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貝南奇後試看中美經濟
六公司中期業績簡評
- 半年營業額約26.3億人民幣(+3.6%)
- 淨利潤達11.8億(+2.4%)
- 現金約45億,另有金融資產15億,合共超過60億,沒有負債
- 現價H股市值約87億
- 集團已發行9.33億H股,並有19.33億內資股,按股份總數計算,每股含現金HK$2.5 (註)
- 雖然業務增長率低,但淨利潤率高達45%,而且現金充沛,又是獨家業務,估計未來發展保持穩健。
- 半年營業額約7.4億人民幣(+9.7%)
- 銷售成本和行政費用合共增加約20%
- 致盈利較去年同期下降9%( 人民幣1.2 億)
- 淨利潤率約16.5% (-3.5%)
- 行政費用大幅提升,當中包括約500萬的一次性撥備費用
- 集團持有現金約人民幣9.5億,淨應收貿易款項約人民幣7.3億,合共約16.8億 (~20.4億港元),沒有負債
- 現價市值「低水」 - 僅約18.3億港元。
- 公告列出合共9個鋼結構項目(去年同期為7個項目),預計項目於2015年下半年或2016年完成,即基本上保證了未來半年至1年的營業額
- 另外,集團預計下半年完成收購江蘇晨力,以擴展集團與環保相關的業務,並為集團利潤帶來貢獻
- 此外,與北京城建道橋和宜興鴻瑞的合營企業已成立,有望下半年開展業務
- 而7月3日公佈和中國中材訂立戰略性合作協議,就阿爾及利亞的建築項目進行磋商,涉及32000套房的預製構件,和橋樑、體育館、高速公路等的鋼結構項目。儘管未落實海外市場合約,但集團正嘗試開發中國以外的市場
- 半年營業額約10.9億人民幣(+3.5%)
- 若細看銷售數字,營養保健品下降約4.5%,保健飲品上升約2.2%,而藥品增加109%
- 怪不得集團積極配股集資並銳意收購大型連鎖藥房
- 半年淨利潤約2.5億,較去年同期下降29%
- 主要是銷售成本、行政開支和財務費用分別上升17%、81%和51%,當中包括折舊費用和包裝費用上升
- 持有現金24.8億人民幣,貸款7.5億,即淨現金約17.3億(約21億港元)。
- 加上7月的先舊後新配股集資1.18億,估計現持有現金約22億港元
- 現價市值約22億。
- 集團預計下半年完成收購艾利爾(持有中聯廣深醫藥股份),以擴展銷售網絡和瑞年康健店,並計劃在今年內將飲料業務在香港獨立分拆上市。
- 半年營業額約6億人民幣(+13.4%)
- 淨利潤約1.5億(+14.5%)
- 持有現金超過8億,銀行貸款4900萬
- 業務保持增長,財務穩健
- 若細看銷售數字,主要產品如電壁爐和家居裝飾產品的銷售,錄得輕微跌幅(分別下降5.8%和2.6%),
- 銷售增長主要靠空氣淨化器和空氣加濕器帶動
- 估計受季節影響,電壁爐下半年的銷售會較佳
- 而安徽生產設施將於第三季竣工,屆時電壁爐的產能將增加10萬台
- 另外,由於中國消費者對改善室內空氣質素產品的需求,集團於下半年會重點研究和開發新風系統,預期產品於2016年推出。
- 半年營業額約17.7億人民幣(+28.2%)
- 淨利潤約15.8億(+66.2%)
- 持有現金23億,金融資產20億,借貸僅350萬
- 經營活動淨現金流5.7億,投資活動淨現金流入3.5億
- 可見財務穩健,現金流強勁。
- 集團在中國心腦血管處方藥的市佔率11.3%
- 業務保持高增長,無奈至今未復牌
- 由於業務增長強勁,可觀察未來復牌後,現有投資者是急於拋售,還是繼續持有,再考慮是否值得買入投資。
- 曾為文分析指業績佳現金多,財務穩健,股價較資產淨值有70% 折讓
- 後來管理層使出財技『逼走』投資者 - 5股合1股,然後1股供7股
