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粵海置地

  • 規避風險具成本 粵海布心項目

    處境題:當看不透形勢,或難以掌握現場環境,應該如何自處?大概是以靜制動甚至離開現場。 上週兩位英勇消防員張耀升和許志傑,於撲救迷你倉大火時殉職,令人難過痛惜。這場大火燒了108小時,由於內裡通道狹窄又多掘頭路,有超過200個上鎖鐵皮倉,且未知有否存放易燃物品,救火難度大大提升。居於附近的市民都暫且搬離,避開燃燒過化學物的有毒濃煙。 上週五英國公投結果是Brexit 脫歐,當日早上點票期間,恆指跟隨結果由跌幾十點,到二百點、三百點、 六百點、一千點至最多跌超過一千二百點,收市時收復部份失地,跌六百多點。媒體指脫歐的公投結果大出意料之外。其實,早前民調就曾顯示脫或留是五五波,而一些網上獨立分析人,會自行搜集原始數據,並分享分析結果:支持脫歐者年歲較高,而過往參與投票率亦高,網上民調可能低估了他們的票數,脫歐留歐屬未知之數。同時還建議了投資部署…  筆者想指出除了在主流媒體接收資訊,互聯網還提供其它渠道,得到對事件更全面的認知。 雖然俗語有云「有危才有機」,Brexit 公投結果出籠,英鎊大跌~10%,匯豐單日最多跌超過12% 且成交額超過128億!續後全球幾天股市繼續動盪,形勢不明朗,投資者一動不如一靜,暫且離場觀察吧。別說獨立投資者和散戶,就是專業投資者,遇上市場的巨大力量,也未必每次都能華麗轉身或順勢投資。專業如英勇的消防員,即便身穿黃金戰衣,日常訓練有素又技高一籌,踏入火場面對無情大火,亦遭遇不幸。筆者和很多市民的想法一致,既然火場無人待救,消防員何必進入火場置自身於險地呢?近日股市大幅波動,英國脫歐的實質風險和經濟後果均未有較可靠的預測,投資人就賺少些錢或者輸少當贏,暫且作場外觀眾吧。 筆者並非「得把口」。上週四清晨看了愛高集團(328.HK) 的截至今年3月31日的全年業績,營運收入增長12.3%,淨利潤增長343%,即便扣除一次性的物業銷售收入,淨利潤仍錄得149% 增長。持有現金約16億港元,而長短期的貸款合共約2.3億港元。當日早上股價裂口高開升18% 後,市值仍僅約15億,即每一元的市值都有實質現金支撐,真正抵買。筆者很想衝入場,但一來股價裂口高開超過15%,二來股價過往曾高位(相近水平)大幅回落幾次,而價格短期大幅上升容易出現獲利回吐現象,三來全球市場因為英國將公投充滿不明朗氣氛,當日即使見到抵買股份,也未必是最佳投資時機,所以筆者按兵不動。過去幾天指數大跌,個股表現迴異。愛高集團上週四至今升幅最多超過15%!回頭看,可惜嗎? 投資其實是管理風險和回報,要平衡兩者的關係,所以規避風險是有成本的。當然這次的個股分析(平衡風險和回報的方法)有改進的空間,下次大概要作仔細一點的安排。現價還是否抵買?筆者認為不貴,但股價短短幾日升了超過3成,投資時機值得商榷。 另外,在全球指數大跌時觀察個股的表現,亦有得着。簡單結論:沒有業務在英國或歐洲,或者業務不需要匯兌外幣的公司,股價波動小。除了留意主營業務在中國的公司,美股市場尤其創新科技股,值得投資者注意。雖然前晚美股大跌,但資金流出歐洲和英國,除了流入黃金、債券和日圓等避險資產,未來也許會投資不受實質貿易或銀行業影響的創新科技行業。 《網上加料版》 本欄曾數次分析粵海置地(124),上週二集團公佈深圳布心項目的最新發展。而過去幾日股市動盪,由於集團業務主要是內地廣州和深圳的房地產發展,債務又低,所以股價似乎未受波及,表現平穩。 集團指已完成和深圳市政府就布心項目土地用途的磋商,並於6月13日及15日訂立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書。當中包括布心土地: 西北部(~16,680 平方米),將為商業用地,容積率為6.95以下,總建築面積不超過116,000平方米。