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加密貨幣
-
創新創富:不靠累積,重訂規則
昨日和朋友閒聊,有啟發。 先說重點,再娓娓道來。 創新很重要 - 因為不是靠累積追趕,而是重新訂立遊戲規則。(所以,知識 & 眼界是重要工具) 事緣朋友說: 就這樣聊起來~ 😀 我認同#3,朋友讀經時的提醒,值得大家思考更多。 回頭說#2 & #1 貧富懸殊呢~ 那麼如何解決或拉近貧富懸殊差距呢? 上述例子,至少看到現代貧富懸殊很嚴重的情況下,年輕人或看似資源不足的人,還是有方法以高效賺取回報!不單止拉近貧富懸殊距離,甚至已遠遠超越本來的贏家。 創新很重要,Open-minded 都是。 其實,大家有否思考過 -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都要奪去。」馬太福音 13:12? 創新很重要(不論是科技或解難的方法,似乎一直都有創新的空間) (這篇文章的體裁,和過往的不一樣。因為是思考過程的記錄,沒著重起承轉合和文風。而這種記錄,日常只和親朋戚友電郵分享。希望會收到讀者回應。)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前沿科技的兩端:生物科技與區塊鏈
今年最熱門的前沿科技話題,非 mRNA 疫苗和比特幣莫屬。兩者各自代表生物科技和區塊鏈對現今世代舉足輕重。 全球COVID-19 疫情,阻隔傳染病大流行最直接的方式,是盡量減少人與人的接觸,世界各地經歷「鎖國lock down」,終於等到史上研發期最短兼95% 有效疫苗,才得以控制疫情和死亡率,生活逐漸回復正軌。人們察覺生物科技的重要性,這兩年都是市場焦點,資金湧入各階段的生物科技企業,IPO 數目亦大幅增長 - 2018至2021 在美國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數目分別是 42, 39, 71, 77,而且集資額大的公司數目倍數增長。 美國聯儲局2008年金融海嘯推出量寬政策救經濟後,俄羅斯盧布在2009-2010年期間,3個月內貶值24%!隨後2014-2016年間不足18個月內貶值50%。2019年尾-2020年,阿根廷披索在1年間又貶值50%。中央政府限制民眾購買美元,沒渠道換匯的人只能眼白白看著每天勤奮賺取的薪資和存放銀行的披索貶值。2020年美國再次大幅度量寬,環球疫情,男女老幼留守家中 work from home,比特幣一年多內升值超過10倍,成為儲存價值(保值) 的數碼資產,多種加密貨幣價格亦大幅上揚。加密貨幣不屬於任何政府旗下,但具備流通性和透明度的二手買賣市場,而且交投活躍。 投資人要如何看待生物科技和區塊鏈?哪個更有前景呢? 其實,生物科技和區塊鏈雖然都是前沿技術,但發展的策略、要解決的問題、遇到的挑戰都很不一樣,好比科研與人文,難以直接用同一標準比較。 1. 從上而下 vs 從下而上(又或扁平) 生物科技由少數精英帶領研究,他們來自醫學、化學、生物、物理、工程、數學等範疇,當中有研究生、博士、院士、教授、資深研究員,聚集社會頂層的少數高學歷人士。每位都具備優秀頭腦和學識,但不是每位的研究都會成功。成功與否和付出的心力、團隊質素未必有正相關。根據統計,通過第一期至臨床試驗的新藥,成功率僅約13% - 38%。整個從無到有的研發過程漫長,大約15年,而新藥獲20年專利權。一般而言,第一個推出的創新藥物,市場佔有率會高達70%-80%,剩下的兩三成市場則由繼後推出的同類藥物瓜分。由此可見,整個產業不論人才和產品,都是漏斗型篩選。 區塊鏈的特質是去中心化兼全透明,不依賴個別單位或精英,沒有中央監管、沒有權力核心、沒有專利保護,屬開源產品。比特幣的分散式帳簿容許任何人參與「挖礦」,以太坊讓任何開發者輕易建構智能合約。區塊鏈上建立應用程式,又或跨鏈銜接應用,好比砌樂高lego 積木,不需要從零開始,而是可以不斷銜接,每人做一小塊,又或現成的零件,可以套用在另一條鏈。這種特質降低了技術門欖,提升了開發速度,相對容易聚集人才參與其中。砌積木除了從下而上,也能多方向拼湊(扁平)。 2. 科學的突破 vs 制度的突破 生物科技的研發需要經年累月,多次嘗試失敗調整再嘗試又失敗,並且越益追求精準,而實驗結果必需達到統計學的顯著性差異(statistic significance)。各種物質的組成或分割、某個細胞或病毒對藥物的反應、劑量和傳輸藥物的計算等,都是科學。科學的原則:可以被驗證,有機會錯。對錯有明確界線和定義。 不論西方或東方社會,都歷經帝國王朝。中央集權體制歷史悠久,反而民主在人類歷史上佔比太短。現時的民主國家還是有很大程度的集中管理體制,日常生活的各種服務,例如銀行和地產經紀,都扮演中間人角色,協助兩方達成協議完成交易。去中心化是去除中央集權,也去除中間人,改為以程式碼設定和完成。區塊鏈的應用模式和場景,不似生物科技的新藥,沒有對錯或成功失敗之分,突破的不是科學知識,而是運行已久的制度。 生物科技嘗試解決科學疑難、區塊鏈嘗試解決社會問題。兩者都透過科技解難,所以技術只是解難的手段。 3. 千錘百煉 vs 快速普及 剛才就說過生物科技屬於精英沙漏篩選模式,創新和新藥的研發期長,而且大部分實驗會失敗。匯集頂尖人才,投入大量資源(人力財力物力時間),為了千錘百煉的成品。突破科學的難度之高,眾所周知。 區塊鏈面對的最大挑戰,是被巿場接受。推廣至普及應用,讓加密貨幣落在更多的用戶手中,轉化更多人成為區塊鏈用戶,才是最大的難題!別說推廣一種『新貨幣』(只有越普及才會越流通,然後又吸引越多人使用,是一個正面循環),日常單是推廣一件新產品一項新服務,已經極不容易。 如何得知何謂最大的難題?其實,只要觀察頂尖人士投放努力和熱誠之處,就能大概估到挑戰性和重要性的高低。Sam Altman (美國企業家,現職OpenAI 行政總裁,曾是Y combinator 前總裁)最近推展WorldCoin 項目,目標是將加密貨幣送給地球每一個人。計劃以人工智能掃描視網膜,以辨識是否人類以及曾否獲派worldcoin (避免重複派送)。視網膜資料不會被儲存,只是轉化成一堆codes, 生成加密貨幣錢包鎖匙。 World…
-
讀《以太奇襲》後感
