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人生

  • 【雜談】快樂學說 (續篇)

    一個人生活愉快,是有原因的。 先前在《快樂學說》說到態度的重要性,並說了一對小夫妻的故事。我真的很欣賞那位新任媽媽。 懷孕期間,她辭職了。生完仔坐完月,開始找工作。過往在professional firm 工時長壓力大,想轉去commercial firm,很快就有大行的offer。由於overqualified 職位低了,待遇與professional firm 相差接近4成,但勝在夠hea 安穩福利好,而且公司名譽好。之後,另一間大行邀約面試,蠻喜歡她的。職位高,工種較有趣,待遇應該較第一間行高2-3成,但依然未及professional firm 的待遇。 她如何選擇? 她說:「我賺多賺少(professional firm vs commercial firm,即相差4成) 都是這樣生活,無影響㗎~ 賺多些便買多些嘢,賺少些咪買少D 嘢囉~ (你現在有個仔喎~)  就算我賺多些,都不會捨得比個仔上幾千元4堂的playgroup。賺多了的錢,也不會全部花在他身上。第二間行,我怕無乜自己時間。」 雖然要等第二間行的offer,未選擇到。我非常欣賞她的態度:不太著緊幾成薪金的差距、賺多賺少都照日常水平生活、不會過度溺愛兒子或為(他的)將來太擔憂。 的確,她對工作的選擇權,建基於不缺錢。但她不太著緊錢財、不奢侈兼凡事看得開(十分明白時間和薪酬的取捨,所以少4成都處之泰然)的態度,和財富多寡無關。我相信很多有錢富豪看重錢財,賺極不夠,甚至要榨盡一分一毫。 我真心欣賞 – 她的性格和態度會生活得很快樂。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週末雜談】快樂學說