而集團需支付11.8億人民幣(下同) 「補地價」,使用權為期40年。當中 33% 於公告翌日支付,67%於明年6月8日前支付。 南部(~16,043 平方米),將為新型產業用地,建築容積率11.87以下,總建築面積不超過190,500平方米。集團需「補地價」6.84億,使用權為期50年。當中48% 於公告翌日支付,餘下的52%同於明年6月8日支付。 北部(~33,802 平方米),將為新型產業用地,建築容積率3.71以下,總建築面積不超過125,551平方米。集團需「補地價」4億,使用權為期50年。先支付48%,餘下52% 明年支付。 第一部分的「補地價」已經以內部資源支付。明年6月支付的土地使用權費用合共13.5億,集團將透過內部資源、銀行貸款或其它金融工具作融資撥付。 而現時只剩餘為佔地面積1,377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與深圳市政府進行磋商。而整片布心土地的估值為61.1億(~72.3億港元)。 而整個項目規劃的建築面積約436,100平方米,主要包括: ~240,560 平方米珠寶相關產業研發用房 ~76,340平方米珠寶相關產業配套用房 ~57,700平方米商業寫字樓 ~57,600平方米商務公寓 ~30,000平方米地下面積作商業用途 ~3,900平方米公共設施 開發將分兩期進行,預計第一期主要開發(3) & (4),北部86,671平方米針葉辦公寫字樓,以及總建築面積約38,880平方米的主部主題商業物業,預計於2021年9月竣工。 第二期將開發37,460平方米之商場,149,840平方米之珠寶及相關業務的甲級高層寫字樓,預計於2018年6月施工,並於2023年7月竣工。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負利率罕見 遊戲規則變

    上週提及粵海置地(124) 交投量突然變活躍,原來是有春江鴨。上週二晚集團公告深圳舊廠房更改土地用途申請已獲批,未來可作房地產發展。端午節前後,恆指連續四週造好,累升1323點。本週一卻大跌529點,單日蒸發早前的四成升幅。觀察所得,下跌的速度一般較爬升快得多。近年恒指單日升跌幾百點似乎已成為常態,投資者亦見慣不怪,倒是要學習如何應對這類大幅波動市。世界在變,再優秀的投資方法和工具,都需要進階版。所謂進階,是保留原有的基礎框架,微調可變動的細節,大多數情況已能大大提升效益,而間中亦需要檢視基本原則。 早前筆者參加科大余家林副教授的講座,探討負利率環境下的投資。余教授清楚指出:絕大部分的金融模型,都建基於一個假設:無風險收益率(risk free rate) 等同存款利率,並且大於零。只有當假設成立,而期望回報率勝過存款利率,金融模型的推論才成立,並作出較為貼近現實的預測和估值。若果無風險收益率變為負數,大部份模型的最基本假設便失效。負利率在歷史中屬非常罕見,由於相關數據有限,令人難以按經驗推斷在非一般的負利率環境下,投資人是否還能相信那些金融模型的演算。價值投資者很少使用金融模型為公司估值,而利率正或負大體不影響對個別公司或行業前景的分析。提及余教授的分享,因為他點出了一個明確事實:眼前的外在投資環境,和過去幾十年很不一樣。究竟這等罕見情況下,以往行之有效的推算方法,是否仍會切合投資人期望,是值得深思的事。 除了投資環境,科技界的破壞性創新,亦建立了全新的遊戲規矩,衝擊傳統企業。本港有很多call 車app,公眾較熟悉的包括Uber,GoGoVan 和 EasyVan,而Uber 的估值超過625億美元。以往筆者認為用戶和司機對Uber 沒有loyalty,而且市場的替代品很多,除了其它call van app,還有快的app,難以理解Uber 的極高估值。除了綁定信用卡外,看不到Uber 有任何壓倒性優勢。近日筆者有新體會 - call van apps 和call 的士 app,只是改進原有的產業的溝通模式,令司機和乘客更有效配對,減少資源浪費(如乘客等車和司機在街上兜客的時間)。