《以太奇襲》(The Infinite Machine) 一書詳細記錄了以太幣和以太坊的歷史。作者由Vitalik 創辦以太坊前的區塊鏈經驗說起,再談到初始核心開發員在網上討論區認識,為了去中心化和智能合約遠景聚集,並全程投入開發,中途遇到瓶頸不咬弦,後來又有其它以太坊項目例如the DAO 的程式漏洞,以太坊遇上危機並且一而再、再而三分叉,2016-2017的ICO 熱潮,集資速度和規模遠勝傳統創投,而加密貨幣一夕創造了很多富翁,之後遇上 2018年市場崩塌,以太坊撐過低谷繼續發展。 來到2021年,加密貨幣市場再次火紅,DeFi (decentralize finance) 應用以太坊智能合約越見興旺。普羅大眾更認識並接受加密貨幣,傳統銀行又視之為另類資產。這星期美國首個Bitcoin ETF (BITO)上市。 看過書就了解,為何亞洲區域,尤其華語國家人民,不是最早最熱衷參與的群體 - 2008年金融海嘯後,相對美國和歐洲,甚至其它發展中國家,亞洲的影響相對細。當歐洲很多國家卻深陷衰退,香港因為聯繫匯率被逼跟隨美國低息政策,令經濟繁榮了10年,香港人真的未能體會阿根廷多次貨幣貶值的苦況。當人民為抵抗貨幣貶值,大排長龍將披索換美元,當地政府多次宣佈披索貶值後,某天強行定奪官方匯率,然後不諮詢就強行將所有人民的美元存款兌換為披索。所以,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別人難以搶奪控制),兼且發行數量有上限的特質,就成了阿根廷和所有貨幣貶值國的人民救星。既然兌換美元後存入銀行都高風險,人民寧願持有bitcoin。畢竟自己資產自己管,就不怕披索每天貶值,也不怕被強行兌換。 美元是世界通行的貨幣,而港幣多年來與美元掛鈎,2008年金融海嘯後,本土經濟基本上沒受很大波及,經濟依然繁榮。所以,香港人未必能深刻體會比特幣相對法幣的好處。另外,香港人多年來生活在中央化制度下,習慣了中央集權的方便和管理模式。霎時間,每個人要肩負責任,保管好自己的加密貨幣錢包鎖匙,弄丟了無人能助,確實需要時間適應。 香港算是公認的國際金融中心,有各式各樣的金融產品,換匯以及資金流進出沒限制,再加上匯率穩定,港人也許不知道世界很多地方的金融體制落後,例如無法開銀行戶口,又或難以借貸,更有些長年受貨幣貶值之苦。那種苦,是窮一生努力賺取回報後,價值瞬間蒸發大半,憑空消失兼無法追討,只能逆來順受。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出現,為那些國度的人民帶來希望! 看完書,對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有更多認識,也許亦會有更多問題,這是一個學習過程。 看書之外,更直接認識加密貨幣的做法,是實際參與 - 可以由開設加密貨幣錢包,甚至打賞LikeCoin 給這文章開始。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IGG 半年業績亮麗
恆指連挫兩天,本欄早前詳細分析的IGG (799) 於週一逆市上升,茂宸集團(273)則接近無起跌。一般而言,大市走勢不佳,投資者除了離場觀望或抱持輸少當贏,也可留意強勢股。 上星期IGG 公佈半年業績,亮麗非常。集團的主要收入來自手機遊戲,當中來自亞洲、北美洲和歐洲玩家的收入各佔47%, 27% 和22%。當中亞洲收入的增長最快(+47%),北美洲和歐洲的收入增長約27% 和22%。截至6月30日的半年營運收入超過30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2%。而淨利潤接近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三成。毛利率達70%,淨利潤率則達26%。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入約10億港元,即期內的淨利潤都已收到,並非只是賬面利潤。持有現金約22億港元,沒有借貸或負債,財務非常穩健。 每股現價約$10,若以半年業績估算,2018年市盈率僅約8.5倍。對於財務穩健,現金流充足,無掛賬無壞賬,淨利潤率超過25%,業務又高增長,收入增長超過40%,利潤增加約三成,現價屬非常抵買! 另外,公司持續回購股份,顯示對業務前景有信心,確實值得投資者注意並考慮買入。 股市之外,近兩星期加密貨幣的價格大挫。比特幣的波動相對細,但以太幣的價格跌至約USD260。其實加密貨幣始終未是主流投資產品,據聞只要七位數的幣就能影響幣價。 市場出現沽售壓力,主要原因包括 (1) 早前成功 ICO 的公司需要兌現法定貨幣(美元或日圓等),以支付產品開發的費用,令市場霎時多了沽售盤。 (2) 過往沒有加密貨幣的借貸服務,但近月出現多個借貸加密貨幣的貨幣,當中包括持牌的日本交易所,令市場上的以太幣的流動性大增。 (3) 近月流行加密貨幣組合的管理服務,部份團隊會借加密貨幣並在市場沽售,價格大跌後再買回。若以美金計價,未必有利潤,但若計算幣的數量,則輕易而舉增加超過一成。 上述種種因素,都打擊以太幣價格。比特幣的影響較細,除了因為市值大,較難影響市場價格,也因為過去一年多的ICO 大多使用以太幣集資,而非比特幣。加密貨幣暫仍屬於小眾買賣,價格容易被舞高弄低,投資人要留心。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TenX 加密貨幣debit card
一年一度科技界盛事RISE Conference, 昨日開始一連三天在灣仔會展舉行。今年的人工智能講者較去年少,卻多了加密貨幣的代表。 「貨幣」的定義,一般有流通的性質,而且能以物易物。加密貨幣的佼佼者是比特幣和以太幣,兩者都世界通行夠流通,但未見日常生活的應用。早前訪問 TenX 的共同創辦人Julian Hosp,他由行醫轉行創業,契機是研究區塊鏈的醫療應用時,認為新技術將顛覆各行各業。 TenX 的主要產品是發行 debit card (好比EPS),讓加密貨幣持有人於日常生活中,直接用加密貨幣消費,優勢是快速結算、幣與幣免費兌換、兼且銀行卡收費低。初期的目標用戶,是未能申請信用卡,但持有加密貨幣的人,估計現時的目標客戶群約五百萬人,而明年將增至二千萬人,主攻市場是亞洲,尤其是東南亞。 網上不少TenX 支持者不滿發行debit card 的日期一再延遲,Julian 解釋與之合作的WaveCrest,發卡牌照於年初被VISA 暫停,此事令TenX 要一切重來。最新消息是TenX 已取得Bank Identification Number (BIN),意即有合法牌照發行debit card,並正為後台技術和網絡進行測試,估計是全球第一間發行加密貨幣debt card 的公司。 Julian 曾於香港居住和工作。為何選擇在新加坡成立公司,而不留在香港?他的答案很簡單:2015年全亞洲只有新加坡有加密貨幣初創孵化器(incubators),由星展銀行贊助。Julian和友人參賽,贏了,第二年更參與Paypal 加速器。既然根據地已經在新加坡,除非有非走不可的理由,否則新加坡的自由港定位,加上當地金管局對加密貨幣抱持開放接受的態度,當然是繼續在新加坡打全亞洲甚至全世界的市場。 香港身為國際金融中心,只是因為沒有扶持加密貨幣的孵化器,就白白流失人才予新加坡,剎是可惜! 讀者如欲更深入了解加密貨幣或區塊鏈在各行各業的顛覆性應用,除了參與RISE Conference,可購買Julian 的著作《Cryptocurrencies: Bitcoin, Ethereum, Blockchain, ICO’s & Co. simply explained》。 與Julian 一席話,除了認識和了解多些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另一有趣內容,是他對喜樂人生的洞察 – 想生活愉快,只有最重要的三個因素: (1) 能泰然面對面對不確定性(2) 付出愛並樂於助人 (3) 每天學習新知識。他更在Medium 有專文《Why Happiness is a Science, Not an Art…
-
股市橫行期有乜好做?
