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離場策略

  • 中興通訊對投資人的啟發

    中興通訊對投資人的啟發

    中興通訊(763) 非法向伊朗出口產品,遭美國頒「禁購令」的懲罰。沒法入口芯片將難以生產,集團可能面臨破產。4月17日停牌至今,先前沒有任何預警,股東真的一殼眼淚。 媒體都有詳細深入的報道,讀者有興趣可找來細閱,了解來龍去脈。筆者對中興通訊的印象深刻,因為曾購入該股,短期賺了約兩成便離場,其後股價節節上升,揼了幾次心口,卻不願追入(就覺得市場有潛力更佳的選擇)。翻查圖表,股價一年間最多曾升超過130%。去年底友人提及中興,且說考慮買入,最終應該沒持貨。講咗咁多,不是要大呼好彩或落井下石,而是又一宗深刻現實教材 - 風險管理兼懂得離場的重要性。 本欄過往曾詳盡分析四環醫藥(460) 和中國安芯(1149)。當年四環醫藥一年間股價倍升,更送紅股兼獲機構投資者撐場,前景秀麗。一般而言,價值投資者都習慣buy and hold,但股價達到估值,代表期望回報是零,應考慮收割離場。及後機構在毫無預兆下停牌,投資者的資金被鎖,錯過市場上其它機會,不可謂損失不大。至於中國安芯則較負責任,預警有機會停牌,當然即時離場。彈藥和流動性對投資人非常重要,即便損手都應選擇離場重新部署。 這次的中興通訊事件,除了是「賺錢要收割袋袋平安」的反面教材,也反映分散風險的重要性。再優秀的企業或再吸引的投資機會(不管從基礎因素或技術指標觀之),投資者別將所有或大部份雞蛋置於同一個籃子。至於價值投資者慣常的”Buy & Hold” 策略,也稍嫌過時。如決心採用此策略,就要有心理準備 - 留在市場持貨越久,面對突發事件或重大風險的機率越高。而投資組合承受價格波幅的能耐,必需遠高於中長線投資組合。 分散風險除了投資不同行業和股票,也可以考慮其它股票市場(例如美股)和產品(例如外幣、加密貨幣等),上述只提及流動性較高的類別。當然,更理想是同時持有物業、基金和現金。相比單項投資(即只專注物業或比特幣),回報率未必較佳,但風險分散兼拉上補下,組合價值的波幅相對平穩。 早前本欄曾分析長實(1113)是具潛力且適宜長線投資的股票。早前誠哥的慈善基金持續回購,也有如打了強心針。近日港股都是上落市,已持貨的見到回購會安心,未入(夠)貨可以跟誠哥買。過去兩日,本欄曾為文分析的細價股茂宸集團(273) 有異動,股價飆升超過23%,成交量由平均每日少於2000萬股,突然單日成交超過四億股。集團早前公告完成收購歐洲的私人銀行,也許值得注意未來的業務發展。 本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內房估值近見頂 與時並進科技4.0

    內房估值近見頂 與時並進科技4.0

    本欄月初為文分析的海爾電器(1169) ,至今升了約25%,希望讀者都有斬獲。港股持續氣勢如虹,而海爾電器於短短三星期頭也不回地攀升,筆者認為現價屬合理未算貴,但或會出現獲利回吐,投資者宜設定trailing stop 的離場機制。 過去一年,內房股的倍數升幅大大拋離其它板塊。儘管內地二三線城市需要依靠房地產支撐稅收,而內地房價未見回落,估計會平穩發展,但內房股再大幅上升的潛力不及去年。本欄於2016年7月初為文分析碧桂園(2007),當日收市價僅$3.28,未知讀者能否持有至今。集團上週進行配股,並發行零利率有抵押的可換股債劵,配股價和換股價分別是$17.13 和$20.556,似乎股價短期已到頂。至於其它內房股,近日仍有炒作。對於未配股兼且升幅未達倍計的,可以多加注意,也許仍處於上升趨勢兼有短期爆發力,例如過往曾分析的中國奧園(3883),上週兩日間升幅達兩成。但若果整體內房股板塊升勢減緩,最好也預早設定離場機制。 近來股市的熱鬧程度,是城市論壇都以此作討論話題。