只有Uber 開發了一個新市場 - 讓過往無法收費載客的私家車,成為帶來淨現金流的工具,釋放了資產價值。一下子全世界的私家車,從以往的不斷折舊,瞬間成為生財工具!這就是Uber「破壞性創新」和值錢之處,並帶來深遠影響。這種服務俗稱「白牌車」,舊印象是安全性較的士低。但Uber 要求司機為房車登記,乘客的信用卡又已綁定,加上app 能即時追蹤行車位置,融合科技的「新型白牌車」,縱使未能完全杜絕不法之徒,至少大幅提升司機和乘客的旅途安全。Uber 完全顛覆了現有的交通營運模式。 另一個例子是加拿大Walmart 週初宣佈停收Visa 卡,理由是Walmart 未能就Visa 收取的手續費達成共識。一直以來信用卡的龍頭大哥是Visa 和Master Card,亦因為廣受客戶所用,若果商店堅持只收debit card、現金和支票,大概會因為未能提供方便的支付方法而流失很多客戶。於2009年成立的美國公司Square (NYSE: SQ),為中小企提供簡便的POS (Point of Sales) 系統,包括硬件軟件,降低商戶接納信用卡付款的成本和程序。由此可見兩大信用卡公司在電子支付的壟斷地位,但這種能「壟斷」能持續嗎?據筆者所知,內地的移動支付發達非常,大部份人使用微信錢包和支付寶。簡易的程度是,光顧路邊的小型士多店,都不需要付現鈔。只要智能電話在手,掃描QR code,便能即時以微信錢包結賬。這不單止適用於士多店,就連搭的士在餐廳吃飯交水費電費保險費等等,都可以使用微信錢包。這種移動支付和電子錢包越流行,兩大信用卡公司的優勢將逐步降低,因為電子錢包除了綁定信用卡,也可以綁定銀行卡,  又或直接存入現金。移動支付改變了現有的付款習慣 - 由碌卡簽名,變成簡單地scan QR code,或者簡單按一鍵就完成交易。相比信用卡,更方便快捷,甚至可能更安全。 當遊戲規則改變,業界players 都需要調整策略適應新環境新規矩。不論交通運輸、電子支付抑或財務投資,都需要與時並進。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從 RISE 看未來科技熱點

    年初本欄的《跌市中尋寶》一文曾分析粵海置地(124),指公司的規模和市值雖小,但財務穩健現金充裕,而且廣州如英居項目去年開始預售,有大筆現金回籠,再加上深圳的布心廠房地皮,將轉為經營房地產發展,公司前景具潛力。無奈股票交投不活躍,吸納投資需要耐性。週一該股價曾飆升超過6%,而且成交量大。現價較年初升逾29%,筆者認為值得繼續持有和觀察。當然,本欄曾多次強調投資需要風險管理,所以let the profit run 的同時,未來股價若創新高後回落某個百分比,亦可考慮(部份)離場。 筆者上週參與一連三日在灣仔會展舉行的RISE Conference。這個號稱亞洲最大的tech startup 峰會,引來世界各地的初創公司擺攤,而講台上的嘉賓包括創投基金經理如GGV Capital 和 500 Startup 合夥人、初創企業創辦人如本地代表Ray from 9Gag 和Steven from GoGoVan,和大型科技公司如Facebook, Uber 的管理層等。由於演講和訪談的時間短(每節僅約20分鐘),難以深入討論任何主題,所以筆者並不期望峰會過後深受啟發,只求了解未來科技發展方向,知道最新的技術應用。這有助分析長期趨勢和作投資決定。 本欄曾撰文提及誠哥旗下的創投基金Horizon Ventures 也投資的 Sentient Technologies,運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 進行程式交易,又將技術應用在電子商務。第三日峰會,RISE 請來該公司的Chief Business Officer Randy Dean 和麥格理合夥人Jeff Galvin 在台上分享人工智能的商機。