觀看恆指走勢圖,二月中至今都是上落市,沒有明確方向。在股市橫行的日子,每天看財經新聞並關注股價波動,並試圖捕捉短小波幅,屬於高難度動作。未必賺不到錢,但操作多交易頻密,而價格方向不清晰,有可能提高出錯機率。其實,隨著一大段升幅獲利離場後,能夠忍手兼耐心等待明確方向再出現,也是一種投資智慧。 投資是讓時間為資本賺錢,由於等待可長可短,最理想是看到明確趨勢才入場,那就慳番少少時間成本,而風險又相對低少少。凡事皆有週期,去年升市加上今年一月恆指大幅爬升超過一成,衝刺後透透氣,橫行幾個月屬合情合理。 休養生息期間,除了發掘個股,持續看數據,並且了解其它市場(例如美股和加密幣),或能發掘潛在投資機會,畢竟不同市場的升跌週期不一樣。港股下挫或橫行期,可能是其它市場的增長期。 查看美股,過去三個月同樣是「上落市」,但上落位置清晰,而非恆指般多次又上又落。納指於3月尾4月初跌至低位,然後逐步爬升,近日創新高。觀乎個人的美股組合,過往幾個月的回報遠遠拋離港股。因為港美時差,為免麻煩,組合內的美股都設了停損。雖然有小部分損手離場,但留下的都是強勢股,反而更穩妥能慢慢累積回報。 至於加密貨幣,本欄過往曾多次提及。過去半年比特幣和以太幣的價格從高位回落超過一半,近兩個月稍為回升。價格的波幅相對股票大,但短期的波動方向較清晰。筆者並非鼓勵讀者投入炒賣加密幣,畢竟波幅較大,幣價要用log scale 看,風險相對高。但區塊鏈技術是Fintech 重要一環,又被喻為互聯網4.0,拿有限錢參與其中(穩妥起見,只限最大市值的幾個「藍籌加密貨幣」),學習了解幣價和股價走勢的異同,值得一做。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談本土科創化Like 為Coin
週一港產LikeCoin Foundation公開發售加密代幣,除了直接在網站用以太幣購買,還可以到港台團隊的 Tidebit 二手交易所,以港元或比特幣購買LikeCoin,更會有12.5% bonus! LikeCoin 過去數月在媒體的曝光率高,創辦人高重建十八年前創立拉闊遊戲,兼且入到中國落到地,獲紅杉資本和騰訊投資。這次「化Like 為Coin」旨在建立一個生態環境,讓創作人在網絡分享作品如相片、文章等,除了收到Like,還可以有實質回報。 筆者向來認為加密代幣的風險,相對比特幣和以太幣(通用的加密貨幣)高,畢竟發行代幣的公司,產品還處於早期階段,而且早前不少公司發行代幣抽水,業務並非真的需要運用區塊鏈。 LikeCoin 百分百香港製造,加上高重建的初代創業人履歷,是” juicy” 熱話。要真正了解LikeCoin 運作,還要看白皮書。當中筆者最感興趣的,是運用區塊鏈記錄每一層的創作和分享,以便將LikeCoin 分發予不同的創作人。這應用很重要也有實際需要,尤其近日有人將北京大學女學生要求公開22年前教授性侵學生調查結果的公開信,在內地被噤聲被消失,置於區塊鏈就無法被刪改,突然大眾都懂了區塊鏈的用途。 雖說買賣加密代幣的風險較高,因為二手市場(加密貨幣交易所)的代幣價格波動大。但LikeCoin Foundation 是本地慈善機構兼有免稅地位,產品更全部開源。不論是以支持創作人、或本地科創、甚至當作邊行善邊了解加密代幣,也許都值得課金買LikeCoin。 另一鬧哄哄的本地幣圈新聞,是傳聞銷售雲挖礦合約的公司未有添置挖礦機擴張業務,而是從合約收取的現金購買以太幣再分發,被指是龐氏騙局。該公司及後發出聲明,說可以提供購買挖礦機的收據,而且算力對比已銷售合約只是相差10%… 筆者未有深入了解事件,但比喻為龐氏騙局則似乎對雲挖礦服務有所誤解。龐氏騙局是指公司未有實質投資,分發回報靠後來者投入的資金,所以是塘水滾塘魚。但雲挖礦合約註明算力 (hash rate),而挖比特幣或以太幣的算力和回報,屬公開資料,所以合約持有人知道每個月大概能挖到多少加密貨幣,並非公司隨口亂噏分派。另一角度,假如公司未有新增挖礦機,卻購買以太幣慢慢派,即是有真正存貨,並非空中樓閣,最多只能視之為巧立明目預售服務,以圈錢投資加密貨幣,性質接近無息貸款買幣投資。 全球也越來越多人參與挖礦,同樣算力能挖到的加密貨幣也越來越少… 所以雲挖礦合約持有人每月收到的加密貨幣也會越來越少。以這角度觀之,只要資金周轉得來(不會同時退還合約),而加密貨幣價格長遠向上升,公司其實立於不敗之地,並非龐氏騙局齋吹水。週一公司發表聲明,對這宗幣圈新聞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搜索相關報道。 本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風投普及平民化 加密貨幣有價
早前參與Jon Medved 創辦的 以色列基金 OurCrowd 分享會,驚覺風險創投和私募基金越來越普及,入場門欖越來越親民。OurCrowd 將創科企業的詳細資訊和路演資料上載平台,若要跟投單一企業,入場費僅一萬美元,而參與基金(即分散投資多間創科公司)的入場費亦只是五萬美元。以往只有富豪才有機會接觸的投資機會,例如在Facebook 上市前買入,現在有了新渠道參與。 筆者的會後感想:「有錢人」不再擁有壓倒性優勢。古代的皇帝、貴族、地主相對平民百姓和商人,接近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直至近代,地主(地產發展商)依舊是最富有的一群,但矽谷的科技新貴逐漸佔據富豪榜。「錢」這種資源的優勢正在下降(當然有錢還是好的,但不再是壓倒性優勢,畢竟貶值太快而且利率太低)。隨著科技進步,資訊越來越流通,其它資源如連結大眾的網絡,價值和優勢都越來越明顯。 風投基金之外,另一直接參與初創公司的渠道,是購買公司發行的加密代幣。ICO 一詞予人類似IPO 的錯覺,其實發行加密代幣讓企業繞過投資人,直接面對潛在客戶,並以預售形式獲取資金開發產品。 銷售代幣(Token sales) 好比預售(pre-sale),就像亞馬遜在新書正式出版前,會搶先在網站售賣。由於發行代幣的公司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和產品,有些更未正式推出,因此難以定價,所以並非預售指定服務或產品,而是賣代幣。 站在消費者角度,服務和產品未推出,公司又不是百年老字號,是否信得過?會否像某些健身中心的會籍般,有朝倒閉變廢紙?又或產品和服務爛尾,代幣無所用?如果有機會變廢紙,便未必願意預購。第二市場讓持有人隨時隨地將代幣兌換為比特幣或以太幣,再兌換現金。這機制讓代幣流通,消費者才放心預購代幣。 有說比特幣和以太幣沒有國家作後盾,是沒有價值的貨幣。其實,在以物易物的市場,也可用鑽石或勞力士換取物品。不過每一枚鑽石和勞力士的品質不一,重量和價值也不同,難以作為交易媒介。比特幣和以太幣的品質夠統一,交易單位夠細,兼且夠流通,所以充當了以物易物市場的「貨幣」角色(猶如監獄中的香煙)。 這角度看,加密貨幣大大減低交易成本,而且方便公司預售服務和產品,又給予客戶極大的靈活性,有助商業活動更繁榮。只要這媒介受越多人認可,就自然有價。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互惠基金投資上市加密貨幣挖礦商獲利豐厚