沈大師和青姐都認為恆指創新高,港股回落的機會大,尤其下半年可能會「陰跌」。 其實投資市場最難捉摸的就是「時機」,無人知道何時見底或見頂。所以,筆者看評論或分析,焦點並非時間,倒是恆指存在回落風險是真的。近日筆者對投資組合內的股票重新估值,部份已經進入估值的90% - 120%,但既然升市莫估頂,只會處理部份股票。至於估值未到價的股份,則會安心持貨。短期而言較重要的時機,是農曆新年長假期。一般而言,短線持貨人會考慮長假期前先離場,假期後開市再逐步建倉,長線投資則不必又買又賣。 投資由三個部份組成 - 分析選股、風險管理和離場策略,港股去年大幅上揚,恆指近日又破頂,順勢投資之餘,必須先行設定離場策略,以便轉移賬面利潤入口袋。筆者認為暫時市場未算過熱,仍舊有好些股票估值便宜,股價越升越有,同時又強勁業績支持。投資人在這段等待業績公佈期的時間,可以多參考公告,發掘有盈喜或業務持續增長的公司。股價持續攀升,的確會讓人質疑其價值,但只要有高增長的營業額和利潤支撐,加上現金流穩健,股價是應該升值的。 除此之外,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市場,亦是值得花心神了解研究。近日看大前研一的《科技 4.0 網絡串聯時代的新商業模式》,對Fintech 有不少著墨。日本已將加密貨幣定性為貨幣,能以此交易,並有相關法例。大前研一認為科技顛覆了很多舊有概念,而去中央化會是未來趨勢,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有頗大的潛力(指商業發展和應用,而非炒賣的潛力)。 筆者並非盲撐加密貨幣,上週五參加了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 相關活動。令人驚訝的是新加坡和澳洲,都有提供一條龍ICO 服務的公司,才發現這類業務已經「成熟」得有專業團隊(好比有團隊專職IPO 般)。不過,據聞ICO 的項目良莠不齊,當日路演的亦太早期,未見實質開發的相關基建或產品,確實讓人心感不踏實。但情況就如股市般,市場有大藍籌也有仙股,重點是如何區分,而非完全敬而遠之。 筆者很佩服一把年紀的大前研一,與時並進緊貼市場脈搏,總是透過深度思考,對市場作全盤了解和分析,就似三國時代的孔明。讀者除了在股市尋寶,也可一讀《科技4.0》。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資金配置如用盡汽車摩打性能

    過去一星期最鬧哄哄的,肯定是新股上市熱潮 - 由閱文到易鑫和雷蛇。閱文上市首日,開市不足半小時即最高升超過一倍。可惜筆者少有參與抽新股,錯過 easy money 當真呻笨。身邊卻有幸運兒,透過銀行認購一手(沒錯!僅認購一手) 並獲分配一手!獲利之外,最開心莫過於身沾如同中彩票的運氣吧!近日的新股熱潮,甚至令友人認為股市是否到頂應沽空恒指 - 連《都市閒情》也講股、地鐵車廂人人開AA Stocks。不過單邊沽空是高風險高難度動作,同時買賣相互對沖才較穩妥。其實,市場暫時未見轉勢,年底收爐前宜緊貼追蹤走勢。 投資除了分析選股、風險管理和離場策略,另一值得花心神思考的題目是資金配置。價值投資者的組合,一般不超過十個股票。一來好股難求,二來數目多便難以深入分析。由於投資期相對長,兼買賣不頻密,整件事較簡單,不需要經常調整資金比例。可是對於投資期較短,又或根據策略訊號交易,如何分配資金就是一大難題,始終數量和時機都是未知之數 - 系統每天有多少個訊號、每宗交易的持有期等,都不容易估算。若能將資金配置轉換成單純的數學問題,事情應會簡單很多! 最直觀簡潔的方法,是縮小目標範圍,減少訊號的數量。例如由全港股或全美股,縮減至標普500或納斯達克100指數成份股。不過減少訊號,依舊存在資金配置問題 - 不知道未來有多少個訊號,以及現時投資組合的持有期,應預留多少資金予未來訊號交易。 