他們強調解決問題才是重點,人工智能只是工具。台下筆者有機會與Randy 及Sentient CFO Fabrice 交流,當然抓緊機會問及Sentient 為何由AI程式交易,再多開一個AI 電子商務部。他們回應以AI 尋找交易機會是困難的事,因為全世界最聰明的頭腦都在金融市場競爭。每次AI 找到可以獲利的交易patterns,不多久其它人都會發現,patterns 很快就失效,要再尋找其它交易點子。而電子商務的規模大,具商業價值兼可以帶來實質現金流,加上客戶購物往往能快速決定(以分鐘而不是以日或星期計算),所以他們選擇在這範疇應用人工智能。筆者再問及AI 交易的回報,自然是最高機密無可奉告,唯一知道是至今錄得正回報,而且未來會成立基金供投資者認購,但該基金不會開放予公眾參與,而是VIP 形式 by invitation only。 (圖為Randy Dean(左) 和 Jeff Galvin (中) 在RISE 分享人工智能商機)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演講,是來自日本的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

  • 平保績優跑贏國壽

    接近3月尾,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已派了成績表。上週最矚目是長和及騰訊的業績發佈。李超人看淡經濟前景,又指香港是黃台之瓜,值得讀者深思。騰訊規模巨大,收入仍保持高增長(+30%),成為年收入超過千億元的企業,而經營利潤和淨利潤分別錄得33% 和 22% 增長。高增長企業確實該有較高估值,市盈率長期高企是常態,除了增長率跑贏其它行業,財務穩健兼且規模越大越有壟斷優勢(Winner takes all)。國泰航空的業績亦令人眼前一亮,管理層對冲石油的策略以及節流措施,效果明顯地反映在賬目上。 早前曾為文分析中國平安保險(2318),上週亦公佈了亮麗業績。 保險業務收入:3,860億 (2014:3,264億,+18%) 總營運收入:    6,932億 (2014:5,300億,+31%) 淨利潤:         ~652億(2014:479億,+36%) 利潤中佔比最高是銀行業務(~33%),其次是人壽保險業務(29%)和財產保險業務(19%)。 年收入數千億規模的企業,礙於基數大,要保持雙位數增長並不容易。保費收入作為核心業務錄得18%增長,而總收入和淨利潤的增長率均超過三成,這顯示機構仍處於增長期,未來的業務趨勢線會往上升。沒有比較,也許不懂這些數字的意義。 中國人壽保險(2628)向來是中國最大的保險集團,雖然未公佈2015年度的業績,但早前的盈喜通告表示,2015年淨利潤錄得5% – 10%增長。若回看其2014年的保費收入(3,310億,2013年:3,262億),增長率僅1%。即使計及其它收益,2014年的總收入只增長約 5.5%。以增長速度看,就似業務已飽和。再對比中國平保的保費收入錄得18%增長,以及總收入和淨利潤達31%和36%增長,就知道同是保險行業,未來發展卻高下立見。高增長率之外,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平保的保費收入首次超越中國最大的中國人壽。 看過保費收入規模和增長率,再看淨現金流:去年中人壽和平保分別錄得約782億和1,857億淨現金流,雖然平保今年錄得的淨現金流較去年低(約1,590億),但相比中人壽仍跑贏幾條街。 除此之外,平保的淨投資收益率亦有顯著升幅-由數年前的4.5% 升至5.7%,而償付能力充足率超過200%。這些數字代表企業有效運用資金,而且財務穩健。