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系統化分析

  • 手寫系統化投資checklist

    手寫系統化投資checklist

    上週在《Larry Hite 的超速盈利讀後感》提及看書的啟發,是嘗試有系統地列出每個交易決定所考慮的細節,以便計算勝率和賠率,並分辨好注及壞注。這種review 非常有用實際,霎時間就明白過往的失誤源由,可以如何改善,並且調節不同交易的注碼。鼓勵大家也嘗試列出思考過程,並將之系統化。 「系統化」並非「自動化」,不必懂得寫程式,簡單一張Google Spreadsheet 或者Excel 表,甚至不必電腦化,直接手寫也能做出一張checklist。讓未來每個潛在交易都填一次表,打個分數,自然高下立見。 每個人投資決定所考慮的因素都不一樣。我的 checklist 包括:價格指標、成交量變化、利好消息等。某些因素的權重較高,以表達重要性。至於風險,除了考慮先前的因素(勝率),也會考慮理想價格、買賣股票或期權。股票相對簡單,期權則更要考慮價內或價外,以及時間長短。 填表時,先選過去成功的交易,再填失敗的交易,這就比較有sense 如何將不同因素加權,讓分數顯示勝率差距。個人經驗,價格指標和成交量變化,需要分開顯示,而不是集結看一個總分。因為成交量有顯著變化的股票,很多時已經「破壞」了一般的價格指標和形態。 上述checklist,是嘗試衡量勝率和賠率,以便決定投資注碼。至於公司的基礎分析,包括業務前景和財務穩健度,也是投資人需要了解的。比較簡便的方式,是先用排除法。例如(1) 排除某個國家或某種業務的公司 (2) 排除成交量低於某個水平的股票 (3) 排除股價低於某個價格的股票。然後找出有興趣投資的股票,填一次自家checklist,就會一目了然。 長線投資未必需要上述的系統化checklist,因為相比「時機」和「價格」,公司前景、財務穩健度、管理層誠信和監管風險,才是股價成長的決定性因素。倒是可以用checklist 衡量長線投資於不同時間點的勝率和風險,以便調整組合。 ××× 這星期很多國際大新聞。讀者可以Like & Follow Facebook 專頁,將會不定期點評。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系統化助投資組合只留下winners?

    週一畢老林兄《見過鬼怕黑》的鴻文,提到「牛市操作的困難來自部分持股落後大市,甚至逆市下跌…誰不想組合中只有winners 沒有losers?只要閣下自行揀股,倉內總有一些股份表現失色甚至極差…」,又指「若公司出了問題,逆市下跌並非一時運濟,當機立斷自為上策。…今天跑輸的板塊或個股,不知何時卻會從遙遙墮後變成節節領先…因一時火起把『輸家』掃出門外,到頭來可能後悔莫及。」 筆者深有同感,這確是牛市操作的困難,亦顯出timing 的重要性,太早太遲都不及剛好ride the wave。而最佳時機與公司的財務狀況未必有直接關連。觀察所得,單靠人腦作投資決定,組合很難只有winners 沒有losers。即使願意手起刀落止蝕,未來卻又會有「心理陰影」- 股價就算跌至低位並且轉勢,也可能因為曾經在某個股票損手,而未能理性地「吃回頭草」。 若使用系統化交易,便能針對上述弱點改善組合回報。例如早就設定好止蝕位以及再入場條件,便不怕離場太遲虧損太多,或事後錯過再入場機會。早前筆者嘗試在美股市場運用系統化訊號(非自動交易,而是根據系統訊號人手落單交易),組合在大部份日子都只得winners。這並非因為系統揀股厲害,而是losers 都會被剔出場。當然近來美股大升,組合中較多winners 似乎是市場力量,但回頭看losers,絕大多數離場都是「對」的選擇 - 離場後跌幅更大,即使近日稍見回升,回報仍遠不及組合內的winners。此外,系統亦出現過losers 再入場的訊號。翻看先前的止蝕價和後來的入場訊號,雖然差距不大,但大都是更低價入場。對比未套用系統訊號的港股組合,霎時高下立見,真正體會風險管理的力量。 另一個值得研究探討的範疇是資金配置。近日從書中看見將投資利潤全部重投市場,和利潤不再投放的例子。價值投資人聽慣了複利滾存的力量,大多樂意將股息和買賣股票的利潤全部再投入市場,以雪球效應累積財富。真實世界卻是買賣有賺有賠,不可能每個交易都賺錢,所以若將全部利潤重投市場,很容易「嘔突」。可是沒有複利威力,組合價值難以快速增長。一般而言,最佳盈利重投比例並非1或0,而是兩者之間。要計算optimal,可以上網查找數學公式。問題是投資人心雄和心淡時,是否能夠緊守規矩,不論晴天陰天雨天都步操二十里,不增加也不減少。 單靠人腦分析並作投資決定,除了難以同時處理大量資訊(或速度較慢),操作時會經常遇到「心理障礙」。系統化交易則盡量減少障礙,令執行策略時較順利。有實戰經驗的投資者總有個人心得和方法,其實可以嘗試歸納法則,再系統化地處理資訊,然後根據信號操作,比較人腦和系統化後的投資效果。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從飛行訓練看歷史數據和回測的力量

