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人民幣
-
美股或港股? 經年累月與差天共地的回報
人民幣持續貶值,過去幾個月更出現走資潮,包括來港買物業買保險。新聞報道內地實施新的購匯限制審查,需要購匯者聲明購匯用途並非到海外置業或投資。昨日高天佑君《港股通有運行》一文,詳細說明內地人民面對人幣貶值的心理、以及港股通的「資金閉環」設計,加上外匯限制等多種因素,令港股通成為「『唯一合法』、符合各方利益(包括中央及百姓)的渠道」,值得讀者細閱。的確,人們即使面對重重關卡,都不會眼白白看著財富不斷蒸發而無所動作,資金總得有去處以保值,若未能購買外滙並調出外地,實行聯繫匯率的港元,確實是不俗的美元替代品。前年「大時代」後,港股通一直冷冷清清,但估計今年將有北水透過港股通流入港股市場,對整體大市屬利好因素。有媒體指1月份的市場具有很多不確定性,尤其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在即,未知對全球股市的震盪有多大。聖誕節至農曆新年期間,市場一般都較淡靜。投資者或可趁這段日子多留意盈喜盈警通告,並分析會受惠於人民幣貶值的行業和公司。 上週五與《全民大數據》的欄主車品覺兄飯聚閒聊,據聞新書將於第一季出版,並會探討在人工智能和經驗貶值的世代,擁有甚麼技能才能生存。品覺兄指「系統化思維」很重要,因為這並不能輕易程式化,所以機械難以快速學習,人腦有其優勢。他更推介了兩本書:《MIT 本質思考》和《Thinking in System》。週末筆者忙於送舊迎新大掃除,未看完好書,但看了一些關於人工智能的文章和影片。人工智能將成為另一次的「工業革命」,而且影響範圍極廣,甚至令大部分的中產階級失業 (工作都被機械取代),社會將會更分化… 這些轉變,令筆者聯想到程式交易在金融市場的位置,以及隨時間累積的效果如何差天共地。 金融海嘯後,美股至今已經歷了7年牛市,港股則一直上落市。若與2009年的最低點比較,道指升了2倍,納指升了1.5倍,恆指僅升了1倍。單看數字,也許認為相差不大。若看圖表,會見到美股市場的向上大趨勢,港股則不斷上上落落。筆者早前嘗試為幾個策略進行回測,分別套用在美股標普500、納斯達克和港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回測年期分別是逐年測試、每5年和每10年,橫跨2005 至2016年,結果令人驚訝! 三個策略都是美股跑贏港股,而這是預期之內(因為道指和納指跌趨勢顯然向上)。但預期之外的是,不論以最大回檔或總回報率觀之,美股都大幅跑贏港股。另外,是三個策略的高低輕易而見。相比策略A、B和C,只有策略C 接近年年賺錢 - 除了2008年錄得約4.5%虧損,其餘每年都錄得不俗盈利。而最驚人是累積11年的回報,策略A和B 與策略C 的差距,分別是8倍和20倍!當然,除了看回報,更重要是看過程中遇見的最大風險。策略B 最穩定,但具潛力的交易機會太少,影響長遠回報。策略C 的曾出現的最大虧損約為組合的10%。若以系統化交易的眼光觀之,未是最理想,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但相比(增長型)價值投資,面對的風險細得多,但回報相約,系統化顯然更優勝。 當然,回測結果並不能照單全收,需要打折扣,始終未來是無法預知的。筆者看完回測結果獲得的最大啟發:一開始要選對市場和方法。短期一年兩年也許看不出分別和差距,但經年累月後的成果會差天共地。 祝讀者2017年身體健康 事事順心 投資獲利 恩典滿滿。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人幣貶值買乜好?
