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數據
-
本地網購還有無得撈?
美劇《Billions》近日成為朋友間熱話。劇情關於檢控官奮力偵查億萬富豪從事金融內幕交易的證據。筆者未有機會看劇,友人在FB 引用一段劇中主角教訓向銀行借貸創業碰釘子的妻子,原話大意是:現在做的事,你是世界第一嗎?你提供的服務並非自家發明,沒有獨特性又沒有專利技術,也沒有專屬的市場定位… 要我繼續數下去嗎?我早就告訴你,但你聽不入耳… 上述的確是銀行不借貸、投資人不參與的理由。但是否只要世界第一、或具備獨特性就一定會成功融資?未必吧。銀行家和基金經理的眼光不見得就真的獨到。企業未必需要是the best 都可以生存和開拓市場。 自從王維基失落免費電視牌照,香港電視在網上免費播放高質素自家製作劇集,到後來停止拍劇轉戰網上購物(HKTV mall)… 老實講,筆者不看好。科技界的友人亦認為意念落後,香港市場太小,而且網購業逢勃,又有巨頭如Amazon、淘寶、天貓,不同類別產品又有專業網購如MyDress、Strawberry Net,根本看不到HKTV Mall 有任何優勢。貿貿然步入戰場,還要包攬各式各樣貨物,雖說很多具品牌的正品,但選擇不算多,價錢又不是特別低。最初的巿場推廣策略,沿用多年前推廣CTI 那一套 - 流動貨車以小部分極優惠貨品吸引師奶入會… 在科技人眼中,怎麼看都是落後甚至是未必具效益的做法。 自身不太喜歡shopping,幫襯最多的網購是Amazon,淘寶戶口則是年初友人來家探訪幫忙開通(的確太老土)。過去一個月,某些日用品超市經常缺貨,因而成為HKTV Mall 的客戶。說真的,user experience 有驚喜 - 落單後如存貨不足,會即時在螢幕顯示,不會為了「等貨」而影響送貨日期。整個過程由搜尋選購、價格標示、數量選擇、購物車check out 等,每一個步驟都很順暢,而最最最欣賞是送貨超快!(好像都只會提前,不會延後。)用過一次,會返轉頭再購物。 筆者不知道HKTV Mall 的優勢有多獨特,但可以網上購買新鮮和冷凍產品、賬單銀碼未達免費送貨,又可以選購超市類別以外的貨品,加上驚喜的送貨速度,以及流暢的用戶介面和貨品搜尋目錄,應該勝過所有本地的日常用品網購平台。當然專營某類別產品的網購站,整體用戶體驗也許更佳,但貨品種類不夠多元。買不同產品要往不同平台,都幾麻煩。 閒談間知道不少朋友是HKTV Mall 客戶。雖然曾出現多次送貨延誤和退款安排混亂的情況,客服又只有online chat 令人沮喪,但普遍滿意其服務。 筆者對HKTV Mall 確實大大改觀,產品夠多元,送貨又快捷。香港市場的確細,但若能掌握大部份家庭的購物習慣,也會價值連城的數據。HKTV Mall 似乎會慢慢壯大,殺出一條路。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從收租股公告看本港和內地實體零售市道
美國總統的選舉結果令人大跌眼鏡,點票期間恆指更呈現deep V 形態,嚇倒不少投資者。特朗普的狂人態度竟然獲大批選民支持,反映貧富懸殊和社會分裂的情況嚴重。大局已定後,美國好友告知很多人為希拉里未能選上而大哭,尤其少數族裔 - 穆斯林護士聲淚俱下致電白人同性戀胸肺科醫生… 好友屬黃皮膚,太太雖是白人,但自特朗普參選以來,體會當地人因其膚色,態度不再如過往般友善,令其擔心自身安危,更認真考慮搬去加拿大,並已計劃感恩節週末前往視察。 特朗普沒有從政經驗,而且往往語出驚人,實在很難預期上任後的情況。既然看不懂美國形勢,只好回頭微觀本土市場。平日看公告,筆者最喜歡看中國地產發展商的每月營運數據,因為夠貼市(最近一個月),能明確反應內地物業的銷售情況和最新價格。香港的地產發展商雖沒那麼頻密更新數據,但太古地產(1972)剛公佈的第三季營運數據,側面反映經濟狀況,其中更有值得思考細味之處。 太古廣場,太古坊,港島東和太古城中心的辦公室出租率接近100%。而今年新租約的租金升幅介乎9% 至29%,以港島東(據知Facebook 的香港辦公室就在港島東) 升幅最大,其次是太古坊和太古廣場,分別升15% 和 14%,太古城中心則升幅輕微僅9%。商場銷售額則背道而馳:太古廣場的商店錄得 15.3% 跌幅,東涌名店倉則下跌 11.2%,這大概是因為少了內地旅客吧。太古城中心位處住宅區,商場銷售額跌幅輕微,僅下降4.2%。有趣的是,太古廣場和太古城中心的辦公室租金升幅,與商場銷售額似乎呈現負相關系數,這似乎不合邏輯,亦難以理解。單看數字,零售不景氣是一回事,黃金地段的辦公室租值堅挺,不單止未有回落,還保持升勢。 內地的營運數據也吸引筆者眼球。