經風浪滿有經驗的金融人,大多未能參透股市的上落時機。 約瑟預先知道要儲糧,是因為法老作了異夢。投資人沒有夢中啟示,拿捏不準時機不為奇,但股市大升之後會下跌是現代人都知道的。約瑟建倉儲糧不是豐收最後一年才做,而是有計劃有策略地在 7個豐收年間持續儲糧。其實附近地區於同期亦是豐收,但失收年只有埃及的儲糧足夠度過荒年,甚至有餘將糧食賣給外地人。為甚麼?   聖經沒有說明,筆者推想「持盈保泰」的執行難度很高,因為人性懶惰 - 往往某個方法能賺錢,便以為未來都能一直以該途徑輕易獲利(直至突然失效為止),所以連續7年豐收,鄰近地區未有儲糧,賺錢後也許大興土木、築路修橋、吃喝玩樂… 約瑟在豐收年間密密儲糧,而各處饑荒的 7年,他開倉賣糧。第一年人們都以金錢購買,第二年百姓已花光銀子,約瑟便讓他們以牲畜換糧食。第三年百姓沒銀兩又沒牲畜,只有荒廢的土地和自身勞動力,於是請求約瑟以糧食為代價收購他們的土地。除了糧食,約瑟還給予種子讓百姓耕種,並要求他們將收成的20% 交給法老。以現代的方式理解,就是買物業收租。 聖經記載:「約瑟收聚了埃及地和迦南地所有的銀子」、「於是約瑟為法老買了埃及所有的地」 約瑟身為一人之下的宰相,理財能力確令人折服。他懂得持盈保泰、低買高賣、有計劃守紀律、收地放租、保持現金流(徵收20%收成,不讓糧倉因7年饑荒而淘空)。 以創世記的故事講投資管理,到底是否適合現今世代?美國洛克菲勒家族(Rockefeller) 的發跡史和約瑟如出一轍,至今紐約第48街至第51街都是該家族的物業。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搜尋。聖經是數千年前記載,竟然至今適用,確是充滿智慧的預言書。其實,價值投資者可以向約瑟和洛克菲勒借鏡 - 低價買入產品,待一段日子後,以之換取價值更高的(固定)資產並創造穩定現金流。   故事反映各類產品價格都有上落週期,價值投資人除了耐心等待內在價值在股價反映,也應在買入之前,有離場策略和計劃。 《網上加料版》 一般人不是會作異夢的法老,也沒有約瑟解夢的能力,要「預知未來」唯有將勤補拙:看披露最新消息和業務去向的通告。近日看公告較吸引筆者注意,並值得花時間研究類別: (1)  披露未來幾年合約額的公司: 平日對公司作估值都要先假設業務增長率和市場增長率。如果能基於實質的未來合約作估值,準繩度會較高,而且投資者較有信心買入並持有。接近年尾,好些公司發通告列明已簽合約銀碼,只要與之對比過往1-2年的業務,就能推測未來的營收和盈利狀況,並進行估值。儘管近月很多業績公佈都顯示業績普通,甚至因為經濟不景而錄得虧損,但市場上仍有已簽訂合約,且未來營收有保障的公司,值得研究和考慮投資。 (2)  持牌金融業的發展: 不少主營業務非金融的上市公司,收購持不同牌照的本地小型證券行。筆者不明白「大時代」過去了,A 股市場不活躍,港股交投淡靜的悶市,上市公司何解急於收購持牌金融機構。這是大時代未完?或未來有資金流入本港的徵兆?  還是未來會有相關新政策?這個行業似乎值得留意。 (3) 溢價股份交易: 過往只要有溢價配股或賣股的公告,翌日股價將大升至接近該溢價。最近筆者卻發現某些股份的市場反應不一致。投資人需要細看溢價售賣股份的完成日期(如果未完成即是有不確定性。而早前不少終止交易的公告觀之,溢價賣股不一定會成事)。此外,參看近月有否管理層或股東低價行使認股權證,以及網上查看買家的實力都是重要一環。單憑價格差異跳入股市,風險較高。(筆者就見到溢價交易公告翌日股價下挫)

  • 科網企業 3大要素:門欖、增長、現金流