平保不單止增長率遠遠跑贏同業龍頭,就連業務規模亦超越,而且內部的資源運用以及現金流的控制等,都顯示企業穩健具潛力。現價約$37.5,市盈率僅10.5x,值得投資者考慮是否買入並長期持有(所謂長期是以年計算,但也需要定期review 並設定風險管理機制)。 補白:早前和本報《全民大數據》作者 -算者閒聊,其看待、處理和應用大數據的方式令筆者深受啟發,且獲得人生智慧 - 累積的效果。算者熟悉紫微斗數 ,但應用大數據後,越發認為術數只代表人生的小部分數據,未能反映整幅圖畫,很難作出準確預測。除了受年代和統計量所限,最主要的原因是:財富、朋友(人脈)、知識&經驗都是累積而來。星盤中的「星」只反映當刻,無法顯示上一個運帶來的影響,亦沒有任何星代表人生中累積的成果。筆者是基督徒,不相信術數,卻認為這種演繹極具人生智慧,值得深思緊記。凡事並非一時三刻看到效果,但時間久了就會看到分別。 《網上加料版》 除了中國平安保險,筆者早前也為文分析粵海置地(124),因為收購了廣州的如英居地產項目,預計2015年業績大好。上週公佈截至2015年12月31日: 收入:    8.57億 (2014年:342萬,+24971%) 淨利潤:1.72億 (2014年:8177萬, +111%) 持有現金36.8億,沒有任何銀行貸款,另有以竣工待售物業價值12.9億。 雖然集團的股票交投量偏低,市值小(僅約35億元),但市值100% 有現金支持,而且很快會將竣工待售物業出售套現。筆者認為現時的股價被低估了。 投資向來都是向前看,集團位於深圳的布心項目,其城市更新單元規劃方案於去年11月獲得審批,開發建設用地面積約67,903平方米,容積率6.4倍,建築面積約436,100平方米。而補地價的細節和金額,仍在和政府有關部門磋商中。雖然未知確實時間,但值得投資者留意。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分門別類價值股

    上週五恆指重回二萬點以上,週一友報指兩會未見成果,估計恆指於20,800 點有阻力, 昨早開市恆指跌穿二萬點…  本欄名為《價值投資》,不應在乎股市的短期波動,但過去一年,恆指單日上落幾百點(超過500點) 的頻率不低。而農曆新年至今不足一個月,恆指從低位攀升約10%。傳統價值投資每年目標回報率僅15%,,按比例計算,即便是短期波動,價值投資者都應該關注指數起跌。此外,3月份是公佈全年業績高峰期,除了已發佈的盈喜盈警,財務報告的實質數字如銷售及盈利組成,資產負債水平等,都是投資者再度審視公司的時機。 價值投資注重的基礎因素包括公司財務和行業前景等,當中亦可分門別類,例如高增長業務,資產大折讓,具壟斷特質,低增長高現金流,正處於扭虧為盈或業務轉捩點,規模大盈利股息穩定等。本欄曾分析過的平安保險(2318)相較同業屬高增長類型,而粵海置地(124) 和大昌(88) 則屬資產折讓,中國民航訊息(696) 具備壟斷特質,港通控股(32)則是低增長高現金流,而且盈利和股息穩定。至於扭虧為盈的佼佼者則要數美國Amazon(AMZN),去年首兩季持續錄得盈利,而雲端服務AWS 成為新增長勢頭,利潤率和增長率都超過30%,遠遠超過網上百貨的薄利多銷模式。去年股價大幅上揚,現價市盈率超過450倍。 上述舉例的資產折讓型公司,2015年透過收購公司和出售已建物業,估計錄得不俗盈利。這代表過往的資產賬面值,部分已獲得收成,轉化為利潤和現金。其它過往曾分析的公司,待業績公佈後,會再重新審視行業潛力和業務發展。 投資者買入股票前,若能清楚知道每間公司的賣點,便能較坦然面對短期波動,甚至奉行越跌越買的策略。其它門派衡量股價,未必看公司的內在價值,而是著眼股票買賣是否能帶來利潤(低買高賣)。即使公司質素高,若股價波動讓投資人虧損某個百分比,便會離場。這種投資理念是:做對投資決定時讓利潤持續增長;決定錯誤時不嚴重影響投資組合的價值。 股價反映投資人對公司未來的期望,所以是向前看的。財務報表是歷史,反映過去的穩健程度。