價值投資者是越有信心的股票,越願意投放資金。「信心」能夠量化嗎?例如根據估值和現價的差異、同業的升幅、業務潛在風險等,再算出加權比例?每位價值投資人大概都心裏有數,才決定投放的金額。但若要白紙黑字明確列出劃一標準則有難度,因為市場是動態的,最新資訊和價格走勢及各式各樣因素,都會影響估值和決定,而這些難以有統一標準。 筆者曾看過幾本關於資金配置的書,大多從風險配置作出發點,再計算每宗交易金額。雖然這未必適合個體戶,但似乎是一個好方法。近日卻另有啟發 - 投資組合不是要回報極大化,或風險極小化,而是用盡資金的力量。這就如提升汽車效能,目標並非駛得最遠或最耐用,而是想辦法用盡摩打(很多時都只用到性能的75%)。若要盡用資金,就要考慮周轉率和槓桿,當然亦要在風險和回報之間取得平衡。 將資金配置轉化為數學問題,並用盡資金力量,必需估算回籠資金的比例和時間。套用在交易系統,演算法要有方法估算清晰的交易持有期。即便未能全部買賣都有清晰的離場時間,只要部份交易能根據訊號有明確退場日期,剩下的就是簡單的數學問題了。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贏廠蝕糖 Let the profits run

    今日是雞年第一個交易日。恭祝讀者身體健康 財源滾滾恩典滿滿。 喜氣洋洋的長週末,最搶眼的新聞是特朗普頒佈行政命令停止接收難民,並且禁止七個伊斯蘭國家公民入境。署理司法部長Sally Yates 不聽特朗普支笛,指示司法部不要為「入境禁令」辯護,又認為該行政命令不合法,結果特朗普即炒Sally…  真的估不到這種「鬧劇」會在美國政府出現,還要那麼赤裸裸展現人前。特朗普以為美國是他的私人公司?即便公司也有架構,老闆不是大晒,需要董事會投票通過議案,而董事會甚至有權力踢走創辦人!美國向來以「大熔爐」  為榮 - 其自由開放的文化,吸引世界各地人才,國力才持久不衰。這次的入境禁令引起軒然大波 - 各州有示威(友人去夏威夷度假後,也趕緊回到東岸參加機場的抗議活動),不少科網公司更公開反對該禁令。Amazon 創辦人 Jeff Bezos 會支持華盛頓州和政府為此行政命令打官司;Netflix CEO Reed Hastings 在Facebook 公開說禁令並不附合美國人作風,而且令美國更加不安全(充滿仇恨);Google 共同創辦人Sergey Brin 聯同過百名Google 員工在辦公室外聚集,指排斥外族並不附合基礎價值觀。美國科網公司巨頭大多立場鮮明反對,除了是價值觀之爭,也因為科網企業聘請了很多外地專才。這道行政命令將直接影響企業發展和日常營運。 如此明目張膽排斥外族的措施,真的多年未見,這令筆者想到希特拉…  又,觀乎歷史,似乎未有一個國家因為實施保護主義而變得國富民強。特朗普一上台就「極具號召力」地讓民眾走出來出抗議,這般分黨分派撕裂國家,真令人擔心美國未來四年的光景。美國各大科網企業的未來發展 - 包括招攬人才策略、在其它國家建立分部等動作,值得讀者留意,也許能從中看到下一個快速發展的城市或發展中國家,就如早前高天佑君在《你爭玻璃我搶蘋果》一文,詳盡說明鄭州以各式優惠引入蘋果和富士康在當地設廠後,經濟欣欣向榮。美國科網企業若因為行政禁令未能引入外地專才,它們如何繞圈子讓專才為其工作,過程中或會引伸很多經濟活動,成為投資機會。 早前本欄提及根據策略和系統訊號買賣美股,並強調風險管理的作用。其實不斷棄掉碰到「止蝕位」的股票,代表手上只持有具盈利能力的股票。週一美股因為特朗普帶來的「亂局」而下挫,投資組合受影響有限。回看止蝕的交易,若果未離場,虧損會越來越大。現時賺錢股票的盈利遠高於止蝕的損失。若單看交易數量,賺錢的交易肯定少過止蝕的數目,即勝率低於50%,但這並不代表組合會虧錢,事實是勝率低卻錄得盈利。重點在於:Let the profit runs.  大部份人的心理狀態是虧錢後不甘心離場,賺錢卻急急腳落袋,形成「賺粒糖、蝕間廠」的不平衡結果。止蝕的離場規矩,卻是讓投資者常常蝕粒糖,賺錢時卻可以贏間廠。這和價值投資的精神如出一轍 - 只買幾間極具投資價值的股票。千里馬向來是少數(賺錢交易的數目較虧錢的少),但贏廠的利潤遠遠蓋過蝕了的糖。以往單看文字,筆者能想像和理解上述的入場離場規矩如何有利投資,但都是流於頭腦的認知。實際執行並多加觀察後,有更深刻的體會,也鼓勵讀者考慮嘗試。 祝讀者雞年投資獲利,盆滿缽滿。