    老生常談:「有錢未必開心」、「開唔開心全乎點睇」。十分老土,但放眼觀察,很真實。 快樂與否取決於做人態度。 幾個平凡小故事。不談極端富裕或貧窮,而是不愁衣食,溫飽有餘的中產。 (1) 小夫妻 我向來欣賞這對夫婦。女的性格樂天,爽直開朗。健談不囉嗦,會為人設想,對朋友兩脅插刀,不會斤斤計較。而金錢觀念是賺得來花得去。愛名牌手袋,逛Baby Kingdom & 淘寶,玩手機遊戲,但毫不港女 - 不挑剔不貪錢不難伺候,容易相處,凡事看得開,無嘢大件事。男的脾氣好,隨和不造作,會為人設想,齊整不少爺,凡事無乜所謂。兩人都是專業人士,用情專一感情好,生活美滿。 上述都是我欣賞的性格優點,當中最值得學習(我認為大部份人做不到),是「無嘢大件事」。 所謂「無嘢大件事」,是真正看得開,凡事不執著。例如:(1) 父親患癌並於確診後數月內逝世,不會天昏地暗頹廢生活。半年後一班朋友外遊,告知朋友這件傷心事,語調心情平和,了解「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2)幾年後母親患癌,等報告期間,她不慌張。聽醫生建議後,母親接受治療兼康復。整段期間,不會過分擔心。(3) 懷孕時不過分著緊。會戒口,也會偷飲凍飲,照常行出行入,生活不受影響。嬰兒出世後,不會精神緊張。她餵哺母乳,但白天外出或半夜不想起床,就少泵一次以奶粉代替。 與她相處,舒服自在,因為『無嘢大陣仗』。所謂不大件事,並非不處理。每一個問題,該做和可以做的,都做了。只是心態平和,對人對事寬容,不會太著緊擔心。 兩夫妻『對人對事寬容』,是真正寬容,給予自由度,不會強迫誰跟隨誰的標準。例如:兩位親家奶奶不咬弦,見面不瞅不睬,或者離場抗議,都不會影響兩夫婦感情。夫妻二人明白兩位師奶各有缺點和麻煩之處,不會指責對方,亦不會要求自家人改變。反正就由得兩位奶奶按自身性格脾氣待人接物,不強迫任何人,未來盡量避免兩位奶奶同場。 我萬二分欣賞他們凡事處之泰然、無嘢大件事的做人態度。我估大部份人做不到 - 很多人都會緊張執著、提前擔心、強逼改變等。 而小夫妻相處融洽,感情深厚,除了年資,是價值觀相近,同樣懂得為人設想,不小氣不記仇,金錢觀一致,不斤斤計較,凡事看得開。兩人都容易相處,生活舒服自然。 的確,收入安穩不愁衣食能免卻不少煩惱。但,到底是否關錢事?我見過同樣生活溫飽,開店當老闆的夫妻。二人同樣用情專一,一心一意為小家庭打拼。無奈二人工作繁忙影響脾氣,著眼細節致神經緊張,對人對事有要求,需要他人跟隨自身標準,著緊錢財較少享受生活。遇到問題,同樣是逐件處理解決,但抱持的態度不一樣 - 緊張、執著、擔心。未必是自尋煩惱,卻苦了自己和身邊人。而另一種苦了自己苦了別人的生活習慣,是潔癖(這個很普遍)。搬屋之後,每一件傢俱如椅子飯桌,需要先徹底抹乾凈,再用保鮮紙包好,隨後再鋪桌布坐墊。外遊時很多活動不參與,就是怕不乾淨。他們對衞生的標準高,自有其道理,不是錯。只是神經緊張,令自身太累,少了享受生命的時光。 (2) 退休夫婦 夫妻二人感情深厚,健康不俗。兩老與仔女向來有傾有講,仔大女大事業有成,兼且可享兒孫福。兩老本來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移居外國住獨立大屋,弄孫為樂。也許照顧孫兒太累人,導致身心俱疲,加上語言不通,失去香港社交圈,又沒有機動性(被孫兒困身或去商場要駕車),不習慣外國食物,致使凡事看不順眼。每每日常生活瑣事,看在眼裡都變得負面,不再常常感恩,或欣賞世界萬物。 人生中不如意十常八九,難以事事稱心如意,本屬正常。至此,自身態度就成為快樂關鍵。要抱怨還是從容面對? 我相信各人有各自的苦衷,生命中有高有低。儘管衣食豐足,依然有大小問題。這時候,小夫妻的『凡事看得開,無嘢大件事』就大派用場(當然,他們其它的個性特質都是榜樣)。我看他們滿有福氣,生活愉快。 小夫妻的處世態度,就是快樂學說吧~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雜談】如果人生只剩兩星期…

    佔領運動持續超過20天。我去過金鐘,銅鑼灣和旺角的佔領區,看到毫不一樣的香港。『遍地開花』和『長期佔領』不是任何人當初能預計的。有誰估到向來政治冷感的香港人,會瞓街超過20天?而股市經濟交通等,基本上正常運作,不受影響。看著香港的轉變,投資交易之外,會思考人生。 Steve Jobs 曾在Stanford 的畢業禮演說, 談及人生的 3個小故事.  這篇演說令人印象深刻, 我曾看過很多遍.  除了”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他提及的一個生活『小錦囊』,我也會間中拿出來用。 Steve Jobs 會對著鏡子,問自己若這是人生的最後一天,他是否仍會做當下的事。如果持續一段日子的答案是”No”,他就知道要作出改變。畢竟,人生短暫,要花時間在自己有熱誠的事上。 對這個的小錦囊,我會改動方式&內容: 不會對著鏡子問(這太令人分心,難以專注思考)  改變時長 - 3個月,1個月或2星期。(3個月給人的感覺是還有不少時間完成很多事,可以計劃。1個月或2星期屬「合理短暫」的時間,逼著自己focus 最重要的人事物)  除了『是否做當下的事』,加多一條問題:時間會怎樣花? 我慶幸 – 我會繼續做當下的事,而時間的分配,也許和現實中相差不遠,倒是要多花一點時間聯絡好朋友。如果想像只剩2星期的時間,篩選之後想見的人,除了家人親戚,就是曾經誠懇交心的朋友。他們在人生中不同階段出現,中學、大學和工作後認識的人。有些仍保持緊密聯繫,有些則因為居於外地而較少聊天,有些則是工作忙或業務少交雜而疏於碰面。有趣的觀察 - 名單上的人,與時空和領域(何時或甚麼情況認識)無關,而是感情是否深厚(即便現下淡了) 以及共同經歷有關。 這個練習找出的,未必是最喜歡或最常接觸的人事物,而是重要的人事物 - 當時間有限,願意分配多少時間就體現了重要性,而重要性與接觸的頻密度,未必有很強的correlation。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書介】唯有歷經千次動盪,才能成為大人