一般而言,「爛船都有三分釘」,基礎因素好的公司,抗逆力較強,所以財務報表很重要。可是,既然股價是向前看,單看財務報表並不足夠,最好可以預測業績。大部份人難以精通各行各業,所以除了將「當股東營運生意」的理念代入投資,若能抱持「透過股票升值和買賣帶來利潤」的想法,風險管理會處理得較好。 價值投資人很多時會排斥其它派別 (因為投資時期長短、公司價值估算方法不一樣),但每個派別都有其優勝之處和盲點,最好可以取長補短。筆者一直強調風險管理,是因為價值投資長久以來,都傾向著重公司基礎因素和內在價值,極少談及小股東賺錢套現離場,也便沒甚麼風險管理概念。單單以時間換取回報,也許是盲點之一。 《網上加料版》 早前聽說一個長期投資策略,目標回報是每季度增長3%。策略很簡單,每季度review,每逢回報超過3%便賣出,若少於3% 回報則投入更多資金,直至價值達到每季3% 增長。原理是不貪心 - 賺錢變離場,回報不達標便投入更多金錢,減低平均買入價。若將這策略套入美股或標普500,只要捱得過2008年海嘯,自然苦盡甘來,10年間回報超過650%。 這顯示長線投資必賺兼穩健嗎?讀者可以嘗試自行測試。Yahoo 免費提供股市的歷史數據,讀者可嘗試以excel 計算模擬結果。 若細看每週期的現金流入和流出,金融海嘯期間約20個月,是一段頗難捱的日子,讓人質疑策略成效,甚至美國經濟前景。即使對個別公司有十足信心,又或長遠看好美股,當年的跌市急速且幅度大,令投入的資金瞬間蒸發。到底投資人是否真的對美國經濟前景信心十足,到一個資金瞬間蒸發都不在乎的程度? 舉這一例子,並非認為策略無效。事實上,策略有效,只是不是每個人都跟得到。 筆者向有記錄買賣的習慣,而且版面可輕易看到若持貨至今的盈利或虧損。觀察所得,絕大部分的離場決定都做對了,很少走得太早喊走寶(如果認為走寶,大可重新買入),感慨的都是未守規矩或未按原定計劃的投資。曾在書本看過統計,投資利潤的80%,主要來自top 20% 的交易,而bottom 20% 交易帶來的虧損,會大大影響利潤。所以,只要管理好bottom 20% 的投資,整個投資組合的回報會大幅提升。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聽貝南奇後試看中美經濟

    近日恆指很波動,上週末大幅下挫,週一卻大升。有說全球嚴寒天氣,令油價回升,亦救了本地零售業。轉勢嗎?昨日開市不久跌超過400點。如果投資者短炒博反彈,真的需要高超技術準確拿捏時機。而timing 往往是最難預計的。上週的亞洲金融論壇,前聯儲局主席貝南奇提到遇著金融危機,重點是具備有能力抵禦的系統,而首要條件是:Capital! Capital! Capital! 具備資金實力總有助度過低谷。筆者並非勸喻投資者不入市,恆指現價市盈率真的低,應該考慮逐步入市。而美國亦有不少基本因素好的公司,市盈率同樣是抵買的單位數。由於美金強,加上金融海嘯後行了幾年QE,經濟逐步回穩,是值得留意的投資市場。 內地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加上人民幣貶值令資金外流。港元雖與美金掛勾,但地理位置靠近中國,加上不少內地公司在香港上市,經濟循環和股市走勢都受中國影響。近來美元強勢兼加息,港元未有跟隨,也令資金流出香港。筆者理解資金流出中國和香港經濟體的因由,不明白的是全球跌市。以往全球性跌市都有明顯的泡沫或危機,例如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的科網泡沫,2001年的恐怖襲擊,2003年的SARS,2008年的次按問題…  今次的危機或泡沫是甚麼?中國並非全自由開放的經濟體,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貨幣貶值和經濟放緩理應對美國和歐洲影響有限。