  • 預測法和機械操盤法

    本週是國慶黃金週長假期,內地資金暫停流入港股市場,除非德銀或深陷危機傳聞屬實,否則港股大概是上落市格局。筆者趁假期短遊台灣,一半為工作,一半為老友聚舊。旅途的其中一個得著,是讀了王力群的《機械操盤法》。尤記得去年在敦化南路的誠品書店遇上大學生力薦多本投資好書,其後在Facebook 保持聯繫。今次再遊台灣,晚飯聊天後大學生又帶筆者到書店選書,並介紹了王力群 - 有往績支持的台灣成功交易人。網上搜尋,王力群唸土木工程,於母親過世後,有感要追求夢想,辭職當純文學作家。可是「寫了幾部文學作品都不賣座,在同學眼中看起來就是個『窮作家』」,後來轉作全職投資人並自修技術分析,由「五十萬起家,至賺到數千萬元身家」。 王力群的經歷確是引人入勝,但吸引筆者的並非其戲劇人生。《機械操盤法》言之有物,而且很有條理地說明預測法和機械法的分別和優缺點,各式離場策略等,值得細讀。其中一段「…預測法的缺點是很難學!…請注意:我說的難學,是『判斷它會漲到3萬點』 的這個判斷方法很難學,而不是說『已經知道會漲到3萬點,所以我使人滾雪球操作法買進』這個投資法難學…  預測法的境界很高,不適合一般群眾。而且,預測法的基礎,是建立在機械法之上…」,他對於「預測法」的描述,值得價值投資人看後深思。 假期不偷懶,繼續每天看上市公司通告,印象最深刻的是:百奧家庭互動(2100.HK) 的CEO,CFO 兼公司秘書辭職!最高管理層同時離職,應該是一大警號吧!過往筆者曾細看此公司,它是中國最大的兒童(6-14歲)網頁遊戲開發商。2012 至 2014年的營運收入都錄得顯著增長,但未能錄得盈利 (很多科技公司在發展階段都有類似情況),2015年營運收入下降約兩成,但全年扭虧為盈,持有現金超過人民幣16億,短期負債僅22萬,而當年的營運現金淨流入大幅下降73%。 過往研究內地科技股,未有投資在百奧,而是選了本欄曾提及的金山軟件(3888.HK) 和科通芯城(0400.HK),並先後離場。百奧的財務數據顯示業務發展不穩定,而且上市歷史短(2014年4月上市),並不似是最具實力增長的公司,但筆者對其針對中國兒童學習的電子遊戲和網上娛樂業務印象深刻,因為聽來似是極待開發並具潛力行業。 讀者若找來公司的歷史股價圖,會發現上市後股價一直往下走。2015年曾有一段大升幅 - 由年初每股$0.63 先至最高的$1.31,即股價翻倍。隨後卻是大幅下滑,現時每股$0.39,市值僅11.3億港元。提及公司的財務、業務和股價圖,因為這公司的走勢,似乎明確顯示沒有風險管理和離場策略的「價值投資型buy and hold」的缺點。雖然要求高的價值投資人,應該都不曾押注(畢竟上市歷史短,營運收入增長率和營運現金流不穩定),但其資產值和身處行業,也許會給部份投資人帶來「具投資價值機會」的錯覺。股價確實是低,但問題在於半年業績公告、CEO 和CFO辭職的新聞,都在價格大幅下挫後再相繼出籠。如果2015年未獲利離場,又或見到股價大挫後入場,等到發現公司的基本因素明顯轉變 - 業務不及預期,CEO 和CFO 「跳船」後才計劃離場,確實是太遲了。 所謂預測法的基礎建立在機械法之上,其中一個要旨:是有明確的入場和離場法則。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熔斷機制或有利港股後市?