    我和小學同學飯聚,天南地北閒聊間,我發現同學的父母雖是教師,思想卻十分開明,沒有將「世俗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給予很大的自由度,只求他們生活愉快。一家人樂也融融。 飯聚之後,我想起早陣子看過的《唯有歷經千次動盪,才能成為大人》。那時,我暗自下決定:如果未來有孩子,一定會讓孩子看這本書。(這似乎是奇怪的讀後感…)(笑) 為甚麼?作者金蘭都就似是幫父母教導子女。 他沒有論斷人,也不會將自己的標準強加給別人。 這本書不像坊間的只專注一件事。金蘭都談及的範圍很廣,包括求職辭職、工作態度、戀愛婚姻、兩性相處、待人處世、人生哲學等,像朋友般和讀者聊天。他沒有既定立場,亦不會論斷(judge) 人,只是分享聽過的故事,提供多個思考角度和處事方法。當中沒有對錯,只有提點,讓讀者衡量輕重。 去年,我看過他另一本紅遍亞洲,銷量超過400萬冊的著作 -《疼痛,才叫青春》。這是寫給大學生的。儘管我是超齡讀者,我還是享受閱讀的時光。印象最深刻是書中的『人生時鐘』比喻。如果自己有80歲命,對應一天的24小時,以分鐘為單位,那麼每年長一歲就是18分鐘。21歲大學畢業是清晨6時20分,30歲有少許經驗亦不過是早上9時,40歲則是正午12時。現在,想想自己站在幾點鐘?人生仍然是充滿朝氣的上午呢~  甚至60歲也不過是下午6時,還未入夜。 我喜歡金蘭都的文字。雖然沒有強烈的共鳴感,但我感受到他的誠懇 – 真的試著了解年青人,明白他們對未來的疑惑,並且珍視他們的經歷。我見過很多大人輕視年青人碰到的難題和挫折,甚至我有時也會犯這種『錯誤』。金教授卻是先理解,再從不同角度分析,然後加上溫馨提示。 說回《唯有歷經千次動盪,才能成為大人》,金教授是寫給『為求生存而吶喊的大人們』。這個形容詞或許誇張了,書中的內容倒是實在。有適合踏足職場不久的大人,也有適合需要兼顧家庭、事業和自我的中年人。 原本我想節錄部分內容,卻發現精彩語句太多,整本書都值得推介。所以,我選了部分喜歡的: 「真正讓你覺得幸福與滿足的東西並非金錢,也不是升職或得到主管的認可,而是自身的成長。」 「生命的留白也有其價值,讓自己放鬆一點也無妨」 「不要像直線一樣前行,美麗的路上沒有直線,無論是對風,還是對河流來說,直線都是一種災害」 「說到貫穿兩點的最短距離,也就是說貫穿兩點的直線只有一條,這是幾何學的常識,想一想就覺得很淒涼,在直線的一生裏,要達到某個點,就只有一條路可走,而且是一條絲毫不能有差錯的、距離最短的路。」 這些顯淺道理,小時候就聽過了,沒甚麼新意。這就是為甚麼我推介整本書(而不是某個章節) – 有上文下理,以及多個真實例子,思緒才能無拘束地延伸。而且,一氣呵成地看書,就似和教授面對面談天一樣,身心舒暢。

