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年青人

  • 【雜談】如果人生只剩兩星期…

    佔領運動持續超過20天。我去過金鐘,銅鑼灣和旺角的佔領區,看到毫不一樣的香港。『遍地開花』和『長期佔領』不是任何人當初能預計的。有誰估到向來政治冷感的香港人,會瞓街超過20天?而股市經濟交通等,基本上正常運作,不受影響。看著香港的轉變,投資交易之外,會思考人生。 Steve Jobs 曾在Stanford 的畢業禮演說, 談及人生的 3個小故事.  這篇演說令人印象深刻, 我曾看過很多遍.  除了”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他提及的一個生活『小錦囊』,我也會間中拿出來用。 Steve Jobs 會對著鏡子,問自己若這是人生的最後一天,他是否仍會做當下的事。如果持續一段日子的答案是”No”,他就知道要作出改變。畢竟,人生短暫,要花時間在自己有熱誠的事上。 對這個的小錦囊,我會改動方式&內容: 不會對著鏡子問(這太令人分心,難以專注思考)  改變時長 - 3個月,1個月或2星期。(3個月給人的感覺是還有不少時間完成很多事,可以計劃。1個月或2星期屬「合理短暫」的時間,逼著自己focus 最重要的人事物)  除了『是否做當下的事』,加多一條問題:時間會怎樣花? 我慶幸 – 我會繼續做當下的事,而時間的分配,也許和現實中相差不遠,倒是要多花一點時間聯絡好朋友。如果想像只剩2星期的時間,篩選之後想見的人,除了家人親戚,就是曾經誠懇交心的朋友。他們在人生中不同階段出現,中學、大學和工作後認識的人。有些仍保持緊密聯繫,有些則因為居於外地而較少聊天,有些則是工作忙或業務少交雜而疏於碰面。有趣的觀察 - 名單上的人,與時空和領域(何時或甚麼情況認識)無關,而是感情是否深厚(即便現下淡了) 以及共同經歷有關。 這個練習找出的,未必是最喜歡或最常接觸的人事物,而是重要的人事物 - 當時間有限,願意分配多少時間就體現了重要性,而重要性與接觸的頻密度,未必有很強的correlation。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週末雜談:「取勝之道」、微信Shake 出iBanker老公、愛與時間