    踏入2016年,上證指數於首個交易日大跌7%,兩度觸發熔斷機制,提早於下午1時33分停市直至全日收市。恆生指數下跌超過600點,沒有任何一個藍籌或國企股錄得升幅。週二恆指再下挫131點。內地分析指,去年暴力救市後,大股東和證券行被要求回購股票,並且半年內不得出售。解禁期將至(1月8日),市場會釋放大量沽盤,所以A 股股民爭先離場。 昨天多個媒體已詳細報道熔斷機制,相比美國的8%,13%和20%,內地所定的幅度(5%和7%) 的確太窄,容易被觸發。筆者沒有參與A 股市場,比較關心香港股市會否再次成為內地提款機,就像去年7月大時代突然終結,恆指3日內由最高26,267點下挫至最低22,818 點(~13.2%)。觀乎港股週一約738億元的成交額,大幅低於去年連續3日大跌市的2,127億,1,724億 和 2,359億(合共6,210億元) ,暫未見成為提款機。其實去年A 股短期內大漲大跌,與高槓桿的場外配資有關,多間上市公司跌停板,投資人需要在香港套現「班水回朝」。其後中證監嚴打場外配資,又提升保證金比例收緊孖展,之後嚴查私募基金和證券行的沽空業務…  雖然週一A 股跌至「熔斷停市」,上海和深圳兩市的成交額合共5,962億元,相比去年第二季日均成交1.2萬億元,估計槓桿化和沽空率已大幅降低,套現資金的需求不像去年急切。此外以12月作年結的公司,一般會於年尾增加現金水平並處理債務,銀行亦會先收回貸款提高資本比率。所以,香港股市再次成為提款機的機率相對低。 去年大時代媒體鋪天蓋地認為恆指會升到3萬點,事後孔明那是離場的最佳時機。下半年恒指急滑加上經濟增長放緩,眾人就一面倒看淡後市,其實會否才是入市良機?這當然是未知之數,但內地熔斷機制生效首日,就兩度被觸發,反而令筆者對港股傾向樂觀。內地股市短期內有沽售壓力,而沽空賺錢的成本太高,槓桿比例已收緊,又不能場外配資,加上人民幣貶值,商品價格呈向下趨勢…  資金總要找出路,樓市股市是最普遍的投資市場。既然內地股市流動性低,買樓之餘將資金換成和美元掛鈎的港元,並流入港股市場投資增值,也是一個合理選擇。 現時趨勢未明確,筆者不會急於入市,但會繼續選股並觀察潛力股走勢,設定分段買賣計劃。所謂「買賣」, 除了調整現有組合,懂入場亦必須識離場。去年11月初,本欄曾分析中國生物製藥(1177.HK),並建議考慮於每股~$6.4(等同未送紅股前每股$9.6) 買入。12月初股價升至最高$7.77,回報超過21.4%。大部分投資都難以在最高位離場,但若早已制定離場策略,只要股價從高位回落某個百分比即離場,估計投資者能獲得雙位數回報。週一收市股價$6.61,回報只剩約3.3%。與最高位相比,足足不見了18%!雖然昨日收市股價稍為反彈至$6.87,但與最高位相比依舊相差15%。假若沒有離場準則,攬著股票就會錯失短期賺兩成的機會。中生製藥的基礎因素好,屬值得投資和持有的股票。然而價值投資除了看長遠回報,也發掘股價被低估的公司。筆者在此強調並非鼓勵或建議短炒,但有一問題或許值得投資者思考:要是持有股份的價格短期升至合理水平,價值沒再被低估,應該如何處理?木宰羊!估值方法和結果人人不同,離場策略的重要性不是緊抓賺錢機會,而是風險管理 - 控制虧損幅度和避免見財化水,以便保留實力和累積資本,未來繼續投資。 《網上加料版》 2015 投資格局的大上大落,尤其下半年恒指向下走,大部分人小心謹慎不敢入市。為了解市場有否投資機會,筆者嘗試回顧10月-12月的各股票的回報。數據包括:7/1,10/1,11/1 和 12/1 和 12/31 的股價,以計算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6個月,3個月,2個月和1個月回報。另外,亦記錄同期的股價最高點和最低點。