除了三里屯太古里,其餘的北京頤堤港、廣州太古匯和成都遠洋太古里,幾個購物商場的租用率皆錄得升幅。至於零售銷售額,所有商場都錄得5% 至11.3% 增長,成都太古里則錄得100% 增長!以此觀之,即使面對網購衝擊,內地的實體零售額仍錄得增長,側面反映內地消費力强。這些數字與媒體報道內地的零售市況,似乎有出入。 媒體報導未必能全面反映實況也許已成常態。不論早前英國脫歐或近日美國總統大選,民調和媒體報道都未能反映大眾意願,結局被指為黑天鵝。其實,筆者知道好些人循其它渠道收集原始數據,例如追蹤社交平台的討論熱度等,其分析結果顯示脫歐和特朗普的勝算並不如媒體報道般低,反而存在優勢。套用在投資策略的選擇,是衡量運用基礎分析或技術指標、長線投資或短線買賣時,投資者也可以考慮做較大型的數據統計。筆者近日的回測心得,是短線買賣的回報率,的確未必及得上長線投資(尤其股市中長年錄得大升幅的股票屬少數),但大前提必需是(1) 長線投資者研究功夫到家兼且眼光極其獨到 (2) 時間成本相對其他人低 (3) 風險承受力較高。若時間成本高昂,兼且可承受的風險較低,運用技術指標配合不同的中短線策略,似乎是合理選擇。篇幅所限,未來有機會再詳談回測結果和啟發。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價值投資和程式交易的相異風格
基本的統計學題目:擲硬幣的次數越多,出現全部是花或全部是字的機率越低。第一次是花的機率是0.5,連續兩次是花的機率:0.5 × 0.5 = 0.25,連續三次是花的機率:0.5 x 0.5 x 0.5 = 0.125,如此類推。套用在投資,儘管每次賺蝕的機率並非50-50,即便高達90-10,只要不是100%保證必賺或必賠,錄得全勝或全負的機率一定越來越低。所以,投資過程中有賺有蝕屬無可避免。錄得正回報固然可喜,若是虧損應如何處理?要改變研究方法和投資策略嗎? 早前本欄《進入Quants 世代》一文,提及現今的電腦具備高速運算能力,加上網上交易成本低,機構投資者以外,獨立投資人也可以參與,而程式交易的風氣似乎已吹到亞洲。所謂程式化,是將個人分析和投資策略標準化(standardized),例如向來只研究某些板塊、市盈率低於某水平或市賬率高於某水平的公司,便設立篩選器,程式自動過濾計算,並納入觀察名單。過往伊馬仕專欄,曾多次展示不同的選股條件、排列名次方式、甚至回溯測試的投資效果。將條件編寫為程式,除了簡便快捷和容易測試,是因為假設人手操作難以長期保持一致性。所以,無論是人手或自動化,若可以清晰列出篩選、入場和離場守則,並且如實執行,大概已勝過沒有原則的投資策略。又,正如文首所講,只要投資買賣的次數增加,遇上虧損的機率便會提升(全勝機率會下降),但這不代表投資守則不管用,而是再優秀的投資策略都必然會遇上這情況(以統計學角度看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如何應對虧損和堅持策略一致性,亦是一門學問。 一般而言,價值投資不鼓勵頻密買賣,除了交易費用的小數怕長計,也因為內在&潛在價值需要時間反映。其實,價值投資與創投基金的性質有類似之處。創投基金若投資10個項目,可能只有1-3個項目錄得正回報,但因為回報極高,可以蓋過其餘7-9個失敗項目的投資成本。所以,雖然成功率只有10%-30%,但回報率是數以十倍甚至百倍計算。價值投資同樣貴精不貴多 - 內在價值被嚴重低估,或者潛力極厚的優質上市公司從來都屬於少數,另外是投資期相對較長。縱然並非全部都是千里馬,甚至有些公司或因為突發事件或政策而影響發展前景,但總體而言只要有幾個投資項目帶來豐厚回報,甚至只得一匹千里馬,都足以抵銷其它的失誤或損失。價值投資不是追求高勝率的策略,而是追求高回報率。 至於程式交易,大概予人一個頻密交易的印象。所謂頻密,不一定是高頻,可以是day trade或持貨以日計算。但重點未必是持貨時間,而是交易量。運用統計學和機率估算期望回報(expected return)、再進行回溯測試觀察效果。這種方法若要達到或非常接近期望值,需要較大量的交易。情況就如擲硬幣,出現花和字的機率大概各一半。若果只是擲十次,花和字碰巧各出現5次的機率較低,而擲一百次,花和字碰巧各出現50次的機率較高。所以交易量越多,越接近期望值。 市場遼闊無邊,投資者自然是各施各法。雖然策略和風格有異,但只要優勢能蓋過弱點就好。長線價值投資和短線程式交易屬於不同類別的操作方法,兩者都有其理論和優勢。投資人最怕處於中間兩頭不到岸,那就難以享受各自的優點,又或其優勢未能全面覆蓋弱點。所以實踐需要一致性,而不是於中段慌忙改弦易轍。 《網上加料版》 這星期的城中科技界盛事是RISE Conference 重臨香港,昨天開始一連三日。