  • BS 人生智慧

    復活節長週末,輕鬆一點不講股。 假期第一日,我和00後的堂姨甥仔打羽毛球。小陽的世界很簡單,只要陪他玩就開心。然後,他會聊心事,並將喜愛的事物都與我分享。我發現小陽的玩意、喜愛的動漫,都充滿人生智慧。耐心聆聽,得著的是我。It was refreshing~! 《Battle Spirit》 小陽喜愛的card game,不是《三國殺》,是《Battle Spirit》,簡稱 “BS” (沒錯,與”Bull Shit” 的簡稱相同)。BS有世界賽,香港勝出者會到日本和台灣出戰。先前小陽打入32強,輸了給排名第三的高手。我很好奇  – 到底孩子玩的card games 可以幾複雜?甚至有世界賽? BS 需要自己砌牌(最少40張) 比賽。儘管規矩容許多於40張牌,但一般玩家只會砌40張,因為抽中想要的牌的機率較高(1/40 > 1/80)。而不同的組合,各有用途。每位玩家的牌,不會混在一起,各自獨立,所以無法像啤牌和麻雀般,以『去除法』推算對方的牌,只能憑牌路和策略估計。 天程:玩家從多少隻牌選40隻呢? 小陽:數千隻吧。 天程:你認得數千隻牌嗎? 小陽:不認得,也不必認得,參考前人的組合就行了。勁的組合一定多人知,來來去去那幾款。 這種設計 & 架構,與真實世界相似。學海無涯,我們不可能懂得每一個領域,甚至不知道某些領域的存在。但我們能憑一技之長在社會生存,甚至打入32強,16強,8強,4強…   關鍵是我們是否熟悉手上的牌和可用的牌,有否動腦筋和具備韜略。 天程:這種設計是簡化了或複雜了件事?  既然很多牌都不會用到,何必設計數千隻?而且,玩家都會參考前人經驗,選擇捷徑,不會自己慢慢發掘再創造新搭配…   小陽:複雜了,但比較有趣。 小陽的回答簡短直接,但一矢中的:有趣~! 我想人生也一樣吧~!  沒有特定的簡潔規矩,不似啤牌或麻雀般有數得計。沒錯,件事『複雜了』,但重點是『比較有趣』。  談完BS,小陽介紹了好幾套以Game 作主軸的動漫給我。我驚嘆-作者根據年代,以孩子的生活習慣,設計一個又一個有意義的動漫故事。而傳遞的訊息,和我小時候看的動畫差不多呢~! 《No Game No Life 遊戲人生》 兄妹二人都是打機高手。哥哥雙手不停按著電腦打機,妹妹則用雙腳打機 (雙手不停食嘢),兩人打贏千幾人。之後,他們被邀請到另一個世界。那個世界和現實世界不一樣,每一件事情都以遊戲解決。每個人都需要遵守遊戲規則,例如『不能出術並被人捉到』。 他們演繹這規則的重點是『不能被捉到』,所以遊戲世界的人會不斷出術…  (這部分真的很搞笑,怪不得現今世代的孩子個個鬼靈精。但這又很合乎現實世界需要的靈活性(不是要出術,而是懂得靈活思考)。  《刀劍神域》 同是遊戲世界,但今次打機打出事 – 主角頭戴NERvGear,玩夠卻不能登出,被設計者強制留在遊戲世界。然而,遊戲世界卻不是鬧著玩的,若玩家在遊戲中死亡,他在現實世界會陷入昏迷。而離開這遊戲世界的唯一方法 -打爆機到第100層。 我問小陽從動漫中學會甚麼。他說男主角在頭15分鐘已被告之無法離開,但為了救人,以及不想再失去身邊人(一路打上去,一路會死人,只有打爆機才能離開),男主角想方設法過關。這種為了目標的堅定堅持,是他最大的領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