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國家新創獎

  • 從台北醫學大學國際醫療高峰會說起

    從台北醫學大學國際醫療高峰會說起

    台北醫學大學是是位於信義區的私立大學,在校園內抬頭就看到台北101,僅10分鐘步行距離。校園佔地小,但有草地足球場,又有楓林大道。大半年前首次踏足校園,參加商業機構的生物醫療器材推廣講座,今日則為了第九屆國際醫療高峰會。不論講者、內容和學校,都非常 impressive!學校一年辦兩次高峰會,由只專注研究到成立加速器,建立創新文化和支持生醫初創,過去幾年又國際排名大幅躍進,而最新的全方位癌症中心會明年啟用,並設有全球最先進的精緻型質子機。 高峰會內容涵蓋領域廣,從講題可見一斑。 先說印象最深刻和令人驚嘆的: 1.  杜元坤是義大院長,他的「杜氏刀法」聞名全球。這次高峰會則是分享細胞療法在軟骨重建(尤其膝蓋)和神經再生的應用。脊柱受傷後最怕二度傷害,而脊椎組織有如豆腐,如何避免破壞,同時用細胞療法接駁周邊神經使其再生,杜教授都有說明。因為神經受損導致的癱瘓不再是不治之症,杜教授說其治療的成效是100%,並播放病人手術後的步行狀況。極力建議讀者網上搜尋杜元坤醫師的事蹟,非常厲害! 2.  賴鴻政是雙和醫院副院長,亦是酷氏基因共同創辦人,國家新創獎得主。現代不孕夫婦比例大幅增加,而人工受孕成功率約70%。所謂70%,是將體外受精的胚胎放入母體做次,就能成功懷孕。現時失敗的個案並非胚胎不健康,而是未能成功在子宮著床。賴教授運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分析婦女的分泌物,結果是有三類型的人 - 100% 受孕成功,70% 受孕成功,100% 受孕失敗。隨後嘗試獲取放入胚胎前一星期的數據,成功分為四類。這項技術辨別婦女是否處於胚胎容易著床的週期,能大幅提升單次受孕成功率達80%,預計明年上半年能完成並正式推出。 3.  李友專教授獲選為新一任的國際醫療資訊協會主席,也是國家新創獎得主。他20多年前就對人工智能有興趣,但當年機器學習在校園內是大部份人瞧不起的題目。他分享了人工智能在醫療各方面的應用,何謂Earlier Medicine 早覺醫療。另外,他亦分享了運用機器學習,辨別皮膚痣演變為腫瘤的風險高低。該技術曾成功辨識一粒痣為高風險,割除手術完成後驗出是某種瘤的stage 0! 上述的醫療創新技術都非常非常厲害吧!高峰會還有幾它令人印象深刻的內容,包括智慧數位醫療生態、新一代抗癌藥物開發、台灣本土疫苗研發過程和生醫重新生態圈等。 台上都是資深醫師,他們滿腔熱情地分享研究題目和成果,而且擁抱和鼓勵初創startup,那份熱誠和魄力,很動人呢~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