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曼徹斯特
-
淺談海外物業投資貼士
上週隨友人參加海外物業的投資講座,聽見有趣實用的經驗,不瑰寶自珍,在此和讀者分享。 講座由具有二十多年歷史的英國發展商主辦,報表演示內容簡短,資訊有限。倒是與在座的投資者交流,讓人穫益良多。其中一位投資者曾買此發展商的樓花,結果延期一年仍未收樓入伙。本欄早前曾為文分析曼徹斯特的物業投資價值,簡單而言,因為有匯兌風險,加上貸款利率和物業稅,回報並非特別吸引。除非城市規劃具極大潛力,那才值得考慮投資當地物業。不過,當日遇上經驗豐富的專業海外物業投資人,其思維和經驗倒是值得借鏡參考。 E 君大約二十年前開始投資英國房地產,以往都是購買位於倫敦的物業,尤其是面積和總額較小的單位,貪其易於放租兼印花稅低。過去兩年,E 君陸續沽出倫敦物業,除了租金回報越來越低 - 由過往最高接近7厘,至現時的2-3厘,也因為維修保養費用高。由於套現後有一批英鎊,又未想調回香港,唯有繼續在英國發掘投資機會,所以對準曼城 - 租金回報高達5-9厘。E 君很坦白- 要不是手持英鎊,未必覺得曼城的房價抵買(計及滙率、利率和稅率),只是不想讓資金閒著白貶值。 E 君分享了海外物業投資的心得: 位置很重要。不必看將來潛在發展,必需選擇近地鐵站或市中心的位置。除了容易出租,租客質素也相對較高。 只會買新樓(包括樓花),完全不考慮二手市場。而且因為維修費用高,物業持有期不會超過10年。E 君的親身經驗:某間樓齡7年的物業,維修兩個洗手間的費用,竟然等同全年的租金收入!即是一次維修白白損失了一年租金! 偏好studio 或一房單位,因為銀碼相對少,轉手率較高,容易套現。(這點香港也類同) 若果購買兩房單位,必需選擇有兩個浴室的設計,否則相對較難出租。 不會選擇地面樓層,因為潛在租客會擔心治安問題。 英國之外,E 君亦投資日本物業,而且都選擇整幢售予投資者的樓盤。近年買入東京單位,多數是受2022 奧運會的概念吸引。其實,日本的海外投資者租務市場成熟,有物業管理公司幫忙收租打點,並以AirBnB 的短租形式出租。只要使用率達八成,每年回報就超過6厘。早於一兩年前,筆者就聽過這種安排,倒是不知道普及程度這麼高。至於物業貸款,由於日本當地銀行相對謹慎,私人銀行的專業投資客戶,可考慮抵押債券基金(一般可以借九成的基金值)獲取免稅貸款。扣除貸款利息和物業管理費,日本的租金回報仍達三厘!以其低息環境考量,算很不錯。 在場的投資者還分享了其它資訊如稅務安排、物業管理、選發展商等貼士,沒想到隨意跟友人走一轉,就長知識了。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港樓黃金期已過 曼城樓房抵唔抵?
週末報章大字標題:專家料樓價再升一成,而內文則指樓價未來一年料再有10% - 20% 升幅。每次見到媒體大力唱好某個股票或大市,都可能是警號,需重新估算應否離場。這次報道納米樓,新樓呎價絕不便宜,12個月內再升一兩成,真的嗎?筆者平日路經地產代理舖,觀察櫥窗廣告,感到近來樓價稍為回落。翻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港島區),10月底相比9月高位回落了約3%,早前亦有二手樓盤平手或蝕讓離場的新聞。 本欄過去曾數次分析樓市:2013年2月初撰文,指樓價兩年升幅約三成半,屬合理價格。2015年10月則指樓價有下跌空間,隨後半年樓價下挫10% – 15% 後再逐步回升。2016年10月港府再推辣招,估計交投量會下跌但樓價企得穩。過往的分析建基於美元、人民幣和港元的匯率、利率、購買力、流動性和三地通脹的差異,亦考慮土地價格和建築成本上漲等因素。讀者若有興趣,可到博客翻看舊文。 這次談樓價,筆者認為不必再細看匯率、通脹、土地價格和建築成本的差異。一來內地走資渠道有限;二來人民幣升值速度減慢,並由過往只升不跌,至近兩年突然大幅貶值再爬升;三來美元和人幣的利率差異較幾年前顯著收窄 - 數年前人幣存款利率高達6%,現約3.5% – 4%,而美元則由接近零利率,升至現時約1.4%;四來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增長差異縮小,美國股市連升10年且不斷創新高,科網公司有實質增長和盈利,而內地GDP 不再「保8」,大概是6%-7%增長。而香港的特殊情況 - 鄰近中國令經濟跟隨內地走勢,但港幣與美元掛鈎,導致金融海嘯後出現負利率狀況… 兩國的經濟、 匯率和利率的大差異,讓資產價格大幅上升。現在差異收窄,樓價很難像過去數年般大幅上揚。 過去幾年利率接近零,租金回報有3%-5%,再加上負利率(貸款利息低於通脹),資金湧往投資物業很合理。現時租值回報不足3厘(大概2.5% -2.7%),樓宇按揭利率約1.75% -2.20%,加上港府的樓市辣招,再計及資金流動性,買樓收租或借貸投資的誘因下降。另外股市造好,令每年投資回報達2-4%,而風險相對低的選擇較多,估計物業未必像過去幾年般大受追捧。但樓價不大幅上升,也不代表會下挫。只要經濟不衰退,通脹穩定,樓價會跟隨經濟緩慢地增長,不過黃金增長期大概過去了。 週末友人談及英國曼徹斯特的物業,租金回報高達7% – 9%,扣除管理費等淨回報約5.5%。當地市中心的樓花,一房單位約18萬至27萬英鎊(約185萬 - 280萬港元),較香港物業便宜。而首置印花稅只是2% – 5% (非首置加3%),首期三成,而樓價過去幾年上升三成。相對香港樓價確實容易上車,而且租金回報高,兼有升值潛力,似乎是不俗的投資選擇。 海外置業最大的風險是匯率和稅率。翻查英鎊兌港元匯價,由2014年7月高位至年初脫歐公投,最多貶值約29%。現時英鎊匯價稍為回升,相對當年高位下挫約23%。英國的物業資產增值稅率是18% 或 28% (視乎銀碼),免稅額約12,000鎊。所以樓價升幅,似乎都因被匯率和稅率吃掉。至於超過5% 的租金回報, 看似很吸引。網上搜尋英國的物業貸款利率,大概4% – 6%。若果貸款額為樓價七成,租金回報亦所餘無幾。 筆者未曾在英國居住,單看上述數字,未發覺英國樓盤特別筍。但現時英鎊匯價貼近低位(匯率風險相對較低),而數據顯示曼徹斯特的樓價升幅跑贏英國平均數,熟悉英國甚至曼城經濟和城市規劃的人,也許對當地樓價的未來走勢有更佳預測。希望讀者可多作交流。 Update 11/22/2017: 補白:週一看到匯豐銀行減按揭息率的新聞,而政府又說討論申請退還印花稅的期限由現時6個月,改為9個月至12個月。兩宗新聞顯示銀行水浸,有條件持續低息貸款,資產仍然是資金好去處。而政府放寬辣招,讓樓換樓人士較放心去馬換樓。兩單新聞都有利樓市升勢,所以即便樓價未必再大幅爬升,升幅也應該絕不止於通脹率。特此修正。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