然後發現: 若以6個月為指標,大部分股票錄得負回報 若以3個月為指標,至少有數十家公司的股價錄得超過25% 回報 不少股價的波幅收窄 - 最低點不斷向上調升,最高點則向下走 上述對筆者的啟發: 不論股市處於何種情況,總有跑贏大市的投資機會 股價上升但波幅收窄很合理 - 上半年的升勢太急(時間短幅度大),下半年即使有不錯回報,波幅遠不及上半年 風險管理和離場策略,除了幫助投資者袋袋平安和控制虧損,最重要是保留資本在低位執筍貨 大部份人唱好的時候,就是離場時機;大部份人看淡時,仍是有不俗的投資機會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科網企業 3大要素:門欖、增長、現金流

    希臘復市後大跌,匯控業績勝預期,週二早市恆指窄幅上落幾十點,繼續悶市。這時候除了選股分析和耐心等待,亦是作市場研究、了解未來趨勢和檢視過往投資策略的好時機,以便從經驗中學習。 《網上加料版》 週二林行止專欄談及新世代未曾經歷熊市,以手機買賣股票加快市場升跌循環。早前A 股升得快跌得急,正是因為孖展和場外融資過度 - 以為股市升就借貸入場,價格開始跌便「人踩人式」斬倉。此外,新聞報道外資基金Citadel 在中國的程式化交易帳戶被凍結,中證監正調查其放空交易。 價值投資者傾向保守,未必涉獵借貸或沽空交易。只是,當急升急跌成為市場新常態,就值得思考離場策略。價值投資一般都會對公司作出估值,若股價短時間升至接近甚至超越估值,投資者可考慮暫時離場,待未來股價回落再重新入場。這並不關乎公司的基礎因素,而是市場短期波動又快又大,投資既然接近估值,穩袋利潤離場亦屬持盈保泰的策略。筆者強調並非鼓勵頻繁交易,因為交易費用成本高,而且交易越頻密出錯的機率越高,加上準確拿捏買賣時機是極具挑戰性的事。這番建議的理據是:若潛在回報有限(股價接近估值,短期上升幅度有限),而回落風險較大,投資者需要重新檢視該筆投資的風險,考慮是買入、持有或離場。 *** 上週在會展舉行的RISE Conference,邀來世界各地投資者和科網公司作分享,亦有亞洲各國的初創企業展示理念和產品。筆者在會場逛一圈,彷彿可以想像未來的世界 - 科技在生活層面無孔不入。當日科網企業投資人的分享,令筆者感到此界別的興盛,但要選中高增長初創公司則極其困難。科網創業的入行門欖越來越低(只需一台電腦和互聯網),同一個題目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嘗試,競爭異常激烈。未來與其著眼於面對消費者的企業(例如需要燒錢搶市佔率及未有盈利模式的Uber),不如發掘入行門欖高,兼需要專業知識的科技行業,例如醫療科技(MedTech)。場內一間本地公司,過去4年搜集和研究DNA 數據,年底將推出商業化服務:以口水測試DNA 並於48小時內在網上看到結果,協助選擇合適的藥物,又或建議最有效的減肥餐單和運動類型。 另一間吸引筆者眼球,具高增長潛力的公司,是在紐西蘭上市的雲端會計系統 Xero (NZE: XRO)。筆者認為入行門欖高,因為企業對會計軟件的忠誠度較高,不會輕易經常轉換工具。Xero 成立約10年,當初用了4年時間才達到5萬名客戶的里程碑,現在只需要10星期就有5萬個新客戶遍佈全球。Xero 幫助中小企改善應收款數期 - 由41日縮短至26日。最近更夥拍大型支付企業,令雲端會計工作更方便。以其增長趨勢觀之,似乎已走過播種期,正處於高增長階段。即使去年未錄得盈利,但營運收入增長超過80%。現在未必是最佳投資時機,卻絕對值得加入觀察名單。 新經濟入不敷支的營運模式,不容易令投資者信服,所以筆者一般只考慮有正現金流的公司,當中龍頭非騰訊、百度、Google 和 Facebook莫屬。