官方說今年更多人參與,但目測是去年比較多人。台上演講和訪問因為時間短,難以深入探討。但對於不熟悉最新科技的人,基本說明狀況可以初步了解,都是好事。 部份 Highlights: 講者中給予人最深刻印象的是Blippar - 一個visual discovery app。實時demo 能辨別很多眼前情景和物體,驚喜! 本地薑WeLend 提及內地的高速發展 - 每個月以30% 幅度增長。但依他看,P2P lending 的破壞性創新大概已到達頂峰,下一個可以被disrupt 的是保險產品。 Fiscal Note 運用大數據分析美國上庭個案,並預測官司的勝算,準確度達94%! (下週文章會分享更多RISE Conference 的所見所聞)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識睇梗係睇原始數據
加息,就說怕影響未來經濟發展。不加息,則解讀為實質經濟前景不佳。過去數星期,市場若有大波動,就被指憂慮經濟前景。議息期間,美股指數大升,便演繹為對不加息的樂觀預期。議息結果「眾望所歸」-不加息,之後就指不確定性未除,市場估計10月或12月可能加息,所以近日成交量低繼續悶市。 市場分分秒秒都存在交易買賣,而且屬環球性規模。集體行為和短期趨勢,當真可以輕易由幾個因素解讀?筆者認同要知道世界大事,這是分析各行各業未來發展的基礎。不過讀新聞看研究報告,需要有意識地辨別噪音(noise)和訊號(signal),這當然不容易。最理想是收集原始資訊(raw data) 而不是依賴經處理數據(processed data),例如直接找來公司年報、財務報告和通告,而不是單看新聞報道、專欄評論或大行分析(筆者咁講算是自己倒自己米)。其實筆者亦有每天閱讀報的習慣,很多專業評論都極具內涵和啟發性。可是每篇報道和分析都有其落墨重點,若不找來原始資訊看,容易建立偏頗的印象,甚至漏掉某些重要資訊。只有看過原始數據,再綜合各家評論,才會有較完整的想法和印象。 微觀看公司年報和通告,宏觀行業和市場則要找來產量、銷售用戶數目等原始數據,觀察趨勢。寫了半篇,讀者也許感到「講就容易做就難」,認為筆者在吹水&順口開河。其實,眼前股市形勢就似暫時跌定。而在交投不活躍、股價未飛升的日子,投資者才有較充裕的時間,對多間公司和行業作較詳盡的分析,並發掘具潛力的投資機會。早前大跌市,很多股票從高位回調幾成,甚至超過一半。現在放眼看去,就似全部股票都抵買。其實,選擇或衡量股票價值之時,不能單單比較股價的高低位。即同一行業的公司,即使股價都回調一半,但業務增幅、邊際利潤和資產價值都不一樣,需要細看財務報告才知道哪一家較便宜和具潛力。 早前的文章曾說在經濟不及以往的時期,可選擇手持較多現金的公司,因為實力雄厚捱得過低潮的機率較高,甚至逆勢低成本擴張,近日就看到例子。合生元(1112) 上周公布收購澳洲的Swisse Wellness 83% 股權,該公司主要銷售維生素和營養補充品,總作價約76.7億港元(73.9億以現金支付,餘款以合生元的股票支付),而集團將獲澳新銀行和匯豐銀行提供最多4.5億美元的過渡性融資。消息公佈之後,合生元的股價升了超過3成。筆者舉這個例子並不是推介合生元,而是說明持有大量現金的公司,在改善或擴充業務時,會有更多選擇。 《網上加料版》 合生元(1112)截至今年6月30日持有約40億現金,而短期貸款僅約1.3億。Swisse Wellness 上半年的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150%,而本年淨利潤更扭虧為盈達港幣4.03億。假若下半年的銷售和利潤率和上半年相約,即合生元以大約9.5倍市盈率收購該公司。但若果Swisse Wellness 能保持銷售和利潤的高增長率,則市盈率會大幅降低。這宗交易孰貴孰便宜,眼下未能判斷,需要看下半年業績才知道。 除了看公司手持的現金水平,營業額和利潤增長亦重要。早前有不少報道,唱好內地的體育服裝品牌,指現價抵買,但筆者對內地實體零售業的短期發展不樂觀,畢竟經濟增長不及以往,連阿里巴巴也調低銷售預期,而且A 股早前令一大批散戶虧本,加上零售業競爭激烈,業者要保持增長和利潤,具一定挑戰性。昨天361度(1361)公告夏季訂貨會成績 - 較去年同期的銷售總值增加15%。鞋履和訂貨量和價格分別上升9% 和14%,而服裝銷售的價值僅錄得輕微增長,以致貨量的增長,被下降的平均價格抵銷。由於361度的主業是服裝,而不是鞋履,筆者估計15% 增幅的銷售總值,未必能帶來雙位數或高單位數的利潤增長。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