近日有傳聞索羅斯家族趁低吸納加密貨幣,報道未獲索羅斯承認或否認,未知真假。不過,比特幣和以太幣從高位回落六、七成,投入部份資金撈底和分散投資,似乎也合理。 其實外國已有具名氣的基金和投資者,參與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投資,並且已收割。上週筆者參加Cryptomining & Money Conference, 席間請來美國上市公司US Global Investors (Nasdaq: GROW) 的主席 Frank Holmes 作嘉賓,分享他對比特幣的看法。Frank 在投資界名氣響亮,他以往專注投資天然能源,而近一年是因為旗下一個基金,投資區塊鏈技術公司,數月間錄得數倍回報,讓他更為矚目。 HIVE Blockchain Technology 去年在多倫多交易所上市,是全球首個上市的加密貨幣挖礦商,讓公眾透過資本市場(即是股市)參與加密貨幣的挖礦。它擁有兩個加密貨幣挖礦場,一個在冰島,另一個在瑞典,而且兩個礦場都錄得正現金流。US Global Investors 於去年9月宣布策略性投資HIVE,而HIVE 股價於上市後,數月間曾升超過6倍,帶挈US Global Investors 賬目變靚。 Frank 又分享當日他聽說比特幣後,上網看了數百個小時youtube 和文字,以了解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潛力。比特幣的交易不需要中間人,接近零成本即時網上交易,而且因為去中心化,不涉及信任問題。有說比特幣是數碼黃金,Frank 也真的將類似概念套入比特幣,而加密貨幣去年12月的市值更超過500億美元。 US Global Investors 的個案值得投資者關注,不單單因為短期回報高,或加密貨幣挖礦場有正現金流。而是身為美國上市公司,旗下管理多個具規模的互惠基金,不怕SFC 亦不理會市場未搞清楚加密貨幣到底算不算資產,就已真金白銀投入加密貨幣挖礦公司。這代表Frank 和整個投資團隊十分看好加密貨幣前景(否則挖到幣都無用,電費都不夠比)。以上市公司身份投入前路未清晰的業務,而HIVE 又竟然能上市. 這投資個案真的值得研究。 不少人認為過去幾個月是加密貨幣泡沫爆破。假若細看過往的價格圖,上落三成是正常波幅,而大挫五成以上的波動亦曾數次出現。筆者並非鼓勵讀者炒賣加密貨幣,畢竟價格波動大,而且香港未立法監管(新加坡和日本都有監管,相對安全),匯款到外地始終麻煩。不過,面對新技術新科技,不宜用舊眼光舊知識去理解分析。股市三成波動已很大件事,對加密貨幣而言卻是常態。至於為何 Frank Holmes 大大看好加密貨幣前景? 這也許值得投資人思考。Frank 有一個投資blog,細讀過往文章,或能更理解他的思維。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創企戶口被停 科學園乏支援
上週五復活節長週末,香港和美國都休市。3月尾業績公佈期,不少藍籌股價似乎未有跟隨業績預期或好壞升跌,反而無乜方向日升日跌,就如平安保險(2318) ,業績未出偷步炒上,公告後數字明明省鏡卻又被沽下來。現代股市資金導向(全球很多強積金、互惠基金、對沖基金、主權基金等等),尤其是相對穩陣和流通的大價股,胃納大更易受影響。投資者只要持續觀察股價和成交量波動,就會心中有數。 兩星期前提到長實(1113) 現價極抵買,適宜長線投資。港股之外,Facebook (FB) 早前受洩漏用戶私隱新聞影響,股價數日間大挫,現價距離52週高位低水約兩成,是去年7月左近的價位。Facebook 的營運收入增長超過47%, 淨利潤增長約兩成,而市盈率不足26倍,相比Alphabet (GOOG) 市盈率超過32倍和騰訊(0700)市盈率接近44倍,顯得異常抵買,長線投資人應考慮吸納。 現代人智能手機不離手,而大數據、人工智能、VR & AR、Internet of Things 等,令個人和企業越來越依賴科技。運動比拼除了傳統的真人作賽,更出現價值巨大的新產業 - 坐定定打機的電競. 既然未來趨勢是科技,長線投資組合應囊括美國的科技龍頭。過往Facebook, Alphabet, AAPL 和MSFT 的市盈率偏高,相比香港上市的科網股頗「離地」, 但現時形勢逆轉,市盈率全都在35倍以下,便宜過騰訊、金山科技(3888)、金蝶(0268)等,價值投資人可考慮轉移部份投放港股的資金到美股。 很多傲視全球的科網巨企來自美國,並非偶然。近年港府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又扶持初創企業,除了數碼港和科學園,更有不少私人企業營運的孵化器和共享工作空間,科創氣氛濃,可惜其它配套跟不上。 上週參加Token 2049 會議認識了Aurelien,他是GateCoin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GateCoin 是比特幣和以太幣交易所,2013年在香港成立,2014年參加科學園和清華大學的孵化器,2016年則加入渣打銀行和百度贊助的金融科技加速器。一般而言,世界各地孵化器的初創公司和支持機構,都有緊密交流和深度了解,但香港就似不懂營運孵化器般 - GateCoin 的本地銀行戶口無緣無故被凍結,就連其渣打銀行的戶口亦被關閉。筆者理解金融機構有防洗黑錢措施,但港府資助的科學園對GateCoin 的來歷和業務清楚不過,卻未有助其一把。身為加密貨幣交易所但銀行戶口被凍結,無法存款或提款即無法做生意,這狀態為期數月,Aurelien 說公司差點執笠。幸好現時找到一家持牌金融機構能作國際匯款,以繼續營運業務。 港府欲扶持創新科技,除了資金和孵化器,其它環節(尤其是最引以為傲的金融領域)也需要配合。否則像GateCoin 這類諷刺事件會一而再出現,然後科創企業都跑往更開放且有法規配合的新加坡,香港的競爭力就日漸下降。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合法、低風險、高潛力的Qash