- 上週公佈中期業績,半年大賺10.8億,升幅達15倍!(怪不得集團要合股供股『逼走』小股東,盈利大升當然希望股權集中)
- 持有現金超過2億,現價市值不足5.5億
- 看似財務穩健抵買,無奈過往舉動顯示管理層無意和小股東分享成果(除了大幅度合股供股,半年盈利大升15倍,卻不建議派中期息。)
- 所以,投資除了看財務狀況,也要考究管理層作風。有時業績再亮麗,也未必和小股東有關。
註:感謝Roger Wong 來訊提及內資股。報紙原文市值只計及H 股,未說明內資股。現加上總股數並列出每股現金比例,讓讀者更清楚了解每股價值。
風險管理和離場策略
淺談風險管理和盛京銀行
VIS 滬港通名單
週一滬港通將正式通車。早前延誤賴佔中,實則應是細節未妥當。今次宣佈1星期就通車,顯然內地急需互聯互通,將人民幣國際化。要來的始終會來。儘管滬港通的主要受惠者是內地股市,但預計港股市場的交投量會上升,有利股價。200 多間可供內地買賣的本港上市公司,不少早已被炒起。價值投資不在乎短炒,但我都湊熱鬧,試著在266間公司中挑選基本因素穩健,可以考慮短期投資的股票。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根據年報的財務資料,計算公司的盈利、資產和現金流狀況,以100分為滿分。80分以上屬於非常穩健,70以上屬穩健,55分以上屬中規中矩,而40分以下就不必看基本因素了,而是從其它角度(例如新項目和財技)分析。
VIS | 港股通公司數目 |
80 分以上 | 8 |
71 – 80 分 | 29 |
61 – 70 分 | 54 |
41 – 60 分 | 122 |
40 分以下 | 53 |
- 合和實業(54.HK)
- 華寶國際(336.HK)
- 港交所(388.HK)
- 四環醫藥(460.HK)
- 騰訊控股(700.HK)
- 瑞聲科技(2018.HK)
- 匯豐(5)
- 電能實業(6)
- 希慎興業(14)
- 崑崙能源(135)
- 中國旺旺(151)
- 深圳國際控股(152)
- 中國光大(165)
- 莎莎國際(178)
- 粵海投資(270)
- 電視廣播(511)
- 首鋼福山資源(639)
- 神冠控股(829)
- 中國醫療(867)
- 中移動(941)
- 長江基建(1038)
- 威高股份(1066)
- 合生元(1112)
- 中國生物製藥(1177)
- 中遠太平洋(1199)
- 利福國際(1212)
- 互太紡織 (1 382)
- 澳門勵駿(1680)
- 金沙中國(1928)
- 鳳凰衛視(2008)
- 上海復星醫藥(2196)
- 米高梅中國(2282)
- 申洲國際(2313)
- 中銀香港(2388)
- 中國輝山乳業(6863)
中期Review: 四環醫藥、港通、上海復旦、中國安芯
近來有個『不尋常的喜好』-清早起床到披露易看上市公司公告,除了追看心水股的中期業績,也會八卦向來不關注的公司,覺得供股或重大交易披露的公告,蠻有趣的。這個另類新興趣,純粹好奇,不為分析。我估這是好現象吧!面對選股投資,不會『做嗰行厭嗰行』,而是越來越投入,並從中發掘有趣之處。
- 營運收入:~20億 (2013:23.24億,-14%)
- 經營利潤:9.47億(2013:6.45億,+48.5%)
- 淨利潤: 8.33億(2013:6.20億,+34.4%)
- 營運收入:1.67億(2013:1.21億,+38%)
- 經營利潤:3600萬(2013:-245萬,扭虧為盈)
- 隧道收入:2.23億(2013:2.03億,+10%)
- 淨利潤: 2.61億 (2013:2.05億,+27%)
