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林榮基

  • 避開權力左右的市場 美股更具投資價值

    近日港股節節上升,恆指錄得今年高位。雖然只及去年大時代 28,548點高位約八成,但已有不少人和媒體指牛市重臨,也有人指是熊市二期,即具備氣氛向好兼且大幅反彈的特質,但實體經濟卻向下走,將迎來熊市三期。筆者向來不懂看大市,未來難以預測,所以一直強調風險管理和離場策略的重要性。上週伊瑪仕君《再採華爾街策略選股 年回報26%》一文,透過回測顯示相同的策略加入止損機制,將大幅提升10年投資期的年度化回報,由此可見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昨日畢老林兄《黃春榮,好嘢!》一文,詳述心理狀態如何影響比賽、賭局和投資,又談及賭徒自律認真的態度和低調簡單的生活,以便最佳狀態進入經過計算的賭局…  全文值得投資者細閱思考。 近日的本地大新聞,要數林榮基詳述被中央專案組拘捕軟禁和保釋送港帶回讀者資料的萬字文、梁天琦簽署不支持不推動港獨確認書後,選舉委員仍主觀剝奪其參與立法會選舉的政治權利,特首梁振英與UGL 涉嫌貪污案至今未公佈調查進展,而廉政公署高層出現大震動,資深評論家練乙錚在本地媒體的唯一地盤被刪,港人往後難再定期看到練生深度思考和視野的分析…  提及以上幾則新聞,因為它們都有一共通點 - 給予香港投資者一種「背後有股力量阻擾兼控制前路」的無力感,十足莊家和「人頭」對本地細價股殼股上下其手…  這類操作以往都非主流,但自從大時代後似乎越來越常見,甚至令監管機構收緊IPO 審查,免得出現「啤殼」。 也許過往只是筆者太孤陋寡聞,以為創業板對上市要求較低,只要專注主板上市的公司,就能較易避開股價容易被舞高弄低的公司。但近來系統化地掃描,才驚覺很多主板公司交投極不活躍,而且股價小於$1,即輕微差價已令股價大幅波動。若果投資者相信市場力量,希望ride the wave 兼避開易被人為操縱的股票,焦點也許應投放在既深且廣的美國市場。撇開本港的牛熊市爭論,兼且有莊家炒高炒低的傳聞,美股近來續創新高,而最具潛力的創新科技公司由多數在美國上市,的確值得投資者花時間心思觀摩了解和投入資金。 最具增長潛力兼且代表未來的Facebook,Google,Amazon,Tesla,Netflix 等都在美國上市。而近日科技相關新聞,包括AirBnB 募資8.5億美元,估值超過300億美元;Walmart 以33億美元現金收購Jet.com 期望扳回網上銷售頹勢和市佔率,不讓Amazon 專美…  美國科技界發展成熟,願意長期持股的投資人,沒理由受地域限制,只專注港股不買美股。筆者暫時未及仔細分析美國個股,或者未來有機會多作分享。 最近和一位具電腦技術背景,且嘗試運用將之運用於股市分析的友人聊天,談及傳統價值投資平均每年獲15%回報算是不俗,而專注高增長業務的價值投資大概期望每年獲取30%回報。友人即嘗試計算平均月回報,原來只需要每月賺取3% – 5%。這個回報率並不高,也許能輕易達到 - 很多個股一天的合理波動範圍已超過3%!後來又提及價值投資者會對公司作出估值,友人問:如果股價長期達不到估值,會否離場賺取部份利潤,然後轉投其它更具升值潛力的公司,以便更有效運用資金?筆者很少這般思考,這才發現價值投資容易有一個盲點 - 心中目標價未出現就不離場,而這未必是最理性或最佳做法。 這不是對錯問題,亦不容易界定哪個較優勝,而是投資人需要很清晰界定不同交易的性質。早前看書,長期投資應該每次撥較多資金,因為相對波動小,而短線買賣則只宜每次投放少量資金,並以速度和量換取回報(就是俗語的「密食當三番」)。 學海無涯。多讀多看並與想法不同的人交流,總會有啟發和得著。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