    希臘復市後大跌,匯控業績勝預期,週二早市恆指窄幅上落幾十點,繼續悶市。這時候除了選股分析和耐心等待,亦是作市場研究、了解未來趨勢和檢視過往投資策略的好時機,以便從經驗中學習。 《網上加料版》 週二林行止專欄談及新世代未曾經歷熊市,以手機買賣股票加快市場升跌循環。早前A 股升得快跌得急,正是因為孖展和場外融資過度 - 以為股市升就借貸入場,價格開始跌便「人踩人式」斬倉。此外,新聞報道外資基金Citadel 在中國的程式化交易帳戶被凍結,中證監正調查其放空交易。 價值投資者傾向保守,未必涉獵借貸或沽空交易。只是,當急升急跌成為市場新常態,就值得思考離場策略。價值投資一般都會對公司作出估值,若股價短時間升至接近甚至超越估值,投資者可考慮暫時離場,待未來股價回落再重新入場。這並不關乎公司的基礎因素,而是市場短期波動又快又大,投資既然接近估值,穩袋利潤離場亦屬持盈保泰的策略。筆者強調並非鼓勵頻繁交易,因為交易費用成本高,而且交易越頻密出錯的機率越高,加上準確拿捏買賣時機是極具挑戰性的事。這番建議的理據是:若潛在回報有限(股價接近估值,短期上升幅度有限),而回落風險較大,投資者需要重新檢視該筆投資的風險,考慮是買入、持有或離場。 *** 上週在會展舉行的RISE Conference,邀來世界各地投資者和科網公司作分享,亦有亞洲各國的初創企業展示理念和產品。筆者在會場逛一圈,彷彿可以想像未來的世界 - 科技在生活層面無孔不入。當日科網企業投資人的分享,令筆者感到此界別的興盛,但要選中高增長初創公司則極其困難。科網創業的入行門欖越來越低(只需一台電腦和互聯網),同一個題目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嘗試,競爭異常激烈。未來與其著眼於面對消費者的企業(例如需要燒錢搶市佔率及未有盈利模式的Uber),不如發掘入行門欖高,兼需要專業知識的科技行業,例如醫療科技(MedTech)。場內一間本地公司,過去4年搜集和研究DNA 數據,年底將推出商業化服務:以口水測試DNA 並於48小時內在網上看到結果,協助選擇合適的藥物,又或建議最有效的減肥餐單和運動類型。 另一間吸引筆者眼球,具高增長潛力的公司,是在紐西蘭上市的雲端會計系統 Xero (NZE: XRO)。筆者認為入行門欖高,因為企業對會計軟件的忠誠度較高,不會輕易經常轉換工具。Xero 成立約10年,當初用了4年時間才達到5萬名客戶的里程碑,現在只需要10星期就有5萬個新客戶遍佈全球。Xero 幫助中小企改善應收款數期 - 由41日縮短至26日。最近更夥拍大型支付企業,令雲端會計工作更方便。以其增長趨勢觀之,似乎已走過播種期,正處於高增長階段。即使去年未錄得盈利,但營運收入增長超過80%。現在未必是最佳投資時機,卻絕對值得加入觀察名單。 新經濟入不敷支的營運模式,不容易令投資者信服,所以筆者一般只考慮有正現金流的公司,當中龍頭非騰訊、百度、Google 和 Facebook莫屬。Amazon 以往一直錄得虧損,最近才終於轉虧為盈,有興趣的投資者可繼續觀察Amazon 可否保持盈利。生意之外,正現金流對個人財務亦同樣重要。早前在書展買了一本以聖經原則教理財的書,內裡談及借貸 - 聖經沒有明言可否借貸,所以需根據其它原則定斷:若為了供應給家人就可借貸,同時要考慮個人能力可否負擔。縱然筆者傾向穩健保守,看後卻有點嗤之以鼻 - 現代社會創造經濟價值,哪有不借貸之理?即便不談企業,個人自用或投資物業,也會借貸獲取槓桿效應。這大概附合「為家人」(自住) 和「有能力負擔」(以租金供樓) 兩個條件…   昨日看到貸款公司欺騙老人借貸2萬卻要求還款超過200萬,又有勸說將公屋抵押後強行收樓的新聞,加上近日聽見畢業數年的年青人,為信用卡數和大學貸款等以債冚債,一直未能錄得正現金流,才發現很多人小看了借貸對財政健康的影響。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