    港股通於上週二開始暫停,本週重開。週一恆指升約215點,但上週曾單日跌800點,而美股一日升一日跌,即便媒體指美國錄得資金流出,且調到亞洲市場避險,過去兩天市場似乎未見明顯方向。 中秋佳節長週末,筆者看了電影《Sully》(中譯:薩利機長:迫降奇跡)。未知讀者是否記得金融海嘯後,2009年1月15日US Airway 1549航班,起飛沒多久遇上鳥群,雙引擎失去動力,危急關頭降落在紐約對出的 Hudson River,全機155人奇蹟生還。當年是頭條大新聞 - 過往不曾有飛機雙引擎失效迫降水面,還可以全機人獲救! 電影中意外調查員曾質疑Sully 的判斷 - 全機人生還並不代表迫降水面是最佳選擇,反而可能令乘客面對不必要的風險。根據電腦數據的模擬結果,飛機成功折返機場跑道並安全著陸的機率很高。另外,數據亦顯示左邊的引擎並非動力全失。Sully 也許沒按程序作最佳判斷,甚至危及乘客安全… 數據和電腦模擬結果是否可靠?Sully 認為模擬結果難以置信,與他在駕駛艙的感受 – 雙引擎失效、飛機急速下降的情況不符。看到這裡,筆者想到現代培訓機師,很多時都在模擬駕駛艙,學習不同天氣、風速、環境和特殊情況下要如何應變,並會帶來甚麼結果。 天氣和市場同樣難以預測,模擬飛行和投資策略回測亦是異曲同工! 如果駕駛飛機這種高難度活動可以透過模擬情景學懂,那麼投資的系統化回測肯定具積極意義和實用之處。駕駛飛機涉及人命,機師必須較投資人更懂得駕馭風險,到底錢財身外物,人命卻是無價。 電影給予筆者的啟發是:回測的用處在於模擬各種情景,讓機師(投資者)對可能出現的狀況心裡有數。日後遇上類似的情形,便可迅速作決定。另外,亦可以透過回測認識可能發生的問題,再思考應對方法。 看完電影意猶未盡,筆者找來 Sully 的著作 Highest Duty 細讀。Sully 熱愛飛行,亦曾參與多宗飛行事故調查。他每次都會想像自己若處相同情況,會如何應對提高生存機率。他的航空知識和經驗隨時間累積,真正透徹瞭解飛機性能和操作,尤其每次都會盡力最優化(optimize)旅程 - 思考飛行路線如何配合天氣風速等,避開氣流讓乘客有最穩妥舒適的飛行體驗,這關乎如何控制機翼平衡,飛行速度和高度、機鼻爬升斜度等等。日子有功,2009年1月碰到關鍵時刻,知識和經驗都能運用自如,克服危機拯救全機乘客。 套用在投資,日常練習是執行預訂計劃和風險管理規矩。電影中提到電腦模擬的結果,完全剔除了人為因素 - 遇上突發的災難情形,模擬駕駛員的情緒沒半分波動,立時就決定回航,連緊急事故的checklist 都沒翻過。事實卻是任何人遇上突發情況,即使有最佳的心理質素,都會多少反應遲緩(反應慢過電腦),影響最終結果。計及人手操作的時間延誤,迫降Hudson River 才是最佳和最安全的選擇。 很多人指程式交易可避免人為錯誤。對於不相信模擬投資的讀者,面對隨手可得的大量歷史數據,重點未必是建立自動化的程式交易,而是透過回測了解各種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2009年之前,從未發生像1549 航班般的雙引擎失效,這好比2008年前沒有投資者能想像金融海嘯的出現。當日1549 航班從引擎失效到逼降水面只有208秒的時間,而歷史數據和累積的知識讓Sully 成功降落Hudson,而且全機人生還獲救。Sully 的技術和經驗,以及全體機組人員的專業操守都功不可沒。當中,歷史數據和知識亦發揮作用!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系統分析棄千里馬換普遍性 價值投資捨通用化當伯樂

