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茂宸集團

  • 中興通訊對投資人的啟發

    中興通訊對投資人的啟發

    中興通訊(763) 非法向伊朗出口產品,遭美國頒「禁購令」的懲罰。沒法入口芯片將難以生產,集團可能面臨破產。4月17日停牌至今,先前沒有任何預警,股東真的一殼眼淚。 媒體都有詳細深入的報道,讀者有興趣可找來細閱,了解來龍去脈。筆者對中興通訊的印象深刻,因為曾購入該股,短期賺了約兩成便離場,其後股價節節上升,揼了幾次心口,卻不願追入(就覺得市場有潛力更佳的選擇)。翻查圖表,股價一年間最多曾升超過130%。去年底友人提及中興,且說考慮買入,最終應該沒持貨。講咗咁多,不是要大呼好彩或落井下石,而是又一宗深刻現實教材 - 風險管理兼懂得離場的重要性。 本欄過往曾詳盡分析四環醫藥(460) 和中國安芯(1149)。當年四環醫藥一年間股價倍升,更送紅股兼獲機構投資者撐場,前景秀麗。一般而言,價值投資者都習慣buy and hold,但股價達到估值,代表期望回報是零,應考慮收割離場。及後機構在毫無預兆下停牌,投資者的資金被鎖,錯過市場上其它機會,不可謂損失不大。至於中國安芯則較負責任,預警有機會停牌,當然即時離場。彈藥和流動性對投資人非常重要,即便損手都應選擇離場重新部署。 這次的中興通訊事件,除了是「賺錢要收割袋袋平安」的反面教材,也反映分散風險的重要性。再優秀的企業或再吸引的投資機會(不管從基礎因素或技術指標觀之),投資者別將所有或大部份雞蛋置於同一個籃子。至於價值投資者慣常的”Buy & Hold” 策略,也稍嫌過時。如決心採用此策略,就要有心理準備 - 留在市場持貨越久,面對突發事件或重大風險的機率越高。而投資組合承受價格波幅的能耐,必需遠高於中長線投資組合。 分散風險除了投資不同行業和股票,也可以考慮其它股票市場(例如美股)和產品(例如外幣、加密貨幣等),上述只提及流動性較高的類別。當然,更理想是同時持有物業、基金和現金。相比單項投資(即只專注物業或比特幣),回報率未必較佳,但風險分散兼拉上補下,組合價值的波幅相對平穩。 早前本欄曾分析長實(1113)是具潛力且適宜長線投資的股票。早前誠哥的慈善基金持續回購,也有如打了強心針。近日港股都是上落市,已持貨的見到回購會安心,未入(夠)貨可以跟誠哥買。過去兩日,本欄曾為文分析的細價股茂宸集團(273) 有異動,股價飆升超過23%,成交量由平均每日少於2000萬股,突然單日成交超過四億股。集團早前公告完成收購歐洲的私人銀行,也許值得注意未來的業務發展。 本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茂宸集團高寶明動作多值得關注

    近來港股似乎都是上落市,早前曾說短線投資已全部撤離,之後見股價企穩,又逐步買入和增持部分股份,包括本欄曾分析的平保(02318)、長實(01113)和復星(00656)。 過去一星期,有一宗收購特別吸引筆者眼球──茂宸集團(00273)以5860萬瑞士法郎(約4.63億港元),收購瑞士的私人銀行Raiffeisen Privatbank Liechtenstein AG。 該私人銀行於2016全年錄得約147萬瑞士法郎盈利,淨資產約4091萬瑞士法郎,即收購價的市賬率約1.42倍,不是特別便宜,但亦非天價。香港上市公司收購瑞士的小型私人銀行,這公告確實讓人打個問號──到底未來有什麼計劃? 茂宸集團前稱民信金控,現價市值約51億元,每股作價0.115元,集團聯席主席和行政總裁是高寶明。上網搜尋,不難發現去年獲集團委任的高主席,是與「紅籌之父」梁伯韜同期的資深銀行家,又曾是法國巴黎百富勤高層,創立過金榜融資,並曾擔任中國民生銀行分行顧問。除了高主席響噹噹的名聲和的亮麗經驗外,在Google搜尋也發現部分討論區稱集團前身民信金控為妖股,害小股民虧大本。而集團年初曾以每股作價0.13元,讓每5股的股民供6股,現價相比供股價下挫15%。雖說股價未返家鄉,但現價低於大量供股的作價,以另一角度看,似乎又顯示現價算抵。 看集團歷史,加上股價很細(即輕微股價跳動,都會有大幅波動),難免讓人有戒心。筆者繼續翻查公告,發現集團過去有不少收購交易──包括去年11月以2.8億元收購於本地從事輔助生育技術服務公司的部分股權;去年12月收購分子診斷業務,即從事RNA和DNA分析的各種產品和服務。今年9月初則以1.16億元收購晉裕集團,該集團擁有保險銷售業務,並持有證監會發出的1、4、9號牌照,可以從事證券交易、證券顧問和資產管理服務。同月以8000萬澳元收購澳洲Blend and Pack Pty Ltd的75%股權,該公司是CNCA認證的八家嬰幼兒配方奶粉製造商之一,可以生產出口至中國市場的嬰幼兒配方奶粉。 上述被收購的公司,在前一個財政年度全部錄得盈利。而每宗交易條款亦在公告中列出,部分更有2018年的盈利和資產淨值要求,以及收購價格調整機制。以此觀之,這些都屬於認真做生意的收購,而非「假大空」業務。 去年集團前身民信金控錄得淨虧損約4.7億元,估計2017年或可扭虧為盈(收購的公司將貢獻盈利)。另外,集團於去年10月在上海成立合資公司──申港證券,並且已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開業,從事證券相關事務。 現價雖然較配股價低,但一來集團歷史多少令人卻步,二來時機難以算準,又非全盤知道集團運作,加上股價細,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翻查並細閱公告,再嘗試為公司進行估值。畢竟集團過去一年動作兼搞作多,值得投資者注意。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