週末再有報道指內地人來港購保險,以Visa 或Master 刷卡付保費,每次上限5,000美元,而且只可碌一次,不能重複刷卡。雖然消息未得到全面證實,但至此人民幣走資渠道已大部份被堵塞。內地人每年都有匯出5萬美元的限額,由當年1月1日生效計算。由於人民幣的貶值速度快,估計明年1月初會有小型走資潮經這正檔渠道發生。而國內未外流的資金會追逐甚麼資產和產品? 臨近聖誕和除夕,一般都會作全年回顧和明年展望。筆者關心內地人民幣的流向,因為資金所到之處就是機會所在。 內地實行封閉型貨幣政策 - 面對人民幣持續貶值的預期,民眾苦無出路保值 - 調不出內地又換不了美元。改為買賣房地產嗎?樓市被中央打壓。投資內地A 股市場?政府認為股市要有秩序地循序漸進。剩餘的選項,大概是貸款予人、購買高息企業債劵、經過滬深港通流入香港換成港幣計價的股票吧? 近兩年不少內地大型企業,回購美元結算的債券,並重新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友人笑指中央政府很厲害 - 看通美元強勢,早已部署大型國企和民企回購美債發人債,現在無後顧之憂,可以讓人民幣大幅貶值重拾競爭力。雖然短期大幅貶值之說有點誇張,卻有其道理。而從中受惠的顯然包括已發行利率偏低的人民幣債劵的上市公司,當中有不少是內地房地產商。筆者認為值得投資注意,甚至做功課了解每間地產商的人幣債券額並相互比較。貶值除了有利貸款人,亦有利資產持有人。所以,房地產業務該是人民幣貶值的得益者。 此外,若以資產保值,除了物業,也可以是古董和藝術品。據筆者所知,在內地營運古玩買賣的上市公司並不多。業務雖然較新,而且未知營運模式是否真能賺取利潤,但古董拍賣業務,值得投資者留意。 而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外銷生意,即營運收入屬美元或其它外幣,而成本以人民幣支付的業務。這類業務覆蓋範圍廣,例如玻璃、玩具、手機週邊產品等,營運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有福耀玻璃(3606)、彩星玩具(0869)和瑞聲科技(2018) 之類。上述幾家公司只是舉例,筆者未分析每間公司的財務狀況、以及現價是否投資好時機。讀者請自行搜尋更多這類別的公司。 港股市場之外,投資者也可放眼美國股市。沒錯道指今年已屢創新高,而且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牛市至今已持續7年,而經濟週期一般是3年、7年或10年,所以有機會很快見頂爆煲。但相對全球各國,美國的經濟已算是較佳,而且其貨幣強勢。如果對比過去幾年的投資回報,美股顯然極大幅度拋離港股。即便同樣奉行價值投資法,估計美股市場的回報遠遠拋離港股市場。在網絡發達的世代,買賣外地股票與港股無異,除了時差和熟悉度的差別,似乎沒理由完全不考慮投資美股。 年尾市場較淡靜,在普天同慶的日子,僅祝各位聖誕快樂。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
人民幣各種出路 量化交易近飽和
深港通週初通車,股市未見熱鬧,其實踏入年尾市場一般較靜局,現市況顯示深港通未有影響投資人的部署。筆者認為深港通對港股市場的中長線影響是正面的,估計內地資金未來會逐步流入。 近月人民幣急貶值,內地即嚴打走資,由去年限制境外提款每年不超出十萬元、10月底全面暫停以銀聯卡繳交香港壽險保費、加強中國企業收購外國企業審查(超過500萬美元必須提前與當局面談)等,從多個途徑打擊大小額人民幣外流,未來更會有異地戶口通報防逃稅措施… private bankers 慨嘆未來生意難做 - 除了走資渠道,是客戶不想將錢存放在香港。 那麼內地資金的出路是甚麼?人民幣貶值又未能兌換外幣,大概會買資產保值。物業本是最佳資金出路,無奈樓市熾熱,繼早前一二線城市收緊房貸,12月限購政策加辣 - 例如武漢主城區禁止家庭購買第三套房;浙江省嘉興市暫停向擁有一套以上住房的非本藉家庭出售市區住房等。無法買住宅,剩下的出路有高息債券、比特幣、A股市場等,港股當然亦是出路之一,尤其滬港通和深港通毋須內地投資者將人民幣匯出境外。儘管買股總有股價升值的期望,但即使港股升幅有限,只要港元和美元掛鈎,就能對抗人民幣的貶值預期了。 復星國際(0656.HK) 日前公佈出售海外保險公司Ironshore,並將錄得約3億美元盈利,也許受利好消息刺激,股價昨日升幅超過4.6%。本欄過往曾分析推介此股,其上半年業績不俗,尤其是營運現金流入增加了91%。雖然截至6月份,持有現金和短期負債總額相約,但出售Ironshore 後,集團在海外持有超過約30億美元現金,供未來業務發展。在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受嚴厲規管的情況下,這交易會為集團帶來優勢。筆者認為此股值得投資者注意並持有。 上週與擁有超過10年系統交易的友人 happy hour,據說量化交易出現約20年,數據分析和處理技術走前10年(就是未興起講大數據時,量化交易人已經處理和分析大數據),現時的行業技術很成熟,甚至接近飽和。TEZA Hedge Fund 曾經年賺2.5億美元,2015年據說盈利下降至8000萬美元,今年接近無錢賺… 由此可見量化交易的利潤已大幅萎縮。另外又提到投資者(包括獨立投資人)都應了解自己在整個產業鏈的位置,和投資圈的生態(如最大戶是主觀基金,其次是退休金等),再從中觀察各種參與者的作風。交易說到底是供求關係,若能較大戶搶先一步行動便有優勢。要搶先並不一定鬥速度,而是透過了解自身投資策略的優缺點。獨立投資人相對大戶的持貨量細,所以動作較靈活;而且由於成本高,較少追求短期高回報,較有耐性坐穩。 若能了解投資策略的entry barrier 和優缺點,並加以運用,就能提升整體效果。筆者以往極少從生態角度思考市場和投資的位置,但這似乎是重要和值得探討的問題。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