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界金蛋:直達用戶的銷售渠道

上週世界很多亂事 - 美國奧蘭多同性戀酒吧發生槍擊案、美國22歲女歌手Christina Grimmie 於簽名會遭人連開3槍後傷重不治、英國撐留歐的女議員Jo Cox 遭槍擊身亡、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道出去年返內地過關時被蒙眼,之後被失蹤被軟禁被認罪…  世上很多野蠻人和組織,看到不符合個人喜好的人或事,就無賴地出手傷人甚至害人,連日看到這些新聞,確實憤慨!


這星期的全球關注點是Brexit - 英國公投到底是留歐或脫歐?雙方陣營截至上週末仍是勢均力敵,脫或留似乎都是五五波,週一晚卻傳來留歐機會較大…  本報不少專欄都已作出詳細討論,並勸喻投資者暫時忍手避險。筆者不熟悉國際政治大勢,也不班門弄斧分析Brexit。既然暫時只宜觀察不宜進出場投資,那就分享對近期最大刁的看法。上週微軟宣佈以接近50% 溢價收購LinkedIn,並將全現金交易。微軟曾於2007年以63億美元收購aQuantive,2012年卻為此撇賬62億!2013 年微軟以約73億美元收購Nokia,2015年為此撇賬76億美元,並且裁員7800人。由於微軟的收購往績不佳,兩宗大刁都未能帶來協同效應,反而需大幅度撇賬,令人懷疑這次LinkedIn 的世紀收購,是否真能為微軟帶來顯著效益。




在創新科技的世界,微軟已經不入流。雖然屬於大藍籌,財務穩健又現金水平高,營運收入年年增長,但龍頭互聯網科技公司,大部份人只講得出Apple、Google、Facebook、Amazon。這幾家公司都擁有價值連城而微軟沒有的「金蛋」 - 直達用戶的自家銷售渠道,並不斷蒐集最新數據。


從地鐵車廂內人人成為低頭族,就知道智能手機已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而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甚至取代家居電腦的地位。蘋果坐擁 iPhone 和 iPad,兼有iTunes store 和App store 銷售音樂和應用程式。iPhone & iPad 就是直達用戶的銷售渠道,加上iTunes 和App stores 收取「過路費」-向其它創作人抽佣,一條龍服務兼且是獨家,這絕對是非一般優勢。而iPhone,iPad,iTunes & App Store 都能收集用戶數據,讓蘋果更了解用戶的習慣和喜好,分析之後又能成為商機。


Google 擁有Android,是唯一與iOS (在iPhone & iPad 使用) 平分秋色的智能電話運作系統。可是Play Store 的「折現」能力未及蘋果的App Store,願意付費購買應用程式,或玩手機遊戲會課金的用戶比例偏低。但Android 並非 Google 唯一直達用戶的銷售渠道,還有Google Account (以及向用戶提供一連串的其它服務如gmail, google drive, google calendar, google doc) 和看家本領 - 搜尋服務,這是用戶上網的必經之路。簡單而言,每一個上網的人都會在Google 留低腳毛,而他們的喜好和習慣亦已成為可帶來收入的商機。


Facebook 是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截至今年4月底,每月活躍用戶超過16.5億!生活在香港,不論自己或友人都是瞓醒、搭車、午飯、睡前、返工、放假都要Facebook,憑觀察就知道這個直達用戶的銷售渠道有多強大,滲透度有多高!而Facebook 收集用戶的數據亦是全方位的。現在筆者看新聞或重要消息,都不是透過新聞網站,反而是Facebook,顯然它已成為不容忽視的新媒體。


Amazon 是最大的網上商店,儲存了世界各地用戶的購物習慣數據。而自家研發的Kindle (包括軟件和硬件) 就是直達用戶的銷售渠道,Premium 會員 (只需繳付US$99 的年費,就能享受購物免郵費,以及其它優惠) 人數在今年1月底已超過5400萬。此外,AWS 雲服務在企業間越來越被廣泛使用。據筆者所知,大部份的初創公司都使用AWS,不再需要有自家伺服器。


Apple, Google, Facebook, Amazon 都有自家直達用戶的銷售渠道。微軟呢?視窗對大部份電腦仍然是不可或缺,而企業亦習慣使用Office 軟件,新版Office 也接駁雲服務。但在互聯網世界,微軟是沒有獨家優勢的,甚至「不懂得」這些最先進的技術 – aQuantive 的本業的網上數碼廣告。微軟收購後改變其方向,專注於搜尋服務廣告,最終失敗。收購Nokia 後推出window phone,未能大賣。顯然微軟知道科技界的趨勢,嘗試學習並自製類似的銷售渠道,但至今未得其法。今次微軟收購Linkedin,筆者倒是稍為樂觀的 - LinkedIn 的本業就是社交網,不像aQuantive 要改變焦點,或Nokia 般要重新研發產品,而是實實在在一個現成的專業人使用的社交平台,兼且是該界別龍頭。相比Facebook 雖有不及,還有一大段距離,但起碼微軟毋須改變LinkedIn 的DNA,也許會令未來發展順暢得多。加上微軟視窗的主要客戶是企業,確是和LinkedIn 的定位同聲同氣。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Posted

in

by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