而石油價格下跌,除了打擊產油業和上下游業務,也會影響成本較高的新能源供應商,但一般而言有利整體經濟發展。 筆者找來美國Real GDP,CPI 和油價的歷史數據,附圖中可見美國自1950年至1980年期間,GDP 大部份時間保持增長,而CPI 亦顯示持續通脹。直至1980年通脹突然迅速急升,而GDP 顯示倒退。1985年開始有油價數據(綠色線),緊隨油價升的除了通脹,是 GDP 增長率下降。而油價下跌時,GDP 隨後會錄得顯著增長。現時油價和通脹齊降,估計美國今明兩年GDP 可以保持不俗的增長。 不少媒體說中國輸出跌市,筆者認為一個半封閉的經濟體,不容易短時間影響全球股市。過去幾年產油國因為油價升而獲得巨利,並投資於西方國家的股市匯市基金等。美股自金融海嘯後一直造好,而油價從去年拾級而下,估計產油國套現投資獲利是合理做法。 貝南奇在論壇提及每個國家的經濟好壞,長遠要看供應面(例如有否創新產品),減息和量寬以及基建都是短暫的藥方。這看法正是內地所指的「供給側改革」。上星期高天佑的《一支原子筆令人心傷》提及內地的產能盡是門欖較低的產品,對於精細度要求高的產品,例如原子筆頭的走珠,至今都是靠進口,道出中國要保持經濟增長的問題所在。相較美國的科技日新月異 (就如昨天出席創科署的活動的Paypal,Tesla 和Space X 創辦人Elon Musk),量寬換來的喘息空間,讓美國未來經濟保持健康增長。 《網上加料版》 早前四環醫藥(460) 發通告,表示羅兵咸永道會計師樓辭任核數師。理由是2014年的賬目,因為核數範圍受限,未能出具意見。而2015年的賬目有持續性,評估之後決定不接受委聘。而四環醫藥最新委聘國富浩華作核數師。核數師對2014年賬目不出具意見。一般而言,核數報告內會有一段意見(opinion),最常見的是以“true & fair”形容,即賬目是真實公正的。次一級可能是“true & fair except…” 即只是某一部分要注意,或者某部份的核數工作受限制。現在核數師不給予意見,兼且辭任,令人懷疑集團的賬目不夠清晰有問題,而最新委聘的又非四大會計師樓。 四環醫藥於停牌前,股價曾持續上升,後來更一送一紅股,及後股價稍為回落。如果有風險管理準則的投資人,估計賺幅不少並早已安全離場。若果看到售賣的心臟藥市場具潛力,過去幾年的賬目健康,核數師又是名牌,加上有投行Morgan Stanley 支持並合作成立JV,一心合上眼長期持有便中伏。集團是毫無先兆突然停牌,現在連核數師都辭任,可見過往在再好的track record 都可以瞬間轉變。 由此可見風險管理對價值投資者都有其重要性。研究市場和年報選股之外,值得花時間定下風險管理準則。 另外,上週分析的粵海置地 (124) 發盈喜,估計2015年的盈利錄得顯著增長,主要由收購勝旺獲得。雖然該股市值小交投不活躍,但恆指大上大落的幾日間,股價保持平穩,值得留意並考慮持有。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跌市中尋寶:粵海置地 & 平安保險

    環球股市輪住跌。上週五道指跌390點。週一港股開市曾下挫近360點,下午跌幅收窄至277點,報19244點,尤幸成交不活躍(僅750億元),未見搶著沽貨的情況。這種市況除了避險,亦是時候思考未來的投資策略。週初的亞洲金融論壇,每個環節都有問題供聽眾即席投票,當中預計2016年有最好投資回報的地區,依次為中國(30%)、美國(23%) 和東南亞(17%)。而東南亞國家中,最多人選擇投資越南(20%),其次是新加坡(15%) 和印尼(15%)。     而最具潛力推動環球增長的行業分別為綠色行業&環保產品(23%)、電子商貿(20%)、電訊、媒體和科技(20%),以及醫療(19%)。這排名和2014年有顯著分別 - 當年排名第一的是電訊媒體和科技(25%)、其次是醫療(24%)和金融服務(15%),綠色環保行業未受重視,更沒有電子商貿作獨立選擇。