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化全贏的世代

IT Startup 的潮流,從矽谷捲至世界各地,成為VC 追逐的對象。

Startup 追求極速的成長率,其定義因公司而異。成長率可以指用戶人數、下載次數、服務頻率、營運收入等。綜觀過去成功的startup,大多以用戶量取勝,例如Facebook, LinkedIn, Instagram, Draw Something, AirBnB, 淘寶、點評等。

為甚麼追求個人用戶數量,而不是商戶數目或營運收入?

傳統的行業,真金白銀的交易最為實際,亦是公司健康度的指標。

互聯網和手機對世界最大的衝擊:打破了地域的界限,接觸每個人變得輕易而舉。

過往因為地域的限制,市場是零碎的,但互聯網和手機令全球的個人用戶聚集到同一個市場。市場規模是以往的數十倍、數百倍、甚至數萬倍。而「以個人為服務對象」的IT startup, 透過互聯網和智能手機作銷售渠道 (姑勿論銷售免費或收費服務),上客程序簡單又迅速。至於以「公司為服務對象」的IT startup,公司客戶的煩瑣架構和商業決定程序,並未因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出現而消失,上客的barriers 較個人用戶市場多。Sign up 公司用戶的難度高且速度慢,但多數能換來即時的金錢回報。

兩相比較,個人用戶的數量增長率,應該遠遠超過商業用戶。

速度快兼barrier 低的tradeoff:個人用戶較不願意付款,而且「忠誠度」低,未必能長期使用服務。 若要提高忠誠度(more engaging) ,需要讓他們持續親身參與 (empower individuals to do something)。這是是釋放個人用戶潛力的IT startup如eBay, YouTube, Facebook、淘寶) 能快速成長的其中一個因素吧。

既然startup 追求growth rate,重點是增長率夠高夠爆。這個增長率可以是營運收入、用戶人數、服務次數、使用頻率…  而任何可能拖慢增長率的障礙,即使影響短期的營運收入,也許都應盡量避開。


Posted

in

by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