三月最後一星期,業績公佈期快告一段落。近日不論業績好壞,大部份股價都往下走。建滔積層板(1888) 於上週五公佈業績後,股價一度下挫超過17%,因為賬面純利跌13%。其實,集團前年出售子公司錄得一次性利潤,若扣除非經常性盈利和物業重估利潤,集團去年的核心純利上升92%,股息派發更比前年升184%。以每股$13計算,末期息率約4厘。再計及中期股息,則全年股息回報超過6.5厘!面對突如其來的崩盤,筆者一反平日作風,大膽地越跌越買,當然投入資金仍緊守風險管理原則。 究竟股市跌有乜好買?Qash 於過去兩三星期升值約30%!筆者並非鼓勵炒賣加密貨幣,但連摩根大通的研究報告都指:加密貨幣和股市走勢未有很強的關連系數,從分散風險角度觀之,投資組合內若持有加密貨幣,過去幾年會跑贏指數。 買賣加密貨幣最驚乜?(1) 犯法 (2) 血本無歸。只要有辦法處理這兩種風險,投資者就能安心入場,分散股市樓市投資風險,搭上科技順風車。 現時各國對加密貨幣的取態不一致,日本和新加坡傾向支持,並且有相關法律規管和發牌。雖然內地多番禁止交易加密貨幣,但香港鄰近日本和新加坡,肯定有便利途徑合法參與。 Token2049 其中一位講者是Quoine CEO Mike Kayamori. Quoine 是去年9月首家獲得日本發牌的加密貨幣交易所,能以法定貨幣,例如港元、日圓和美元,買賣比特幣和以太幣等。而所有的加密貨幣都冷存放,即毫不連線,杜絕被hack 風險。Quoine 的董事會人才濟濟,包括日本金融廳顧問、軟銀前資深副總裁、國際銀行協會前主席、東京交易所前董事會成員、淡馬錫前董事長、美國總統辦公室前成員等等,未能盡錄。整個董事會有齊熟悉金融監管和國際投資運作成員,加上Mike 多次強調Quoine 不論KYC 過程或交易報告,都附合監管機構和稅局要求,用戶可以放心在Quoine 合法買賣加密貨幣。 至於第二個風險,買賣加密貨幣會否血本無歸?一般而言只建議交易市值前二十大的加密貨幣,因為市值大小代表流通量和市場接受程度,就是規模較大,短期倒下的機率越低。不過,近日加密貨幣價格下挫未反彈,暫時未見任何利好因素。為何文初提及的Qash 代幣卻能逆勢上升? Qash 由Quoine 發行,未來可在第二季推出的 Liquid 平台使用。上週有幸訪問 Mike,他言談間處處流露長遠目光 - Liquid 連結世界各地的交易所,好比現時的投資銀行或美國上市的Interactive Broker,方便投資人在價差小的中央交易平台快速買賣加密貨幣,Liquid 更會提供抵押、貸款、孖展和程式交易配套服務。簡而言之,Liquid 是一個讓投資人合法和全球各地交易所買賣加密貨幣的平台,就似現時買賣股票般,身在香港也能買賣紐交所和納斯達克的股票。 雖然 Quoine 的交易額遠遠未追上幣安網,但過去幾年增長很快 - 2015年12月的單月交易額達1億美元,而2017年12月已增至300億美元。此外,Quoine 有營運牌照,不會面對隨時關閉或資產被凍結的風險。當俄羅斯和美國都宣佈未來將監管加密貨幣,Quoine 的合法性就有極大優勢。 觀察團隊往績,執行力不俗,能按時推出Quoinex 和Qryptos,加上Liquid 於4月初試行beta 版,Qash 的風險遠遠低於其它的ICO 項目。當越來越多人希望合法參與加密貨幣買賣,Liquid 就會隨時日壯大。Mike 認為Qash 未來會晉身市值頭五大的加密貨幣(現時排行約70名)。他和團隊對Qash 的信心極大 - 只持有Qash 兼未曾出售,而且沒持有其它代幣,以免有利益衝突情況。 合法之餘,風險又低,加上產品於第二季推出,Qash 現價僅約US$0.75,與其ICO…
-
幣安幣猶如財技股貨源歸邊?
兩星期前本欄提及建滔積層板(1888) 和天鴿互動(1980) 於現市況屬波動較小,相對穩妥,而且估計去年業績佳。週一建滔積層板一度升超過9%,未知讀者入市未?而天鴿互動上上落落,徘徊在$6.8 - $7.2 之間,交投不算活躍,但早前公司不斷在市場回購股份,大概是看好前景。 股市之外,筆者試著多了解加密貨幣。第一步是看白皮書(White Paper),尤其是市值二十大的加密貨幣。其實,不少加密貨幣都大同小異,架構和應用很相似,只是改善比特幣的不同弱點 - 速度慢,耗電太多,難以規模化。其餘非支付應用的加密貨幣中,比較特別的是以太幣 - 無限發行兼有各式智能合約應用,瑞波幣 - 沒有去中心化且有大型金融機構使用,IOTA - IoT (Internet of Things) 互相連結並核實交易,免費解決微交易高昂費用的難處。這些白皮書都簡潔清晰地點出問題所在,並說明技術和解決方法,頗具趣味性和啟發性。 志向遠大的加密貨幣外,筆者還發現像本地殼股細價股,藉貨源歸邊炒賣的加密代幣。早前紅爆媒體,登上福布斯雜誌封面的虛擬貨幣首富趙長鵬,其創辦的幣安網所發行的幣安幣(BNB token),竟是其中之一。根據幣安幣的白皮書,創辦團隊和天使投資者,各持有幣安幣總量的40% 和10% 。據有經驗的加密代幣投資人所言,任何首次代幣發行(ICO),若創辦團隊持有超過20%,都需要特別留神,因為可能是圈錢項目,而非有實質技術或開發藍圖。白皮書中透露幣安網是加密貨幣和加密貨幣的交易所,不存在法定貨幣和加密貨幣的兌換或交易。這定位有助幣安網暫時不受任何法律監管,但假若趨勢是各地政府將監管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網毫不投資未來的法律相關事宜,讓人懷疑長遠而言,能否持續運作。 幣安幣的應用,並非解決任何現存問題,只是提供折扣 - 以幣安幣支付在幣安網產生的交易費用,可以有大幅折扣。幣安幣發行首年,折扣達50%,第二年則是七五折,如此類推逐年遞減,直至第五年將不再有折扣。同時,幣安網會以兩成盈利,在市場回購幣安幣並註銷,直至回購達50% 幣安幣。由此機制可見,創辦團隊高度控制幣安幣的供應和流通情況,好比製造「物以罕為貴」以推高價格。由於幣安網是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而且用戶數量和交易量正在增長,『以幣安幣支付交易費用能獲得50% 折扣』,能讓用戶獲得即時和實質好處(有別於其它ICO 項目,初階段都發展應用場景,代幣難以在市場流通),以圖吸引和提升需求。 筆者看幣安幣的設計和用途,似乎可以人為地控制供應量以抬高價格,不得不懷疑團隊是否只想短期抽水。五年後幣安幣再沒特別用途,是否代表團隊根本不考慮五年後的世界?近日俄羅斯和美國分別公佈未來會監管加密貨幣,並且視之為股票,估計未有持牌的交易所將大受影響。現時不同國家對加密貨幣的取態不一,在亞洲,日本和新加坡都持正面態度,並設立相關法律,日本更發牌予加密貨幣交易所。交易所需像傳統的金融機構般,有全套的KYC 系統。由於受監管兼容許法定貨幣兌換加密貨幣,用戶和交易所多可以輕易開立銀行戶口。其實日本有具遠見和執行力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雖然增長不及幣安網,但勝在穩打穩紮兼有牌照,風險相對小。未來有機會再與讀者分享。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中電光谷持續回購值博率高
