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沽售
-
納指到頂未?
上週三晚美股因特朗普面對被彈劾風險而大跌。過往本欄曾提及波動合理與否可運用統計學概念,若波動小於1個標準差便屬正常波動。當晚納指跌約2.5%,而道指和標普跌約1.6%。以3個月的標準差計算,道指和標普500都跌穿2.3個標準差,而納指僅跌穿1.3個標準差。 納指下跌的百分比較大,但波動比率(標準差)反而較低。筆者查看指數過去數月的走勢,發現納指升幅較大,所以即使其下跌百分比較道指和標普多,標準差卻較小。如果投資美股市場,尤其是只long 不short 的投資人,過去數月買納指(科網股)的回報勝過道指和標普。美股三指數齊跌前的10多天,指數每日波幅少於0.5%,所以當晚跌幅超過1.5% 甚至達 2.5%,都幾震撼。 到底美股到頂未? 這問題太難答。投資者都知道美股屢創新高,現價並不便宜,特別是科網公司,因為增長高而且現金流強勁,估值頗高。再加上近來的人工智能熱潮,令人更憧憬科技的未來發展。 如果不想放棄手上的優質科技股,投資者可以考慮沽售少量QQQ (納指ETF) 作對沖。對沖是有成本的 - 如果納指像過去數日般慢慢回升,沽售QQQ 會錄得虧損,但正股(尤其是強勢優質股)的獲利,應足夠蓋過虧損有餘。沽售指數ETF 只是為防美股半夜突然大挫,走避不及蒙受多於預期的損失。由於每個投資組合都不一樣,投資人需自行計算組合升跌與市場走勢的關連性,再決定沽售比例。 其實價值投資者向來只買單邊 - 看好公司前景和股價具升值潛力才會買入,而最簡單直接的風險管理方法是:看不通後市就離場。沽售ETF 對沖令事情複雜了,未必是最理想的策略。不過美股交易時間是香港的沉睡時間,加上某些優質科技股確實穩健兼具潛力,沒理由因為市場噪音引致的波動而輕易放手。為規避市場突發波動的風險,沽售少量指數ETF 也許是值得考慮的方法。 『股神』畢菲德早前盛讚 Amazon 創辦人 Jeff Bezos,又說錯過了購買Google 的最佳時機。筆者確實敬佩美國科網創業者的視野。以Elon Musk 為例,他認為人工智能(AI)將會是未來最具力量的工具,如果只讓少部分人擁有運用AI 的知識和能力,AI可能會被利用做「壞事」。為了全人類的福祉,他支持非牟利機構Open AI,務求讓大部份人都有渠道有能力輕易使用AI。這與東方文化有天壤之別 - 中國企業大概是有機會壟斷市場賺取利潤最好,才不考慮支援開源。(內地科網巨企多少受惠於中國的封閉政策,並獲得壟斷性優勢吧?)而Elon Musk 面對成功率極低的高端科技 - Tesla 電動車、Space X 民用火箭,Solar City 等,並不害怕退縮,卻樂意投放資源研發。他抱持「即使在生之年不成功,已做的研發都會為後來者帶來益處,科技創新多行一小步聊勝於無」的想法,這種視野和胸襟實屬少見兼難能可貴。Elon Musk 之外,美國的不少科網巨企掌舵人擁有遠大目光,配合超班的執行力和大量資金,美國科網公司實在值得投資者關注和押注。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