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遊記
-
【本土遊記】移民的後代 -香港歷史博物館
美國友人回港探親,不必到旅遊景點、不熱衷戶外活動(太熱)、不需要整天逛商場。聚會時除了吃喝,其它節目確實花心神。幸好友人提出museum,我們選了香港歷史博物館。 此館介紹獨有的本土文化,例如門神,廟會,茶樓,嫁娶等,亦模擬長洲搶包山、客家人的住屋、粵劇舞台和後台化妝等。複製的裝飾十分精緻,外觀、衣服、雜物佈置、破爛牆壁等,真有當年的文化味道。這是很有趣兼值得一看的展覽。 看過本土的鄉村和藝術文化之後,博物館介紹香港的歷史,從漁港到鴉片買賣,再到殖民地,然後是三年零八個月,還有制水及天災(山泥傾瀉),到最後是回歸祖國。館內將50至80年代的小巷藥店,米舖茶樓,涼茶鋪和車衣房,還有富家豪宅等呈現眼前,就似真的走過香港數十年。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讓予英國治理。館中的短片指,英國人其實頗為不滿 - 香港是荒蕪之地,不像廣州和上海般是繁華城市,難以有貿易。香港島對英國而言,只是接近中國的一個入口,但荒涼程度則似是得物無所用。香港的原住民人口極少,大多是移民。南京條約之後,香港經歷過三年零八個月的淪陷時期,當時上學的人數由十多萬急跌至4000多人。直至日本無條件投降,之後數年間的上學人數急增至40多萬人,隨後工業興起,香港的工業欣欣向榮。 誰又會想到香港一個小小城市,後來在國際間闖出名堂,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呢? 我記起早前看過The Startup Nation 的讀後感 - 重新認識以色列,說移民的國家就是創業家的國家。以色列之外,香港也是一個活生生的經濟奇蹟。 若果香港人多是移民的後代,我估的確沒有甚麼『紮根』的觀念。移民的特質是願意冒險,敢於重新來過,而且靈活變通。 突然間,我明白香港人為何多年來都給人『政治冷感』和『執輸慘過敗家』的形象, 而且被指為文化沙漠。本來,香港就是沒甚麼歷史的地方。而走難到香港的移民,在掙扎中求存,當然『怕執輸』。難道移民會有時間和心情附庸風雅一番? 香港歷史博物館是假日好去處,現時更有九巴和清朝皇族的服飾展覽。環境寧靜又能與友人消磨數句鐘。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