    先前的週末書介Facebook Like 數倍於股票分析文章,今次再接再勵,週末雜談三則。(一) 從打波的取勝之道到創業投資 以往和契姨甥仔打波都是隨意玩樂,今日計分比賽,沒有玩發球權,而是直接得分制。我們主要的得分(失分)位,多數是落網、出界和發球失誤等等,很少是技術取分。原來『取勝之道』不需要卓越球技,而是要致力減少失誤。這道理顯淺易懂,似是老生常談。友人說世間每一件事本是如此。我不認同 -「取勝之道全憑減少失誤」只適用於有清晰規矩的項目,例如比賽和考試。若套用在投資領域,只是部分適用。如果是科技創業,則根本不合用。 先說科技創業,這領域沒有既定的『成功方程式』,所以減少失誤等同要減少嘗試。Startup 為找出成功的道路,需要”fail fast” -越多失誤等同越多學習機會(lesson learnt),有助找出正確道路。我想它們需要的不是減少失誤,而是加快失誤的速度和減低失誤的規模(magnitude)。若果能快速兼小規模地犯錯,並學到教訓,應是較理想。 至於投資領域,則未必需要像科技創業般不斷地小規模犯錯。因為投資的成功方程式很簡單:低買高賣(較複雜的衍生工具和期權等,暫不在討論之列)。可是選股和買賣需要捕捉時機,而這部分不容易有清晰的規則。所以,很多投資者訂立交易守則,例如止蝕位等於整個投資組合的2%、連續3個交易蝕本就離場休息等,就是為了減少失誤或減輕失誤的程度,保存實力。從這角度看,較易了解交易守則的重要性吧。 (二) 補習國際化、年青人的常識、WeChat Shake 出 iBanker老公 早前朋友聚舊,席間有電視台編劇、digital & social strategist 、公司秘書和兩位老闆 - 專責舊樓收購&重建酒店,以及跨區補習社。整晚飯局的話題新奇有趣。除了電視台的明爭暗鬥、港視的拐角手法、和名牌配對公司的營商手段,印象最深刻是 補習社的經營模式  朋友的補習社從幼兒學前班到高中DSE考試都有。我本以為學前或幼兒班的家長最願意付錢補習,卻原來是小學生的家長最樂意送孩子去補習。這類別的市場需求較大,可是並不是利潤率最高。為甚麼?因為補習教材都是franchise,需要拆賬。教材來自世界各地,包括較受歡迎的日本和韓國,而最多franchise 教材的學科,是數學。 我驚訝 - 以franchise 教材的數量和國際化程度,補習市場較我印象中的『老土單對單』或『明星教學班』成熟很多很多。而營運者面對的是國際市場,不是本地市場。 新一代 大學畢業生沒有common sense 據聞一位到外資銀行工作的大學畢業生,需要貼郵票寄本地信。可是,公司沒有平郵郵票,只有空郵的。郵票面值不對,他的處理方法是:將空郵郵票撕開兩分,只貼一半在信封…   另一位面試市場推廣職位,回答處境題:如何推廣某個名不見經傳的手袋品牌,竟然答:和Chanel crossover…   辭職沒有信、沒有電話、沒有會談,只有一個whatsapp message。如果公司拖拉不簽合約,whatsapp message 通知辭職很合理。但我問得很清楚,他們早已白紙黑字簽了約。既然開工要簽字,離職需要遞信或較formal 的交代,屬合情合理吧~ 年輕一代最輸蝕的是: 創意低 - 大概和熱愛玩電子遊戲有關。他們只需要跟著攻略過關,不需要動腦筋有新意 抗逆力較低 - 沒有會考,一條龍讀到中學最後一年才有DSE,令升不到大學屬大多數。而這個人生挫折,不是每一個都有能力面對和處理 我不肯定上述comment 對年青人公道,但聽完真的會笑和 O嘴 微信Shake 出 iBanker老公 女同事微信Shake (識)到iBanker,wechat 一段日子後見面拍拖,認識僅4個月便籌備結婚。閃婚不是未婚懷孕,也不是熱戀糖黐豆。而是4個月內,iBanker 在微信又再shake…

  • 剪髮記:那又紅又腫的雙手

    日前約了靚女高Ling 飲嘢,她換了個新髮型。以往是斯文長直髮的清純形象,那天卻是清爽活潑的短髮,依然好看。原來她是到附近商場新進駐的大型連鎖髮型屋。儘管靚女高Ling 的頭和我不一樣,我還是走進髮型屋,期待那位髮型師『施展魔法』。然後,我發現髮型師沒有魔法,高Ling 是天生麗質。但,那間髮型屋的junior,卻給我不一樣的剪髮體驗。 看到Junior K 的雙手,我呆了 -兩截顏色,前半端又紅又腫,明顯是洗頭洗傷的。(圖片未能很清楚顯示,真實的雙手頗嚇人。)  Salon 有7位髮型師,但暫時只得他一個 junior 幫客人洗頭(另一位junior 離開了),工作量可想而知。冬天乾燥 + 熱水 + 洗頭水的chemicals,雙手自然受不了,流血兼『爆擦』。原本,我說不必洗了,他卻堅持,說頂多隨意洗洗。閒聊間,他說自小的理想就是當髮型師。雖然當了junior 3年都未開始學師,但他無後悔,也不覺浪費時間。他的實戰經驗有不少,知道遇到不同chemcials 出問題的情況怎麽處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年紀輕輕的他,竟然對我說要stand out,除了勤力和把事情做好,就是要有原則(不讓髮型師洗頭) &『抵得諗』(例如行一個地鐵站的距離,幫髮型師買飯盒)。 他說辛苦少少不緊要,幫stylist 做私人嘢也無所謂,最緊要能夠從中觀察學到嘢。 K 只是19歲~!  年青人抱這種態度,很難得。 雖然我覺得髮型屋這種『師徒制度』很可惡,洗頭水咁多化學物都不換,雙手洗到爛晒都無醫療保險,而且junior 的月薪低(~$7,800/ 月,真的戴手套當洗碗工都多一倍),但K 真心熱愛剪髮。他說髮型是藝術,又說甚麼靈魂之類的(我第一次從學徒口中聽到)。 問及他未來是否想當明星的髮型師,或是專職舞台髮型,他說想入電影界。而他爸爸就是在電影界當道具製作…   他很年輕,帶著熱誠兼目標清晰,我相信他會成功的。 之後和髮型師閒聊,他當了6年學徒才成為stylist。這一行的『淘汰率』很高,大部分捱不過6年。他說同期的junior 約30-40人,到現時仍然留在這界別的,大概只有3-4人。大型連鎖髮型屋較易打開客路,而且有制度(經常要考試,而且很嚴謹),但拆賬率很低,每個客拆不到30%。而stylist 的級別高低,與年資無關,以客量和收入衡量。 我對髮型的要求不高,不明白深奧之處。但每次都從髮型師身上了解多一點點,他們說學問很多 -手踭和手指的角度、剪刀又林林總總(有些數千元一把)…  另一個學問,則是與客溝通。髮型師指不少名人是『羅泥客』,他見過的藝人,田啟文和王祖藍,以及利孝和家族都平易近人,沒半點架子。 今次剪髮花了1小時50分鐘 (!),倒是不錯的經驗。