Amazon 以往一直錄得虧損,最近才終於轉虧為盈,有興趣的投資者可繼續觀察Amazon 可否保持盈利。生意之外,正現金流對個人財務亦同樣重要。早前在書展買了一本以聖經原則教理財的書,內裡談及借貸 - 聖經沒有明言可否借貸,所以需根據其它原則定斷:若為了供應給家人就可借貸,同時要考慮個人能力可否負擔。縱然筆者傾向穩健保守,看後卻有點嗤之以鼻 - 現代社會創造經濟價值,哪有不借貸之理?即便不談企業,個人自用或投資物業,也會借貸獲取槓桿效應。這大概附合「為家人」(自住) 和「有能力負擔」(以租金供樓) 兩個條件…   昨日看到貸款公司欺騙老人借貸2萬卻要求還款超過200萬,又有勸說將公屋抵押後強行收樓的新聞,加上近日聽見畢業數年的年青人,為信用卡數和大學貸款等以債冚債,一直未能錄得正現金流,才發現很多人小看了借貸對財政健康的影響。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入場或離場更重要?

    過去兩星期市況波動,6月至今的股市單日轉向比例為過去10年最高。這幾天又有政改表決和希臘債務危機兩個不明朗因素。既然市況反覆,未必適宜入貨多動作,筆者今次暫且不選股。 自4月的港股大時代,財經版瀏覽量大幅飆升,又有迎著熱鬧氣氛誕生的財經雜誌。霎時股票冧巴滿天飛,上市公司又動作多(供股配股發債等),相信不少投資者都有斬獲。內地近日卻有一齣悲劇 - 一位股民以170萬本金和4倍場外槓桿,全押在南北車合併後的中國中車(1766),全虧之後自殺。其實,中國中車曾升逾3倍,但過去個多月回落了一半。大牛市竟然出現這種悲劇,可見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而6月份的大幅波動,尤其是單日的V 形轉向,突顯離場策略的重要性。 大眾喜歡看冧巴和簡短分析,以及市場和環球大勢預測股市去向。這很合理 - 入場時機和價格,對回報有一定影響,而且這是參與市場的第一個步。入場之後,投資者無法干擾股價升跌和走勢,決定賺錢與否的第二個動作是 - 離場時機。所以,離場重要性絕不亞於入場,甚至更為重要。偏偏坊間的財經資訊,絕少提及離場守則(往往只輕描淡寫一句:止蝕位/ 止賺位,而兩個價位可以相差不足10%。現今市況,單日波動就已經超過15%…)大部份人不將離場策略宣之於口,因為吃力不討好 - 人們都喜歡尋寶,願意付錢買希望,所以冧巴受歡迎兼實際。離場策略除了沉悶,是容易被指罵-無論股價有否經歷波動,只要有朝一日高於離場價,就會被指分析有誤令人賺少了錢。相反,預測型的分析和建議就無法短期驗證,無法得知準確度,但求附合期望就去馬,畢竟「預測100%完全失效」的機率很低。 入場需要竅門,離場亦一樣。 坊間已有很多入場資訊,投資者在本週股市不明朗的時期,或可騰出時間思考風險管理,並閱讀有關離場策略的書籍。由於每個人對風險的敏感度不同,難有千篇一律的守則。 《網上加料版》 筆者看過最簡單基本的三條風險管理及離場守則: (1) 資金分散投資 (例如不同時全押在中國中車) (2) 每個交易的損失不超過整體組合的某個%,這是為了保留資金和實力 (例如中國中車虧本至某個水平必定離場,那便還有機會扭虧為盈) (3) 股價創新高後回落某個% 也離場,以免見財化水。 價值投資者注重股票的內在價值,願意懷著耐心並長時間持貨。現代資訊流通,資金流動速度快(看見6月頭10個交易日,有7個單日轉向就知道了。)若果股價較預期更早顯示內在價值,投資者可以考慮部份提早收割。每項投資除了分析財務穩健度和增長潛力,也應該計算「投資值博率」。以R 代表願意承受的損失,投資者若預期估值達 2R,3R 甚至5R,那代表值博率高。若果低於1R,那麼風險大於潛在回報,未必化算。 好書推介:Trade Your Way to Financial Freedom by Dr. Van Tharp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風險管理和離場策略