過去幾天港股「悶市」。即便港股通重新開通,恆指不過窄幅上落,而每日成交額未見十分活躍。早前所有短線投機和部份長線投資離場,重新部署後,部份資金再入場。長線投資的資金,只是轉股。至於短線買賣,則選擇過去一個月股價波動相對小,而且公司早前持續在市場回購的股票,包括中電光谷(798) 和天鴿互動(1980)。另外,估計建滔積層板(1888) 2017全年業績佳,加上價格波動較小,應該也屬於穩妥類別。筆者只是部份資金再入市,因為股市走勢未明朗,不知道能否持續升勢,還是反彈會一波低於一波。既然向有「寧買當頭起」一說,所以還是待到趨勢較明朗才投放剩餘資金。 本欄過往曾分析天鴿互動,這次淺談中電光谷。現價每股$0.66,單價細但市值超過51億。市盈率8.25倍,每股淨資產值約$0.79。公司自去年6月尾持續在市場回購股份,至今花約2.15億港元回購2.95億股份。回購價介乎$0.68 至$0.76。集團的主要業務是內地不同園區的物業發展,截至去年6月30日的半年業績,收入約13億人民幣(+67%),經營利潤約3.2億(+180%),淨利潤約2.2億(+74%)。短期銀行貸款和持有的現金相距不遠,而長期的銀行借款僅9億,相對其持有超過25億元人民幣待售竣工物業,資產負債比率算合理合格。由於公司持續回購,加上半年業績佳,兼且持有大額待售竣工物業,估計2017年全年業績有顯著增長。而現價貼近公司的最低回購價,值博率高。唯一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交投不夠活躍。 週末友人傳來一篇文章,簡潔清晰地點出了區塊鏈和首次代幣發行的精髓。現時的科網巨企如Google, Facebook 和Amazon, 能夠成長坐大,是因為用戶持續提供個人資料和數據。科網巨企當年改變了傳統的收費商業模式,開通免費服務,吸引大量用戶,並獲得海量數據,進而發掘盈利模式。後來的科網企業上客,免費模式也不管用了,要派錢(例如滴滴出行和Uber)。而現時的區塊鏈和ICO,則用另一種方法招攬早期使用者 - 早期使用者是代幣持有人,同時亦是社區推廣人。而代幣有升值潛力,具備激勵作用,好比初創公司以低價出售或送出公司股份給創業團隊般。 昨日媒體報道指接近一半的ICO 業務失敗。其實ICO 的高風險高回報性質,就似風險創投 - 10個項目只有1-2個成功,而回報足以蓋過失敗的8-9個項目。未必適合一般投資者,但ICO 將風投「普及化」-入場門欖和費用低,不需要有獨家人際關係也能參與項目早期投資…這也是一大破壞性創新的特質。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股票 vs 代幣:兩把尺量度公司價值
大年初六,恭祝讀者狗年身體健康 得心應手 旗開得勝 財源滾滾 恩典滿溢! 上週臨近春節,人人 holiday mood 準備收爐,加上港股通上週二開始放假,港股成交額降低,但恒指顯著反彈。內地長假未完,加上美股造好,估計這幾天港股較平穩。 農曆新年除了拜年聚天倫和馬拉松吃喝,也難得連日冬眠。原本計劃看三本書 - 包括區塊鏈、數據運用和貨幣體系相關,結果只看了半本關於區塊鏈,當中最有趣的概念,是指創造財富的方式,由過往依賴土地、設備、勞動力等有限的資源,轉變為依靠無邊界的網絡,而新財富的表現形式是:數位資產! 書中提到數位資產的五種屬性,除了記錄在區塊鏈、非實物資產、一段電腦程式、和去中介點對點自行交易,最特別的屬性是:跨越了資產證券化階段,直接達到了資產貨幣化的階段。這一句很震撼 - 投資人多年來買賣股票,了解公司和股東的關係,知道股票的價值,願意真金白銀付鈔買資產(股票)。現下數位資產竟然跨越了證券化階段,直接成為貨幣?這個概念確實夠顛覆性。 筆者對股票和加密代幣的理解,是兩者和公司的成長息息相關。股票的價值繫於公司擁有的資產和盈利能力,加密代幣的價值則與業務規模和代幣流通性相關,兩者以不同的呎量度公司的成長進程,而市場價格則受供求關係以及和發展前景影響。 投資人習慣了股份公司的形式,霎時間要弄懂並接受加密貨幣和ICO 的內裡文章也許並不容易。筆者都要繼續多刨書兼上網看資料,畢竟這領域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科技日新月異,等到結集成書已經outdated! 工具書之外,還看了由慈善機構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出版的《我才有用》,當中記載了17個年青人的真實故事。機構旨在扶育基層青少年,每年安排工作大業和師友網絡予年輕人。基層青少年最蝕底之處是見識少 - 有的未曾去過中環、有的以為金融業等同零售銀行,書中有位17歲年輕人從未握過手,工作體驗讓他知道握手都有學問 - 要用力兼眼神接觸;十多個簡短小故事,原來短短的工作體驗,對他們的人生有極大的影響。新正頭收了紅包或派剩紅包,可考慮捐助兒童發展基金和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呢!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謙虛地向下一代學習
恆指上週接近垂直下跌,除了一月份的升幅化整為零,還要跌凸。過去兩日稍為回穩,但成交額未及上週活躍。筆者上週初撤離所有短線交易,部份交投特別活躍的長線投資,亦先收割離場。 跌市時成交量很重要,因為成交越多,代表越多人「認同」下跌趨勢並急於沽貨離場。若要對比平日成交量,一個簡便指標是比較即日成交量和過去某段日子的每日平均成交量。早前持有的部份長線投資,不論股價上升或回落時,交投都非常活躍,似乎未能於某個價位顯示強力支持。有見及此,收割離場較穩妥,反正未來可以隨時再入場。 恆指上週的跌勢頗急,接近零反彈。其實現時基礎因素不錯 - 經濟好失業率低,而且很多公司發盈喜,大部份市盈率屬合理水平,加上散戶未亢奮衝入場接火棒,為何恆指會「插水式」下挫?投資者對2015年大時代仍歷歷在目,現下買股都比較謹慎。至於股市生力軍屬有限數 - 新一代對股市上下波幅10% - 30% 視作等閒,他們的投資市場是加密貨幣,波幅往往30% 至倍或數十倍計算。股市已是很成熟的交易場所,波幅相對低,而左右市場或股價的,未必再是企業本質佔比最重,卻是資金 - 尤其是大型基金的資金流向。 近日看《Scale: The Universal Laws of Growth, 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the Pace of Life in Organisms, Cities, Economies and Companies》by Geoffrey West,提到生物和公司的相似之處 - 都會經歷高增長階段,然後是成熟平穩期,繼而走下坡並最終死亡。書中提到城市最大的優勢是「多面向」,所以具備永續發展的特質。不論個人或公司,有限的資源和時間都只集中某個範疇,城市的增長卻由人口帶動,令業務和活動越見多元化,有利創新。由於人類認定任何事物包括經濟和企業等,都是有增長才算好事,為了保持增長率,便需要持續創新,而且時間越縮越短。 昨日高天佑君的《中國虛擬貨幣首富》,提到趙長鵬成立幣安網(Binance)作加密貨幣交易所,又透過ICO 發行幣安幣,於去年7月仍僅是中產,至今身家超過20億美元,「堪稱人類史上白手興家而創富最快的案例之一」。早前另有新聞報道美國年輕人,自15歲開始買賣加密貨幣,幾萬美元成本於幾年間升值至過百萬,現時開顧問公司解答投資買賣加密貨幣的相關問題… 上一代普遍愛指責下一代不腳踏實地、不勤奮不肯捱,眼中只看到自身過往的成功之路,未曾見識過這種非由六合彩也非純運氣的短期致富例子,而且由於入場費和交易費低(不像港股有最少一手的要求),相信不少年青人都從投資加密貨幣獲利。實質銀碼未必大,幅度卻應該幾驚人。 所謂「並非單純靠運氣」,是指區塊鏈有實質技術和應用場景。雖然ICO 確實良莠不齊,但股市何嘗不是? 近期的謎網50 就是最佳例子。 世界的創新速度越來越快,要知道未來的高增長項目,最好放下身段謙虛地向下一代學習。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內房估值近見頂 與時並進科技4.0