- 營運收入:3.70億(2013:3.86億,-4%)
- 經營利潤:1.83億(2013:2.01億,-9%)
- 淨利潤: 6,649萬 (2013:8039萬,-17%)
公佈業績之後:四環醫藥Review
去年我曾數次在博客撰文推介四環醫藥(460) (可參看這裡,這裡和這裡),本週初公佈2013年業績。 記得上星期股價連跌4天至~$9,我心感奇怪 – 據說,公佈業績前股價都會被炒上(因為有未知之數),之後不管業績勝過或遜於預期,由於再沒有不明朗因素,股價會稍為回落… 今次四環醫藥反其道而行,我後知後覺 - 既然基本因素沒改變,目標價是$10.73,那麼股價下滑,我本該再買入的。
炒股不炒市 – 健康指數與F-score
金山軟件(3888):$30.60
太平洋網絡(543):$7.04
博客版加料:
美國有網站列出獲8-9分的F-score 股票,讀者可到以下網址參考。
http://www.grahaminvestor.com/screens/piotroski-scores/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又談藥業:「紅包文化」& 健康指數
每天看《信報》第一件事不是看社論、林行止或畢老林,而是翻到《新聞點評》by 高天佑。作者名字和我的朋友一樣,最初感到有親切感,但看了幾篇文字,覺得內容很有趣,每天都有新知,兼且觀點獨到。
今日高天佑談內地醫藥股和「紅包文化」,指官方新華社點名上海醫藥(2607)向青島市31間醫院行賄,令內地醫藥股這星期大跌。而市值最大的龍頭 - 上海復星醫藥(2196)則逆市上升,因為向來標榜美國式營運,跟內地主流作風有一定區別。而旗下的和睦家私家醫院走高檔路線,薪酬亦是美式制度,不少高級醫生是洋人,薪金高不必受賄…
早陣子看醫藥股,著重公司的基本因素,只看健康指數最高(90分)的四環醫藥(460.HK)和另外幾間公司如李氏大藥廠(950)和中國生物科技(1177)。我一直沒細意觀察復星醫藥。不久前朋友提及它,今日高天佑也點評,我即查看其健康指數:69分,不算高分,怪不得我不曾注意。再看分數組成,其實幾健康,除了(1)大部分的利潤來自『非經常性盈利』,(2)經營現金流的水平偏低。我好奇,再看復星醫藥的年報,2012年93% 的稅前利潤來自其他收入&收益(54%)和聯營公司(39%)。所謂『其他收入&收益』是指出售投資股權和股息,而聯營公司不是附屬公司,復星醫藥沒有控股權。即是,復星醫藥的主營業務,只貢獻了7%利潤。
一間公司的主營業務,利潤率只是4%,要靠非經營業務利潤,才令淨利潤率提升至21%,再怎麼說,也不見得是非常健康吧~ 即使是龍頭,暫時我都不會投其一票。
高天佑指復星醫藥自8月至今,由12元升到21元,似乎中央對醫藥業的反腐越強勁,復星醫藥的股價就越凌厲。
下圖顯示四環醫藥(紅色)和復星醫藥(藍色)過去一年的走勢。
我還是傾向健康指數的基礎分析,但絕對會考慮將非數字因素(如美式經營架構) 逐步加入,完善系統。
再談四環醫藥
獲贈免費門票到《華富財經鉅人匯2013》,胡孟青是壓軸嘉賓。我欣賞她。
青姐不像其它嘉賓講員,不會踩低別人抬高自己,不會『硬 sell』自家的基金,也不會寸嘴看不起獨立股民。她做足功課 - 20多分鐘內,她帶給聽眾很多有用資訊,演講內容和Powerpoint 都不欺場。青姐從宏觀的美國債息、東協國家的迴響,談到上週五三中全會,內地隔夜拆息等因素對股市的影響。總的而言,未來3個月會狂升。之後,又談到政策對板塊的影響,例如有利醫藥、生物環保、新能源、國內品牌,乳業,和不利鐵路股和煤等。
我避免投資的行業