    兩週前本欄提及投資時以機率思考潛在回報,當日以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挑選財務穩健而股價未被炒起的中國賽特(153)。公司於上週公告有意以溢價配售15%股本予北京城建道橋,每股作價不低於$1.03。另外,亦會和北京城道橋及宜興鴻瑞成立合營企業。公告翌日股價大漲,希望讀者都有賺錢。既然選股有交代,這星期不選股。 價值投資者重視公司的財務狀況,業務前景和管理層誠信,並願意等待內在價值隨時間顯現。除了耐心,風險管理和離場策略同樣重要。筆者將舉兩個例子說明。 去年醫藥股當道,四環醫藥(460)公佈全年業績後更每股送1紅股,其後股價上升令股東錄得超過1倍回報。集團亦吸引機構投資者 - 摩根士丹利的私募基金持有7.5%,並與集團附屬公司合作收購江北醫院。不論從財務角度或行業前景觀之,集團都具有持續發展的潛力。筆者早於2013年10 月為文分析推介,至去年8月底建議考慮離場。當時股價約$5.5, 未到全年最高位$6.39。10月後股價反覆回落,至今年3月27日更突然停牌,原因是未能於3月31日或以前公佈2014全年業績。至4月中公告,指審計師認為部分銷售收入和支出入賬方式不恰當,董事會認同需要調整賬目,但不會影響淨利潤。按公告說明,過往的銷售收入需要和部分支出抵銷,代表實際的營運收入並非如過往報表所述般高增長。集團又表示不會提供管理賬目予小股東參考,亦未預計何時能刊發2014年業績。 筆者認為四環醫藥毫無先兆地突然停牌,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小股東的資金都被鎖死,錯過了「大時代」 為資本創造高回報的機會,實在太可惜。這例子顯示,投資者需要考慮資金分配,並於賺錢後套現部份現金離場。即使未見任何不利消息,但攬著股票或會遇上突發事件致錯失其它黃金機會,例如中國賽特。 中國安芯(1149)同樣因為未能及時刊發2014年業績而停牌,但集團早於3月18日發出預警,至4月1日才停牌,讓投資者有充足時間和機會套現離場,屬於負責任的做法。筆者曾於去年6月為文分析推介,無奈即使財務穩健,但城市安防業務嚴重受政策影響。去年中央打貪令很多省市暫緩工程項目,致集團的營運收入大跌。 網上加料版 即便管理層似乎審慎理財(例如取消合約省回一大筆顧問費用),又嘗試拓展業務收購其它業務,但股價從去年一直往下走。上週五收市後的公告,跟進先前的內部調查結果,指有員工曾私自轉移公司存款超過900萬,並於短時間轉回,損失只是寥寥數百元。另外,公告指現役核數師將辭任。理由是核數師要求集團聘請法證會計調查員進行獨立調查,核實集團持有的現金,銀行存款和資金流向,但董事會認為內部調查結果已足,事後已實行有效的內部監制,例如網上轉移款項設定為一百萬元,所以拒絕其要求,令核數師認為審計的專業風險高而請辭。 不論損失金額大小,集團的賬目和資金流於2014年曾出現不正常情況是事實。即便賬目顯示現金水平穩健,管理層的行為似乎對小股東負責,但員工擅自動用公司款項,內部監控不足是事實。而核數師請辭是紅旗(red flag),筆者會解讀成董事會的內部調查結果不足,損失未必只是區區數百元,甚至現時的資金狀況亦可能存在問題。 若果投資者買入後沒有嚴格遵守風險管理的止蝕規則,甚至停牌預警出現後未能狠心止蝕,就會錯失套現時機和大時代的投資機會。 希望上述兩例能啟示選股之外,風險管理和離場策略的重要性。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