本欄月初為文分析的海爾電器(1169) ,至今升了約25%,希望讀者都有斬獲。港股持續氣勢如虹,而海爾電器於短短三星期頭也不回地攀升,筆者認為現價屬合理未算貴,但或會出現獲利回吐,投資者宜設定trailing stop 的離場機制。 過去一年,內房股的倍數升幅大大拋離其它板塊。儘管內地二三線城市需要依靠房地產支撐稅收,而內地房價未見回落,估計會平穩發展,但內房股再大幅上升的潛力不及去年。本欄於2016年7月初為文分析碧桂園(2007),當日收市價僅$3.28,未知讀者能否持有至今。集團上週進行配股,並發行零利率有抵押的可換股債劵,配股價和換股價分別是$17.13 和$20.556,似乎股價短期已到頂。至於其它內房股,近日仍有炒作。對於未配股兼且升幅未達倍計的,可以多加注意,也許仍處於上升趨勢兼有短期爆發力,例如過往曾分析的中國奧園(3883),上週兩日間升幅達兩成。但若果整體內房股板塊升勢減緩,最好也預早設定離場機制。 近來股市的熱鬧程度,是城市論壇都以此作討論話題。沈大師和青姐都認為恆指創新高,港股回落的機會大,尤其下半年可能會「陰跌」。 其實投資市場最難捉摸的就是「時機」,無人知道何時見底或見頂。所以,筆者看評論或分析,焦點並非時間,倒是恆指存在回落風險是真的。近日筆者對投資組合內的股票重新估值,部份已經進入估值的90% - 120%,但既然升市莫估頂,只會處理部份股票。至於估值未到價的股份,則會安心持貨。短期而言較重要的時機,是農曆新年長假期。一般而言,短線持貨人會考慮長假期前先離場,假期後開市再逐步建倉,長線投資則不必又買又賣。 投資由三個部份組成 - 分析選股、風險管理和離場策略,港股去年大幅上揚,恆指近日又破頂,順勢投資之餘,必須先行設定離場策略,以便轉移賬面利潤入口袋。筆者認為暫時市場未算過熱,仍舊有好些股票估值便宜,股價越升越有,同時又強勁業績支持。投資人在這段等待業績公佈期的時間,可以多參考公告,發掘有盈喜或業務持續增長的公司。股價持續攀升,的確會讓人質疑其價值,但只要有高增長的營業額和利潤支撐,加上現金流穩健,股價是應該升值的。 除此之外,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市場,亦是值得花心神了解研究。近日看大前研一的《科技 4.0 網絡串聯時代的新商業模式》,對Fintech 有不少著墨。日本已將加密貨幣定性為貨幣,能以此交易,並有相關法例。大前研一認為科技顛覆了很多舊有概念,而去中央化會是未來趨勢,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有頗大的潛力(指商業發展和應用,而非炒賣的潛力)。 筆者並非盲撐加密貨幣,上週五參加了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 相關活動。令人驚訝的是新加坡和澳洲,都有提供一條龍ICO 服務的公司,才發現這類業務已經「成熟」得有專業團隊(好比有團隊專職IPO 般)。不過,據聞ICO 的項目良莠不齊,當日路演的亦太早期,未見實質開發的相關基建或產品,確實讓人心感不踏實。但情況就如股市般,市場有大藍籌也有仙股,重點是如何區分,而非完全敬而遠之。 筆者很佩服一把年紀的大前研一,與時並進緊貼市場脈搏,總是透過深度思考,對市場作全盤了解和分析,就似三國時代的孔明。讀者除了在股市尋寶,也可一讀《科技4.0》。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再談加密貨幣、挖礦兼ICO
2018年首個星期港股和美股造好,投資人新一年都有個好開始吧。股市之外,近日鬧哄哄的是加密貨幣市場。Facebook 更不時看到相關貼文 - 尤其是財演天花亂墜地唱好、前高官開腔直指是大泡沫… 到底加密貨幣是甚麼一回事?筆者才疏學淺所知有限,但即管拋磚引玉為文探討。 上週五有機會參觀一家本地挖礦公司,同行除了友人,持有長者卡的家母亦不甘後人隨行八卦。家母多年來是價值投資信徒,對於新產品新科技不甚了了,卻樂於見識學習。平日在媒體看到「挖礦很耗電」、「內地禁止挖礦免電力虛耗」,她都無法想像理解。當日看見小小一個房間,放置了約20台小型機器(每部體積約2-3支樽裝蒸餾水),具備散熱設施,溫度超過40度,才明白「耗電」的意思。據說每部機器的耗電率大概是一個普通住宅單位的八成電量,若果沒有散熱設備,房間溫度會高達80多度。筆者一直以為GPU 是最快速的挖礦晶片,卻原來不是。倒是晶片數量直接影響速度和挖礦成效。 至於挖礦的能力,並非以加密貨幣的數量估算,而是用hash rate 量度。網上有很多此類計算機,只要輸入hash rate,再選擇加密貨幣種類,就能計算每月挖礦成績,數目一清二楚。該挖礦公司的特別之處,是有演算法決定挖哪一種加密貨幣(不是比特幣或以太幣)的效益最高,實時根據貨幣價格走勢、兌換率和挖礦難度計算,每10分鐘調整資源運用。現時市面上有超過1000種加密貨幣,該公司評估潛力後選定了20多種作挖礦對象。可惜他們不願公開名單,大概是免得挖礦成本低廉時增加競爭吧。 家母看到前高官指加密貨幣是大泡沫,而且認為美國推出比特幣期貨買賣屬不負責任的報道,也命令筆者一讀。報道內容大概是各地政府未來禁止或不承認比特幣,該幣自然會損失其價值。另外,比特幣的供應並非真正有限 - 市面上有林林總總的加密貨幣取而代之。 話說在前頭,筆者未對比特幣作深入研究,而且沒持有比特幣,只持有以太幣,下述文字並非鼓勵公眾炒賣比特幣。 不論比特幣或以太幣甚至其它加密貨幣,現時都非政府認可的貨幣。用它們作交易,好比以物易物。它們的價值並非由政府賦予,即便全球政府都不承認加密貨幣為交易單位,只要市場有人接收並願意以物易物 - 情況好比信用卡積分、飛行里數、年代久遠的閃卡,這些加密貨幣就有其價值。至於「物以罕為貴」以及「有替代品等同不值錢」,世上大概有很多罕有產品卻賣不起價錢,亦有大量產品有極多替代品,卻仍然有辦法叫價高昂。最簡單易見的例子,是女士用的包包,便宜至幾百塊,貴至過百萬,而男士最愛的汽車,同樣下至十多萬,上至幾百萬都有。由此可見,沒錯供應會影響價格,但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有替代品並不能說明價格必然往下走。 另一個影響加密貨幣價格的因素,是流通性。去年其中一個最熱門的字詞,是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這好比IPO,但首次公開發行的並非股票,而是新幣種。就像股票由法定貨幣作後盾,新幣種則大多以比特幣或以太幣作後盾。大部份ICO 都由非牟利機構發行,除了要規避「非法公開集資」的罪名,其實整個機制值得思考 - 因為大大打破資本主義的常規! 現今社會貧富懸殊,有錢人持有的資產(例如物業和股票),可以不斷升值,至於未有資產只持有現金的人,則面對貶值問題。這導致貧者越貧、富者越富。而ICO 的機制,卻不需要任何股東,只要新幣越來越流通,所有參與者(即持有新幣種的人)都能享受新幣升值的利潤,根本不需要持有股份(資產)。越多人參與,社群越大,不單沒有分薄利潤,卻有機會令所有參與者獲益。這個概念夠破壞性也夠創新吧!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年尾市靜做乜好?