  • 兩臂紋身的年青人

    這個人的手臂滿佈紋身,20歲的他讓我對社會有多一點了解。 我欣賞他。 *** 趁著Galaxy Note 3 推出,我以$0 機價提前續約。心急的我,選擇週末晚上在家等送遞。門鈴響起,只見身穿短袖T-shirt 的年青人,雙臂滿佈紋身,沒一寸淨色的皮膚,配上娃娃臉,是奇怪的組合。我小人之心,希望盡快簽收妥當關門了事。 年青人拿出文件,不疾不徐地解釋新合約條款,說得頭頭是道、指得清清楚楚。我心想:這個年青人的服務態度不俗。也許過往未懂性,熱愛大範圍紋身。現下成熟了,願意踏踏實實在電訊公司當快遞員。 我誠懇地讚賞他的服務,然後,竟然是我得著更多社會知識。 原來他並非電訊公司的員工,解釋合約亦不是他的工作範圍。電訊公司外判送遞服務,中央對口機構接收的Order 包括商業區的文件送遞和電訊公司速遞,之後再外判予年青人,即是判上判。 年青人的送遞服務屬1人公司 - 擁有一架貨van 和一名員工(他自己),專責西區送遞。每一張單收取$30, 需要負責的工作: 送遞Note 3  將收貨人簽好了的合約送回上水 年青人為了完成任務,自學解釋合約內容。若他不講解等待收貨人慢慢細看內容,時間太長會令他趕不及送其它貨品。 年青人的生意有幾好?先讓我說說Note 3 有多受歡迎吧! 推出至今近兩星期,西區每天需送遞約20多部 少order 的日子,也起碼10多部 驗收Note 3時,年青人提點我,螢幕之外需要留意鑲嵌位。 (你遇過多少部有問題?)大概2-3部。 (哪些位置有問題?)都是收聽的鑲嵌位。 以百分比計算,我相信Note 3 硬件的合格率很高。 這盤生意賺錢嗎? 貨van 的投資約$20多萬,數年後的二手價仍值$10多萬元。每天的營業額約$900 – $1,000多元,扣除油費和牌費,每月淨賺兩萬多元。 他家住元朗。(為甚麼專做西區?)九龍是比較近,但不需聘人。這工作是朋友介紹的,西區雖然遠,但起碼有電訊公司的order 『照住』。有時下午沒order,要等到晚上才送貨,便在貨車午睡。 年青人說:我讀書不叻,唯有現在勤力些。 我真心覺得才20歲的他,一人經營公司,業績是很不錯了。他的工作和服務態度,值得學習。 兩臂紋身又怎麼樣?  我欣賞這個年青人! (註: 為免透露商業資訊,文中提及的地理位置,全屬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