週末做中產 - 看戲飲咖啡。《引力邊緣》和《盜海阻擊》的票房叮噹馬頭,都是極高水準的電影。看《引力邊緣》除了欣賞外太空和無重狀態的拍攝效果,我最大的得著:遇事要沉著應對,只有冷靜才能想出辦法。《盜海阻擊》的故事令人戚戚然:索馬利亞的海域,魚都被發達國家捕清光。當地漁夫應徵當海盜的競爭激烈,拿生命作賭注只為一餐溫飽。
我忽發奇想,如果第三世界的窮苦農民和漁夫,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買賣,例如在Nasdaq 投資Starbucks 的股票(過去3年翻了兩倍),那該有多好?『發達國家的富人』藉着第三國家賺錢的同時,當地的窮苦民眾也可以 levereage 發達國家致富。
言歸正傳。近日,我收到不少對『健康指數』的查詢。這指數和價值投資的理念一致,著重分析基本因素,並以分數列出排名,務求用最簡單清楚的方法,讓投資者輕易避開劣質股,並且挑選優質股。『健康指數』就似《信報》的『信號』系統內的趨勢指數和突破指數。
除了篩選股票,『健康指數』也能對各行各業作出評估。一般而言,每個行業都有領導者和『籮底橙』,健康指數差天共地,如『個人護理及保健行業』(Health & Personal Care):
- 最高:90分 (四環醫藥 – 0460.HK)
- 最低:13分
哪個行業最平均?
竟然是:珠寶鐘錶界和銀行業。
兩星期前美國的朋友回港探親,他說在香港逛街,買金容易過買水。這說法是有點誇張,但切合媒體的報道 - 銅鑼灣沒多少食店,約滿都租給名店或金舖。當我們以為強國人不斷向珠寶鐘錶店進貢,行業前景明朗時,『健康指數』卻顯示:
- 珠寶和鐘錶界的上市公司
- 最高:65分 (民生國際 – 0938.HK)
- 最低:11分
相比藥業,整個珠寶鐘錶業都不夠健康,暫時不宜投資。
另一個表現平均的行業:銀行界
- 最高:78分 (招商銀行 -3968.HK)
- 最低:43分
投資3個月賺65% ?!
7月中重新調整投資組合,並使用新方法,在千多個上市股票中篩選了22隻,最後只選了一個:
1112 - 合生元 (詳細分析可參看當日 另類揀股 一文)
截至昨天剛好3個月,季度檢閱:升了 +65%
- 19/7 買入價:$38.5
- 21/10 收市價:$63.5
- 此段期間(10月15日)更曾高見$67.15
3個月賺65%,很滿足了。現時我仍持有合生元,考慮接近$70 時沽出。
為甚麼短期賺20%,30%,40%,50%,甚至60%,我都信心十足,未沽出股票?
合生元的『健康指數』高達87分。公司財務健康,生意增長快,現金流充沛,又會派息給股東。7月中市盈率~25倍,我認為股價合理,投資了。親屬卻認為股價太高(相比今年1月$24.3,已升了58%),不敢『高追』,白白錯過了機會。
我一向沒有『追落後』或『高追』的概念,只相信實實在在的數據,並用以估算股價是否合理。除了和競爭對手如蒙牛、雅士利等比較市盈率,我運用『健康指數』計算市盈率的差距,結果是:價格相宜。直至接近~$70 才屬昂貴。
除了合生元,還有沒有既健康又價格合理的公司?
原來內地藥廠頗健康,『健康指數』
- 四環醫藥(0460.HK)- 90分
- 李氏大藥廠(0950.HK)- 81分
- 經營利潤較高 (37% vs 25%)
- 派息率較高(70% vs 23%)
- 營業規模較大(~$28億 vs $3.5億)
- 營業額較去年同期
- 四環醫藥:升67%
- 李氏大藥廠:升31%
- 淨利潤較去年同期
- 四環醫藥:升34%
- 李氏大藥廠:升35%
- 四環醫藥:~23倍
- 李氏大藥廠:~3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