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教育

  • 我對台中的片面觀感

    我對台中的片面觀感

    親戚E & K 早陣子去台中探望投資加密貨幣的朋友,邀我一起去聊天。因為E & K 要接孩子放學,再送去長輩家中,開車到台中大概晚上十時半,所以我獨自於中午乘火車到台中走走看。一坐上火車看沿途風景,就有旅遊的感覺。(畢竟香港沒有這種在路軌上搖晃的火車嘛~ 羅湖線的電氣化火車,比較似捷運。) 台鐵經過桃園、中壢、竹北(新竹北邊)都是城市,去到竹南(新竹南邊) ,開始見到偏僻鄉野,之後還有幾個站包括苗栗,直至快到台中,才又見到高樓大廈。因為在台中的停留和自由時間少,都集中在草悟道和西屯的重劃區七期(類似台北的信義區)。以下簡單列出對台中的片面觀感: 我推理台中人對西餐的需求較小,傾向愛吃中菜,而西餐愛好者也許較年輕。再推敲下去,台中的人口組成,也許較多工業界廠家,較少接受西方教育,所以不見得喜歡西方文化。又或簡單講,台中的人口組成比較本土,不夠多元化。 其實,也許台中的特色不夠突出。台北最國際化,被戲稱為『天龍國』;新竹有科技園區,再加上清華大學和陽明交通大學,如同台灣的矽谷。台南則出名工廠多。台中呢?我問過當地朋友,得到的答案是旅館業(Motel) 和地產商…   我未能找到支撐看法的統計數據,但找到足以說明「觀感差異大」的數據 - 整體在職人士的教育程度有明顯分別。台北那種遠遠拋離,讓人傻眼。台南的轉變亦非常impressive (我未去過。台北朋友說台南的科技園區對高學歷人員的需求,帶動了整個地區的改變。)新竹的改變也不錯。有興趣多了解的讀者,可以找來台灣所有縣市的數據短片,參考比較。 台北 新竹 台中 台南

  • 創新創富:不靠累積,重訂規則

    創新創富:不靠累積,重訂規則

    昨日和朋友閒聊,有啟發。 先說重點,再娓娓道來。 創新很重要 - 因為不是靠累積追趕,而是重新訂立遊戲規則。(所以,知識 & 眼界是重要工具) 事緣朋友說: 就這樣聊起來~ 😀   我認同#3,朋友讀經時的提醒,值得大家思考更多。 回頭說#2 & #1 貧富懸殊呢~ 那麼如何解決或拉近貧富懸殊差距呢? 上述例子,至少看到現代貧富懸殊很嚴重的情況下,年輕人或看似資源不足的人,還是有方法以高效賺取回報!不單止拉近貧富懸殊距離,甚至已遠遠超越本來的贏家。 創新很重要,Open-minded 都是。 其實,大家有否思考過 -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都要奪去。」馬太福音 13:12? 創新很重要(不論是科技或解難的方法,似乎一直都有創新的空間) (這篇文章的體裁,和過往的不一樣。因為是思考過程的記錄,沒著重起承轉合和文風。而這種記錄,日常只和親朋戚友電郵分享。希望會收到讀者回應。)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學習於娛樂 推介好書和數學遊戲apps

    學習於娛樂 推介好書和數學遊戲apps

    今日書展開鑼,友人新書《中產必須死》(高天佑著) 和《初創起義》(尹思哲著) 終於出爐,引頸以待多月啦。雖然早前有 VIP 預覽部份內容, 始終不及兩本實體書在手。一本談如何在新世代自處,尤其是中產須「置諸死地而後生」,可謂「生存指引手冊」;一本訪談本地科技初創公司創辦人,人物個性和成長故事引人入勝,書展必買。 至於海外作者,6月新書有大前研一的《世界經濟的新解答》和吳軍的《見識》。日前買回家未及看完,但兩者均是質素保證。大前研一指全球經濟再沒有龍頭,而且受政策左右,投資思維要從過往的追溯本源了解成長潛力,擴闊至解讀政策訊息和影響。至於吳軍的新書,不再集中講大數據或人工智能,涉獵範疇廣,談商業和人生智慧。 近日收到信用卡推廣電郵 - 去書店購物過千元,可以免息分期付款…  在互聯網盛行,知識免費傳播當道的世代,書本竟然成為「奢侈品」需要容許分期付款,以鼓勵消費。時值暑假,估計相關推廣主要針對教科書吧! 其實實體書之外,Google Play Store 和 Apple Apps Store 都有很多教育應用程式,好玩有趣,讓孩子寓學習於娛樂,可能是書本外的另一選擇。 上週在RISE Conference 訪問了香港人投資兼參與,總部位於馬來西亞的Zap Zap Math.  顧名思義,是數學教學程式,最特別之處是以透過遊戲,教導和灌輸數學理念和邏輯,目標用戶是5歲至12歲的小孩。公司去年9月募資約千萬港元,至今超過300萬下載,目前美國是最大市場,其次是中國。 Zap Zap Math 近月改變銷售定位,由B2B 轉為B2C,除了數學遊戲程式更個人化更貼心,亦有助父母和老師認清孩子的學習進度。而孩童由過往缺乏耐心,只花3-5分鐘,提升至每次花約20分鐘,部份學校更以Zap Zap Math 作為補充練習。向來學習效果和動機掛鈎,若是自發兼感興趣,就事半功倍。據知公司現正募資,以盡快佔據美國和中國市場。 早前股市大挫後逐步企穩,本欄曾詳細分析的IGG (0799) 和茂宸集團(0273),這兩週強勢回勇。基礎分析的好處,是投資者為公司摸底後較易坐得穩,希望讀者有所斬獲。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剪髮記:那又紅又腫的雙手