    上週本欄的標題有誤,系統化分析並不是為了挑選千里馬(價值投資才需要相中千里馬),恰恰相反,系統化分析適用於大量股票。由於目標回報只是單位數,而且持有股票的時間較短,交易較頻密,所以投資人不必是伯樂,而是靠「密食當三番」累積投資回報。 投資時間短加上期望回報低,即預期波幅有限,能減低投資市場回報的不可測性。這與價值投資是兩種完全迴異的風格! 世上並非人人畢菲特,有能耐總是找出價值被低估,或增長率高企的公司。有時並非投資人的眼光不佳,而是即便眼光一流,也敵不過市場的週期波動性質。股價有上有落是正常不過的事,讀者看股價長線上升的圖表,也許認為升幅隨時間擴大,投資人只要夠耐心,就可輕而易舉蹺起雙手等升值。其實,只要細心zoom in,就會發現短期的波動性頗大(往往超過25%)。當這情況出現,投資人就容易懷疑自身的估價方法和結論是對或錯。而這未必關乎眼光,可能只是時機問題,也可能是政策或公司有突如其來的轉變。 至於系統化分析,則具有普遍性。即同一套技巧、邏輯和心法,一般都能應用在大多數股票。投資人犧牲高回報率,藉以換取可測性(certainty)和資金周轉率。為甚麼要犧牲回報?因為普遍性和可測性容許交易重覆操作,即是能夠程式化,進而scale up 擴大規模,甚至套用在其它產品和市場。 價值投資人的預期回報率至少雙位數(很多時甚至以倍或幾十倍計算)、加上持股年期長,是透過犧牲資金週轉率和時間值換取高回報。可是該套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要求 - 耐心等待股價上升至反映真實價值,並非普遍適用於大部份股票。市場很多公司的股價隨時間往下走,又或一沉之後難以翻身。若都耐心等待,覆沒的機率也許較大。 兩種作風的另一相異之處,是投放時間研究的範疇不一樣。價值投資人刨財務報表、行業發展、前景分析、管理層背景作風等,並且與其它競爭對手互為比較。市場上千里馬的數目有限,所以真正能夠帶來數倍以至數十倍回報的公司,寥寥可數。其餘的可能回報不高、甚至部份虧損,但只要當中有千里馬,就能彌補虧損有餘且錄得正回報。系統化分析則是放棄千里馬,每個交易的回報率差不多,不期望有outliner。投資人的時間投放在研究新策略、風險管理、資金配置、時間控制等,藉此彌補沒有高回報率的弱點。 凡事有取捨。系統化分析的下一步是程式自動交易,所以投資邏輯必須具備普遍性,而且要相對簡單(難以應對多種複雜情況),犧牲的的眼前手動化的較高回報,以圖換取未來較大規模地應用。價值投資人則是深入分析和專注投資幾個具潛力的公司或行業,資金週轉率低,且需要承受較大的股價波動,捨棄普遍性以求覓得千里馬。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