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國中車

  • 入場或離場更重要?

    過去兩星期市況波動,6月至今的股市單日轉向比例為過去10年最高。這幾天又有政改表決和希臘債務危機兩個不明朗因素。既然市況反覆,未必適宜入貨多動作,筆者今次暫且不選股。 自4月的港股大時代,財經版瀏覽量大幅飆升,又有迎著熱鬧氣氛誕生的財經雜誌。霎時股票冧巴滿天飛,上市公司又動作多(供股配股發債等),相信不少投資者都有斬獲。內地近日卻有一齣悲劇 - 一位股民以170萬本金和4倍場外槓桿,全押在南北車合併後的中國中車(1766),全虧之後自殺。其實,中國中車曾升逾3倍,但過去個多月回落了一半。大牛市竟然出現這種悲劇,可見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而6月份的大幅波動,尤其是單日的V 形轉向,突顯離場策略的重要性。 大眾喜歡看冧巴和簡短分析,以及市場和環球大勢預測股市去向。這很合理 - 入場時機和價格,對回報有一定影響,而且這是參與市場的第一個步。入場之後,投資者無法干擾股價升跌和走勢,決定賺錢與否的第二個動作是 - 離場時機。所以,離場重要性絕不亞於入場,甚至更為重要。偏偏坊間的財經資訊,絕少提及離場守則(往往只輕描淡寫一句:止蝕位/ 止賺位,而兩個價位可以相差不足10%。現今市況,單日波動就已經超過15%…)大部份人不將離場策略宣之於口,因為吃力不討好 - 人們都喜歡尋寶,願意付錢買希望,所以冧巴受歡迎兼實際。離場策略除了沉悶,是容易被指罵-無論股價有否經歷波動,只要有朝一日高於離場價,就會被指分析有誤令人賺少了錢。相反,預測型的分析和建議就無法短期驗證,無法得知準確度,但求附合期望就去馬,畢竟「預測100%完全失效」的機率很低。 入場需要竅門,離場亦一樣。 坊間已有很多入場資訊,投資者在本週股市不明朗的時期,或可騰出時間思考風險管理,並閱讀有關離場策略的書籍。由於每個人對風險的敏感度不同,難有千篇一律的守則。 《網上加料版》 筆者看過最簡單基本的三條風險管理及離場守則: (1) 資金分散投資 (例如不同時全押在中國中車) (2) 每個交易的損失不超過整體組合的某個%,這是為了保留資金和實力 (例如中國中車虧本至某個水平必定離場,那便還有機會扭虧為盈) (3) 股價創新高後回落某個% 也離場,以免見財化水。 價值投資者注重股票的內在價值,願意懷著耐心並長時間持貨。現代資訊流通,資金流動速度快(看見6月頭10個交易日,有7個單日轉向就知道了。)若果股價較預期更早顯示內在價值,投資者可以考慮部份提早收割。每項投資除了分析財務穩健度和增長潛力,也應該計算「投資值博率」。以R 代表願意承受的損失,投資者若預期估值達 2R,3R 甚至5R,那代表值博率高。若果低於1R,那麼風險大於潛在回報,未必化算。 好書推介:Trade Your Way to Financial Freedom by Dr. Van Tharp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