    日前約了靚女高Ling 飲嘢,她換了個新髮型。以往是斯文長直髮的清純形象,那天卻是清爽活潑的短髮,依然好看。原來她是到附近商場新進駐的大型連鎖髮型屋。儘管靚女高Ling 的頭和我不一樣,我還是走進髮型屋,期待那位髮型師『施展魔法』。然後,我發現髮型師沒有魔法,高Ling 是天生麗質。但,那間髮型屋的junior,卻給我不一樣的剪髮體驗。 看到Junior K 的雙手,我呆了 -兩截顏色,前半端又紅又腫,明顯是洗頭洗傷的。(圖片未能很清楚顯示,真實的雙手頗嚇人。)  Salon 有7位髮型師,但暫時只得他一個 junior 幫客人洗頭(另一位junior 離開了),工作量可想而知。冬天乾燥 + 熱水 + 洗頭水的chemicals,雙手自然受不了,流血兼『爆擦』。原本,我說不必洗了,他卻堅持,說頂多隨意洗洗。閒聊間,他說自小的理想就是當髮型師。雖然當了junior 3年都未開始學師,但他無後悔,也不覺浪費時間。他的實戰經驗有不少,知道遇到不同chemcials 出問題的情況怎麽處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年紀輕輕的他,竟然對我說要stand out,除了勤力和把事情做好,就是要有原則(不讓髮型師洗頭) &『抵得諗』(例如行一個地鐵站的距離,幫髮型師買飯盒)。 他說辛苦少少不緊要,幫stylist 做私人嘢也無所謂,最緊要能夠從中觀察學到嘢。 K 只是19歲~!  年青人抱這種態度,很難得。 雖然我覺得髮型屋這種『師徒制度』很可惡,洗頭水咁多化學物都不換,雙手洗到爛晒都無醫療保險,而且junior 的月薪低(~$7,800/ 月,真的戴手套當洗碗工都多一倍),但K 真心熱愛剪髮。他說髮型是藝術,又說甚麼靈魂之類的(我第一次從學徒口中聽到)。 問及他未來是否想當明星的髮型師,或是專職舞台髮型,他說想入電影界。而他爸爸就是在電影界當道具製作…   他很年輕,帶著熱誠兼目標清晰,我相信他會成功的。 之後和髮型師閒聊,他當了6年學徒才成為stylist。這一行的『淘汰率』很高,大部分捱不過6年。他說同期的junior 約30-40人,到現時仍然留在這界別的,大概只有3-4人。大型連鎖髮型屋較易打開客路,而且有制度(經常要考試,而且很嚴謹),但拆賬率很低,每個客拆不到30%。而stylist 的級別高低,與年資無關,以客量和收入衡量。 我對髮型的要求不高,不明白深奧之處。但每次都從髮型師身上了解多一點點,他們說學問很多 -手踭和手指的角度、剪刀又林林總總(有些數千元一把)…  另一個學問,則是與客溝通。髮型師指不少名人是『羅泥客』,他見過的藝人,田啟文和王祖藍,以及利孝和家族都平易近人,沒半點架子。 今次剪髮花了1小時50分鐘 (!),倒是不錯的經驗。