連續數日聖誕假期,這星期只剩三個交易日,下週便踏入2018年。在此謹祝讀者2018年投資得心應手。 股市於年尾一般交投不活躍,這段日子除了過節休息聚天倫,若真要為來年做功課,也許值得翻看過去兩個月的上市公司通告,尤其是盈喜盈警和第三季業績的通告。 2017年港股於上半年慢慢升,下半年突然發力,整體市場向好,但某些強勢股明顯跑贏市場幾條街。2016和2017都有「炒股不炒市」之說,而過去數月樓市股市暢旺,令人聯想2018年能否持續升勢。猶記得2015年港股大時代爆破,不少上市公司的2015至2016年業績普普通通,甚至錄得倒退。2016下半年和2017上半年,受惠於早前的低基數,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業績不俗,或錄得顯著改善。而2017年全年業績,尤其是第三第四季度能否保持增長和盈利,大概反映公司的實力。 筆者平日會速讀公告。印象中,過去兩個月的盈警通告,相較去年底多。而盈喜和盈警股就似壁壘分明,加上謎網50事件,細價股輕易被炒起的機率較以往低,估計來年最有潛力保持升勢的,是具實質業績支撐的公司,所以分辨優劣的能力尤其重要。簡單而言,看財報報表需主要營運收入和淨利潤的增長,並為當年的一次性收益打折扣(因為來年未必再有該收益),其次需注意持有現金和投資的價值,相比短期和長期負債的比例。只要公司的流動比率大於1,不會資不抵債,甚至有本事隨時隨地還債,就代表公司的資產狀況相對健康。當然營運現金流亦很重要,若果營運收入和盈利上升,但現金流顯著下降,投資者就需要注意了。公司是否真正錄得收入和盈利?還是只是帳簿膨脹?即便確實生意做大,但收不到錢還賒賬過度,其實並非最理想健康的業務增長狀況。 除了翻看通告,樓股之外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投資,是加密貨幣。雖然不少人指現在已經是泡沫,但加密貨幣還未十分流通。筆者不敢碰比特幣,過往看過文章Bitcoin 只是貨幣。以太幣歷史較短,而且是代幣 - 未來以太坊若廣為使用,以太幣就會相對流通,屆時也許會有更多人承認其價值。筆者所知有限,但由於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誕生,早期並非所有人明白何謂互聯網或其潛能,也不是人人看到移動應用程式 (app) 的潛力。價格增長快,到底是泡沫還是潛力無窮?未來無人知。倒是加密貨幣來自最新科技,而科技公司在過去十多年證明了它們的能力和指數式成長的性質,那麼加密貨幣也許是值得多了解的產品。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加密貨幣勝過博彩?
近日最熱的新聞,除了迷網50,應該是比特幣吧!就連David Webb 也湊熱鬧,來一個諷刺式玩笑,撰文發行 Webbcoin. (一笑) 筆者對加密貨幣的認識有限,但為支持好友的Pre-ICO,11月初買入少量以太幣。沒想到不足兩個月升值超過160%,確實是意料之外。筆者向來不支持跟風炒作,而且市面上的加密貨幣據說超過200款,不熟悉的投資人確實容易押錯兼損手。以往聽好友解讀,區塊鏈的好處是每一筆交易、每一個動作,都會被仔細紀錄,不得造假而且無法刪除。 至於相關應用,好友的項目是創作平台 - 不論是原創、二創甚至幾十創,又或一段短片的製作團隊(包含劇本、配樂和插圖等創作人),以往在社交平台瘋傳作品,最多只是呃過百萬Like,沒有兌現回報的方式。而經過二三四五創之後,廣告收入都由最後一層獲得,無人知道誰是原創者,整個過程都極不公平。如果可以置於區塊鏈,就能逐層追溯至原創者,甚至每個細微部分的製作人,再制定機制,將Like 變Coin,真金白銀支持創作,分配給每位創作人。 選擇加密貨幣原因,除了區塊鏈技術,是交易可以「微單位」。法定貨幣如港元、美元等,最小的單位是一仙,但電子交易有成本,信用卡公司往往抽取交易額2%-3% ,甚至少於某個銀碼,則收取特定金額作手續費。加密貨幣的交易單位卻非常靈活 - 可以是0.0000xx 比特幣或以太幣,而且手續費極低,有助普及小額支付的應用(畢竟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在中國以外未通行)。 到底近來加密貨幣價格大幅上揚,是否泡沫呢? 筆者是不敢碰比特幣了!當媒體大肆報導,公眾不了解相關應用也加入炒賣時,大概並非最佳參與時機。以太幣相對比特幣「低調」(未夠通行),而且價格較低-11月初每枚以太幣作價約USD298,昨日每枚以太幣作價超過USD800,而比特幣則是每枚USD18,907。而且以太幣背後的技術,特別適合smart contract - 只要合約一經成立,往後都能自動執行並更新記錄。 早前天窗出版社舉辦講座,請來專注區塊鏈項目的風險投資人- 百樂。筆者除學會不少新知識,也聽說內地已開始將醫療數據和法律程序置於區塊鏈。即是未來若要追尋如SARS 的傳染病源,就能瞬間找到。至於法律文件和程序則難以被刪改,即任何人若想偷工減料或貪污賄賂,都較現時困難很多 - 每筆交易和資訊都是公開帳簿,而且記錄不能被清除。在未做足研究的情況下,筆者估計未來以太幣的應用會持續增加。 買賣加密貨幣的風險,除了價格大幅波動之外,大概是保存方式吧。據說不少加密貨幣交易所關門大吉,而且從某個交易所轉賬至另一交易所,總是容易被攔途截劫損失貨幣。由於加密貨幣只是一串數字(key),並非登記在某人名下,所以亦難以追尋或追究。好友搜尋良久後,告知日本有相關規管,所以當地的加密貨幣交易所較為可靠,本地的交易所則千萬別碰。保存方式嘛,網上的加密貨幣錢包,再穩妥還是怕被hack,實體錢包則必須妥善保管,不能遺失。倒是如果買賣不頻密兼且量不多,好些網上錢包是不俗選擇。 其實面對加密貨幣,若是以少量的錢(有限風險)博取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回報,當作參與最潮盛事(就像當年大家未知道互聯網是乜東東),也未嘗不可。只要不是頻密炒賣,不必每天面對大幅波動,押注新技術新應用,應該勝過參與馬會的各式博彩吧。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