雖然筆者認為油價大幅下挫,會嚴重打擊新能源的市場發展,但上述的非正式統計,顯示了過去兩年增長最強勁的行業,也許值得讀者參考。 剛出爐的施政報告環繞一帶一路,論壇也有不少相關的討論。首日的專題午餐會,恒隆董事長陳啟宗和貿發局主席羅康瑞認為,絲路的歷史和地理位置,斷定了或遲或早發展一帶一路,這是自然不過的事。儘管二人都曾爲CY 站台又被指梁粉,但羅康瑞強調香港的定位是將專業規範的商業條款帶給絲路。另外,由於投資年期較長 - 「若非以世紀亦以10年計算」,最重要是計算和確保回報。簡單而言:有錢賺商界自然支持,否則難以吸引資金投資。這是事實亦合理。 談完非正式統計的投資趨勢,以及亞洲金融論壇的觀察,講番港股。股市未跌定,若果安全第一可稍為忍耐,先研究觀察,以便未來確認轉勢後入市。     筆者留意粵海置地(124) 一段日子。以地產股而言市值很小,僅約35億。股票長期交投不活躍。截至去年6月30日的半年業績,表面看沒特別,營運收入只是約24萬元。但細看賬目和內容,就會發現其潛力。 集團的前身是金威啤酒集團,並於2013年全部出售啤酒的生產和銷售業務,但保留布心廠房地皮,轉為經營房地產發展。該深圳羅湖區布心項目是旗艦,佔地總面積約87,075平方米,是以珠寶為主體的產業商貿綜合體,分兩期建造,項目將興建專業市場、商業、公寓、酒店、會展和辦公樓。由於位處深圳,與布心和太安地站屬於步行距離,具一定商業價值。估計2015下半年完成城市更新單元規劃方案審批,預售和租賃程序會在2017年展開。 本來要等到2017年才開始預售和租賃,這幾年屬於收入和盈利真空期,也未必急於現時投資。但集團去年收購了勝旺,持有廣州如英居項目。該地產項目位於廣州番禺區,總建築面積127,597平方米,有917個住宅單位和 651車位。住宅於去年5月開始預售,截至6月30日,已成功預售195個單位,合共20,201平方米,預售價約每平方米人民幣18,215元。半年業績公告內說明會項目於2015年竣工和交付。以預售價推算,若所有單位於2015下半年成功出售,收入將達到23.2億人民幣。 《網上加料版》 截至去年6月底,粵海置地持有等值35.8億港元,短期貸款僅約8,900萬,長期銀行貸款約1.8億。由於現金皆為人民幣,計算近月的貨幣貶值後,仍有33.4億港元。加上如英居的項目預售,估計2015下半年末,集團持有等值60億港元的現金。另外,相比2014年僅不足3億元的收入,估計全年的銷售收入有大幅增長。2014年全年溢利僅8,177萬元,估計2015年的溢利會錄得大升幅,當中包括上半年的利息收入超過1億元、收購收益約2.3億;下半年售樓收益(以10% 利潤推算)約2.78億以及利息收入,即利潤超過6億。即使不計算無實質現金流入的收購收益,亦有3.7億元。 估計截至2015年底,持有現金和銷售住宅帶來的現金合共約60億港元,遠超過現價市值35億元。而且集團財務穩健,發展項目都在一線城市(深圳和廣州),筆者認為現價抵買,讀者可以觀察其走勢。 尋寶期間,市場有甚麼市值較大,流通量較高的選擇? 平安保險(2318)上週公佈2015全年的保費收入,達人民幣3,857億,已超越中國人壽(2628) 2015年的保費收入(人民幣3,641億)。而平保的收入較2014年增長18%,亦遠高於中國人壽的10%增長率。 平保的收入增長附合預期。截至去年9月份的三季度業績,保費收入同樣增長18%,而淨利潤增長達45.8%。若以當時每股盈利RMB2.64 估算,2015全年每股盈利約RMB3.52,計及近日的人民幣貶值,即HK$4.15。週一股價跌穿$35,預測2015年的市盈率約8.43倍。 儘管中國人壽的預測市盈率同是單位數,水平接近,但平保的收入規模已超越中國人壽。筆者認為這類高增長的公司,現時單位數的市盈率屬抵買。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