  • 重新認識以色列 - The Startup Nation 讀後感

    我孤陋寡聞,對以色列的印象停留在打仗和聖城。看過The Startup Nation:  The Story of Israel’s Economic Miracle,才知道以色列出產最多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科技公司。 曾聽說以色列的軍事科技強勁、猶太人是天生的營商民族。那時,我沒認真找過資料。 The Startup Nation 的可讀性高。全書以故事形式敘述,談及以色列的歷史,文化,軍隊,稅制等,趣味央然,而且有感人至深的情節。此外,又會與其他國家如新加坡和韓國比較,說明以色列的創業精神和經濟奇蹟, 『移民不怕重新來過。從定義說來,他們是冒險家。移民組成的國家,就是創業家的國家。』 我從書中學了很多新鮮事: 以色列立國後,不斷招攬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移民,讓他們從第一日就成為公民。歷史緣故(亡國),猶太人長期散居各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更遭到大屠殺。由於是『難民』,基本上不受各國歡迎,長期『寄人籬下』。 以色列要成為猶太人的土地。過去數十年多次發起行動,不理會是否增加國家的負擔,將各地猶太人(不論貧富,學歷和年齡)以飛機一大批一大批的載到以色列。 俄國的猶太人只佔人口的2%,但佔了俄國醫生的30%,工程師20%。猶太人移民潮為以色列帶來了很多科研人才。 以色列周邊都是『虎視耽耽』的敵國,人民長期生活於『生死壓力中』,訓練出成熟的心理狀態。 以色列強制服軍役,而年青人覺得這是光榮。軍隊有精密的訓練,培養很多高質素的年青人。由於資源有限,他們不單要獨當一面,更需要是『通才』。這些訓練非常適合從事科技創業。 以色列的軍隊文化,不是階層命令制。由於經常有戰爭,高階軍官需要下放權力給前線軍人,讓他們靈活做決定。所以,低階軍人都勇於挑戰現狀,不服從命令,提出創新方法面對環境。這種文化,造就了科技創業人。 新加坡同是小國,但未打過仗,兼且是『家長命令式』文化。所以,即便向以色列取經建立軍隊,並未培養出科技創新的人才。 政府鼓勵科技創業,免稅兼大力扶持。可是,以色列過往沒有金融業 - 基金經理收取performance carry 是違法的。 Intel 在以色列設立研究中心和廠房後,研發了突破性微型晶片。後來,在大規模生產386 晶片給全球的IBM 電腦期間,遇上戰爭。政府宣布停止所有商業運作。可是,猶太裔管理人員擔心停工影響生產進度,更甚是向外資發出『戰爭不利投資』的訊息,所以不理會政府的規定,繼續營運。在自願制度下,即使有兩枚炮彈在頭頂飛過,仍有8成員工繼續工作。他們更在廠房設立了臨時幼稚園(由於學校停課,有些員工需要帶著孩子工作)。 炮彈在頭頂飛過,依舊如期生產;警報響起戴上防毒面具後,仍能處之泰然地和美國開會。 以色列讓海外投資者對他們充滿信心~! 書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例如軍備和武器的走私,第一間以色列航空公司…  我重新認識以色列。基督教會常指聖經教導『順服』,偏偏上帝的選民敢於不服從。而且正正是這種文化,培育了多間成功的科技公司,創造奇蹟。 忽發奇想:猶太人身為上帝的選民,幾千年來遷徙,復興,衰落,亡國,流亡,復國…  見證的未必是 神對人的耐性(憤怒-寬恕-拯救-憤怒-寬恕-拯救…),而是 神賜予人的生命力和盼望的力量。

  • 真的『輸在起跑線』

    『不要輸在起跑線』- 數年前,我經常聽到這句話。向來不以為然,也不認同,直到今天。 安,17歲的年輕女孩,健談活潑。考完DSE 公開試,正值暑假,積極尋找暑期工,希望累積經驗。她自知成績普普通通,估計未能升讀大學,需考慮選擇修讀哪門學科的高級文憑。 自兩歲起,她便在保良局的宿舍生活。凡事有規有矩,出入要定時定候。 朋友非本地人,介紹安和我認識,希望我能給予升學就業的資訊和意見。閒聊間得悉宿舍的電腦,每人每天只能用30分鐘,而且是非常舊的型號。所以,安根本不太懂電腦操作。 我驚訝。我以為電腦是這年代的必需品。 孩子需要建立的是自學能力,而電腦是學習的工具。沒有互聯網,他們要如何學習?如何和世界接軌?如何培養國際視野?如何看TED Talk?  玩App Inventor? 第一次,我真正了解何謂『輸在起跑線』。 我心疼。 我真心希望,安能擴闊眼界,知道世界有林林總總的行業,除了酒店業、市場學、商科等,還有很多很多的選擇。她可以試、可以盡情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